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咝咝···”深冷的秋夹杂着凄清的寒,不过朝夕暮至间,便无声地替代了盛夏绿翳翳的繁荣,墙角曾独尽芳华的牡丹,也只能无奈叹息自己的薄命。
风的凉意又兴起,顺着仅存的温热袭进领口,一阵微颤,我不由得紧了紧身上单薄的衣裳。窸窣的声音传入耳畔,细窄的笑道也闪烁着若虚若实的影子,一抬头,屹立百年的古树早已沧桑遍尽。树头的一抹青绿早就消逝了,就连昨日一片夺目的金黄也不见了踪迹,只剩下恍惚的几缕枯色依旧挺立寒枝间。或许是旧年一曲悲惋的哀乐,一成生命也终要踏上亡命的归途。就这样,随着清风缓缓而至,慢慢消陨,安静地死去,就这样,跳起灵动的舞,绰影姗姗,划出空灵的弧线,华丽地死去。
望着手中的落叶,眼中泛起一股潮热,氤氲了空气,心中不知被什么莫名的牵引,视线变得不再清晰,一摸,原来是泪。思绪万千,不知它为什么能如此孤单从容地奔赴一场葬礼,也不知道百年之后,我能否也能这样坦然。
既不知所谓死,亦不知所谓生,是否死亡即是永逝,存在便是永恒?古来又有何位人杰在乎一时功禄,谁不想留万代功名垂青史?生命短暂,绵延千里,却是永恒。
飘飘红叶,转瞬即逝,当息于人世时,却静静孕育着下一年的希望,开春了吧?能闻到那自然的清新吗?滞滞望着脚旁的嫩芽,俯身细看,均匀呼出的热气也将它摇得东摆西歪,如此脆弱的美,怎能与那年顽生的生命相比?但依旧不可否认的是,它是用枯繁换取的仅存生机,而如今是令人心醉的一抹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亦存死,死亦存生,世事总是轮迁,希望就在处处。既然开始是一场美丽的旅行,终会结束,那停止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出发呢?假若,让夜停止清唱,是否我的思绪会随着风的哑然而宁静?假若,让泪停止蔓延,只留下淡淡剪影的梦会否光阴重现?你是否也如那年飘散的蒲公英种子一样,明知死亡却是新生的摇篮?
司汤达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爱过了,写过了,活过了。”也许这也是他死后的希望吧!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不必惋惜,不必伤悲,我们的笑容就是未来的希望。不必徘徊,不必迷惑,今天的凋零就是明日的绽放。还记得那句话吗?希望就在前方。
【每日写作指导:中考生写好记叙文要学会观察生活】
每年中考的作文题常常是师生、家长以至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考后从阅卷部门获得的信息总是不尽如意,甚至很不如意。问题的原委应当到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去寻找。
尽管作文题花样如何翻新,要求的文体总是记叙文。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的,是人物、事件、景物的书面化,是人物、事件、景物的再现。所以好的记叙文首先必须记人、叙事、写景做到形象、具体、生动。这是一项从预初开始就必须渐渐具备的基础功夫。(next88)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最初阶段常常是忽略甚至是严重忽略了这项基础功夫的培养。没有或者欠缺了这项基础功夫,那么记叙文必然空话连篇瘦骨伶仃,不会给人予真切感,也不会让人感动,自然谈不上好的记叙文了。
那么这项基础功夫从哪里来呢?初中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记叙的形象、具体、生动,是观察的仔细与周全的必然反映。所以在这个阶段作文教学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教室里的.设施,教学大楼的轮廓与色彩、升旗早操的各个环节,运动会的热闹又激烈场面,校院里的花草树木等等;渐渐再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开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匆匆忙忙上下班的人群,新华书店里人们专注于翻阅与购书的神态,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等等;渐渐地再引导他们观察一桩事情,一个事件,观察它们的起始、过程、结果,这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叙事;再就是引导他们观察人,观察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形态、言辞、以及处事为人的种种细节。这样,父母、同学、老师就都是他们心中活生生的形象,写在作文里就能栩栩如生。
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初中的后阶段就要让学生懂得,一篇真正优秀的记叙文还必须是富于内涵,能给人予启迪的。而这种内涵不是外加的,实质是观察生活的一种心得。比如花开了又谢了,冠军的道路,无奈的失败等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固有依据,都有它内含的哲理。观察了,发现了,你的记叙文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暑假期间,初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把人物、事件记叙得具体、形象、生动。
【希望议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希望的议论文09-07
虚假的希望议论文04-27
希望!希望?优秀作文09-01
希望05-28
种下希望11-02
播种希望05-12
心存希望07-13
希望作文07-26
坚持希望作文09-21
期待希望作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