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竹子
我的家乡在铜鼓,山上有好多竹子,那是我们家乡的风景。
春天来了,竹子洗去了冬天的尘土,换上翠绿的春装,竹子的枝条也长出了嫩绿的芽,雨水打在上面叮当的作响,好听极了,雨后天晴了,叶面上还留着晶莹的水珠,真像一粒粒的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这时竹笋下母亲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她们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急切地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拼命地往上长,有的使大地裂开了缝,笑嘻嘻的。有的露出了金黄的嘴。有的很高了。有的还在地下用劲长。竹笋是我们这的山珍,挖一个白笋,回来好好做一盘煎白笋,那可是一道美味,还可以做成罐头,笋干,笋片等留着以后吃。也可以卖钱。我们那儿有个江南最大的笋罐头厂呢。
夏天,竹宝宝已长成了竹子,走进竹林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清凉,把炎炎的夏日挡在外面,在里面呆着就像是在享受着一个天然的大空调。我们还可以把竹子拉下来,用竹枝编一个座垫,坐在上面看书,那是多么地舒服呀!
秋天来了,竹子长成了,这是它就要向人们献宝了,农民伯伯的财路来了,一要竹子就能卖到约20元。到山上随便坎一车竹子就能卖到好多钱了,我家乡在好多竹子加工厂,农民企业家们把买来的竹子加工成竹键盘、筷子、牙签……,还远销国外呢。竹子成了我们家乡的经济支柱呢。
冬天来临,北风呼啸,万木凋零,只有竹子头顶风雪,依然是那样绿,一场大雪下来把竹子的腰都压弯了,可是竹子却一个个在坚持着,好像在互相鼓励着:挺住,挺住。有的腰都被压折了,但即便生长的悬崖边上的也没有丝毫的畏惧,牢牢地扎要在石缝里,等到大雪过后又依然挺立。能伸能屈这才是大丈夫的形象呀!
家乡的竹子,我爱你的美丽,我爱你的坚强,但更爱你那无私的品质。假如没有你,我们家乡将失去一半的美!
【写作指导:写作应要有自己的个性】
某所小学就读四年级的一亲戚的孩子,拿着作文题《平凡的感动》让我指导。我告诉他,生活就是作文,只要把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他认为令人感动又平凡的事写下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好文章了。他问我是否可以以母爱为题材,我欣然赞同。
翌日,孩子忧心地打电话给我,说他的作文没有得“优”,而且要重写。问其原因,他说老师叫他别写“母爱”,要写清洁工,只要写了清洁工基本上就能得“优”。听着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一时语塞。
纵观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们总喜欢把一些莫名其妙的“写作原则”、条条框框和自以为科学实际上臆想的“训练系列”,以及陈腐而又花哨的“写作技巧”灌输给学生,然后去束缚他们的手脚、嘴巴和大脑,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失落了个性。于是,学生写的文章千篇一律,他们对本应抒发情感的作文也散失了兴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因此高耗低效。
殊不知,作文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而,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便是:想什么就能说什么,说什么就能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成年人有生命的感受和视角,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也有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是不同于我们成人的体验,那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有权力表达。如果我们不允许学生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要求他们去写一些人云亦云,按照老师的喜好和要求说话,久而久之,他们便丢失了自己的个性,甚至丢了自己活泼的心情和感觉,成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我为能够感到自由而写作。”是啊,教师要放飞学生,放飞作文,让学生大胆想像,自由表达,没有任何束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作文的写作内容、表达形式到命题策略、评价方式等处处尊重学生的选择。
据报载,美国一位教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说是树林中发现了一个蛋,让学生推测这蛋的来历和它是什么蛋。其中一个学生这样想像:他把这个蛋拿回家孵,结果孵出了一位美国总统。因为他的文章极富创造性的想像,而被许多报刊发表且获了奖。这样的学生我们身边肯定也有,对于他们的别出心裁、新颖独特,我们要大加赞赏,即使是不太合理或十分幼稚,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努力保护他们的创造意识,从而激发潜在的创造能力。
最后,我想借此对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老师说,教师的职责不在于规范学生的写作“范式”,向学生大量灌输,而在于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写出儿童独有的天真质朴。
【我爱家乡的竹子作文】相关文章:
1.我眼中的竹子
3.我爱家乡的作文
7.作文我爱家乡的山
8.我爱家乡的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