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的重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的重建读后感1
今天简单粗略的读了这样一本高大上的经典书籍,受益匪浅。本书介绍了当人们遇到失业、失独、失恋、离婚、流产、不孕及意外时的应对方法。
当我们品读此书时,就仿佛在与一位能包容万物烦恼与痛苦的智者交谈,我们可以向他敞开心扉,并获得他对我们的理解与宽恕。通过本书,我愈发明白: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从内心里先爱自己,认可自己,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做一个离了谁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且生活的很好的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疗愈自己,学会原谅自己。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自己的话,当他人一旦离开,我们便会陷入崩溃乃至绝望的境地。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会经历痛苦,但我不会深陷其中。
我们可以这样想:我们每一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对自己有利的,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即便遭遇挫折与痛苦,我们也是一定能走出来的,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我们本身不需要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我们是自尊水平很高的人,拥有一个很强大的内心,我们的人格尊严、我们的幸福指数完全都不依赖于他人的话,那他人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就不会太大。我们要努力学着放下消极的想法,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正面的暗示。一定要去经常性的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自己救自己,自己为自己寻找逃离痛苦与绝望的出路。要能够放下所有的批评与悔恨,去发现痛苦这件事所带给我们的意义,在这之后我们便能获得成长、获得更大的力量。我们要始终相信:我们无论经历了什么,都能疗愈自己的内心。
心的`重建读后感2
不破不立
认知变,世界变。美好人生,从改善认知开始。
维尼老师在新书《内心的重建》自序中写道:“我希望能奉献一本实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心理成长指导用书。我重视实用、有效,所用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举事例也都是来自于生活和咨询,看起来很熟悉、接地气。希望通过阅读,你能学会心理调节、成长的方法,成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心理支持者。”
这本书是维尼老师27年心理成长和探索思考的结晶,他以最大的诚意,与读者分享了自我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种种课题,以及他领悟到的诸多心得。结合大量的个案实例,以简洁落地的方式,他直白地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长跑,要学会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人都带有心理伤痕,维尼老师借这本书告诉我们,通过改变习惯性认知,了解内心的驱力,掌握调节情绪的奥秘,处理好童年的伤痛,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拥有平衡的人生态度,有效地改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重塑内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改变不合理认知,开启全新的生活。
心理成长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需求,我们也会被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所困扰。要改变认知,做更好的自己,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维尼老师2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就是围绕科学方法论所做的挖掘和打磨。通过自我改变的淬炼,以及大量个案的累积,他找到了这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方法。
首先,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部分是关于驱力的介绍。理解驱力,对于理解心理,做情绪和行为的主人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驱力不足,常常导致拖延。另一方面,若意志和驱力相矛盾,驱力太强,则会战胜意志,表现为难以自控。常见的驱力有以下几种:情绪的驱力、思想意识的驱力、欲望的驱力、习惯的驱力。通过驾驭和利用驱力,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自控力,改善拖延症。
具体的方法有:
一、主动想象,增加驱力。
与思维、语言相比,生动的想象能够更直接地产生驱力,所以当驱力缺乏的时候,我们不妨主动想象,激发驱力。
维尼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不太想写作的时候,想象看到一篇流畅、充满智慧的文章诞生后的喜悦,这样就有热情去创作了。这个方法对我确实是屡试不爽,写作需要很强的自律,而我常常是有了主题,却迟迟不愿动手。运用主动想象,增加驱力,可以让自己乖乖地坐到电脑前面,开始敲打键盘。
还有一个例子,如果不想洗澡,可以想象一下热乎乎的水冲在身上舒服的感觉,沐浴后的神清气爽,精神焕发的形象,这样就愿意去洗澡了。这个办法在儿子身上用过多次,效果很是明显,他会变抗拒为主动,痛痛快快跑去洗澡。
对驱力认识越深,就越能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调节欲望,或转移注意力,从而合理地利用驱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平衡。
学会三种思维,收获真正坚强。
在最早读维尼老师的新浪博客时,他的“三种思维”就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变得更加平和,有更好的沟通效果。
这三种思维听起来很简单,也符合我们的常识,背后却有深意,且能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一:坏事变好事。
不合理认知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事物的可能后果有一种糟糕至极、灾难性的预期,结果导致情绪上的极度负性体验。
事实上,即便是看起来很糟糕的“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后,可能会变成好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做事就不会走极端,遇到坏事也能主动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
儿子四年级时,因为老忍不住在校车上说话,结果老师让他暂停坐校车。这原本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从那以后,我决定早晨送他去上学,每天多了半个小时的亲子共处时间,可以有机会跟儿子做更深的交流,坏事反而变成了好事。
思维二:很正常,没什么。
“事情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这句话如一枚定海神针,帮我平息过很多次情绪风暴。
当孩子晚睡时,当他喝甜饮料时,当他吃薯片等垃圾食品时,我不再那么焦虑了。偶尔为之,并不会严重地影响健康,结果不会像我想得那么糟糕,作为孩子,偶尔吃吃垃圾食品,玩玩游戏,晚点睡觉很正常,没什么。
一旦放宽心,反而能心平气和,带着理解跟儿子沟通,也更加能够得到他的理解和回应。
思维三: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
“虽然事情有些糟糕,但是努力之后,不妨接受现实,顺其自然。”这种思维,让我能够更加关注事情的过程,而非结果,也能在努力之后,对结果释然,不去跟已经发生的现实作斗争。
我们的信念常常存在很多非理性的误区,这三种思维等于创造出了一个空间,让我们觉察固着的认知,从而有意识地反省。
这三种思维,不仅仅可以用于家庭教育,用于亲子沟通,还可以用于自我成长,自我改变。面临挫折和失败时,先想想有无可能变成好事,如果有好的方面或能变成好事,心情自然平静些;如果变不成好事,再看看这件坏事是否很正常,没什么,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这样可能会进一步淡定;如果确实是一件比较糟糕的事,努力之后顺其自然也就可以了。
有了这种心态,人会活得更加轻松,不必背负很多情绪重压。
心理成长确实需要讲究方法,注重方法正是维尼老师的一大特点。这三种思维,就是维尼老师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将不断累积的方法论打磨成了一套好用的工具,最终帮助自己和来访者成为心理健康、强大的人。
只要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吗?
“只要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是典型的成功学语言,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中毒过深。事实却是,人不是想要怎样就怎样的,梦想目标的实现,不但取决于努力程度,还取决于客观条件、机遇以及个人能力。
即便竭尽全力,梦想也不是一定能实现的。唯有放下过多的执着,学会努力之后顺其自然,才能心态平和地投入,更加持久地努力。
这是对成功学的有力破解,也是维尼老师这本新书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成功,并陷入焦虑时,成功学大行其道,却也越来越显出其负面效应。成功学变成了一把双刃剑,虽然激励作用明显,但若把握不好尺度,可能会对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带来心理问题,反而影响效率,阻碍成长和进步。
任何一种方法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前提条件,一旦忽视复杂因素,陷入单一模型,就很容易犯刻舟求剑,简单归因的毛病,错误的认知也会让人更加烦躁焦虑。
维尼老师以自身走过的弯路,有力地破解了成功学的神话,帮助更多人合理地设定目标,更加淡定从容地追求成功,又能顺其自然地接受努力过后的结果。
维尼老师还在书中反复强调,改变需要时间,要学会带着问题去生活。
以幸福为出发点,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如果非要给人生设立什么标准的话,那么我们所追求的一切,如果有益于幸福,那就值得我们去努力,如果损害了幸福,就需要做出改变,而现实就是答案,不要和事实较劲儿。
关于如何掌控情绪,处理童年的伤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有效地改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尼老师一一做出了精彩阐释,让这本书变成了一本实用手册,每当心理上遇到挑战,都可以到这里来寻找答案。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内心重建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人生幸福的指南。
【心的重建读后感】相关文章:
重建的友谊作文900字04-26
父母的心读后感08-11
感恩的心读后感08-12
善良的心读后感08-16
心坟的读后感08-03
心的家园读后感10-28
《翻浆的心》读后感08-03
小孩的心读后感10-28
繁心春水的读后感08-17
造心读后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