水调歌头1
晚会几时有,此时正热烈。
不知节目质量,今夕是何如?
我欲上台亮剑,又觉勇气不足,表演很激烈。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学校!
扬帆起,台上演,很不错。
不应有憾,何时才能有如此?
人有七情六欲,月有阴晴圆缺,此事人共知。
但愿无遗憾,学校乐趣多。
水调歌头2
又是一个父亲节来临,大江南北到处都充满颂父仁爱之情,却看到街上竟有辱父欺祖的恶行,有感而发。
都道母慈爱,可解父恩深。万般劳累无悔,佝偻旧衣襟。便有霓虹艳影,怎忍妻儿遭罪,挥汗洒甘霖。长辈众人有,尊敬见诚心。
又节日,启心志,把诗吟。血浓于水,蒙教恩重再难寻。堪谴坊间逆子,不解人生真谛,竟把老人侵。待到明暸日,遗恨泪长涔。
水调歌头3
水调歌头多景楼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耀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③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古徐州:指镇江。③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试分析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写景上的特色。(4分)
(2)往事忆孙刘中的孙刘指谁?作者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4分)
(3)词作借古抒怀,写了叔子襄阳遗恨这一古愁,那么作者的今愁又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
(1)这几句由大到小(或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1分)
(2)孙刘指孙权和刘备(1分)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1分)既是对英雄人物的追慕,(1分)更是为了抒发自己图强自振、横戈跃马的豪情。(1分)
(3)今愁一是山河破碎,二是自己壮志难酬。(2分)
阅读练习二:
【注】①古徐州:指镇江。东晋侨置徐州于此,称南徐州。②貔(p)貅(xǐu):传说中的两 种猛兽,借喻勇猛的军队。③襄阳登览:西晋羊祜(h)镇守襄阳十余年,广储军粮,为晋灭吴做准备。他时常登襄阳岘山,感慨历来贤士登此山者皆湮没无闻。 这里借指自己受压抑,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情。
(1)本词的上片追忆历史人物,下片写今日登临所怀,全词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请作具体分析。
答:上片他勾勒眼前江山,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江山 人物,相得益彰。这样,给人的感受就绝不是低徊于历史的风雨中,而是激起图强自振的勇气,铁戈跃马的豪情。下片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抑压不平的心情。再借羊 祜劝勉方滋之事,希望自己能像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做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名于千载。因此说本词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2)试分析下片句谈笑洗尽古今愁中古今愁的含义和作用。
答:古今愁既指追忆历史人物,寄寓千古兴亡之慨;又有眼下自己又被逐出临安,到镇江去做通判,去君愈远,一片谋国中心,永无以自达于庙堂之上之愁。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曰古今愁。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临之意,今愁慨言当前。
赏析:
公元1163年(孝宗隆兴元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固下滨大江,三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词的上片追忆历史人物,下片写今日登临所怀,全词发出了对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开始从多景楼的形势写起。自江左而古徐州,再连山,再危楼,镜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鸟瞰到局部,最后大特写点题。这本来是描写景物常见的手法,陆游写来却更加具有特色。他选择滚滚长江、莽莽群山入画,衬出烟云缥缈、似有若无之产矗立着的一座高楼,摄山川之魄,为斯楼之骨,就使这危楼有了气象,有了精神。姜夔《扬州慢》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开篇,同样步步推近,但情韵气象两者完全不同。陆词起则苍莽横空,气象森严;姜则指点名胜,用笔从容平缓。当然,这是由于两位词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姜词一味低徊,纯乎黍离之悲,故发端纾缓;陆则寄意恢复,于悲壮中蓄雄健之气。他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故起则昂扬,承则慷慨,带起鼓角一层五句,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烽火明灭,戈甲耀眼,军幕星罗,而以连空、万灶皴染,骤视之如在耳目之前,画面雄浑辽阔。加上鼓角随风,悲凉肃杀,更为这辽阔画面配音刷色,与上一层的滚滚长江、莽莽群山互相呼应衬托,江山人物,相得益彰。这样,给人的感受就绝不是低徊于历史的风雨中,而是激起图强自振的勇气,黄戈跃马豪情。上片情景浑然一体,过拍处更是一派豪壮。
然而,孙刘已杳,天地悠悠,登台浩歌,难免怆然泣下,故换头处以九字为三顿,节奏峻急,露草风枝,绘出秋容惨淡,情绪稍转低沉。接下去使君两句又重新振起,展开当前俊彦登楼、宾主谈笑斥的场面,敷色再变明丽。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览下意,今愁慨言当前。当前可愁之事实在是太多了。前一年张浚北伐,兵溃符离,宋廷从此不敢言兵,是事之可愁者一。孝宗侈谈恢复,实则输币乞和,靦颜事金。日者虽尝诏以缟素出师,而玉帛之使未尝不蹑其后,是事之可愁者二。眼下自己又被逐出临安,到镇江去做通判,去君愈远,一片谋国这忠,永无以自达于庙堂之上,是事之可愁者三。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曰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事实上,山东、淮北来归者道路相望;金兵犯淮。淮之民渡江归宋若有数十万,可见民心是可以挽回的国事,也是可以解决的。因此,虽烽烟未息,知府方滋就携群僚登楼谈笑风生。他的这种乐观情绪,洗尽了词兴心中的万千忧愁。这一层包孕的感情非常复杂,色彩声情,错综而富有层次,于苍凉中见明快,在飞扬外寄深沉。最后一层,用西晋大将羊祜(字点子)镇守襄阳,登临兴悲故事,以古况今,前三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抑压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阳遗恨即是指羊祜志在灭吴而在生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此大业的遗恨词。意在这里略作一顿,然后以高唱转入歇拍,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象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羊祜是晋人,与古徐州之为晋代地望回环相接,收足全篇。
,后来,张孝祥书而刻之于崖石,题记中有慨然太息之语;毛开次韵和歌,下片有登临无尽,须信诗眼不供愁之句。诗眼不供愁之句。诗眼不供愁五字可以领会放翁有所期待、并未绝望的深心。二十五年之后,另一位豪放词人陈亮也曾以《念奴娇》赋多景楼,有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的感慨万千之语。陈亮此阕,较之陆词更为横肆痛快。词人着眼,凝注大江,意者此江不应视为南北天限,当长驱北伐,收复中原。与放翁之感慨抑郁者,意境大不相同。陈亮平生之怀,一寄于词,惯以词写政治见解。他这一阕《多景楼》,纯然议论战守,纵谈攻防,自六朝王谢到今之庙堂,特别是对那些倡言南此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的失败论者,明指直斥,豪无顾忌,其精神可流传千古。但作为文学作品讽诵玩味,终觉一泻无余,略输蕴藉风致,不如陆作之情景相生,万感横集,意境沉绵,三复不厌。借用近人陈匪石《声执》中两句话说,陈之词气舒,故劲气直达,大开大阖;陆之词气敛,故潜气内转,百折千回。陈如满弓劲放,陆则引而不发。陆较陈多积蓄,多意蕴,因此更显得沉著凝重,悲慨苍凉。
水调歌头4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②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③清泉白石,怪我旧盟④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屯,驻军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
(1)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4分)
(2)请结合诗句赏析“怪我旧盟寒”中“怪”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10.(1)(4分)①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②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人生易老的感叹;④壮志未酬的慨叹;⑤归愿难遂的伤痛。(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2)(3分)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手法,一个“怪”字,将家乡的青青梅子和清泉白石人格化,使情与景、物与人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壮志未酬归愿难遂的伤痛。(“拟人”、“情景交融”、“含蓄”各1分)
水调歌头5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译文】
秋色日渐变浓,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户深深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盘山而上,曲折倾斜。询问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来是不忍心)坐看时光轻易流逝而双鬓花白。在太湖边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着明丽的彩霞。
追忆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却毫无建树。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谈笑间就扑灭了胡人军马扬起的尘沙。
【注释】
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黄花,指菊花。
⑵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⑶微路,小路。
⑷敧(qī)斜:倾斜,歪斜。
⑸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作者借以自称。
⑹何事:为什么。
⑺坐看:空看、徒欢。
⑻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⑼拚(pàn判)却:甘愿。
⑽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
⑾徙(xǐ)倚:徘徊,流连不去。
⑿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⒀平昔:往日。
⒁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⒂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
⒃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辞官归隐家园。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庭院间的小路。据晋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后来遂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宫回家,于园中辟三径,惟与求仲、羊仲往来。后常用三径喻隐居生活。
⒄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这里化用三国时魏国蔡琰《悲愤诗》。“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悲风,悲凉的秋风。冉冉,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新雁,指最初南归之雁。边马,指边地的军马。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种乐器。此处指军中的号角。
⒅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胡沙。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卞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赏析一】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相秦桧,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将岳飞、张宪被冤杀,主战派受到迫害,梦得被调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府,使他远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隐退山野。眼看强敌压境,边马悲鸣,痛感流年轻度,白发徒增,很想东山再起,歼灭敌军,但却已经力不从心,思欲效法前贤谢安而不可得了。因写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起首四句先写晚年生活的环境和乐趣。秋色已深,菊花开放,霜降来临,词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处,小路盘山蜿蜒而上。这是一幅山居图景,清丽而幽静。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自己生活的乐趣:若问我为什么就白白地看着那风月流逝,毫不顾及双鬓已经斑白?我会回答是因为留恋如沧海般辽阔美丽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绚烂。
下片写自己的生活和老来的怀抱。飘泊了一生,足迹遍于天涯,现在回到家里,扫净已荒芜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园。词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悦和安慰,所以笔下的家园也显得十分静谧、优美。但在那个国土沦丧,河山破碎的时代,一个胸怀抱国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终老于隐居的山林呢?“却恨”三句,笔锋一转,在隐居之后,词人却时常听到“悲风时起”,这悲风是自然界之风,更是人间悲风,南宋朝廷苟安求和,不愿力战敌人,前线频传战败消息,对他来说,也就是“悲风”。再看到归雁南飞,金兵南下,愤怒之火又在胸中烧起,所以句首着一“恨”字,力敌千钧,倾注了词人的满腔忧愤。这种爱国激情,使他对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从容破敌感到有愧于国家,也对南宋将无良才感到深深的忧虑。虽然退居且愿一享隐居之乐,但他又挂念抗金大计,时刻关注前线,所以一首抒写晚年怀抱之词就表现得感情激越、悲凉、慷慨,充满了爱国忧民之情。
【赏析二】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叙平生、抒写情怀的词。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愤之情和对国事担忧。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写景为主,兼寓流年虚度的慨叹。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词的第一个字“秋”,点明时序,是泛指。然后再具体写秋色。“晚”字是形象的说法,它既不是“来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确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来的含意。意思是说,暮秋的景物渐渐地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了。伴随深秋而来的,自然是凛冽的冰霜,以及那“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性本高洁的菊花,即词里所说的黄花。黄花开,霜降至。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小窗低户”形容房屋简陋,敧斜即倾斜的意思。这两句是说,简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黄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倾斜的小路。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
“为间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为”在这里作助词用,没有实在意义。山翁指晋代山简,”这里作者以山简自比。拚却是甘愿的意思。这里有反洁意,是说“难道甘愿”。双鬓华: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它与上边的“霜信报黄花”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前者写秋色将晚,后者写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问”字,说明他不甘寂寞,时时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着年华轻易逝去,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国难当头,我能甘心服老吗?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这一句真实地记录了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后此刻的开阔心境。徙倚是留连徘徊的意思。沧海即大海,作者以谢安自比,明显地表达了他对谢安不甘示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东还的退隐之志的仰慕与追求。“天净水明霞”则是眼前美景的写照,以此衬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确的人生追求之后的开阔心胸:如秋天长空那样纯净,如霞映水中那样明丽。这短短的几个字,看似平平淡淡,内容却实实在在。既写了体现诗词形象的人,又写了水天明净的景;既写了流连徘徊的貌,又写了泛滥于内心深处的情。情中见景,景中含情,可谓浑然一体了。
下片直抒胸怀。写虽然在家闲居,却对国事深怀忡忡忧心,自恨不能为国建功立业。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响板敲来,铿然有声,抒发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飘游而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空飘荡,遍天涯”既显示了他的谦谨胸怀,又委婉地传达出他企望重操旧业、再立新功的心声。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作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茄。”悲风指凄厉的寒风。却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风”之前加上“却恨”,强化了词人的情感波澜,即由怅惘不安进而愤愤不平了。为什么?因为冉冉飞翔于白云之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的消息,边境很不安宁啊!胡茄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管乐器,其音悲凉。作者用眼前悲风、新雁、战地边马、胡茄组接的凄清图景,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便于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记叙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展示。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这一句大笔淋漓,一语见雄杰。东山在浙江上虞县西南,谢安早年隐居在这里。又临安、金陵均有东山,也是谢安游憩之地。所以后人称谢安为东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风沙时起的塞外。静胡沙是使边塞安宁的意思,这里指的是消灭敌人。这里借用李白《永王东巡歌》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意抒写自己的报国情怀。“谁似东山老”两句,既是说,在当今时代,没有人能像谢安那样,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也是说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谈笑静胡沙”作者运用反洁语气,长声仰叹,既是精忠报国的宣言,也是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告!读来气势磅礴,声情并壮,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水调歌头6
枪杆闹革命,
惊雷南昌楼.
起义红旗,
高擎猎猎震神州.
建立红色政权,
人民当家做主,
献身岂为候.
井冈大会师,
风云占熬头.
长征路,
遵义火,
金沙流.
延安灯塔,
华夏大地报国仇.
三大战役胜利,
北京和平解放,
将士不言酬.
正义缨在手,
功绩照千秋!
“八一”军旗高高飘扬
飘扬吧,
久经风雨的“八一”军旗。
我用我的心,
为您下赞美的诗句。
燃烧吧,
侵染先烈热血的“八一”军旗。
我用我的喉,
为您唱响颂杨的弦律。
盛开吧,
绽满红花的“八一”军旗。
我用我的血,
为您浇灌朵朵鲜艳的月季。
血与火的洗礼,
让您更加高高地擎起。
我心中的“八一”军旗,
祖国卫士誓死捍卫您!
水调歌头7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格律对照
格律对照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鉴赏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水调歌头8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的意思: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9
昵昵儿女语,
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
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
一鼓填然作气,
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
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
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
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
置我肠中冰炭,
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
无泪与君倾。
水调歌头10
水调歌头·曾友
我慕君为水,君羡我为鱼。
百天萦梦绕魂,何事教眉舒?
鹌尚始属漫娟,腹内忧愁尽释,寸寸得宽余。
醉舞出门去,狂蹈如斯夫!
哥同躯,吟共韵,更何图?
莫言历尽坎坷,歧路已通途。
飞越烟波浩渺,沐浴荷风月色,冰魄入平湖。
赠与有缘者,应惜此情殊!
【水调歌头】相关文章:
改写《水调歌头》作文12-13
水调歌头(苏轼)阅读答案05-07
改写《水调歌头》作文300字10-28
改写《水调歌头》作文300字10-28
读《水调歌头》有感作文900字10-28
读《水调歌头》有感作文600字10-28
水调歌头作文400字八篇10-01
水调歌头读后感400字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