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作文

2021-03-01 长城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长城作文 篇1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万里长城”吧,它可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方里长城”吧!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它主要分布在15个省区市,总长为一万两千多华里。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xx多千米,陕西省内长度1838千米。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它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它就像—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大家看,长城不单单是城墙构造成的,它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城墙的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的比较高。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所以总厚度比较宽。

  长城也有许多传说∶相传当时秦始皇修建长城,范喜良与孟姜女刚新婚三天,新部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范喜良就因劳累而死,尸骨就被埋在长城下了。孟姜女历尽艰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才得知丈夫死去的消息,哭了整整三天三夜,长城崩塌了,丈夫的尸骨露了出来,孟姜女在绝望中投海了。

  据说在秦始皇修建长城前,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建过长城呢。长城可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接下来你们可以游览这美丽雄伟的长城了。希望在游览的途中,不要乱扔垃圾,不要乱刻字,谢谢大家的配合!

长城作文 篇2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言,我们谁也不陌生吧。游北京登长城是我最大的梦想。这个星期六,当我听说要去游临海江南古长城时,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来到临海古长城入口处,我一下惊呆了,那么多台阶,爬上去谈何容易?我有些退缩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得爬上去,那么多小朋友要是我退缩的话也太难为情了。冲!细细数下了,居然有198个台阶,回头一看,大人们还在我们小孩后面气喘吁吁地攀登呢!对面的东湖美景一览饱眼前,清澈的湖面,妸娜多姿的垂柳争相比美。虽然我们一个个累得不行,可大家依旧饶有兴致地看这看那,有了这次的胜利,后面的路程就是小儿科了,我们几个小朋友不是慢慢地走,而是飞块地奔跑,把大人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坚持,我们终于抵达了古长城的终点,回头看看一路走过的古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与北京长城相比,应该是一点也不逊色吧。

  这次古长城之行,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知识,增强了我锻炼的毅力,受益非浅!

长城作文 篇3

  在浩浩汤汤的华夏大地上,横亘着一泓游龙。长城,以历史沧桑感和雄奇、阳刚、悲壮的审美特征,辗转于岁月的车轮间,承担了一个进述者的身份,从容地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当斑斓的色彩演变为苍青的深沉,它淡褪了流逝的岁月;当坚硬的土石演变为绵亘的路途,它沉淀了瞬变的叹息;当平滑的墙垒演变为凹凸的印迹,它浸濡了零殇的考验。当这一切一切都成为过去,当历史不再留有伤痛,时间不再负担使命,记忆不再承受责任,长城,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

  记得十岁那年去北京,首次见到长城的激动,就将小小的一颗心塞得满满的。那巍峨的高山,苍劲的松柏,气势磅礴的一座座堡垒,都像与生俱来的,深深地烙进我的脑海里。或许,我的长城情结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长大了,再想想,只觉得长城不仅仅是在气势上征服了我,更是在精神上,在思想上,给了我一次巨大的情感冲击,让我从孩提时幼稚、愚昧的空间中走出来,去感受更为广阔、神奇的疆域。

  追溯中国的长城史,最早该是在战国时期吧。嬴政这位雄韬伟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早将眼界放到了千年以后——筑长城,巩固边防。“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便是最好的证明。然而苦役的归宿似乎总是灭亡。我们听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恸,听到了小吏奴役劳工的鞭笞声,更听到了秦王朝摇摇欲坠的断裂声。然而秦始皇终究是伟大的,将秦、赵、魏三国的长城连成一片,开创了中国修缮长城的先河。

  无论哪一个朝代,巩固边防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晁错曾上书汉武帝,大意就是让他管理好长城边事,首先使外夷不敢入侵,才能治国平天下;北魏的高闾也曾奏谏过统治者,大意也是如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人武将早已认清长城的重要性。此时的长城,不仅表现为坚固的防御工具,更深一步地说,是人们那颗希望安定、太平的心的寄托。

  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众所周知,清是满族人创立的——也就是前面说的“外夷”。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的满人就是越过长城,浩浩荡荡地打败汉族并夺得了天下的。这对于那时的统治者就有一疑问:长城,长城也不过如此,看我大清,还不是轻而易举就攻了进来。这在康熙对蔡元建议修筑长城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康熙,他主张人民团结起来众志成城,这就是最坚固屏障了,何必劳民伤财,大兴徭役?看来,我们的这位皇帝还是蛮有人道精神的。可他当时到底是“人道”还是“自傲”,谁人说的清楚?正是由于这样,可以这样说:直到现在人们对于修长城的利弊问题,仍存在激烈的争论。前不久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他是站在康熙一派的,起初是很震惊,尔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像秋雨先生这样的文人墨客,对“人道”的理解应是不肤浅的,或许也就看得很淡。这些,在他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书中都可以看出。

  然而,我要说的是,我对余先生的看法还是略有微词的。

  长城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力量的象征。修长城虽然艰难,但到底修起来了,而且修得大气,修得酣畅淋漓,修得让世人叹为观止。这代表什么?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毋庸置疑!我们可以想见,当初那几吨重的巨石是怎样通过两个脆弱的肩膀扛上去的,又是通过什么方法使两块青石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一起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做成这件事也绝非易事,更何况是在人类文明尚未完全开化的古代。中国人民以超乎寻常的坚毅和智慧,用累累的白骨筑成了举世瞩目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与其说中国的文明开始于黄帝时期,不如说其开始于这里。因为,一个民族文明的真正开端,在于一个民族精神人格真正建立之时。而此时的中国人,已在苛役的折磨下砥砺出了真正光辉的人格,锻造了堂堂正正的民族意识。中国的民族精神正在于此,中华民族的可爱也正在于此。

  其次,长城是一座促进民族融合和交流的桥梁。正是长城的存在,我国北面极少患事。即便有,中国也是占着上风的;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俯瞰环境,疆域一扩再扩,而这些民族看到中国制度如此先进,中国物产如此丰富,都丝毫不后悔当初的称臣,反而乐于被这样一个国家领导着。而这一切,最初,只是因为长城的气势让睹其真容的人怎敢睥睨!这样一来,长城就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了,这是一个有关国与国,族与族的大问题,在今天,可称作是国家大事了——外交关系。由此看来,那时的长城地位,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外交部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超越了某些物质性的东西的。当然,也有民族依旧轻视长城的,但它们的下场,只能由历史去记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城更是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文化,本应是一种提醒和思索。正是由于长城的存在,我们才会去思索一些更深沉的话题。这些话题不只是关于长城本身的。因为,我们在长城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朝代的更迭,疆域的损益,都可以在长城身上找到例证。长城,更应该是一种思索的积淀。正是我们在它身上看到了太多兴衰,那么,我们该怎样才不致于重蹈覆辙?该怎样才能让北方的这座堡垒始终如一,岿然不动?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值得思索。因此,长城也就成就了文化,文化也就成全了长城。我们不能让文化生态系统荒芜了才去拯救,而要时时刻刻记住我们的使命。有人说得好,一个国家最怕的不是失去疆土,不是战乱不堪,亦不是奸人当道,而是文化。只要文化不流失,这个国家就永远不会灭亡。只有当文化真正西去时,也就是这个民族气数已尽时。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工具,也是最犀利的武器。

  现在很为长城感到悲哀了,因为今日的长城,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语矣。现在的它,已经“沦”为人们游览的景地。昨日的古道,今日只看得见满眼的照相机和指手划脚。我们似乎已失去了对远古文化虔诚的尊敬了。

  不知道这是长城的悲哀,还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当代人,真要好好反省反省了。

  文化,我们都已经抓不住这个词了,不是吗?

长城作文 篇4

  长城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不论什么时候看,都是那样的美。

  日出东方,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它像一条渐渐苏醒的长龙,在大山的环绕中,蜿蜒盘旋。两旁的山是苍松翠柏,满眼郁郁葱葱,那翠绿的颜色照耀着我们,好像一条巨大的绿毯在群山之上。近处溪流淙淙,远处禽鸟齐鸣,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中午时分,人流多起来,游客们都来欣赏长城的雄姿。它的墙体是用整齐而又巨大的条石铺成,有些条石长两米,重达千斤。内部填满了泥土和石头,墙上地面都铺满了方砖,十分平整。外侧筑有两米高的垛口,上面有瞭望孔,下面有射击孔。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楼,是凝望的军士住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爬到长城的烽火台,放眼望去,所有的叠山险峻尽收眼底,我不禁心潮澎湃,“好汉”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终于体会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含义。

  夜晚的长城,它又以另一种姿态呈现在我的.眼前。灯光闪烁,它像一条披着五彩衣裳的龙,在夜色中狂欢,就连山上挂着彩灯的树,也没法比。栈道上的灯将它的台阶、路面,甚至是每一块砖头,都照得异常明亮。

  长城以雄伟壮丽吸引着人们,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长城作文 篇5

  长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大家在游览的时候注意文明,不要乱扔垃圾,自觉地维护景区的整洁。

  大家抬头看,雄伟壮观的江南长城就在我们面前。江南长城位于拥有悠久历史的临海古镇,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它原长6000余米,现只存5000米,它矫若巨龙,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蜿蜒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依山就势,俯视大江,气势磅礴,又称“江南八达岭”。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江南的婉约和灵秀。

  游客们,现在我带大家一起登上人称“江南八达岭”临海古长城。史载,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期间,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遗存之今,其在规格、形制、构造上与北京古长城相似,是北京古长城。大家一边走,一边可以观赏一下长城的建筑特色。

  江南长城在历史上最主要的作用是御敌,明朝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加强闽浙沿海守防,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它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

  游客们,在这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临海市每年都会举办“江南长城节”,期间将有美食款待大家,欢迎大家光临。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祝大家有个愉快的旅途,谢谢!

长城作文 篇6

  八达岭有万里长城,浙江临海也有一道古长城。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临海古长城游玩。

  我们来到山下城门入口处,爬过了一段非常陡的台阶,然后就登上烽火台。穿过烽火台,我们又沿着城墙向上爬去,只见长城蜿蜒起伏,卧在高高低低的山脊上,矫健的身躯向着东西两边延伸,真像一条卧在山岭上的巨龙。

  站在长城上向下望去,整个临海城尽收眼底。东边,临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纵横交错。南边,充满着笑声的东湖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西边,运动健儿们像箭一样飞奔在运动场上。北边,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像绿色的屏障,令人叹为观止。

  走在古老的长城上,听人家说,当年修这条古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抗日本鬼子沿海登陆,侵犯中国的。

  在烽火台上,我还看见一门古大炮。只见那大铁炮巨大而笨拙,却显现着当年雄镇炮台的饽饽英姿,这时你也许会走进历史,眼前的绚丽风光骤然幻化成厮杀,硝烟和横飞的血肉。这时,你心底会隐隐感到长城在过去实在是民族战争或阶级仇恨的产物。

  在临海,人们有一句颇为自负的口头语:“不上古城走,枉在江南游。”临海古长城不仅富有人文内涵,具有历史价值与防洪作用,更浓缩了富有江南古长城的四时风光。难怪有游人感叹:“登此一城,胜览江南千里春色。”

  我真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叹惊不已,也为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和勇气而自豪。

长城作文 篇7

  “哎呀,困死了,6点半就起来。”我不住地抱怨道,你问我这么早起来干嘛呢?我们是要去爬慕田峪长城。

  据说秦始皇建长城的时候只建了一部分,而且都没连在一起,还是土墙,一个朝代修一下建一点。在明朝时把长城连了起来,并改用城墙砖,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雄伟的长城了。

  八点多我们就来到了慕田峪,我们坐上开放式缆车,凉风习习,蓝天悠悠,一路上美景美不胜收,渐渐地,长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犹如一条巨大的卧龙盘旋在连绵不断的山上,在碧蓝的天空下、郁郁葱葱的山脊上,显得如此雄伟壮观,让我们惊叹不已。

  这么巍峨的长城在当年是怎么建起来的?设计师们考察地形,做出防御效果最好,又最省钱的方案,工程师们研究怎样建筑出最坚固的城墙结构,接着就是能工巧匠们、士兵们、老百姓们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自己的性命,想像一下吧,把13公斤一块的城墙砖运到这么陡峭的山上已经是极其难做到的,更别说设计的精巧,构造的坚固了。我们不禁感叹,这座伟大的长城凝结了多少中国人的智慧和心血啊。

  正在浮想联翩时,我们已经到了慕田峪长城的起点,下了缆车,空荡荡的长城上只有我们一家,大批的游客还没到。我和妹妹两个小家伙精力旺盛,充当进攻先锋,目标是前方的烽火台,胜利到达!我们爬到了烽火台最高顶,我们脚下是坚固的长城,城墙边是瞭望孔,从瞭望孔望出去,视野清晰,往下一看,我的天呀!下面是悬崖峭壁,彪悍的匈奴人,凶猛的蒙古人,你们再厉害也攻不进来。

  我们一鼓作气,爬上了大角楼,大角楼比其他烽火台高一截,肯定是来指挥作战的。遥想当年,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坐镇大角楼,这时烽火台狼烟四起,表明敌军来犯,已经兵临城下,来势凶猛。敌军的号角吹响了,开始了第一波进攻,将军毫不慌张,镇静地组织士兵用十字弓、弩、长矛抵抗,只见万箭齐发,顿时,喊杀声、号角声、鼓声、长矛的碰撞声响成一片,敌军像潮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扑向长城,守军有些支持不住了,援兵来了,我方反败为胜,击退蒙古兵,我们依据长城之险获得了胜利。

  正恍惚间,只见大波人马涌上长城,不好!怎么敌人已经攻了上来?定眼一看,原来是大批游客杀到,还是撤吧,于是,我们乘坐滑道火速撤离。

【长城作文七篇】相关文章:

1.【必备】长城作文七篇

2.介绍长城作文七篇

3.精选长城作文七篇

4.参观长城作文七篇

5.【实用】长城作文七篇

6.关于长城作文七篇

7.【精选】长城作文七篇

8.【推荐】长城作文七篇

上一篇:长城的作文 下一篇:长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