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诗歌

2018-04-02 诗歌

《月下独酌》诗歌1

月下独酌
清明将至,为纪念祖母去世,故作此诗悼念,竹影婆娑,月光不知道滑过多久,夜已深透,对着浊酒清尽饮,看着故月想念起祖母,不禁泪流,尾联,形容内心纠结,想祖母回来,却知永不可能,思念,矛盾,幻成一体。

竹影几重眠,花自舞凌寒。

秋月横渡水,霜风进愁颜。

浊酒清尽饮,顾盼两泪圆。

本应无有恨,故月对残檐。

原创投稿,百度搜索“中国作文网”第一个就是,记住我们的域名:www.t262.com

《月下独酌》诗歌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3分)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月下独酌》诗歌3

  《月下独酌》诗歌鉴赏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结论的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月下独酌四首》练习题

  1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全诗感情波澜起伏,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感情脉络.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以不独反衬内心的独的复杂的情感历程.寓“独”于不独中。1,2句点出“独”,自斟自饮,没有相亲相近之人。3。4句一扫冷落孤单但5。6句又接着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不近如人意,但“行乐须及春”,说明诗人以调整好心态,达到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最后诗人提出真诚的愿望,相约在遥远的天上再见。希望求得未来的“不独”。

  李白《月下独酌》原文及译文(翻译)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月下独酌》课堂教学实录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课堂实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教材简介:此篇乃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之一,隶属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此专题共选录李白四首,此其二也。

  学情分析:在必修三“笔落惊风雨诗从肺腑出”中,已学过李白的《蜀道难》。初中学过李白的《送友人》。

  教法设计:学诗须窥出诗之独特处,从诗内说,要解诗意、审诗美、品诗味;从诗外说,须将诗视作一种涵义更为广泛的美学范畴,学会建构诗意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梦》中讲到“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李白的许多诗中,都写到了月,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月有关的五言古诗《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二、观看视频

  师:先请同学观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三、聆听范读

  师:刚才我们看了视频,知道了李白的诗歌创作在许多方面都做出可贵而又出色的探讨,对我们的写作有许多有益的启示。有人说,李白是不可模仿的,我看也不完全是这样。譬如这首《月下独酌》就是这样。先请同学们聆听一下名家朗读,注意言、象、意的把握。

  四、自学感悟

  师:我们仍然采用“朗读-品味-感悟”的自学三部曲,注意“朗读-读懂诗意;品味-品出妙笔;感悟-悟出问题”,或对照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合作,尽可能地找到本诗的“看点”或疑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10分钟后我们当堂交流。

  五、尝试背诵

  师:同学们采用了怎样的背诵方法?在此老师强调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出诗歌的线索,边想边背,就容易得多了。(教师示范背)

  六、当堂交流

  1.读懂诗意

  师:齐读本诗,想想它有哪些“看点”?

  生1:诗歌的题目传达出两个重要的信息:月下+独酌。

  师:很好,我们读懂诗意,一定要留心体察诗歌的题目,题目是一首诗中信息最丰富的文字,里面甚至潜藏着许多破译诗歌的玄机。“月下独酌”这个题目传达出许多信息。显性的信息是两个:月下+独酌,隐性的信息还有许多:我+酒+……诗人取此题目,他已着意要给我们传达一些信息:(1)喝酒理应对酌,所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故独酌之无趣,而以月下来解围;(2)独酌自然是喝闷酒,酒入愁肠,幸得月来相伴;(3)月下独酌,乃是李白诗意人生之微格,此时乃无忧无虑、无情无欲之态也,苍莽天地之间少却了许多俗世的喧闹,只剩下静悄悄地享受。我想起西方的一些温馨的酒吧,情人们卿卿我我,喝着浅绿色的香槟酒,听着牧歌式的轻音乐,说着甜言蜜语,一切都在慢慢地轻柔地享受着,时间也仿佛放慢了它的脚步。中国人的酒场幸得李白有此一月下独酌,否则只剩下猜谜划拳、狂吹滥饮,以丑为美的闹剧。从这个四字的题目所暗示的信息破译中,我们初步理解了李白的——浪漫。

  生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由题目观之,李白再浪漫,惜乎也只是一人独享。此一开头,可谓“凤头”也,一是由于它很美,二是由于它灵活,充满生气,既点题,也绝妙地破了题,擦去了我们因题目而遗留的审美旨趣,同时约我们设了一个悬念,且看他如何破此清冷场面。

  生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为何成三人?

  生4:月是一人,影是一人,诗人是一人。由上句“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将三人是视作一人的,正因为如此,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一定要喝个痛快!

  生5:“行乐须及春”,李白认为及时行乐,必须及眼下这春花烂漫之时,此句与首句遥相呼应。

  生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个结尾很有意思。一般而言,主人会说“改日再聚啊,感谢光临啊”,客人都会说“谢谢啊,让你破费了”之类,可李白却不同,似真似假地跟“月”较起真劲了,跟张九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同,他是把月当成人的,今天是我请你,下次就该你做东了,而且要到你云汉之中的老家去喝。

  师:是啊,有人据此说,此乃本诗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同学们读诗很仔细,通过大家的点评,我们与李白走得越来越近了。

  2.读出妙笔

  师:刚才我们是抱着去理解李白、还原李白的目的去读诗的,主要是内容方面的解读,现在我们稍微作一些理性思考,看看这首诗在形式方面有哪些绝妙之处?比如刚才同学们就提到这首诗开头与结尾,中间“行乐须及春”与“花间一壶酒”的呼应,除此而外,再挖掘看看。

  生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都是采用“月-影”的,有点像双起双承,这样便于我们记忆。

  生8:“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徘徊”二字是抒情式的缓歌,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有人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月亮的多情写出来,而且似乎是一个固定用法。“零乱”有点类似于摇滚乐,比较放纵的那种,整个就像一卡拉OK!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精彩!欣赏诗歌的形式,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比如结构,刚才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即梳理作品是如何具体地表达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先写这个,写这个有什么好处,这样背诵起来就很顺当。李白写诗的妙处也在于他会选择和创造一个不寻常的言语结构,这个结构除了同学们所讲的之外,它还附属着另外一个审美特征,就是它不是一个单调的结构,而是一个充满节奏感的动态结构。——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全诗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一扬一抑,一悲一喜,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诗情节奏跌宕、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这又为我们背诵提供了参照。

  另外,刚才一位同学对“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赏析,我非常认同,李白此时确实是有滋有味、忘情“行乐”的,而一般人此时可能正在喝闷酒呢,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诗意人生”。我们知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要懂得知足常乐,更要学会自得其乐、苦中作乐。——这是老师读这首诗最大的感触,这也是李白之所以“豪放飘逸”的根本原因!

  还有通过对本诗妙笔的分析,我发现李白也是可学的,只要我们走近(进)他,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建构起一种学习李白的思维模型,让李白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

  3.读出问题

  师:同学们对本诗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吗?

  生9:“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似乎说反了?

  生10:“永结无情游”,应该结“有情游”啊,莫名其妙。

  师:哪位同学对此发表一下高见?

  生11:只有醒着才能邀明月,再说此时李白也喝多了,一切都归于平静了。

  师:我认为这正是本诗之奇句!李白要的是清醒着的豪放飘逸,这可见出他的豪放英雄本色。这是会生活的表现,也是“及时行乐”的表现。到此打住也罢,不过有同学提出,我就姑妄言之。我在课前也曾百思不得“无情游”之解,后来终于求得一解,不过似乎不适宜在课堂上讲。(学生大呼“讲!讲!讲!”)“交欢”一词,我认为也是个黄色词汇,李白此处就是“俗极而雅”的。醒时交欢,醉后分散,可谓好离好散,及时行乐,没有承诺,没有责任,大家都快乐,这就叫“无情游”——恐怕也只有天人之乐才能如此吧,在红尘世界,在社会主义国家,敬请自重。这又是“月下独酌”之一大幽默处也!此说不登大雅之堂,哪里讲,哪里了,诸君切勿外传也。

  七、课外作业

  1.写一篇本诗的鉴赏小文。

  2.背诵本诗。

  下课!

  沪教版《月下独酌》教案6

  闸北二中 预备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执教人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月下独酌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 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重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练习设计分层教具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绿色教育结合点感受李白诗歌自然飘逸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作》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二、 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三、深入研读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 2. 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 ?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表明作者怎样的心境? 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饮酒,看似诗人自得其乐,场面热闹,实则写尽凄凉孤独。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四、 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 1.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 (2)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 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 (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 (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 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 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 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单落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 4、诗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李白的月亮,皆源于孤独.李白___”仙而人者”。 五、总结全诗1、点明全诗的情感脉络。 2、想象在诗中的作用。由独而不独,到不独而独,独到不独的过程,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揭示本诗的情感内涵及写作特色。 六、 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背诵全诗,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 2、《月下独酌》赏析,400字左右.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其时诗人已经渐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课后小结

  《月下独酌》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高二选修)

  月下独酌

  主备人: 陈玉良

  复备人:徐进行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教学重点: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二、评讲: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

  “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

  “独酌”

  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5.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三、课堂小结:

  1.艺术技巧:

  总之,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篇佳作。

  2.风格:

  清新飘逸。

  四、布置作业:

  1、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2.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五、板书设计:

  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

  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指导阅读《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高二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指导阅读《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送友人》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在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后,专设了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该专题有4首诗,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两篇系自学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增进对李白个性的了解,对李白诗歌风格的了解。

  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3、领会本文的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二、题目的理解

  时间是夜晚;背景是月夜、花间;人物是诗人一个;活动是独酌。“独”,孤独冷清。

  三、朗读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四、内容理解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

  2、交流。

  (不解饮——不懂得饮酒之乐。

  徒——白白。

  将——和

  须及春——须,应当。及春,跟随春光。

  永结无情游——永远结成忘情的朋友。无情,双方不通,看似无情。

  相期邈云汉——期,约定。邈,高远。云汉,天河,即天上。)

  3、请用抒情散文把这首诗串联起来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五、赏析

  1、李白写这首诗时,人虽在长安皇宫,政治上却很不得意,他的价值仅仅就是陪皇帝玩的一个御用诗人,这离李白栋梁之臣的理想相距甚远。请你联系这个背景,谈谈这首诗里潜藏的情感。

  (诗人面对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独酌而无人陪伴,潜藏着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是理想之后的失望,是怀才不遇的凄凉,又兼有放浪形骸的孤傲。)

  2、“独”是这首诗歌的诗眼,诗人却是形象化地演绎着“不独”,分析其“独”与“不独”。

  (“举杯邀明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独而不独;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最后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3、有人说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委婉曲折,乐景写哀,请做说明。

  (独酌,无人亲近,本来冷落寂寞,可是文中偏偏设置了月夜、芳香美而有意境的背景;本来孤独一人,可是又幻出月、影来,弄出非常热闹的场面;用乐景衬托浓浓的哀情,委婉曲折后的是凄凉。)

  六、朗读《送友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七、内容理解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并和同学交流

  2、班级交流

  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白水——白亮亮的河水。

  孤蓬——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浮云游子意——意,心绪。

  落日故人情——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兹——此。

  萧萧班马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

  3、请用散文语言,改写这首诗(进一步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错位性)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八、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讨论,准备班级发言

  1、有人说,这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有画面,有声色,请分析其画面和声色。

  (画面:青山横亘在城上,白水绕城潺潺流淌,天上的浮云,地上的飞蓬,西斜的落日,离别的马鸣。

  颜色:青、白、红;声音:流水声,马鸣声。)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最是名句,请从修辞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对偶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浮云”、“落日”又作比,形成拟人和象征手法,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3、挥手离别,诗人不写泪眼,而写“萧萧班马鸣”,这是什么手法?你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这是一种曲折含蓄的手法:马因分离而嘶鸣,难舍难分,这声音更叫到人心里,马都不愿分离,更何况是人,表情达意宛转含蓄,别是一番风味。)

  (列车启动了,姐姐走了。车轮在铁轨上碾过,在我心上碾过……我的面前,两条铁轨,延伸到越来越远的地方……)

  九、背诵两首诗。

【《月下独酌》诗歌】相关文章:

1.月下独酌作文250字

2.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月下忏悔

4.月下遐想

5.月下的背影

6.月下品它

7.月下时光作文

8.月下谏曲

9.家乡的月下景色

上一篇:《轩辕飘雪》诗歌 下一篇:美丽的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