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常用写作手法的总结

2018-08-14 初一作文

  初一语文知识之常用写作手法的总结

  【—初一语文知识之常用写作手法的总结】,写作手法在初一语文写作时经常用到尤其是想写好语文作文时,手法可以给文章添彩不少色彩。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 、直接(间接)描写、扬 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 《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 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 《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 的特征。 例: 《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 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 《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 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 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 《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总结:以上是对十种写作手法的总结,及其列举了一些例子,更好的把握了象征手法,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运用。

  初二语文教案:《走上辩论台》

  《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与:辩论的基本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锻炼的口语表达,培养运用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并以辩论形式展示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课前准备:

  :将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分组大体均衡;搜集并制作有关课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提取依据、形成观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视中有关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验精彩的辩论,鼓励他们成为运用语言的能手和能言善辩的人才。

  二、选择活动项目,开展辩论:

  1、学习辩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1)先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

  (2)用有力的材料证明观点。事实要确凿,资料要来自权威人士或权威机构。

  (3)用心听并分析对方的观点、论据,找出其薄弱环节,以便反驳。

  (4)答辩时有必要才答复,该避就避,以免言多语失,被对方抓住不放。

  (5)变换角度反击对方。

  (6)熟悉归谬法、反证法、两难法,灵活运用,使对方陷于被动。

  辩论评分表:

  辩题:正方:反方:

  项目

  得分

  内容(30)

  论辩技巧(50)

  仪态(10)

  合作精神(10分)

  2、活动步骤:

  (1)主持人介绍台上正反两方的选手,讲述辩论规则和评判方法,宣布辩论会开台。

  (2)正反两方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3)正反两方代表队交锋,互相诘难、反驳。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结束,然后总结正反两方在辩论中的得与失,最后宣布评判结果。

  3、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主题。一是“上网利弊谈”,设置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上网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既要学会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又要分清网上良莠,自觉抵制网上不内容的诱惑。二是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设置这一主题,意在引导学生突破定势,培养良好的品质。三是“关于克隆的争议”,这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它也越来越变得让人类难于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人类。科学的发展的发展的怎样才能符合人性的,如何为未来营造既是科学的又是人道的社会,这是人类,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都必须面对与思考的大问题。要通过让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和辩论,为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活动写作:选择三个活动主题中的一个,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 初中语文,条理清楚。

  四、活动小结。

  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动物类说明文阅读

  关于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动物类说明文阅读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助帮助!

  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动物类说明文阅读

  植物是“地球村”不可或缺的重要“居民”,随着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不断重视,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这不仅仅倡导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观念问题,更是我们探寻科学奥秘,使人类得以持续繁衍的重大课题。因此,动植物类说明文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说明文考查的重点之一。阅读时只要把握说明阅读的基本要领,涉及到的问题常常都能迎刃而解。下面我们以《绚丽的蝴蝶》为例,教你阅读动物类说明文的方法。

  【例题解析】

  绚丽的蝴蝶

  (君竹)

  蝴蝶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

  那么,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

  物理学的优等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时,轻轻地用手收拢它的翅膀,此时,碰触过蝶翅的手上会粘满许多细小的彩色粉末。没错,这些粉末就是蝴蝶色彩的源泉。科学家管它叫鳞片,那些漂亮的闪闪发光的蓝紫色荧光就是通过这些鳞片的光学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

  若是把鳞片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则会发现每个鳞片都有数量不等的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而形成各种华丽的色彩。在脊纹上还叠合着许多并行的薄片,像竖起来的书的封面一样,脊纹越多,越能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通过光学作用产生的色彩叫做物理色或结构色,其变化随光照角度的不同而异,呈现出变幻绚烂的彩虹色彩,和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绚丽的光彩的原理是一样的。蝴蝶中的白色同样可由结构色产生,微小的透明颗粒将光分散,其效果与雪呈白色是相同的。

  化学界的精灵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

  蝴蝶的颜料是自己身上的色素,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色彩。

  蝴蝶身上的黑色、黄色、红色、绿色也是由色素决定的,不同的是鳞片上的这些色素化合物大部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当化学性质有所改变时,色素色就会由于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褪淡甚至消失。

  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黄色、红色、橘红色则是由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等等色素产生的,它们都是蝴蝶还是毛虫宝宝时从食物中摄取来的。

  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白蝶呤、黄蝶呤、红蝶呤、金蝶呤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为了生存,所以美丽

  拟态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枯叶峡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的前后翅合起来,极像阔叶树的枯叶,翅上的斑纹,更像一张枯叶上的主脉、支脉和真菌斑点,混杂在枯叶堆中,极难发现。眼蝶科蝴蝶的眼斑,常常可以吓跑捕食的小鸟或转移攻击目标,使身体较重要的部位免遭袭击。灰蝶的眼斑配合翅尾,可以模仿头部,同样起到引开敌人注意的目的,避免真正的头部受到致命袭击。

  除了恐吓与转移目标,蝴蝶还是隐藏自己的高手,他们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来起到隐身的效果。比如,柑橘凤蝶的终龄幼虫变成和叶片相同的绿色,它们若化蛹在叶片附近,则蛹为绿色,若化蛹离叶片较远的树枝上则变成褐色蛹。

  保护色让蝴蝶尽可能地消失在敌人眼前,与此相反,那些味道难吃的蝴蝶则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宣布自己的存在。这些蝴蝶体内含有有毒成分或不良味道的体液,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第1题: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文章主要介绍了与蝴蝶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作简要概括。

  【命题意图】无论是什么内容的说明文,对说明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始终是我们阅读的重点,因此,每一个说明文段的命题都离不开对说明内容的把握——说明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成为命题者的不二选择,也成为我们答题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解题秘诀】我们仍可通过“理解内容”和“学会表述”两个步骤解决问题。

  理解内容:理解内容时不可拘泥于每一段落的意思,需要对文段内容加以整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合并同类项”。同时,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也不可浅尝辄止——文章段首提出了“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这一问题,表面看似乎全文都在谈蝴蝶色彩的成因,但细读发现,文章的第三个小标题并非源自这一问题,它们涉及到的是蝴蝶如何利用自己的色彩来“恐吓与转移目标”或是“隐藏自己”。因此,在理解内容时,既不可让自己的思维受到小标题的局限,认为文章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也不可单以关键句草率的判断全文仅写了一个内容。

  学会表述:我们仍可运用“说明对象+特点(或成因)”的概括方法,但作为动植物类的说明文,在概括它们的特点时运用的答题关键词应作相应的调整。用来表述动植物特点的答题关键词常常包括:外形、成因、性能、公用(用于动植物);习性、食性、声音(用于动物);色彩、花期、果实、生长过程(用于植物)。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绚丽的蝴蝶》一文前两部分主要说明其绚丽色彩产生的原因,而第三部分则是说明蝴蝶对自身色彩的应用,因此,本题可答为:蝴蝶绚丽色彩产生的原因及蝴蝶对色彩的应用。

  初一语文伟大的悲剧练习题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茨威格( ) 拉拽( ) 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吞噬( ) 羸弱( ) 告罄( ) 毋宁( )

  2、本文作者 , 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和 方面。

  3、故事发生的地点在 ,主人公是 ,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 名探险队员。

  4、同样一句话,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不同。请根据以下重音提示,分别写出相应的提问 。

  他叫你明天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叫你明天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

  一样。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部放宽招生报考条件,各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8、联系全文,说说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这个故事中,我们该如何给胜利和失败下定义。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9、本文题为“伟大的悲剧”该如何理解?

  10、了本文之后,你受到那些启示?

  创新运用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初中历史。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13、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试分别找出来:

  14、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了一封绝命书(课文后有摘录)。试根据选段和书信分析这位英雄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

  15、第三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用“————”标出来。

  16、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17、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分条列出)

  18、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外阅读

  (一)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0C的极低温度。而在世界上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0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又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曾经记录到—94、50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的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19、在第二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20、请用肯定句说说第一段的含义。

  21、下面是对上述几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化莫测。

  22、以上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南极的威力?

  23、为什么气象学家对南极的气象喜出望外?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24、文末说“从这里找出了一把解开全球气候的钥匙”,为什么?

  (二)

  所谓“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说通俗了,就是研究大陆冰盖的增减。至于冰盖的增减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可用一喜一悲来概括。

  先说喜。现在不仅中国,而且全球都缺淡水。而总量为2700万立方千米的南极冰盖,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27%。有人估算,这可够全人类用上7500年。这样一说,冰盖还是越大越好。那么南极冰盖每年增加多少呢?有材料称称,每年10厘米左右。冰盖的“收入”来自降水,主要是降雪。但南极大陆太大,面积约是中国的1、5倍,降雪极不均衡。在南极内陆,降水量简直比撒哈拉大沙漠还惨!南极大陆其实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大陆,号称“白色沙漠”。所以它的降水到底有多少,如何分布,必须把握准确。

  再说悲。有人大胆设想过,南极冰盖一旦全部融化,情景如何,有两说:一说是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空60米,一说是60至90米。其实,不管哪位说对了,都不得了。那将意味着包括纽约、伦敦等著名城市要沦为“水晶城”。全球陆地面积将缩小2000万平方公里。冰盖的“支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表面蒸发,二是底部消融,三是冰山崩溃,四是快速冰流(即是快速崩溃)。

  25、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2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先 后 ;结构方式是先 后 。

  27、二、三段中有两个词分别与首段中的“增”、“减”相照应并构成比喻,这两个词是 和 。

  28、第二段中称南极大陆为“白色沙漠”,其原因是什么?

  29、冰盖的“支出”主要有哪些?

  30、结合课文《伟大的悲剧》和课外阅读中的两篇文章,谈谈人类对南极考察或开发的前景将会如何?

  参考答案

  1~3 略 4、谁叫你明天去? 他叫你什么时间去?5、略 6、D B A C 7、D 8、略 9、虽然是一场悲剧,但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10、略 11、略 12、作出了牺牲的准备,已经没有希望生还。 13、“垒了一个石墓……十字架” “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14、要点:热爱祖国,勇于献身 15、死去的斯科特还像兄弟似地搂着威尔逊 16、英雄们虽然失败了,但精神却是伟大的。 17、风大、雪大、气温低 18、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 19、把南极比作“暴风雪之家”,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很不适合人类生存和活动。 20、人类只有到达南极,才知道气候的威力有多大。 21、A 22、风速大 气温低 气候变化莫测。23、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从这里找到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这表现了气象学家不畏艰难进行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24、因为南极是一个理想的实验室 25、南极大陆冰盖的增减与我们的关系 26、概括 具体 总 分 27、收入 支出 28、南极大陆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地方,以长年被冰雪覆盖。29、“一是表面蒸发……四是快速冰流” 30、言之成理既可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答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题所占的分值相当的大,接下来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答问题,希望大家可以做好笔记了。

  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

  所谓“持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总之,笔者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因为不懂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要领,往往失分较多,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于是无谓的失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于是选题确立为《语文阅读理解题初探》。笔者主张,教育科研的选题应该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同样教育科研的成果也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实践。

  笔者认为,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确的教育规律,交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小编相信朋友们现在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已经熟知了吧。想要了解更多更全的初中语文知识尽在。

  初三文言文陈胜吴广起义

  【—初三文言文陈胜吴广起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遮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同学们,老师整理了初三文言文陈胜吴广起义的练习题。详情请看

  陈胜吴广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遮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6.解释下列加点字。

  (1)会天大雨 ( ) (2)为天下唱 ( )

  (3)皆次当行 ( ) (4)死国可乎 ( )

  7.翻译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8.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 初中学习方法?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起义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

  初中语文知识点记忆方法大全之其他记忆法

  【点汇总】对于广大热爱语文的同学们来说,初中语文基础总结尤为重要,请各位初中同学们注意啦,有兴趣的同学赶紧过来看看。

  以少记多法:

  有时遇到两组容易混淆的知识材料,当记住一组便能推知另外一组的时候,可以采取"记住少数,推知多数"的。这就是"以少记多法"。例如,"廴"与"辶"偏旁容易混淆。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辶"旁汉字约有120个;"廴"旁汉字只有"廷、建、延"3个,宝盖头(宀)汉字有80多个,秃盖头(冖)的常用汉字只有9个。到底该记哪一组来推知另一组,同学们一看便知。

  抓头助记法:

  "抓头助记法"是指在全面学习或复习一篇课文时,有意识地对要记内容的头一句、或头一句中的头一个字,以及与上文有转折或跳跃性联系的连接句的头一个字作强化记忆。在需要时,可利用这些句子或字来帮助记起有关的内容。而对那些句子不多的短文短诗,更可以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加以背出。这样,到需用时便可信手拈来且很少差失。如白居易《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背出后,再把每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即"一半可露"。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某句卡壳而影响全诗背诵。

  诀助记法:

  诗歌比散文容易背诵,口诀比一般条文容易记住。"口诀助记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应注意如下三点:①编口诀的内容,一般应是重要的、有规律性的或能明确理成条文型的;②在编拟时,应先认真领会全部待编的内容,尽量把它们的要点概括出来,使之条理化,为编口诀打下基础;③把概括出来的条文,依次排列在一起,编成口诀。口诀的语句,要力求简洁、通俗、形象,并注意音韵、节奏,尽量做到易诵、易记、琅琅上口。

  兴味助记法:

  所谓"兴味助记法",就是在学习或复习时,尽量利用或创造一些有趣的办法,把原来不大有趣味、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改造成趣味盎然的材料来帮助记忆。比如可用编顺口溜助记法。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归纳成如下几句,就有助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西周春秋传《诗经》,战国散文两不同;楚辞汉赋先后现,《史记》《乐府》汉高峰;魏晋咏史盛五言,南北民歌有"双星";唐诗宋词元杂剧,小说成就数明清。注:"双星"指以《吴歌》、《西曲》为代表的南朝民歌和以《敕勒歌》、《木兰辞》为代表的北朝民歌。

【初一作文常用写作手法的总结】相关文章:

1.写作文的修辞手法

2.写作技巧和手法

3.高考英语作文写作中渐进的修饰手法

4.小说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写作“初一作文

6.象征手法的作文

7.演讲稿常用五种修辞手法

8.英语写作常用句型

上一篇:该不该歧视初一作文 下一篇:初一我到底怎么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