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2021-08-27 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烽火三少年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读了好多书,《烽火三少年》印象最为深刻。它讲述了三位少年在烽火岁月成长并勇敢抗日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十四岁的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严重负伤的女战士陈虹,并和弟弟石头、留孩一起为女战士巧妙掩护,精心治疗,帮助她养好了伤,找到了组织。她们机智、勇敢、毫不畏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和冬梅相比,我感到很惭愧。我们现在生活的无忧无虑,比冬梅好上百倍,有时我却不珍惜,太不应该了。《烽火三少年》中的三少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一个好少年,让我懂得了应该为他人着想,遇事应该沉着,冷静。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丁勋写的一本关于三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勇敢抗日的故事书——《烽火三少年》。故事剧情曲折动人,体现出革命时代的少年儿童不屈不挠的好精神,很值得我们去体会,学习这些好品质。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冬梅。她才14岁,刚出生父母就被日本人抓去折磨死了,把年幼的冬梅和刚出生的弟弟留交给双目失明的奶奶抚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冬梅很小的时候,她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还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传达情报,我实在太佩服她了!

  和冬梅相比,我感到很惭愧。第一:我看父母的疼爱。第二:我生活的条件很好。第三我生活的无忧无虑。就单看这三点,也能看出我生活的比冬梅好上百倍,我却从来都不珍惜,太不应该了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战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为了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哪?恐怕数也数不清吧?

  当我们坐在教室里,也应给想想那些小英雄们,这会让你又上了一节宝贵的课!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篇3

  历史,就像一条弯曲而宁静的长河,悄声无息地在我们身边蜿蜒流淌。它守护者先祖的荣耀于光辉,铭刻着民族的伤痛与灾难,也记忆着英雄的鲜血与呼喊。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进行了坚苦卓绝、英勇不屈的奋斗和拼搏。

  在沂蒙山上,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十四岁的女孩冬梅从战场上救出了一名身受重伤的八路军战士,并和弟弟石头、表弟留孩一起为这名八路军战士掩护和疗伤,但是后来,这名八路军战士为救冬梅而长眠在沂蒙山上。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冬梅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小麦却让受伤的八路军吃,而两个弟弟为了给受伤的八路军采药自己却被鬼子揍了一通。这种精神多么令人敬佩。还有石山根老大爷(他也是个老干部),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勇敢,领着村里的人们打鬼子。他是多么令人敬佩。这个闪光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的心。

  《烽火三少年》这本书十分令人感动、令人沉思,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感动着所有人的心。它展现了沂蒙山区抗日斗争的精神风貌,歌颂了沂蒙山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展现了三名少年英勇无畏的成长经历。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篇4

  岁月如逝,一眨眼几十年飞快的'过去了。人们迎来了一个自己当家做主人的新世纪,虽然时光的河流可以让我们忘记往事,但是人民依然铭记着那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新中国成立的途中,发生过多少感人肺腑的事迹啊!

  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转瞬而逝的流星,而是西西岛上彻夜不熄的明灯。信念让你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邱勋先生写的《烽火三少年》,看着看着,不由自主的让我们回想起那个时代:十四岁的贫穷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陈虹,并和弟弟石头、留孩一起为女战士巧妙掩护和精心疗伤,帮助她养好了伤,找到了上级并重新组织起抗日武装。

  过去的社会,穷人给富人当牛做马,富人到处期压穷人,还嘲笑穷人,不把穷人当人看,那悲惨的社会令人痛不欲生。可如今有了共产党的存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人,共产党是人民的引路人,共产党的诞生,让人民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是新中国。

  也许在今天,这一切会被一些人视为单纯、幼稚和可笑。但我们坚信,为今天的崇高物欲、追逐享乐,以及许多人日渐颓靡、躲避崇高的精神状态相比,昨天的那些青春的激情,那些伟大的誓言,那些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仍然是高贵和辉煌的,仍然是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

  是啊!在烽火中成长的少年,心中燃烧了高昂的斗志,誓死与敌人周旋,是党给了我们幸福生活,是党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共产党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篇5

  “开卷有益”,读了《烽火三少年》这本书后,我对这句话的体会更深了。无论是从故事内容还是写作方法,这本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烽火三少年》讲述了在烽火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三个少年冬梅、石头和留孩机智、勇敢地抢救和保护八路军受伤女战士陈虹、帮助她找到上级组织,并成功组织起抗日武装,一起参加抗日的故事。

  书中石头和留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石头是冬梅的弟弟,顽皮而可爱。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敌人折磨死了,他们跟着年迈失明的奶奶长大。他们住的村子,有日军不断扫荡,有伪军不断压榨,还有地主家的不断欺压,可以想象,他们的童年是凄惨而痛苦的。虽然他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但是在烽火不断的战争年代,他们住的房屋、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一点保障也没有。我的年龄和他们相差不大,但是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应该珍惜这和平的时代,珍惜这富足的生活,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和老师。年纪小小的石头,就要一个人上山砍柴,维持生活。虽然年龄小,但十分懂事,生活的经历,让他痛恨日本侵略者、汉奸和地主,上山打柴的时候,他就把灌木和小树当做敌人,“你是东洋鬼子、你是汉奸、你是潘彪”,他自言自语,把不同的树木当成不同的敌人,给他们训话,用锋利的镰刀把他们砍掉。一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情节很可笑,但是仔细想一下,可以体会到石头的心里对敌人、汉奸和地主的痛恨已经深入骨髓。正是这种经历,让他变得很勇敢,在面对敌人、救助八路军战士的时候,无所畏惧。

  留孩是石头二叔的孩子,比石头大一点。留孩也受尽的地主的欺压。地主的孙子潘金库与留孩年龄相仿,但是潘金库可以狐假虎威,随意打骂留孩,为一点小事,就用手指把留孩的脸抓破,留孩也不能还手。机智的留孩,设计让潘金库喝了自己的尿,以此方法来发泄自己的愤恨。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也是觉得很可笑,觉得留孩有点坏,但是仔细一想,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同龄的孩子命运却完全不同,地主的孩子吃穿不愁,任意妄为,但穷人的孩子只能饿肚子、挨打受气。这种不平等,是留孩后来参加八路军、投身革命、消灭地主合敌人的的主要动力。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是留孩的特点,这些良好的品质,也是我需要加强学习的。

  除了一些生动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让我受到教育之外,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也让我学到很多知识。首先,这本书运用了沂蒙地区的朴实语言,有很多类似方言的词汇、俗语,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比如“立陵起眼睛”、“蒜臼子”、“老辈里没长一根顺溜筋骨,肚里藏着巴豆蒺藜,死了狗都不吃”、 “脑门上留着一撮毛儿盖”、“撒谎我变个小”、“名声顺着草皮飞 ”、“扯旗放炮、招风惹草,在头上贴个帖儿”…… 书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使用了比喻、暗喻、排比、夸张等,比如“黄土晒得冒烟,石板晒得裂缝,几人合抱的大树晒得软叮当像抽去了筋骨,一根火柴能把满山石头点得着火”、“碰上雨季,连下七八天大雨,青石崮顶上的山洪老牛一样地吼着滚下来,干河套里的大水有几人深,磨盘大的石头,能一口气冲到十八里以外的官亭镇上”、“他们早就穿上‘兔子鞋’,跑没影儿了”这些修辞方法的使用,使得文章的情节更生动,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加了阅读的乐趣。所以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让文章更生动。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烽火三少年》这本书,不但让我的思想得到提升,同时,也学习了更多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我愿意读更多的好书。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1.《烽火三少年》读后感作文650字

2.《烽火少年》观后感

3.卢沟桥烽火读后感

4.烽火的初三作文

5.烽火英雄

6.卢沟桥烽火作文

7.烽火征途歌词

8.《烽火戏诸侯》的读后感600字

上一篇:读《长腿叔叔》有感 下一篇:读《目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