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无能的力量》读后感

2020-11-23 读后感

  卢安克的故事,也许一些人看过读过,也许多数人并不知晓。

  怎样三言两语概括这个人的这个故事呢,卢安克是德国人,过去十年,他生活在中国广西山村板烈,陪伴着当地的留守儿童。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我们说的支教老师,他不是那种激情澎湃,热力四射的人,也没有做好事善事的人头上那些荣誉的光环,道德的光环,他简直是个平淡无奇的“失败者”。许多年前,他在中国一些县城的学校教过德文,英文,都因为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得不离开了。但他在板烈支教一待就是十年。柴静采访他的时候说,“你一步步这样退到农村……”。卢安克说“我觉得不是退,是一步步接近我喜欢的地方。”

  柴静写卢安克的那一节,题目叫做《无能的力量》。在我心里,卢安克是充满力量的,他的存在就是力量,他的行为就是力量,他的无能传递给我最真实的力量。

  这篇读后感只是摘录备忘一些句子和记录触点引发的无边际思绪。

  卢安克说:“如果已经理解,然后再去跟他们说一句话,跟反感而去说一句话是不一样的。”。我深有共鸣,是真的不一样的,孩子是未曾被定型的精灵,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和不拘一格的举动,我们总是带着成人的固有思维模式去要求评判他们的'时候,只需稍稍反思一下,都会觉得那些教条看似固若金汤,实在腐朽不化。但是,对孩子的理解,真正的对孩子的理解,是多么稀有。

  关于乡下那些总是喝酒的成年人,总是打架的孩子们。卢安克为他们辩解说“情感得不到发挥,生活不允许,如果太清醒,太难受了。”我想这是一个外国人对于他身边共同生活了十年的乡亲们和孩子们的一份真正的理解。

  柴静在采访笔记中说,采访卢安克的时候,她一反常态的“局促不安”,我不知道柴静自己怎样解释这种不安,我觉得柴静多数的采访中略带高人一筹的优越感。但是面对这个带着“神性”的卢安克,是否连柴静也觉得,和卢安克比起来,自己实属凡人。

  柴静和卢安克坐在小板凳上,脚边有一只破搪瓷炭炉,卢安克没有袜子,穿着当地老农民的解放鞋,鞋帮上还有破洞看得到脚趾。柴静想问一句,卢安克温和地说“不要谈这件事。”和所有那些标榜高尚,描述苦难的故事比起来,我被这个小小的细节,被卢安克温和说出的这一句话震撼打动。

  卢安克支教十年,没有工资,他靠翻译书和父母的支助生活,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一百元。

  柴静问他:“你不喜欢物质吗?”

  卢安克说:“不是不喜欢物质,我喜欢自由”。关于这一点,懂的人懂,不懂的人不解释。

  卢安克最初教英文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六个学生及格。于是他被“标准化教育”打败了,卢安克在博客中说那是一种“让人的心死去”的教育理念。他先后为教育做过许多努力,但是卢安克总结“这些事情全都失败了,失败得非常严重。但假如我当时就成功,不成熟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大,而我自己就会变成我不喜欢的那种人,命运通过失败指出应该走的路。”

  卢安克让小孩子们一人一句写下歌词,在琴上乱弹个旋律,记下来组成一首歌。卢安克说“创造本来就是乱来。”在我看来,这随性的话带着玄机,谁说不是呢。最皮的一个孩子写给卢安克的一句话是“我们都不完美/ 但我愿意为你作出/ 不可能的改善。”

  关于整个时代“太急”,充满“目的”。卢安克说“如果想改变中国的现状,然后带着这个目的,做我做的事情,那我不用做了。幸好我不是这样的,我不想改变,我没有这个压力。”

  柴静说“如果不是为了改变,那我们做什么?”

  卢安克“当然会发生改变,改变自会发生,但这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是我的责任,不是压在我肩膀上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卢安克写过“感受”不是欲望和情绪,没有“要达到什么”的动机,只是“诚实和持续不断地对事物平静观察”。

  有趣的是,带着神性的卢安克并没有信仰,并且他笑着说“为了自己的灵魂和需要向神倾诉,这太自私了。”“如果我做什么,就得到什么结果”,这是一种教育上的误会。他认为“破坏和脱离精神依赖并得到独立意识的手段就是相信自然科学。人们只有相信科学,才能独立思考,才能在精神方面获得自由。”

  神性的卢安克,后来也结婚了,因妻子的要求去杭州的一家工厂上班,但是一个星期后他辞职,去了越南。许多人质疑,许多人不解,许多人惋惜。我觉得自然,把自我交付出去,从此活在命运的必然与自由之中。这正是卢安克,也才是卢安克。

  他说过“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是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碰触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柴静《无能的力量》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精神的力量读后感08-15

付出的力量读后感08-15

精神的力量读后感08-15

信任的力量读后感07-31

热爱的力量读后感08-03

母亲的力量读后感08-16

背后的力量读后感08-15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08-15

品德的力量读后感08-15

专注的力量读后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