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文

2022-05-18 冬至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至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作文 篇1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

  冬天来了,这个冬天注定会很冷,很冷。只是不知道老外婆在那头过的怎样了,冬天来了,她会冷吗?

  爷爷是丰城人,和南昌人一样,冬至这天有扫墓的习惯。虽然恰逢星期天,学校下午没课,但爸爸说是上午扫墓,所以硬是将我拦了下来。

  听说老外婆和老外公的坟头在不到几月的时间竟有小树长出。出生,在寒风刺骨的冬季,在那带着绿意的坟头,孤孤单单的……

  记得,小时侯印象中的老外婆总是拿着小火炉子坐在沙发上,落寞的睁着她那双枯黄的双眼看着门外的形象。但有时门外出现了陌生人,她却像没看见一样。惟有我们这帮子嗣来了,她才会拄着她那根翠绿色的拐杖,慌慌悠悠的走到门口问是谁家的孩子。而后我就会很孩子气的握着她那如枯木般的手,大声在妈妈或爸爸的配合下念出自己的名字,直到老外婆脸上露出那久违的微笑……

  记得,小时候老外婆总会在我们将要走时,匆匆进到她房里,那间空气中充满木头腐败气息的房间取出准备好的包裹递给我们,然后紧紧的用她如枯木般的手握住我的手,紧的就像一只藤蔓,直到我初中毕业也无力挣脱那只手。她边握着,边对着我爸爸和我说:“歇两天,再歇两天再走。”这时,我会无助的望着老爸,直到老爸老套的说出那句:“颢颢要去读书了,不读书以后就没饭吃了。”她才放手。老外婆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一个经历了晚清,民国和现在的农村老妇女。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不知道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知道高考这段桥梁是这不公的世界上唯一算的上公平的东西。她只知道,她的小孙儿不能没饭吃,于是放手了。静静的幕送着我们到转弯口,一个落寞的身影消融在夕阳里……

  记得,老外婆在吃饭时看到有别人家的鸡或狗跑入,都会用她那根翠绿的拐杖将它们驱走;记得她那是最爱吃大块的肥肉;记得,她一天只吃两顿,晚饭之前就早早的进到房间中睡觉;记得,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忘却。我真的很害怕,害怕有一天记忆会被时间的潮水冲淡。我怕自己忘了老外婆……

  记得,老外婆是因为为了帮着奶奶收衣服而被门栏拌倒,才一病不起。没有叫任何医生,没有任何治疗,大家就这样坐在老外婆身旁,看着她躺在床上的气息越来越微弱,直到离开。我问爸爸:“为什么?你们为什么不请医生,不把老外婆送到医院治疗?”爸说:“不行了,你老外婆她太老了,没用的!”

  记得,在老外婆还没走的前几日,爸说老外婆她不行了,让我回去看看。我来到老外婆床前,握着她的手,那双如枯木般的手,她的手似乎已经没有从前那种力量了。她的口中喃喃到:“我没死,没死......”“恩~!没死,你不会有事的。”说完这些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将手匆匆收回,竟回到偏房看起电视,心中出奇的平静。一道墙隔绝了我们,一道墙的前后,是两个世界。没想到的是,这会是我最后一次握她的手,没想到这一面竟成了永诀……

  记得,老外婆走的那天,我正在考试。匆匆回去,见到老外婆的尸体被白补盖着,静静的躺在过堂上。我的心依旧平静如水,泛不起一丝波澜。但考试却是一团糟。

  记得,在老外婆走后的某晚,我手中我着她的相片,靠着墙壁,哭的一塌糊涂。从小到大像那样的哭只有一次,那次是98年洪水,我不顾爸的警告,想去被洪水淹没的西街找外婆。被爸发现时,水已经没过了我胸口,回去被爸很揍了一把掌,直接将左脸打的发肿,红的发紫。于是,委屈的哭了。那年我9岁~!

  记得,现在我在电脑前敲下这段文字,在冬至来临时,用纪念来祭奠老外婆。

  长吐一口浊气,心中很乱。

冬至作文 篇2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徒然草》中写到:“我在世上已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气的推移还不能忘怀。”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现在不少地方在冬至这天也有祭祖、做团子、包饺子、打年糕等习俗。

  在我们农村,临近冬至,家家户户都要打一些年糕,年糕又名“年年糕”,就如乾隆所写,“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着幸福、五谷丰登、年年高、节节高的意思,所以每逢此时,奶奶都会拿几十斤糯米去舅公的村上请人打年糕。今年,出于好奇,我也跟着奶奶一起去了打年糕的现场。

  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感觉像过年一样,有扛着米袋排队等的;有看他们打年糕的大人和小孩,等打好了可以尝几块;也有几个打年糕的壮丁,时而吆喝,时而说笑……一片欢声笑语。一个巨大的石臼,一根粗大的木杵,是纯手工打年糕的必备工具,听大人说,这样打出来的年糕才最好吃。

  只见他们忙而不乱,密切配合着。先把蒸熟的糯米粉倒进石臼里,一位年轻力壮的叔叔就马上举起大木杵用力砸向糯米粉,另一位大伯趁他提杵的时候把粉团翻个身,他俩就这样,一个翻,一个砸,配合得好不默契。他们穿得不多,却大汗淋漓,看来,打年糕真不是件容易事啊!当他们把糯米粉打得软软的,打成一团的时候,一声吆喝,两人一齐把它抬到桌子上,两个人拉住粉团的两端,这粉团越拉越长,等拉到了一定的长度,他们就停止不拉了。然后拿出一根线,你可别小看这根线,他能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又一块,为了怕黏住,会有专人马上整理年糕,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吃个年糕头,讨个好彩头”,我乘机拿了一块,看着雪白柔软的年糕,咬一口,更是软糯鲜香,让人回味无穷。

  每当我闻到那一丝丝年糕的温吞糯香时,我才恍然感觉到冬至已到,年味便更近了。年糕,冬至的味道,更是过年的味道。

冬至作文 篇3

  叶落了,枯叶被风卷入空中,清晨醒来,依恋着那暖和的被窝,时间在逐渐的流失。

  不情愿的起来,站在窗前透过玻璃望着瓦片上的白露,哈了一口气,热气从嘴中呼出,秋天就要过去,冬天即将来临。

  冬天的雨很冷,雨不停的下着,似乎有哭不完的泪,雨停了,却没有放晴。灰暗的天,压郁的色,阳光不愿给被寒冷包围的人世间一点点温暖。

  风刮着,手冰凉没有一点余温,指尖泛着淡紫色,静静的走在这秋末冬初的街上。泪水流过脸颊,掉入尘土,没有了踪影。寒风吹过,泪痕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悲伤。

  风筝在天空飞翔。风太大了,风筝线断了。断线的风筝就如无助的孩子,它没有了线的`带动。就这样,风筝旋转了几圈,就掉在草坪上,走过去将风筝拾起,轻声的叹息,时间在这个画面定格。

冬至作文 篇4

  你们知道冬至吗?冬至可以叫做“冬节”,也被称为“小年”。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汤圆也叫“汤团”,“团”和“圆”意味着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民间有句俗话叫:“吃了汤圆长一岁”。

  下午,有一件让人尖叫起来的事——我们要做汤圆、吃汤圆、吃麻糍啰!

  做汤圆之前,我们移好桌子,铺上桌布,开始做汤圆。

  我先从又白又硬的糯米粉里掰下一小块硬邦邦的面团,再把面团放在手心里揉软。瞧!我揉的多软啊,就像一张软软的小床,躺在上面一定很舒服。接着我把面团压扁,弄一点芝麻馅放进去,最后把芝麻馅包住,再揉圆。哈哈!一个完美的汤圆做成了。看!那又白又可爱的汤圆,活像一张“小白脸。”

  忽然,我灵机一动,做了许多形状不一的汤圆:有的像可爱的小熊猫,有的像胖乎乎的雪人,有的是心形的,有的和魔方一样……

  “嘿!开饭啰!大家来吃汤圆啰!祝大家团团圆圆!”李老师眉开眼笑地端上汤圆。

  开始吃汤圆了,瞧那些狼吞虎咽地吃汤圆的同学们,把嘴塞得圆鼓鼓的,真像一个个大汤圆。我也吃了一个热腾腾的汤圆,哇!一股暖流瞬间涌进我的胃里,我就好像坐在火炉旁,享受着美好时光。啊!这味道真的让人过嘴不忘。

  欢乐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美好的冬至在我的记忆里飘荡。啊!这个温暖、欢乐的冬至我永远不会忘记。

冬至作文 篇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春节联欢晚会好像昨天才播放着,冬至一眨眼就又来到了。香甜好吃的汤圆直在我眼前晃,搅得我连上课都快不专心了。

  往年的汤圆都是奶奶做的,她是几十年的汤圆老师傅了,做的汤圆那叫一个好吃,我是吃了一碗还想一碗,最后连装汤圆的碗都得舔一舔。今年我们家搬到漳州来,妈妈说我们要自已学着做,味道如何,我倒是蛮期待的。

  晚饭过后,我们一家子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爸爸被派去煮姜糖水了。这是最简单的活儿了,只要在锅里装上足够的糖,加上不多的水,再加入几片姜片,用小煮开备用就大功告成了。我早早系上围裙,把手洗了一遍又一遍。妈妈把中午买回来的糯米团放到一个大盆子里。

  因为有点干,一掰都散成粉了,所以她边往盆里加水边揉,那动作就跟洗衣服一样,经过一番又搓又揉,糯米团变得结实有弹性了。

  接着妈妈从大糯米团上掰出一块,在手心里搓成长条状,再把米条分成一个个大拇指大的小块,放在洗干净的案板上。接下来轮到我开始动工了!我挽起袖子,把一个小米团放在手心正中位置,小心的来回揉搓,不一会儿,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就从我的手里诞生了!

  好可爱的汤圆,白嫩白嫩的,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案板上!刚开始我搓得很慢,有一次竟然把汤圆弄掉到了地上,后来就越来越熟练了,甚至能同时搓两个。看来熟悉能生巧这句话说得可真是没错。不一会儿,一个大糯米团就都是被我搓完了。瞧!一个个小汤圆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案板上,跟阅兵仪式上的队伍一样整齐威武呢!

  可以煮汤圆了!一个个汤圆,像跳水运动员一般跳下滚开的水中,潜了下去。没过一会儿,我就急不可待的想马上捞起来!妈妈笑着说:“汤圆浮起来才有熟!”

  我只好忍忍我那急性子。终于汤圆像游到终点的运动员一样,一个个探出头,我把它们一个个捞起来放到旁边那盆满是姜香的姜糖水里。妈妈用勺子把汤圆搅动了几下,一个个白汤圆像是换上了黄衣裳,更漂亮了!

  我被那股浓浓的姜香深深吸引住了,简直快“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连围裙都来不及脱就迫不及待地装了一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哎呦!my god!(我的上帝)舌头被烫到了,不停的扇动着,一副痛苦的模样。爸爸妈妈直笑我:“人家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是‘心急吃不了热汤圆’”!不过他们很快也加入狼吞虎咽的行列,一股香甜、幸福的味道溢满了我们温馨的小家。

  汤圆真好吃!我爱汤圆!我爱冬至!

  推荐

  今天是冬至呢——虽然太阳很娇艳,可是寒风中却有一丝凛冽。一大早,同学们都在讨论,说:“今天是冬至,要吃饺子……”饺子!我心头一震。以前只有在新年的时候奶奶才会给我包饺子,有两年冬至时,奶奶买了速冻饺子——猪肉馅儿的,没有奶奶做的美味,也没有‘温暖’的感觉。我苦笑了一下,心里一阵发酸:今年奶奶一定又是买了速冻饺子。妈妈肯定不会回来陪我——唉……

  “奶奶,我回来了!”

  “回来的正好!来,刚出锅的饺子。快点趁热吃吧!”我一看,果不其然——是速冻饺子。“奶奶,这速冻饺子一点儿也不好吃!我想吃您包的!”我向奶奶撒娇道。奶奶叹了口气,略显悲伤地说:“喜喜呀,奶奶老了!包饺子也没力气……你爸爸妈妈都不在你身边,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你会不会生气啊?”我苦笑了着说:“奶奶,我不生气。我只是觉得太孤单了……我好想让妈妈给我做一碗鸡蛋韭菜的饺子,然后陪着我一起吃……”说到这儿,鼻子一酸,泪便涌了上来。我急忙低下头,用胳膊蹭了蹭,不想让奶奶发现。“奶奶知道你心里一直很苦。你从小就……唉,算了,不说了,你快吃饺子吧……”奶奶的眼红红的,哽咽着说完,就上楼了。

  我呆呆地望着奶奶单薄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正冒着热气的饺子——我没有吃那碗饺子,因为—因为它不是用“心”做出来的,她没有“爱”的味道……奶奶嘱咐我吃了,可我真的吃不下,也咽不下……心里的这种酸楚,别人是不会懂得。

  冬至,一家人应该和和睦睦地坐在餐桌上其乐融融地吃饺子,笑着,唱着……那种“家”的快乐,“家”的温暖,“家”的幸福才是我想要的……可是它真的好难好难,我怎么也得不到呢……

冬至作文 篇6

  过几天就是冬至节气了。爸爸告诉我说:“我们临海有吃冬至圆的习惯,也是祭拜祖先的日子。”

  爸爸还告诉我,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是我们这个地方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前后几天也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天气。

  星期六,爸爸到菜场买了许多,让我打电话叫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他们一家六口以及爷爷、奶奶一起过来吃冬至圆,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吃着冬至圆,高兴极了。

冬至作文 篇7

  冬至节蒸冬,是北方一些地方的老习惯、老传统。

  虽然,民间流行着“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但一个节日的庆贺和纪念方式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活动交叉在一起的,互相衬托,显得多姿多彩、丰富充实。

  “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就是农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谣,寓意冬至蒸了冬,明年夏秋两季扬场时就会有风,而风遂人愿,把辛苦劳动打来的粮食扬得干干净净。这样,粮食早日入仓,人们才能早日歇手,也免得遭遇了坏天气而糟践了丰收的成果,谚语蕴含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之意。而“冬至不蒸冬,穷得乱哼哼”这句民谚,则提示人们冬至节不要忘记蒸冬。

  蒸冬就是蒸窝头儿。虽然窝头儿是农家的家常便饭,基本上是日日蒸、天天吃,也没有什么新鲜奇怪的。但到了冬至节这一天,窝头儿就有说道了。首先,窝头儿的用料不太一样。平日一般都是用玉米面或高粱面蒸的,而冬至节这天蒸的窝头儿,家庭条件好些的,是用小米面,里面还掺着红枣泥儿。蒸出来的窝头儿黄里透红,黄亮亮、红扑扑,人见人爱,不要说吃了,看上一眼就让人咽口水。条件不济的,起码也要往玉米或者高粱面里掺上红枣泥儿。另外,平日蒸窝头儿随便什么时间。而冬至节这天,必须是早晨蒸窝头儿。

  在冬至节的前两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在石碾石磨上碾高粱米、磨玉米面了。因为是为冬至节准备的,因此碾得烂一点、磨得细一些,特别费工夫。头一天晚上,家庭主妇就从瓦罐里倒出一些红枣,煮熟、去核,再揉成枣泥儿备用。

  冬至那天,天刚刚破晓,全家人就开始忙碌了。男人去井台挑水;妇人则开始用瓷盆和面;而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则被父母命令赶快起床去打扫院落。猫和狗也爬起来,抖抖身子,走出窝口。农家的冬至节,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此时,只见主妇先往面盆里挖上大半盆玉米面,再按一定比例放进去一些高粱面或红薯面以及枣泥儿。然后用温水和面,和到软硬合适后再醒一会儿,然后将面揪成馒头般大小的胚子,接着,就像变戏法一样,主妇的十根手指快速在面胚子上捻动着,一眨眼,便捏成一个黄金塔一样的窝头儿。只见窝头儿底部用大拇指旋出一个窝儿,而整个窝头儿的周边薄厚均匀。这样的造型受热均匀,熟得快。在主妇捏窝头儿的同时,婆婆或小姑子开始在灶房烧锅。待窝头儿捏好后,一锅水也就烧开了。把窝头儿放入蒸笼里,先烧大火,再换小火。待窝头儿蒸熟,日头也刚好冒红儿。揭开锅盖的一刹那,整个灶房立即被热浪般的蒸汽充盈了,一股香气扑面而来。这正是:冬至蒸冬热腾腾,香气逼退刺骨风。男女老少心欢喜,日子如同红日升!

冬至作文 篇8

  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王琳乾先生的《汕头旧俗谈》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杀人的季节,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实用的冬至作文集合8篇】相关文章:

【实用】冬至作文集合八篇04-02

实用的冬至作文400字集合八篇03-20

实用的冬至作文三篇07-06

实用的冬至作文四篇06-09

【实用】冬至的作文五篇05-07

【实用】冬至的作文六篇03-03

实用的冬至作文4篇03-02

【实用】冬至的作文四篇03-01

实用的冬至作文3篇02-27

【实用】冬至的作文三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