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之中。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个性的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一篇习作的诞生,其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智力、兴趣、思想、意志、性格、情绪、精神等8因素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因为从大处看,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笔者围绕这个问题,通过近17年的实践、思考与探索,结合当代小学作文教学的诸多成功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遵循原则,以人为本,循序渐进,讲求实效
小学作文个性化训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作文的早期训练开始,就自始至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具体地说:从一年级写话训练到中年级的正式开始习作再到高年级的“篇”的练习,都要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训练。在长期一贯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训练的效率,巩固训练的成果,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要使习作凸现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的基础上,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 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 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 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 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何谈能有所创新。更有甚者, 要求学生听记所谓的“下水文”“范文”, 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 基于上述现状,新大纲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对中年级,大纲强调“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正是“自主性学习原则”的最佳诠释。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尊重原创性原则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日常教学中,那种因改得过多、过细而遭到学生不满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学生中会传出这样的呼吁:“老师,请笔下留情,给我留点面子吧!”
(四)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的享受成功的机会,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近年来各种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希望教育、赏识教育等。笔者认为,这些教育的核心是将鼓励作为学生学习、进取的原动力。的确,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求知的儿童,他们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特征还显得很幼稚天真,缺乏应有的经验积累, 难免在教学中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更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情况。 作为教师, 要以平常心、 爱心去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想到, 无论习作的水平如何, 这毕竟是学生倾心倾力之作。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充满个性的观点、 思想、 行为、 心理, 教师要真诚相待。积极向上、 健康有益的要给予肯定、鼓励。 哪怕是过激的、 偏颇的, 我们也要在注意保护积极性的前提下,施以善意的、 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在学生改进以后, 同样加以肯定和鼓励。
二、广辟途径,持之以恒,强化巩固,发展个性
事实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大纲对作文的要求,仅限于课内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要把作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即要有大语文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才能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1.音乐作文——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 教学时,教师将准备好的一段富有变化、含有情节、便于想象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听之前,教师将听音乐的目的、要求交代清楚。由于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以及在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事物呈现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2.图画作文——作文与美术的巧妙结合。 与看图作文所不同的是,图画作文的图不是教师给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幻想,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然后用笔画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画,写成一篇文章。这种作文练习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画,自由地写。如让学生想象20年后的家乡变化、家庭变化;再如,让学生给学校规划理想的设计蓝图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展开想象的翅膀,所想的设计的也一定是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此外,表演作文,影像作文,素描作文,都不失为作文个性化训练的好形式、好方法。
(二)开辟多渠道的训练途径 作文教学打破了课堂的限制,步入五彩缤纷、无限广阔的社会,一定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时代对印刷时代统治地位的强烈冲击,对小学作文教学同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必然地影响到作文训练的途径和内容。
1.网上作文——高科技环境下的习作训练。 随着教学网、校园网、局域网、城域网、因特网等网络的开通,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方式与途径也日趋广泛。作为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上作文应运而生。网上作文,因其对时间、地点、交流对象等要求的不确定性,习作时环境、心理较为宽松,表达的内容也很自由,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情感进行习作。
2.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指导下的习作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确定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学写调查报告。这样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空间。 此外,专题采访、编写课本剧、通讯报道等都是非常好的训练途径。
(三)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进行多种类型作文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主要有两大类:纪实和想象。我主要尝试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学写人物传记。 我曾经要求学生练习写家里所有的成员,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以传记的形式记叙所写的人物,在写每个人的时候,都要根据自己的了解给每个人概括出一个鲜明突出的特点。结果,学生的习作让我大加感慨:学生的思维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力是如此的无止境。 2.写想象作文。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修订版“小语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 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 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想象作文训练上, 我曾做过这样一些尝试。 (1)睹物想象——依据直观性、具体性的事物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面对一个小小的地球仪,面对学校的规划图,看着厚厚的大雪,看着一张获奖证书等展开自己的想象,并写成一篇作文。
(2)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3)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练习写《假如我是校长,我将……》 《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等。
(4)续写想象——依据一个前提条件或情节,顺着这一思路进行的想象练习。如:续写《穷人》,续写《月光曲》一文等。 3.学写科幻故事。 儿童的特有心理和兴趣决定了他们对科幻故事情有独钟。从小就喜欢听、看科幻故事,到了自己能够写出文章之时,早已童心萌动。在我的十几年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偷偷地尝试着科幻故事的写作。起初,我还有阻止之意,后来干脆放手让学生大胆练习,有时作必要的指点。通过长期的训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想象得到了充分发挥,其个性、创造力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学写童话、寓言故事。 童话、寓言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作时应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幻想力以及独具个性的创造力。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无疑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博览会,是学生尽情发挥的舞台。学生创作的一篇篇充满童趣,而又富有一定人生、生活哲理的习作,让人赞不绝口。如《垃圾桶的自述》《铅笔盒里的悄悄话》《粉笔、粉板擦、黑板》《课桌椅的哭泣》《新编守株待兔》,都是学生习作中的佳作。
5.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训练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有效的训练途径。特别是日记中的个人的秘密,心底的话语,无不是学生个性的极好凸现。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写日记,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以不断的经常的持之以恒的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习惯得以巩固。 此外,写读书心得、编连环图画故事以及写说明文、议论文、通讯报道、专题小论文等也是很好的训练途径。 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多类型的训练,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在表达中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挥。每一篇亲手撰写的文章都是其个性独特感受、体验的结晶,这其中包含着作者的独创,也充分展示了个性化习作训练所带来的作文教学的创新成果。
三、“作文个性化”的训练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广施博爱,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现时表现出来的知识、智慧、才能、兴趣、情感、追求,并促使其不断发展,而且应当发现和发掘学生身上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如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的倾向、自我发展的创造潜力。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实践与体验的途径和方法,体验成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个性和创造力都能健康地发展。
(二)发掘优势强项,使其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源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闪光点。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展示其个性才能;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个性优势,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其精神生活丰富、充实。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以及自身的价值,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生活热情。第三,要引导学生将优势强项迁移到整个学习和工作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优势强项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认真、刻苦、诚实、热情、正直、自信,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突破口,逐渐将闪光点连成一片。
(三)教师要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个性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创作风格和特色,无疑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力、趋向、才干的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的个性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或封闭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教师个性的影响力,形成特定的教学氛围,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作用。
【浅谈对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索】相关文章:
3.浅谈小学作文指导
7.创新从实践中来
9.探索蚂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