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步履不停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步履不停读后感1
当我拿到《步履不停》这本书的时候,顺手翻了一会就放下了,因为我觉得书中的故事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矛盾及其冲突的对话,甚至也没有男女主人感人肺腑的爱情,他就是那么平常的一本书。
可是当我慢慢的慢慢的静下心来,才发现我错了。平静如水的是生活,暗里汹涌的更是生活,不是吗?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日本横山一家的故事,久违的一家人在大哥的忌日团聚所发生的一切。这里的一切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步履不停的一生,结婚、工作、离家、团聚、分别.....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平凡、简单、温馨的生活,子女成长,儿孙绕下,父母年迈,子女成长,亲人离去.......、这就像一个母亲在不紧不慢的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事情,更像一个孩子在岁月的长河慢慢的的成长.......
“母亲是一个不会把东西丢掉的人,在家中的冰箱或者置物柜里面总是塞满了买完东西后的纸袋”,这多么像我们老一辈的父母,饱受过物质的匮乏,经历过穿肠过肚的饥饿,也触目惊心的目睹过战争的残忍,于是养成了囤积东西的习惯,就像冰箱里“竟然有前年过年时候的鱼板”。他们用囤积的方式抗议着过去艰难的岁月.......就是我的妈妈,经常在冰箱里塞满了东西,有时候是整整一冰箱的馒头,有时候是整整一冰箱的土豆,深知是半年前的一只鸡,又一次竟然还有去年的牛肉,尽管我用尽各种办法告诉他这是多么的没有必要或者是更大的浪费,可是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所以我总是偷偷的偷偷的扔东西,只有这样记忆不断衰退的他们才不会记得那是被我拿出去扔掉的东西。
我用我们年轻人的家生活习惯强制要求这样他们,更确切的说我用这种对他们残忍的方式拒绝着过去生活的艰辛和贫穷,也用这种方式不断地隔离和疏远着他们,不断地想要逃离,离家更远的地方,生活就真的可以在别处一样了,就像良多一样,也不断地逃离挣脱家庭的束缚,所谓的束缚来为自己开脱,来为自己长久的离家编造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我们即使为人父母也仍然不能够像父母理解我们那般去理解他们,我们也不能够像他们关心我们那般去关心他们,我们不停地逃离不停的逃离,良多甚至于在每年的一次团聚都不愿意发自内心的回家一次,直到父亲去世,直到母亲脑溢血倒下,才不得不用安装呼吸机的方式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尤其是说在延续母亲的生命还不如是说在为自己救赎,用这种残忍的方式.......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子女真实的写照吗?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他去扫墓,母亲说“有一只蝴蝶一直跟着她也去座公交车一样,一直在他身边不愿离开,会不会是你爸爸”,不禁潸然泪下,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这种孤单和无边的落寞就会如影随从,直至一生。大抵每一个年老的人在老伴去世后也会在不久离开人世就是这个原因吧?
父辈的爱情没有我们年轻人的花前月下也没有我们海誓山盟,可是就这样默默相互扶持着走走完一生,一半的离开苍白了另一半的晚年,一半的离开带走了另一半的灵魂,余下的都是推磨时光,他们不相信生生世世的约定,却经历了患难的真情。
仔细想想,步履不停的一生,真的有那么多的来不及,来不及。突然想起一首诗:
我知道家在北边
但不知道北边在哪儿
这时多想那个指北针
把我一下带回家
家,永远的港湾,父母在家就在,那么就要要放浪形骸于纷杂事务当中,听听妈妈的电话,尽管那是她唠叨了无数次的事情,等等父亲的脚步,尽管那是她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等等父母的节奏,常回家看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步履不停读后感2
希望人生的进度条能够再慢一点,如果可以竭尽全力走完,我不想奔跑。——题记
说到是枝裕和,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人性细碎的温暖,不声不响,却动人心脾。在《步履不停》中他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从对一个团聚日子的回忆里,将普通家庭的生活点滴以及主人公对亲人满溢的愧疚和自始至终充满矛盾的情感全盘托出。
四十岁才刚找到结婚对象工作也十分不顺的良多,因为一直活在死去的大哥的阴影下无法正视自己的人生。无法接受长子死亡事实的父母在很多年里都无知地给予了良多存在缺失和差别对待的爱。丧子之痛仿佛是一座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海中矗立着的昏昏欲坠的灯塔,闪烁着微弱的暖光,而一家人的后半生都伴随着这种其实并不能指引他们靠岸的光,在大海里沉浮、迷失。
母亲直白热烈的.丧子之痛,父亲死板严肃的人生教条,姐姐自私且没心没肺的生活,以至于一年一度的家庭聚会以祭奠死去的哥哥为主题,都让良多对回归家庭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恐慌和逃避,自身的无能为力就像暴晒在阳光下渐渐聚焦的放大镜,灼伤了自己也焚毁了周身的事物。他脆弱局促的生活,在恍惚间使我意识到,这世上本就没有所谓的救命稻草,人人都是各自的浮萍。
自然有昏晓节气,人有生老病死。好比天上缱绻的云、交互的日月之辉,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万事万物都在以肉眼不可预测的速度间瞬息万变。我很厌恶人们自以为是的把时间分割成时、分、秒这样的时间点,把冗长的一条生命线残忍的划分为三三两两的片段,这些片段对于时间本身来讲尽是些无关痛痒的瞬间,但对于一个人而言却能在不经意间融合到其记忆中,而后镌刻成永恒。
有些人总是将重要的感情麻痹,但真实的情感向来掷地无声,是一针医好遗忘的特效药,书中结尾处主人公良多在去往为母亲上坟的路上,看到黄纹蝴蝶时说的那一句话,道出了子女在面对双亲离世后的无尽的心酸和释然。“想起母亲,可能会哭,也可能会笑吧”。
良多的回忆是细腻真实的,正是这些始终在脑海里铮铮作响的往事铸成了良多的自责与懊悔。再也凑不齐人数的全家福,希望得到认可却满是失望的矛盾,父母双亲的猝然离世子欲孝顺而亲不待的悲剧,毫无喘息余地扑面而来的未知人生。
人们总是这样,只有在经历大悲大痛后才能倏尔惊醒,在接受真正的别离时突然发现,哭泣原来并不是此时唯一适用的表情。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之轮,有的人笑着,却像是哭了。
普通家庭的生活模式在是枝裕和的笔下栩栩如生。夫妻、兄弟姐妹、父母子女间的矛盾,像一张张交错繁杂的网,沾满了往来的风尘,包裹起来却是一个完整的家。
家人之间由于各自生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于很多东西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作为家人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即使存在差异却仍能在相互包容相互温暖下,一路步履不停的相互扶持着走完各自寂寥又短暂的人生长路。
“那并不是快乐或悲伤这种易于理解的感情。也正因为它是如此难以理解,所以我觉得它说不定与人生这东西十分相近。”
那些由平淡乏味琐碎的小事所组成的,才是真正的人生啊。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每个人都只能向前,无法后退,所以生老病死便成了人之常情,人们对于亲近的人的改变大多冷漠,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能在刹那间惊觉父母变老的事实。然后那些内心深处的冰山开始坍塌,碎裂的冰块在阳光下融化成涓涓细流。
亲情是一种血脉的烙印,但最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爱。亲情,是一种承前启后的传承,从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即使先来的人要先走,后来的人也会紧随其后。
我想,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孩子,即使,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可我依然是格外笨拙却全心全意的爱着你。
【步履不停读后感】相关文章:
5.步履
6.用步履维艰造句
7.用步履蹒跚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