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的读后感

2018-02-22 读后感

  人们都爱把女人比喻为花,因而,写女人的书用《花事》来作为书名,那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虽然,里面的花开得并不都是鲜艳、灿烂,有的甚至早早地枯萎、凋败了.

  先来说第一个女人mmm又凡.又凡和我曾经是同事.作为文友,我与她又是年纪悬殊、生活阅历完全不同的两代人.

  我认识又凡,在十年前.那时,她还是一个不到18岁的小姑娘,但已经写出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留住我窗外的心》.我感到吃惊:真不简单!

  走上社会以后,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她仍然笔耕不辍.现在,一部新著又摆在了我的面前.这让我再一次地惊叹:后生可畏!又凡,已从一个小姑娘成长为女人.

  现在该来说说《花事》里的女人了.《花事》里的一些篇什,就是那些散文,大半我原来就已经读过.而其中的小说,绝大部分这次才有幸拜读.

  女人写女人,有着男人不可比拟的优势.女人讲女人的故事,至少,比男人们编的关于女人的故事要贴近一些,真实一些,深刻一些.因为,作为女人,她有着女性独特的视角、心理和感受.这些,是作为须眉的我辈所难以做到的.

  书中的主人翁,除个别篇章外,主要的是讲述女人的故事.即使以男人为主角的篇章,也少不了女人.这些女人,普通的女人,我们似曾相识,又有些模糊;她们似乎离我们很近,但是又有些许距离.

  书中的《子月》、《霓裳》这两篇,我早就读过初稿.我觉得,子月和霓裳,再加上《兰殇》中的母亲,作为不同的女性,基本上代表了近几十年来几代妇女的命运.这是些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们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明星名人,只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女子.在又凡的笔下,她们怯生生地走来,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或孤独、或凄凉、或无所谓地讲述她们的一切.当然,对于喜欢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的人们看来,她们这些故事也许平淡乏味.但是,她们的命运,她们的遭遇令人同情.尤其是"母亲"死亡的惨景,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霓裳,应该是80后的一代,也可以说是新时期的美少女.作为年轻的'一代,她们并未给农村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她们的素质没有提高,而文化水平太低是主要原因.直至现在,农村女孩子不读书的还有很多.她(们)惟一的资本,就是年轻和貌美.当岁月的年轮无情地在脸庞上刻下一道道印痕,曾经的红颜逐渐褪去,她(们)还能够做什么?

  这些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记得有一位乡党委书记曾跟我说过,他们那里出去了很多女孩子,出去一个,脱贫一户.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不知道该为这个事实说些什么.

  "但以天下女儿眼泪为墨,作天下女儿之传奇".以泪水和墨写就的这些文字,怎么能不令人为之洒几滴同情的泪水!我认为,ghd straighteners,只有又凡,也只有作为女性的她,才能做到.如果不是女性作者,我们也许就读不到关于这些女人的故事了.的确,读过这样的故事,有谁不为之感叹,感叹性感美女的命运,同情她们的悲惨遭遇.

  掩卷良久,我不禁感慨:作为男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女人,理解女人,善待女人,关爱女人.人们可能会说,女人,谁不认识女人哟!

  是的.作为男人,是肯定会认识女人的.但是,我们真正认识她们,理解她们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要认识她们,理解她们,要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世界上有女人,也就有男人.不然的话,世界也就不成其为世界了.同理,写女人的书,也少不了提到男人.只不过,他们是作为配角出现的.而且,这些男人,在女人面前,在女人的眼里,总是有点怪和坏的味道.作为男人,我们应该为之感到汗颜.其实,男人并不都是这样的!

  感慨之余,我不禁还想到,怎么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我们上一辈人那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现在照样还是遇到,照样存在.在农村,在偏远的角落里,女人的境遇还是那样的悲惨.所以,我们有必要更多地理解、关爱、善待她们.毕竟,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好,女人的大半是男人也罢,说到底,男人们离不开女人,同样,女人也离不开男人.社会,就是这样,没有男人和女人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关于花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花事,流年》作文

2.少年花事散文

3.花事作文900字

4.花事了作文800字

5.《一季花事》诗歌

6.关于老师的读后感

7.关于创新的读后感

8.关于红军的读后感

9.关于战争的读后感

上一篇:《胖叔叔开心茶座》读后感 下一篇:几时痴心断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