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读后感

2021-02-05 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君子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君子之道读后感1

  我想自己太狭隘了,可能古人也有教我们怎么对付小人,怎么跟小人相处,只是我还没有读到他们的著作罢了。谁不想当个君子,谁又愿意当什么小人,但是一旦涉及到工作,利益,什么君子小人,赢才是王道。

  所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即使古人之道,儒家之道,君子之道再怎么经典,如今也不过是束之高阁,谁会将君子作为生活的目标,除非你甘心当个loser。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弹冠相亲才是真正的热闹。如果你体会过了官官相护,汲汲营营,那样的团结和向上,难道还会想要做一个独善其身的君子?

  在工作中,我也想要做到独善其身,本本分分的做着自己的工作。奈何老板的猜忌和同事的处处设套,当面背地地捅刀,明明不想惹事,都是非缠身。可笑自己还要争取维护什么自己的利益,真真是可笑。

  作为一个员工,一个合格的员工,完成自己的工作是不够的,还要会猜测老板的心思,明里背里的向老板靠拢。顺便打探同事的各种消息和想法,汇报老板以表自己的忠心,这样的人,才是好员工。

  所以,不会忍气吞声,两面三刀的我,就是职场的失败者。

  自大学毕业后,甚至是在大学在读期间,我都只看过西方哲学,因为我觉得西方的哲学思想和法律更加契合。因为西方的哲学思想是有逻辑的,他们将世界,情感,国家等等分解开来,让我可以清晰的,理性的看待身边的事,人,总总纷争。因为这样我便不会困扰了,为利益所驱使的老板和同事,都是可以理解了。只是自己不想委屈自己罢了。

  我看到了既得利益的损失,便联想到未来利益的没有保障,于是想着损失的最小化,宁愿在还没有获利之前就壮士断腕般的辞去工作。事实证明我的却是止住了可能造成的损失,免受了更大的气。不过,我也没有得到好处啊。自断长城的结局是我损失了自己已经有的客户,新的工作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我学了很多西方的哲学,让我免受他人的烦恼。我理性了,所以变得麻木了。可是我没有止损啊!时间的流逝,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这难道不是我一笔更大的损失吗?

  那么君子的中庸之道是不是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呢?西方的解决不了,可能是因为国情不对。那么中国的呢?

君子之道读后感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勾践深明这个道理。用奖赏分明的方法激励每个老百姓,

  自己也同时下田耕地,“栽稻与脂于舟以行”更为亲近老百姓。使君赢得了民心,老百姓们

  愿全心全意为越王孝力。?

  “大丈夫能屈能伸”,勾践“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这正体现

  出勾践“不俱小节,以大局为重”的难得精神。?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勾践若不是对吴国的国情了如直掌,又如何能如此顺利地打胜那一战呢??

  在《勾践灭吴》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许多我应该学习的道理和精神。知道我们应该学习勾践的恒心和毅力。在他的身上我明白了,做人“只怕心不恒,不怕事不成”,“小不忍则乱大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勾践灭吴》给我上了深刻的一堂思想品德课,勾践的精神也在我的心里烙下一个深深烙印。

  勾践精神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君王应该具备的素质,更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是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读后感3

  《君子之道》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本书,书中提到了君子怀德是君子之道的起点,作为君子,放在人生最前面的必须是道德。有了道德,才会是真正的人。也就是道德为本。

  通过这句话我联想到了曾经写过的一篇作文,通过陶行知说的一句话“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到底是学高为师重要,还是身正为范更重要。没有成为一名教师前我会觉得学高为师更重要,因为当时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如何来教学生。但现在成为一名教师后,如果让我再选我会认为身正为范更重要。因为学高为师是基础,身正为范才是根本的。因为很多时候身教胜于言传,一个老师要博学但更要正直,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就像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为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合法的社会公民。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厚德载物,不能是厚物载德,更不能完全没有德,也是说明了德有多么重要。

  《君子之道》这本书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除了德还有很多,像怎样才能算的.上是一位君子,这个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认为只要为人处事上谦恭有礼,大方得体,个人修养上不断进取,终生学习,能够独善其身之后,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即可。 君子非一日而成,今天要比昨天更好。

君子之道读后感4

  余秋雨先生《君子之道》一书向国人诉说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集体人格,这一点实属可贵,因为他强调出中国文化的重要;这一点又实属可悲,因为国人谋利而不谋义。此书中余先生认为的中国人应该有的人格九要素:君子怀德,君子之得风,君子坦荡荡,君子有礼,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中庸,君子不器,君子知耻。

  余先生认为这种理性化的君子人格设计应该成为每个国人追求的标准,唯此才可佑保我中华文化不绝,既寿永昌。

  读完后有两个问题闪烁在我的脑海中?

  其一,中国文化有无沦丧的和“君子未死,人格未溃”是否有必然关系呢?

  其二,非君子人格就排斥吗?

  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吧。

  中国的文化果真没有沦丧吗?其实我们看看自己及周围人所用,所吃,所穿,所学……就知道了。所以自上个世纪以来,国人一直呐喊“民族复兴”。国人因文化沦丧就完全丧失了余先生所说的君子人格了吗?显然不是,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仍有一批怀德之士步履维艰地前行。

  第二个问题:非君子人格就要排斥吗?我们可以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谁是历史进步的第一个推手呢?

  中国有句俗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那些野蛮人,非君子往往承担历史推手的第一重担。纵览中国历史的沿革,每一次王朝更迭的首发者(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是非君子,因为他们怀土不必怀德,因为他们敢于走极端不必谋划中庸……这往往能迸发出新的创造活力。我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下达两次无限制的移民令,结果大量在国内混不下去的人蜂拥涌向了美国迈阿密,正是这批移民造就了今天迈阿密在美国的重要地位。(迈阿密是仅次于纽约、华盛顿的国际性大都市,是许多公司、银行和电视台的总部所在,是文化的大熔炉,被称为“美洲的首都”)

  所以非君子这种第一推手的作用不可否认,绝对不能忽视。

  总之,余先生的君子人格标准固然很重要,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国人人格的正向发展,但我更希望我们也要为非君子的生活开辟一定的空间,他们的生活同样精彩。

【君子之道读后感】相关文章:

1.君子之道,你我之间

2.君子之道作文550字

3.君子之道作文550字

4.高二写事作文-君子之道

5.梁上君子读后感

6.说话之道 读后感

7.说话之道读后感

8.大学之道读后感

上一篇:草船借箭读后感 下一篇:读《淘气包马小跳之超级市长》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