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导游词

2021-10-19 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龙门石窟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龙门石窟导游词1

  各位朋友好!今天,让我陪大家一起来参观素有“龙门二十品”美称的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称。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她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龙门石窟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中最著名的是卢舍那大佛。传说她是根据武则天的脸型经过修饰而成的。凿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各位朋友,现在,请跟着我参观龙门石窟的几个重要洞窟。

  这里是潜溪寺,它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傩。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我们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匾,我们看过石匾,向南走大约十步,进入一座院落,院中有并排三座石窟,便是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传说它是北魏宣武帝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造的洞窟之一。其中仅中洞的开凿就花费了24年时间,其富丽堂皇的景象是龙门众多石窟之冠。

  参观过宾阳洞,拾级而上,这里就是万佛洞。万佛洞多洞相连,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一些怪石之奇,景观之险,让人不无惊叹,流连忘返;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万佛洞集我国著名四大石窟之精华,塑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近三万尊。万佛洞为一长约500余米的山洞,在洞中有23000余尊各式各样的佛像。洞在龙门西山中部,因窟内南北两壁刻有15000余尊佛像而得名。

  朋友们们,我们可以再去参观一下莲花洞。参观完莲花洞,再登几十级台阶就到奉先寺了。它原名大卢舍那像窟,始雕年代说法不一,有说是唐代咸亨三年(672年)开始雕凿,至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龛。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

  另外,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龙门石窟也有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6年1月龙门石窟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最多的中国之最。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反馈给我哦!

  自评:前几天,小城老师让我写一篇导游词,我就想起了龙门石窟。因为我对龙门石窟不是很熟悉,所以这篇文章是经过网上搜集整理写下来的。

龙门石窟导游词2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得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得山脚下。另一座为西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得主要景点。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

  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得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得风景区。自唐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得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龙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龙庭等等。

  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得门,就得名龙门。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景点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点,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历史,意义,你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没什么好看得,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这些情况以后,你就会觉得你所看得东西是非常有价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龙门前,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个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众多得朝,相继大规模营建得。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历史了,我们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点,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来重建得,而龙门石窟确实从1500年前遗留下来得。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河北魏时期开凿得、其中唐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

  所以,唐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得特别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得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得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

  那么,千千万万佛像是何人所谓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得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跳主要路线。

龙门石窟导游词3

  各们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您走进河南走进洛阳,领略中原八千年文明,感受华夏古今的沧桑。我是大家这次洛阳龙门之旅的的导游员曹瑞萍,大家可以叫我小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张师傅,张师傅有着多年的驾车经验和娴熟的驾车技巧,请大家对咱们旅途的行车安全放心。俗话说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行游”。今天,能为大家服务,小曹感到十分荣幸。愿我们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合作愉快,也愿大家在洛阳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现在我们再登几十步台阶,马上就到奉先寺内了。龙门石窟最大的塑像——卢舍那大佛就在这个寺内。参观之余,请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脚下,走好我们的每一步路。

  奉先,顾名思义“奉祀祖先”。奉先寺位于西山南部半山腰间,后代称九间房。奉先寺在开窟造像时,别具匠心,一反常规,不采取全部开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奉先寺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米,始建于永徽元年,也就是655年,竣工于上元二年也就是675年,历时20多年,现为龙门石窟雕刻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礡的摩崖佛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石窟。

  拾级而上,登上窟龛的平台,崖壁间一尊巨大的雕像即刻映入眼帘,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大卢舍那佛像。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奉先寺的布局:中间为主佛,两侧依次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两供养人。主佛梵名日:卢舍那,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抱身,应身。卢舍那大佛即为抱身佛,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大佛的发髻呈波纹状,身后光艳夺目,是马蹄形的神光和宝珠形的头光,突出了大佛器宇轩昂之势。身光上冉冉跃动的火焰纹,以及飘然飞动的飞天,给大佛以舒适悠然之动感。

  通观整尊造像给人以肃穆之感,既庄严睿智,又温和慈祥。这是理想化了的社会圣贤的象征。听到这儿,也许就有人想问了:佛教中佛、菩萨均为男性,为什么这儿的不是呢?且听小向慢慢道来,设计者按照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说法,出于政治方面的需要,模仿武则天的形象特意将佛女性化了。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方额广颐”与卢舍那的形象暗自合拍,因此,这尊佛像可以说是武则天当时形象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卢舍那大佛是“东方的蒙娜丽莎”集善良与美貌于一身的。的确如此不信大家请看,佛的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慈目下垂,嘴角微翘,欲笑未笑,仿佛在领悟追索着哲理,而下垂的目光似乎又在关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来仔细端祥它,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位置,他都在注视着你呢?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佛的目光总能和您的目光交接。

  石刻的眼睛为什么这么传神?对了,这正是雕像的画龙点眼之处,卢舍那的双目,采用阴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浅凹进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线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畏而不惧,可亲可敬。无论你身处哪个位置,佛的目光总能和您的目光交接。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两侧的“随从”,左侧迦叶,身首虽残,但仍可以看出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严谨持重,是佛教第一次集结的召集人;右侧阿难,忠厚虔诚,是第一次佛会诉“三藏”的主诵人。二菩萨身高皆为13.25米,他们头戴华丽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显得安静平和,端庄矜持。南侧天王力士受自然风化和崩毁严重,已面目全非;北侧保存较好,天王肃穆、硕壮、狰狞,具有镇压邪恶的力量;力士刚强、生性暴躁;即便是承担着天王沉重身躯的地神,都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具有一种奋力对抗的精神。金刚怒目、威武雄健,作为佛的护法神绝对恪尽职守。两位女供养人头梳双髻,裙裾曳地。通观整个奉先寺的造像,无论是弟子、培萨、天王、力士及至供养人都是为了点缀,陪衬,和烘托主佛卢舍那的形象和地位,从而产生“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

  奉先寺的石刻群像,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在宫廷临朝执政场面的神话:主佛卢舍那是帝王的化身,培萨是嫔妃的化身,二弟子是文臣的化身,二天王、二力士则是武将的化身了,也可以说奉先寺俨然一个“佛国朝廷”。

龙门石窟导游词4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很荣幸能为大家做导游!我们今天游览的景区是龙门石窟。我想,您也许游览过风景秀丽的颐和园,观赏过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可今天游览的龙门石窟,会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龙门石窟始建于498年,也就是北魏时期,虽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经过后人的修整,至今仍保存得很完整,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请各位在遵守规则、保持清洁的前提下细细观赏。

  现在,我们已来到西山石窟脚下,前方的洞穴叫万佛洞,两旁洞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个小佛,说它是万佛洞,可真是名副其实。这些小佛大的有三四厘米高,小的却只有两厘米高,别看它们个头小,却都雕刻精细,排列整齐,虽然数目很多,但却排列得井然有序。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大家一定要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接下来,我们就到了龙门石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奉先寺,这里有九尊佛像,中间一尊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他的雕工极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就连衣服的褶皱,皮肤的纹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见。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态各异。总体看来,奉先寺洞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再加上周围淡淡的薄雾,更是显得神秘莫测,真不愧是神来之笔呀!

  龙门石窟有佛像十万余尊,佛洞两千多个,我们已经欣赏完了。再回头看一看这美丽的景观吧,是否还有些依依不舍呢?

龙门石窟导游词5

  大家好!欢迎朋友们来到龙门石窟参观游览,我叫张甡喆,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小张,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我的电话是63849426,如果走散了我们的队伍,就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希望大家在龙门石窟玩得愉快。

  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出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造像以北魏, 隋,唐为主,北魏时期建造石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石窟有宾阳南洞,唐代石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下面我们就一一参观。

  首先我们来到潜溪寺,窟内顶端有一朵大莲花,洞内的主要佛像是阿弥陀佛,佛高大约7米,他面腴丰满,表情慈祥,洞两旁各有一个护法天王,体格健壮,身披铠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宾阳洞了。宾阳洞是宾阳南洞,宾阳中洞和宾阳北洞的总称,它是由三个朝代雕刻而成的,所雕刻的佛像造型表情各不相同,生机勃勃,形象逼真。大家可以近距离观赏,拍照留念。

  现在,我们前往万佛洞,因洞内有15000尊佛像而得名,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有莲花,主尊佛为阿弥陀佛,他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正在向弟子们说法。

  前面就是著名的莲花洞了,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一朵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的象征,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大多以莲花为饰。但这种大型莲花,雕刻得如此精美,在石窟中还非常少见。

  再登几十级台阶就到奉先寺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这里,当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主佛为卢舍那,全身高约17米,头部高约4米,两耳大约高2米。传说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她面容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容慈祥。请大家细细欣赏。

  前方就是古阳洞了,喜欢书法的游客一定不要错过哦。

  好了,龙门石窟的主要洞窟已经介绍完了,待会儿我们将穿越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去观赏西山龙门石窟的全景,希望大家保护环境,我们11:30在石窟广场会合,谢谢大家!

龙门石窟导游词6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姓孙,大家就叫我孙导好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座繁华的城市就是素有十五朝古都之称的洛阳,虽然洛阳的牡丹甲天下,但今天我可不是带大家千里迢迢的来看洛阳的牡丹花,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洛阳最有名的一处名胜古迹,大家猜猜是那里,哈哈!这位游客猜对了,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就是美丽的龙门石窟,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吧!龙门石窟于20xx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那里风景优美,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像一座天然大门,简直无与伦比,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呢!

  最小的却小得可怜,仅有2厘米长,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到龙门石窟,奉先寺是一定要去的,它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洞中的佛像个个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虽然看着有些可笑,却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游览完奉先寺,就可以去宾阳洞,洞内有11尊大佛像。佛和菩萨面相清瘦,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很值得一览。参观过了宾阳洞,就去宾阳洞南边的万佛洞看看,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洞中的佛像姿态不一,神态各异,十分传神哦!

  龙门石窟不知不觉就到了,我也不多说了,请大家下车,跟我一起去细细游览吧!

龙门石窟导游词7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亲爱的小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光临龙门石窟,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我是青春旅行社的导游,姓王,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非常高兴能陪同各位欣赏它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共度这段美好时光。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的伊水河畔。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壮若门阙,因而古称“伊阙”。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最好的风景区,2000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家请往前走,现在就来到了宾阳三洞。宾阳三洞分三个洞: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和宾阳南洞。我们先看宾阳中洞:宾阳中洞原为北魏雕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淌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木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迪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动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

  再往北走,就来到了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进10米,结痂跌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惟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

  再往南走,就来到了宾阳南洞。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生动活泼。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祝你们玩得愉快,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8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王文喆,这次由我来带领大家来游览龙门石窟。请游客们在那里不能乱扔垃圾,不能乱写乱画,也不要乱跑。

  龙门石窟是在20xx年11月30日被列为世界遗产,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关于龙门石窟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湖水,周围青山苍翠,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这个孩子谁知一声未了,孩子照着母亲说的做,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象生辉。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地处中原,是外来佛的教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土壤之中的丰硕成果,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因此,龙门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

  好了朋友们,龙门石窟已经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您的物品随我下车,去参观河南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导游词9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得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代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得山脚下。另一座为西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得主要景点。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得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得风景区。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得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龙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得门,就得名龙门。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景点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点,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历史,意义,你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没什么好看得,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这些情况以后,你就会觉得你所看得东西是非常有价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龙门前,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个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众多得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得。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历史了,我们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点,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来重建得,而龙门石窟确实从1500年前遗留下来得。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得、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得特别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得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得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

  那么,千千万万佛像是何人所谓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得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跳主要路线。

龙门石窟导游词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的导游员,姓丁。大家可以叫我小布丁,今天,我将陪大家共同进入名胜古迹的龙门石窟,希望这一次的讲解能让您有一段深刻的印象。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

  游客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希望这段美好的时光能个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龙门石窟导游词11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龙门石窟,现在我们就在龙门的入口,不要心急,我们立刻就进去领略里面那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它们详实描述了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大家都知道龙门石窟已经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信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慕名而来。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远远看过去,石窟安静伫立在那里,前面的湖面跟它挺有默契的,都是静静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可能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宾阳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大概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菩萨像含笑凝眸,温柔敦厚。洞中还雕刻着众菩萨,弟子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我们沿着栈道继续前行,会经过珍珠泉、万佛洞、药方洞(内有许多济世药方)、莲花洞等洞窟,其中又以莲花洞为特殊。莲花洞是继宾阳三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此雕刻的非常精美,开凿于北魏孝昌年间即公元526—528年前后,属于北魏后期作品。据说,人大会堂的顶灯就是仿它而做。这里除了大佛造型细腻外,最大的看点是南北它是龙门两壁上方各有似为“法华经”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有2厘米左右。他们就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细作,确实为龙门一绝。

  好了,我们现在前往奉先寺。它是龙门石窟的精华部分。或许你们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现在让我们走近它,亲自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走到这里远远可以看到那边人很多,我们还可以看到那里有一尊大大的佛像,它是奉先寺那大佛, 而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风格。它长宽各30余米。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看!这个就是远处看到的卢舍那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约17米,丰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双眼,稍稍向下俯视,目光正好与朝拜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它的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微露笑意,形象庄严又不失睿智慈祥,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这尊主佛却被女性化,传说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雕琢而成。相对云岗石窟,看过龙门后我们都明显感觉云岗石窟佛像雕刻线条古朴粗犷,龙门则精致细腻的多。奉先寺的天王造像肌肉突出,线条清晰,给人已孔武有力的感觉。我想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里。尽情地享受它的熏陶吧。当然,除了欣赏卢舍那佛像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旁边的那些同样令人震撼的雕像,就像这些,都同样雕刻得十分传神的。同样能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好,参观完奉先寺,我们就到龙门石窟历史最悠久的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看完石窟最精华的`部分,让我们近距离接触石窟,感受它的每一个细节。就像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洞,一进来就可以感受它浓厚的贵族色彩,是典型的皇家风格。像在这道墙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石窟的每一处都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不容马虎。好了。大家就自主参观一下石窟,到晚上我们还要欣赏石窟的夜景。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让我们吃完晚饭就一起来感受龙门石窟的夜景吧。

  大家请看,石窟晚上看过去是不是跟白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是啊,晚上的石窟看起来是非常现代的,好像一座城堡,充满了神秘感。进去里面看,灯光照到佛像上面,像不像灵光?这些金色的灯光把佛像衬托得更有神圣感。不愧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好了,龙门石窟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充满了感慨,觉得真是不枉此行。欢迎大家下次有机会再来感受一下石窟的魅力和震撼。谢谢。

龙门石窟导游词1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参加我们的旅行社,我叫张程渲,大家叫我张导好了,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终点站——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它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那里又分为两个巨大的石窟: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

  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西山石窟……到站了,游客们请跟好我,不要跟丢了,瞧,那就是西山石窟,非常美丽。我们先往这边走,看,这叫作潜溪寺。它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呢?因为潜溪寺下面有源源不断的溪水而得名。这个里面的主佛为菩萨,佛像旁跟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等。咱们再往前走走……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叫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分别是北洞,中洞。南洞三个洞。

  接下来,我们到了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卢舍那佛最有名,他身高一丈多,真是极品。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破坏文物。乱扔垃圾,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13

  大家好,我是洛阳籍导游小王,很荣幸和你们一起游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

  首先带给大家一个关于龙门石窟的传说:传说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渺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湖边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孩子,天天到龙门山上放羊。一次去放羊,听到山下传来一种很怪的声音“开——不——开——”,他吓得转身就跑,后来发现没什么动静就停住了。好几次都是这样。小孩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喊开。第二天,小孩子放羊时听到“开——不——开”声音时,就扯着嗓子喊:“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从中间开裂,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奔腾而出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处,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各位朋友,伴着美丽的传说,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龙门石窟奉先寺内卢舍那大佛脚下,.当然卢舍那不是传说中那样神奇地变化出来的,而是大唐一代女皇武则天授意修建的。“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据说大佛模仿武则天的形象而雕刻的,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大家看它端坐奉先寺中气势雄伟、气度恢弘、博大壮美。它体态丰腴,真切地体现了大唐体貌丰美的时尚标准。仔细看还可以发现它的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洞悉一切地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它的表情含蓄而神秘,威严而神圣,是一尊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佛雕典范。

  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 ,他们女相体貌丰腴,男像脖粗头小、肌肉健硕 。引领了大唐时尚的前沿,见证了大唐辉煌的历史。

  往前走,大家看这里是万佛洞,它是因窟内南北两壁所雕15000尊小坐佛而得名。一万多尊佛像以主尊结跏趺坐为中心,飞天、伎乐、力士、小坐佛等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把大唐帝国繁荣昌盛与文化艺术的高超造诣展现得淋漓尽致。

  龙门石窟是女皇武则天留给后人的文化宝库,这座大型雕刻群虽是半途而废,但它的华丽背影令我们久久流连。

  各位游客,看你们脸上的虔诚与笑容,猜得到你们不虚此行呀。我们今天的合作充满愉快,有缘下次再相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14

亲爱的游客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龙门石窟,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位于中原地带的“九朝之都”———洛阳。而龙门石窟在距洛阳南十二公里之处,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艺术之一。

  现在从我们眼前流过的是奔腾的伊水。桥上有陈毅同志亲笔所题的刚劲有力的“龙门”两字,它标志着龙门已回到了勤劳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们现在已经进了千佛洞。洞有一间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论四壁还是洞顶,满是高约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头脚相连,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态安详。抬头望洞顶,那一个个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缭乱。

  千佛洞已参观完,我们现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着各色服装的游人洞顺水势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伏在山间小道上磷光斑斓的巨龙在蜿蜒蠕动。“巨龙”给这纯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现在大家又望见了川流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哗哗地流淌着,好像在憧憬着未来,由仿佛在说:朋友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出成千上万驰名中外的现代化“龙门”吧!

  关于龙门石窟的导游词5

  大家好!欢迎光临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黄钧,大家可以叫我小黄,很高兴为大家服务。现在我带大家去龙门石窟游览,跟我来吧!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处,是我国的5A级景区,与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称为我国三大石窟,20xx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471年—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个,佛像97000余尊。

  现在,我们来到了奉先寺。看!这里有九座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如弯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地凝视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容。

  各位游客们,这里就是古阳洞了。传说,老子曾在这儿炼丹,所以古阳洞又称老子洞。古阳洞是由天然的石灰岩开凿成的。主佛为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坐在方台上。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地去游览龙门石窟,记得要时刻保护文物哟!

龙门石窟导游词15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在金石碑刻艺术中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独特字体。《龙门二十品》可以说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所以千百年来为书法家所称道。

  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待一会儿我们将车开过龙门桥,跨过伊河,到河对岸观赏龙门西山兰貌。谢谢各位!

【龙门石窟导游词合集15篇】相关文章:

1.龙门石窟导游词

2.龙门石窟英文导游词

3.龙门石窟的导游词

4.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5.关于龙门石窟导游词

6.龙门石窟景点导游词

7.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

8.有关龙门石窟的导游词

上一篇:福建南靖土楼导游词 下一篇:浙江美丽景点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