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泛读和精读的培养

2017-05-12 教育随笔


我不是黄蓉,我学习黄蓉
——谈泛读和精读的培养
金庸先生最喜欢的他武侠著作中的人物当属杨过。不在于他不得不戴上假面具的英俊面孔,不在于他非一般的聪明,在于他源自母亲的慈悲?还是他的反省和天生的良善?都是,也不都是……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小混混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了一个“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民族英雄,而读书在其中可以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闲话休叙,既然谈到读书,那我们就谈谈杨过怎样读书。且说他读书的兴趣和动机,可以说这方面几乎没有。为了避免与他父亲一样的性格和遭际,当我们的靖哥哥要教授大小武、郭芙、杨过武功时,黄蓉主动提出自己单独做杨过的师傅,原因在于他是杨康的儿子,神情宛似,性格也极古怪,我们也常说“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于是在学武功的初衷不得不改换之后,他不得不在黄蓉的“小灶”之下每日勤读《论语》和《孟子》。儒家经典很快就读完了,就是书架上的书他也能记诵下来。这样的.智力让人惊叹。
小杨过聪明顽劣,很像咱们身边的学生孩子,天性都不错,可不同的生长环境让他们使教育者感到头痛。而“读书足以怡情,使人开茅塞、得新知、养灵性”,我们不妨用读书这一软剑来解决打骂等钝器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妨学学精明的黄蓉,先强迫你读,等品了其中之味,兴趣自然就来了。当然这是不得已之举,是“先给你一棍子,再让你尝个甜枣。”果不其然杨过记诵极速,对书中经义却往往不以为然,不住提出疑难。这就达到了从泛读到不自觉的精读的阶段,当其速记之时不可不谓囫囵吞枣,和学生的应付有的一拼,可当他真的接触之后,质疑可以说是必然,有了辩难,精读就来了,真可谓“栽下凤凰树,引得凤凰来”。老师们试试学习黄蓉,小杨过们是否有爱读书的可能呢?
儒家的经典经过历史河流的冲刷,证明确有真金的存在,不过“因时因人”而已,这就是钱文忠讲解《三字经》,于丹讲《论语》,中小学生读经书的原因。这是古人的必读书,也是启蒙书。朗朗上口的文字极富音乐性,个个典故故事性极强,贴近生活,做人做事天文地理尽在其中,说难不难,说不难载物深厚。教师不妨再学学黄蓉由浅显有趣的书籍导入,从孩子的早期心理特点与规律着手,由对启蒙书籍的兴趣转而引起学生对浩淼烟书的关注。
学生读了之后,教师必须有选择的选取重点部分讲讲,告诉学生读的方法,这其中就包括怎样泛读和精读,以及读书怎样寻找到乐趣。同时和学生互动和质疑,一起分享所得,一起成长。这时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极大的快乐之中,有读书之乐,有成长之乐,有与人分享之乐。
以上所谈归总起来不过是四个字,让学生“乐读”、“读乐”。
当然黄蓉老师也有不当之处,比如老师自己对教书这件事有没有兴趣,“其实黄蓉教他读书,也已早感烦厌”,只不过害怕光学“体育”的孩子将来为祸武林,所以转而教文科知识。当老师对读书没有兴趣时,他怎样去感染教育学生爱读书呢;当教师对教学没有激情时,教学便“中流击水”,“不进则退”了。更别说没有仔细调查,便通过他的父亲的行为刻板的认为这个孩子品性有问题,不了解学情,就谈不上因材施教,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犹太人爱读书是出名的,当孩子到了能读书的年龄是,他们便在《圣经》上滴上一滴蜂蜜,然后让孩子去舔舐,然后问孩子味道是怎样的,孩子会说“甜”,然后家长会对孩子说“对,读书就是这种味道”。当家长爱读书,老师爱读书,教育者会教书,读书之人会读书,全社会有了读书的氛围之时,泛读和精读庶乎就做到了吧!
兴趣i强迫、循序渐进、讲读、互动分享、因材施教
学习黄蓉教杨过读书的精华:由强迫读到产生兴趣,由泛读到精读和讲读;循序渐进的让学生读书,从易产生兴趣的书籍入手。弃其糟粕“教师自己先有读书的兴趣和教学的激情,同时注意学情,因材施教”。

【谈泛读和精读的培养】相关文章:

谈意气(献身和探索)07-13

精读的反义词是什么11-16

杨红樱童话迷糊豆和小人精读后感500字07-27

四步课文精读法11-03

浅谈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1-02

精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11-02

小水精读后感100字07-23

有关冥想和乱谈的一切。作文900字10-28

谈读书的作文09-25

谈信心的作文12-17

谈学生的积累问题 借我一双“亮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