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2021-02-20 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

  有一种友情,无关乎任何,只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 题记

  亲情,友情在《追风筝的人》一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抵过任何山盟海誓。

  阿米尔儿时的无知,自私,冷漠伤害了哈桑千千万万遍;哈桑,却为阿米尔挺身而出,千千万万遍。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我们都渴望救赎,那在半空中漂浮不定的风筝,或许就象征着那迟迟不肯落地,无法让我们安心的愧疚。我们每个人都在它的下面追逐、奔跑,无论多苦多累也在所不惜。

  一个渴望救赎的人选择用自己的财富与慷慨回馈需要帮助的人,然而,阿米尔最大的罪行是,对哈桑产生的愧疚感,一直没有勇气承担,这深深的负罪感占据了他内心的一部分,真正的离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是在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了昨天。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内心,在朋友面前撒谎,在恋人面前倔强,而当我们真正失去一个重要的东西,一个重要的人,可能才会明白,你所谓的尊严,你所谓的逃避也不能真正的逃避。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透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每个人都在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保持每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我想,哈桑对阿米尔的感情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科阿米尔却因这份懊悔和羞愧而犯下了更严重的错误。哈桑和他的父亲离开了,但哈桑对阿米尔的感情还未终止。但幼时的阿米尔选择了逃避,多年后,拉辛汗的一个电话给了阿米尔一个救赎的机会,直面内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或是赎罪,或是追梦,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去追,要有追的勇气。放风筝的人在前面奔跑,而追风筝的人一心一意地在后面追,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吧。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断线的风筝会飞到哪里去,甚至连它的影子都不值得去追随,只要能为它所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寻的方向。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险恶,给自己心灵予以救赎。

  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追风筝的人》一出版,媒体界就好评如潮,市场响应异常热烈,其景象在图书出版界实属少见。著名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对此书的评论:"《追风筝的人》是一个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霸占了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声势超过红透全世界的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

  《追风筝的人》的故事从一出身就有着相似际遇而在生活中身份却悬殊的两个少年开始讲起。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小说如此残忍而又如此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从这本书里,我看见作者对种种苦难和暴行毫不讳言,用一种博大宽广的悲悯之心承载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所有欢笑和悲伤。没有因为对故土的爱而回避了阿富汗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鄙陋,却也没有刻意嘲讽,只是去还原并且理解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快乐。

  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从放风筝开始,很多年后,能让阿米尔记忆犹新的依然是和哈桑追着风筝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追风筝的过程中,看清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尽管小说的叙述如同流水一般,将故事的发展情节徐徐展开,但作者内心确如同奔腾的潮水,想卷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正反两面。一冷一热,使得整本小说有了正常的体温,甚至能让人听到书页里的血脉的流动和心跳,最后都冲破作者的身躯和思想,变成宽广的河流,沉静而包容。

  可能就我目前的生活状况,是不能体会作者写这本小说的初衷。但我能从作品中体会他作为主人和仆人之间的尊卑,作为贵族与贱民的隔阂,作为朋友和兄弟的真情,以及对历史和现无法转变的种种无奈却又想要倾诉的一种诉求。

  《追风筝的人》将两个不同人生的人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运用生动而细腻的刻画,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不得不说,这些是吸引我继续读完它的一个理由。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

  他,是阿富汗的富家少爷。

  他,是卑微而又忠实的仆人

  一根风筝线,就这样牵扯起了他们之间无尽的缘份——从朋友到亲人,从背叛到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仆人哈桑笑着,裂开免唇,奔向那无尽的黑暗中,为主人追回风筝。

  “阿米尔少爷赢得巡回赛,我替他追这只风事。”黑暗的小巷中,哈桑紧紧地抱住风筝,即使充满了恐惧,也不忘对主人的承诺。“有朝一日,阿米尔少爷回来,发现鸠占鹊巢,他会怎么想?”哈桑固执地站在美丽的白房子前,住进了那个生他养他的陋屋里,整理好凌乱的房子,等待着主人回家。

  他是哈桑,是卑微的哈扎拉人,是阿米尔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忠实的仆人。他善于追风筝,他心中也高高挂着一只风筝,就像阿米尔的风筝,割断了天上所有的风筝,独自漂浮在空中。不,他没有割断任何风筝,而是静静地守护着别人的风筝。他替阿米尔顶下了所有的过错,替他维护了一次又一次的尊严。他就像他的亲生父亲一样,喜欢挡在他面前,为他解难。

  而另一位主人公——阿米尔。他是哈桑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心中本来也有一只风筝。但在那个晚上,他面对被受欺辱的哈桑,却没有冲上前去的勇气。他的懦弱抵抗过了他的理智。当他选择转身时,我知道,他内心的风筝断了。他赢得了追风筝比赛,却没有保护好自己心中的风筝。然后他开始逃避。他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好,终于以一个卑劣的方式逼走了哈森。

  他和他的故事告下了段落。

  时隔数年,拉辛汗的一封信再次唤醒了阿米尔的噩梦。“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彻底唤醒了阿米尔的良心。他开始救赎,带回了哈森的儿子,并为他追回了一只风筝。35岁的阿米尔在孩群中格格不入,却始终朝着风筝追。时光溯流,与那个追风筝的兔唇男孩的背影重叠在一起。“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哈桑追的是一只风筝,而阿米尔追的是救赎。“为你,千千万万遍。”在生活中,我们也会追着一只“风筝”,你不停地跑,却怎么也追不上。但你却忘了你手中握着的风筝的线。你可以停下,这样风筝便不会飞。正如文中的阿米尔,他不断逃避,却始终丢不下那份苦楚,当他决定接纳过去,去哺育哈桑的儿子时,他的风筝不知不觉就回来了,他也感到快乐了。

  兜兜转转,在人生路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你以为远离才是最好的救赎,殊不知幸福正在你的手上。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

  天上高高飞起的风筝,耀眼的红,灿人的金,镶边的银,漫烂着,像星星,似月亮,在天空中飘荡着,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望着它们,像旋风,舞动着,小巧轻盈。仿佛望见哈桑,望见法里德,望见阿米尔,望见阳光下,追风筝的人。

  翻完书,缓缓闭上眼,回想起书,书中的人,想到哈桑他辛苦地追到风筝,将它揽在手里,紧握着,如同是怀着世界上最珍贵的钻石,像是抱着自己的一生。谁能想到,真的,一生的轨迹,在那天改变……

  不知阿米尔承受着内疚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当他看见哈桑的惨剧后是什么感受,我想,奔涌的浪潮般的惭愧向他袭来,自己被淹没在水底,挣扎着,却只能看到无尽的渊头……,他会不敢面对,在无奈中赶走了哈桑,赶走了过去,赶走了童年的心。

  “只有救赎,才能挽回,你还可以回到过去”。对的,还有救赎,他回去了,为了那个初衷,为了一个男孩,为了过去,为了将来。在炮火之中寻找记忆,在苦难中寻找那个男孩,索拉博。一个记忆之匙,轻轻旋开,打开的,是过去,亦是将来……

  炮火碾不灭内心的坚定,斩不断内心的情谊。废墟的街道没有击倒绝境的人们,惨绝人寰的军队,无法战胜所有阿富汗人民的信心,美国给了阿米尔乐观,阿富汗给了阿米尔怯懦。这些,是所有人性的拥有,他用乐观打倒了怯懦,开始了救赎……

  他救出了索拉博,也救赎了自己,对曾经最好的朋友哈桑的儿子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他做到了,用了三十八年,证明了自己并不懦弱,有勇气去挺身而出。合上书,翻开书,反反复复,却总忘不了那个追着向前的人,在向前奔跑,对自己的主人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从无动摇,至死依旧,荡气回肠。一个从无知到救赎,一个从离开到回来,他们始终变着,但都爱着彼此,是不知道血缘是最纯洁的爱,亲人独有的.一份爱。

  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法里德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滴水穿越岩石,不是因为它有坚强的身躯;勇敢越过胆怯,却是因为它们有着爱的磁力。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

  若非那书中醉人的清香浅浅地在心头涌动,我又怎会了然那种对时间的追逐,对生命的救赎?

  薄薄的纸页浸透着的是伤痛,字里行间缠绵着的是无悔,绾在心间难舍难分的寸寸情思,卡勒德?胡赛尼的一本《追风筝的人》写尽了幽伤,诉尽了衷肠,那般的温润,又那般的悲凉。

  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他追逐的风筝,是亮起的一盏心灯,一盏忠诚的心灯。他追逐它,不放手,不停息,紧紧握住,受尽伤痛,只因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能给阿米尔的,是一次又次无怨无悔地付出。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在受到侮辱的瞬间,哈桑那炽热的目光无限留恋地停留在阿米尔身上,那目光如此深情,如此决绝。哈桑的风筝,断了线的风筝,轻盈的羽翅在长风中划过一道凌厉而优雅的弧线,仿佛割裂了风响,在空中留下虚无的痕迹。断了线的风筝,是断了线的友谊,割裂了心,留下难以愈合的伤。

  多年以后,每每想起哈桑那深情的目光,都令阿米尔痛苦不已。离开阿富汗多年的他决定回归故乡,为儿时对哈桑的背叛做出救赎。这是一个轮回,阿米尔又回来了,为了自己曾经的过错,为了哈桑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那一句“千万遍”究竟是多么痛的领悟,千万遍,是夸父追日的那段行程,一语仿佛道尽了人世间的深沉荒凉,只为一人付出所有,斩尽了所有藕断丝连间的难舍;千万遍,无论是做得遍体鳞伤终无果,还是从头便了然不必前往心碎,都无法抹去烙在心上的那千万遍无奈的苦楚。似海情深,手起刀落便戛然而止,命运就是这样捉摸不透,连一句最简单的交代都没有。

  久居深巷的太爷爷走后,留下了孤独的太奶奶。在幽静的街道旁,太奶奶不甘落寞,便重拾旧业——画画。于是,那些搁浅在心底的语言,那些还来不及兑现的承诺,那些还来不及交付的真心,自拿起画笔的一刻,便被时光掷向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只是潜心画着。太奶奶一次次拿起毛笔,在宣纸上挥毫一幅幅浓情水墨画,画的只有太爷爷。她的画,经常会因为手抖而模糊不清,但她并没有放弃。“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仿佛能够洞见时光送去的一张张水墨画,她单身影只独自愁,只身一人在孤灯闪烁的漫漫长夜中无声地画着千万幅相同的的画,沓杂着踩过浓得化不开的情意。

  “为你,千千万万遍”,时时回荡在耳畔,萦绕在心间,久久不曾离去,亲爱的你,听见了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

  《追风筝的人》是当代畅销榜单读物。我好奇这个书名的含义,以为是一场关于梦想的追逐。当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它时,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词——救赎。

  开篇所描述的是世界的另一个国度——阿富汗,对于这个国家,我的印象只有cctv报道的各类战争。但是在作者笔下我看到了阿富汗普通民众的生活,第一人称的运用让我跟随作者来到了阿富汗一个小镇上。在这里孩子们无忧无虑,嬉戏玩耍,以及准备在风筝比赛中成为最优秀的“风筝斗士”和“风筝追逐者”。

  阿米尔和哈桑这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虽然是主仆关系却胜似兄弟。一场风筝比赛让阿米尔获得了荣誉,获得了父亲的赞赏,却也应为自己的懦弱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在懦弱的自责痛苦中,阿米尔逼走了哈桑,也因战乱和父亲逃亡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学业有成,有了自己的家庭,当过往好似被时间淹没,一通故乡的电话让他惊醒,同时也告诉他回到巴基斯坦“那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生而为人,我们的生命中总有那么几件事令人难以忘怀。回顾一生是否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救赎是什么?正如文中所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阿米尔的父亲因为自己的罪行用一生的善行祈求救赎,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怯懦踏上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赎罪道路,他们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最终战胜恶劣。

  《追风筝的人》文字清新,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受难史。人性善恶的冲击让人们对这本书产生共鸣,救赎的主题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读后激荡在内心的是善良、美好的品质。

  在作者笔下我们不由得关注遭受战火蹂躏的阿富汗,看到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痛苦,看到了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男人在市场上出售他的义腿;足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一对情侣在体育场上活活被石头砸死;一个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沧桑的恨一样深。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与童年时的阿富汗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平的也显得愈加珍贵。

  人一生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敢于面对人性的阴暗,并有自我救赎的勇气和行动。面对错误,面对良心的谴责,正式它不放弃自我人性的光辉。平凡生活中愿我们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坦荡地走好漫长的一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7

  偶然间听人说起这本书,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奇特的书名。如今,我真正得到了它——这本《追风筝的人》。

  哈扎拉族人,一个经历了被羞辱、被践踏,在蹂躏中顽强抵抗的民族。阿米尔是阿富汗的富家少爷。而哈桑,仅仅是阿米尔家的仆人,在后来的战争中被随意残害的哈扎拉族人。两个人身份截然不同。哈桑,至始至终对阿米尔——他的少爷怀着至高无上的敬意。即使在那场风筝比赛后。即使他知道自己的阿米尔少爷,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侮辱,看着他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没有反抗的能力。而他,却跑了。即使哈桑知道,知道阿米尔背叛了他。却毫无怨言。他具有令人敬佩的宽容、忠心。哈桑敬爱他的阿米尔少爷。不只是敬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用一切去为他付出,却从不求回报的人。

  像绿叶,从来都只是在背后默默衬托着鲜花的光辉,像野草,在风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哈桑,始终在坚持,始终在等待阿米尔,等待着自己在出生时说出的第一个名字的主人。可惜,终归他们并没有相逢。哈桑走了,离开了,被残忍的组织轻松地用地雷炸死了。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往事永远不会被埋没。我看到,一个人犯下可怕的错误,他可能用一生来弥补。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来了。阿米尔就是背叛过后,重新踏上寻找本质的路的人。哈桑走了,不会再回来。阿米尔即使用他的性命,也要把哈桑的儿子带出战场。带到自己的身边。这是给自己内心的救赎吧,我想。错过的就过了,再一次的情形,就不会再放弃了。

  当一个人犯下了让自己不可原谅的错误,背叛了对自己全心全意的人,他的心里好像就留下了一道刀口。当再一次的情景,相似的人再次出现,人就开始赎罪。他们对不起自己的心灵,想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即使这很困难,但或许他们会用一生去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

  错过的,犯下的错,都是过去的了,而现在,曾经背叛过最重要的人的他们,也许只能用那种方法,抹掉自己曾经的过错。用对他人、对对于被自己背叛的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人的无私奉献,来弥补,弥补往事割下的伤口。即使赌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因为自己的灵魂,已经得到了救赎,那一道伤口,也即将愈合。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

  当一个人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即使是在年幼无知的孩童也会选择奔向天堂吧!

  这是今天写这篇读后感最想提的一件事情,也许是因为自己今天中午才将这本书读完,对最后的阿桑的孩子的一举一动更加揪心的缘故。

  当生命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太大的希望,当世界上没有更多的期望,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失望,甚至一点点的希望也被一个自己以为已经逃脱困境的事情而打破的时候,那么还有什么选择,唯一的选择只有是:死。他,一个孩子,一个仅有几岁的孩子就是这样,“我保证”,但是“我保证”却因为没有办法而变成“下不为例”,于是导致了死亡,导致了一个大胆的行动,即使对于一个刚开要开花的花朵。

  “孩子终归是孩子,过一会就忘记了”语言大概是这样的,我提出这样的想法时,我忘记了索拉博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是一个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是一个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生死,太多的人间疾苦的孩子,如果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么,这样的阿富汗,这样的悲惨的世界造就的不是一个天将降大任的人,而是一个人间炼狱下悲惨的孩子的童年和一个更加坚强,更容易获得希望的孩子。但是当一切的希望,那么一丁点都已经没有了,也是更容易丧失希望的孩子。

  经历了大苦大难,这样的孩子的成熟度要完全超出他们的实际年龄,这就是我的低估,于是,没有太多的在意,悲剧导致了,满盆的鲜血,满眼的鲜红,这对于我无疑是一个噩梦,一个久久不能抹去的记忆。

  上面的这段也算是,我如果作为作者会针对最后的几章节而写的自己的感想吧。

  最后只想说一件事,请不要无情的打破别人的希望,请哪怕是在最最没有希望已经逼到绝望的悬崖边,也请留下下一根树藤,哪怕短短的一根,给予一点绝望中的希望,也许树藤的尽头,在悬崖边将会有别有洞天。

  “一点点微笑,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我觉察到了”,“我知道,有那么一片雪花正在融化,虽然是一片,但是一年复一年,一冬的雪一定会在春天融化”大致书本的最后是这样写的,希望,一个春天足以融化深埋在索拉博内心的一冬的冰雪。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9

  新近读了一本自传体类小说,名叫《追风筝的人》,橙黄色的封面中晚霞灿烂,将天空映衬得异彩纷呈。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孩手里牵着一根线,线的另一头是只风筝,带着成就感似的跑着,向着前方行进——

  望着这暖暖的封面,我陷入沉思。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普通的阿富汗青年,有着快乐的童年。每天和哈桑出去玩,自得其乐。他们在树林里刻下自己的名字,在城区里留下自己的足迹,真好!可这一切,自风筝大赛后就再也回不来了。

  阿富汗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来临了,“我”和哈桑自然也加入其中,哈桑和“我”共用一只风筝,阿富汗有个不成文的风俗,人们以抢到掉落的风筝为荣,尤其是最后一只掉落下来的。哈桑从小就有一种运动天分,他总是跑得比我快。他虽然没有读过一天书,可他却能一眼看透“我”的心,真是太奇妙了!

  然而主人公似乎对此不以为意,直到失去后……是啊,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开始,是的,中考没有考好,来到了普通的平行班。也曾在当初立下誓言,说要重新再来,想上985,211的大学……立完誓言后,开始还有一些动力,励精图志的模样,过几天后又现回原形,一切照旧。今天,我读完《追风筝的人》后,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

  文中的“我”在18岁时跟随父亲来到美国,躲避战乱。在这里,父亲为了抚养“我”,而开始拼命努力地工作。

  当我读到“我脸上发烧,一阵罪恶感涌上心头,我很负疚,我的放纵是他的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浑身酸痛的身体换来的”,我简直热泪盈眶,我慢慢地合起手,立在桌前,看着那桔黄色的书皮,想着这十五年的经历,回忆着我做过的每一件事——记忆闪电般地复活了,好的、坏的、幸福的、痛苦的、真实的、愚蠢的经历。站在人生道路的分叉线上,像公正无私的法官,回顾孩提时代的点点滴滴。

  我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文中的哈桑,在喀布尔宽阔的街道上,开心地畅快地放着风筝,奔跑在夕阳晚霞中,绚烂夺目。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呢?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为何不试试呢?

  就好像不久以前在电影里看到的:阴暗潮湿的雨天里,我骑着车向前冲去,去追那片不断移动的阳光区,一次一次地靠近,阳光区,渐渐逼近。可突然,我却再也看不到它了。前面是一片悬崖,永远也过不去了。但主人公并没有畏怯,没有退却,为了梦想,只顾风雨兼程——我在想,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做,坚持我的梦想,执着我的追求,毕竟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

  小的时候只要犯得不是特别大的错误,都会得到大人的原谅,原因很简单还是个孩子嘛,担当我们犯下一个严重错误时,大多数人选择的是逃避,隐瞒事实真相。还有另外一种人是从此在心中种下罪恶的种子,一直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每提到一次就有一次负罪感。

  小说主人公阿米尔就是第二种人,看到自己的玩伴遭到伤害后,自己没有出手相助,导致哈桑受到侮辱,在时隔很多年后还在为自己当时犯下的罪弥补。

  他的童年过的很开心,有哈桑的陪伴,也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哈桑把阿米尔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甚至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阿米尔”他愿意为了阿米尔和阿塞夫战斗,哈桑是勇敢的,坚强的,哈桑的人物性格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石榴树上刻下的“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那是纯真的话语,喀布尔是他们生长着的地方,苏丹则是王国的意思。正因为是最亲近的人,在风筝大赛是,阿米尔攻下最后一个风筝,哈桑去把它追回,由衷的说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做到了。

  哈桑对阿米尔的感情是几句话说不完的,阿米尔没有把哈桑当朋友看,嘲笑他身世,因为自己的自私陷害他,因为自己的不安赶走他,哈桑都默默承受下来,只为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文中最重要的故事情节莫过于哈桑为了阿米尔被同性的阿塞夫,哈桑丢失了一个男人最起码的尊严!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有这般坚忍的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如果我喊出来我生命中剩下的光阴将会全然改观。但我没有,我只是看着,浑身麻木。”

  阿米尔并没有保护哈桑像哈桑保护自己那样,他懦弱,自私,麻木,寻找借口逃避良心上的谴责,为了赢回爸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任由他宰割的羔羊,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还来不及抑制,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

  全书的高潮便是哈桑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他的父亲为了救赎自己犯得错,开了孤恤院,也是想拯救很多像哈桑一样的孩子。阿米尔最后同样为自己的行为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从孤恤院带回美国,阿米尔也终于勇敢了一回,在没有哈桑的保护下,为了索拉博和纳粹阿塞夫战斗了一回,阿米尔虽然失败了,但他知道自己解放了,心灵上的解放!

  整本书都充满命运轮回的基调,也充满了人格的迷失与追回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1

  这本小说写的是人性的本质与救赎,每次读到这本书都令我感到震撼,随之一种咸咸的东西在眼眶呼之欲出。

  小说写的是:12岁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阿米尔自小母亲因生他而难产死了,他父亲善于做公益,却吝啬给他关爱,但他父亲时常会给予哈桑关爱,这令阿米尔产生了嫉妒。

  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眼看哈桑被人揍,都没有出手相救,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他以不正当的手段逼走了哈桑。不久后在阿富汗有战争,他也随父亲逃亡到美国。他在美国学习,有了车子房子妻子,但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救赎,阿米尔再度回了故乡,希望能够为不幸的好友尽力,哈桑已经死了,留下他的儿子再恤孤院,却也得知原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他选择谅解,面对,他为了找回“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在被拳击的捶打中找到了久违的感动,那是一种勇敢,他最终救出了他的侄子。

  在文中提到三次“为你,千千万万遍”。第一次是他们十二岁那年斗风筝比赛,哈桑为阿米尔追逐那只赢得胜利的风筝,“他飞奔到街角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这句承诺纠缠了阿米尔大半生,直到最后追回那只遗失的风筝。自那次,哈桑被欺辱,阿米尔一直被这个噩梦,紧紧缠绕,他在等待时光愈合一切。

  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是16年后,阿米尔回到阿富汗为救侄子被打的住院无法动弹,“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帮助他的法里德说的。就这样,阿米尔哭了起来,不顾他折断的肋骨,让他无法呼吸,不顾泪水刺痛它裂开的嘴唇。

  最后一次听到是在结尾,阿米尔收养了侄子索拉博,他带着孩子放风筝,书中写道“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他问索拉博,。风掠过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了他点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于是我追……

  每次听到这句话都想流泪,三次话的含义都不同,阿米尔的前半生都在逃避,追风筝成为阿米尔长大的仪式,书中风筝是一种象征。而我们,只有一直追天上的风筝,追逐心灵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

  喜欢单曲循环一首歌,大概是因为歌词正好唱出了你当时的心情;喜欢品味一段文字,大概是因为字里行间道出与你经历类似的故事;喜欢与某类人相处,大概正是因为他们与你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

  早就听人推荐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原以为是鸡汤美文,这几天细细读完,却发现完全不是。

  放风筝,追风筝,两个男孩的友情故事从这里起,也因此而结束。风筝的脆弱正如两人关系的写照,一主一仆,身份地位的贫践永远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待遇,挣扎在兄弟情谊的边缘。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总让人心痛,他坐在树下仰头认真地听阿米尔念故事,却不在意对不识字的自己的嘲弄;他深信少爷肯定能获得斗风筝比赛的冠军,为了帮阿米尔捡回那个蓝色的风筝,被一群恶霸孩子堵在巷子里猥亵欺凌;他明知被阿米尔栽赃,却承认偷了手表,为此心痛落泪,不得不离开出生成长的家园。

  或许你会说,哈桑愚忠得可笑,我却为这个孩子的赤子之心感动,因为他一直把阿米尔认作“朋友”,他们是一起吃过奶的“兄弟”,正如哈桑对阿米尔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无论阿米尔的要求是什么,他总是会不顾一切的去做,挡在他主人的前面。或许你又会说,主人公阿米尔似乎有些卑劣,他懦弱胆小,遇到困难躲在哈桑的身后,看到哈桑身陷囹圄却袖手旁观地跑开,甚至为了逃避自己的罪恶感,诬陷哈桑偷窃,将他们父子赶走。我能理解他,一个完美主义的自私的小孩子,他做错了事,不敢面对自己,终日受内心的折磨,多年后最终也选择了救赎,冒着生命的危险,从战乱的阿富汗找到哈桑的儿子,并领养他。

  喜欢这本书里的故事,作者描写的像是一部电视剧,通过他们的故事,我看到了主人公的成长,内心世界从狭隘、懦弱走向完整、成熟。不置可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每个人都犯过错,心里埋下些不为人道的秘密,也会为伤害过的人深深懊悔,背叛与救赎,失去与追寻,贯穿我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珍惜生命里每一个认真对待我们的朋友亲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鼓起直面困难的勇气,打倒内心的邪恶,用真诚换回最美好的人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3

  昨日,最后顺利的把《追风筝的人》看完,这本书,我以前看了四遍,前面三遍,总是在匆匆开头后放下了,自我也不明白是为什么,至最后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车上也舍不得放手。

  故事情节不算复杂,却偏偏掺杂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纷纷交杂纠缠在一齐,在那兵荒马乱的社会中,抽丝拨茧般的将人性一层层的展此刻读者的面前。被社会认可的阿米尔,拥有继承父亲一切的权利,财富荣誉诸如此类,但与此相伴却也承担了父亲的愧疚,在父亲疼爱的同时,也被父亲所嫌恶,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全心疼爱,却又对父亲充满敬畏,于是他嫉妒,胆怯。不被社会认可的哈桑,以仆人的身份与阿米尔一同长大,受到老爷的格外疼爱,也始终最是忠诚的陪伴着阿米尔,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尔背叛,也依旧能够为阿米尔挺身而出。他单纯,诚恳,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终日惶惶不愿与哈桑在一齐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尔少爷一向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得不到自我的原谅;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向为阿米尔付出的哈桑,纵然一生忐忑,却始终活的真诚。

  直至数十年后,阿米尔才从父亲的好友口中明白真相,为什么父亲对自我时有厌恶,为什么父亲总是格外疼爱哈桑,只因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一个弥天大谎,是父亲对自我对阿里,对哈桑无言的愧疚,却成为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一个转折点,而当明白哈桑为了保护父亲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倾注了父亲的精力,承载了他们所有欢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枪下,哈桑的孩子成为孤儿流落的时候,阿米尔最后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整本书以阿富汗的战争为背景,温暖舒缓的笔触却数次让人忍不住落泪。

  突然想起一句古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的一生,或许会犯很多错,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取和恐惧,我们唯一所能做的是让自我的心勇敢地应对,纵使伤痕累累,也要问心无愧。

  心疼哈桑,也万分的敬佩这个始终诚挚的男孩。而阿米尔,却总让人觉得可怜和心酸,而及到最后他为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当他为哈桑的孩子去追风筝,说道:为你,千千万万次的时候,却又忍不住想为他祝福。

  为你,千千万万次。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4

  我满怀期地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情景,从容平和却暗含忧伤,他用静美的心态讲述着过往。我细细地品读着,觉得意犹未尽,又似乎相见恨晚。

  “世间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

  谎言,并不都是恶的;善与恶之间只是隔着一张纸。一些谎言是为了保全;一些谎言是为了私利;一些谎言是为了逃避;一些谎言是为了沉默。我们无法断论这些谎言是善还是恶,但有一点“事实”却是明确的:一旦我们说谎,我们就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文中的阿米尔一生都受着谎言的影响,在真相揭示之前,他当然不会知道父亲对哈桑——一个仆人的儿子为何如此照顾,他当然也不会知道自己的谎言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他唯一清楚的是:时机不到,宁愿生活在“蒙蔽”中!

  “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我们欺骗着,愚弄着一个人,一个十分信任我们的人,我们最怕得到的不是他的责备,怨恨甚至敌视,而是他那一如既往的“忠诚”。这种恒久的忠贞令我们窒息,因为没有人会希望得到这种毫无责备的宽恕,这种被包容才真正令人惧怕!但,哈桑就是如此,他习惯于“仆人”的地位,习惯于“忠贞”,于是,阿米尔终于惧怕起来,因为哈桑的忠贞只能显示他的胆怯,懦弱,卑劣与自私,阿米尔那时毕竟还小,他选择了说谎与逃避。他的选择,因为他是个孩子,也许他能得到大人的宽恕,但却无法获得自我的救赎!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让我看到了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非常稀缺的一种高尚情感——友情。

  “那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我们所犯下的错,只要我们还有一丝道德良心,我们就会决定选择一条可以成为好人的路,去实现自我救赎,去减轻自责,去求得原谅。在文中,当哈桑真正离去,阿米尔终要偿还他欠的爱,鼓起勇气,打败怯懦,在枪林弹雨中,在死神前,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拼尽一切努力,将索拉博留在自己身边,继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阿富汗人。获救的,不单是索拉博,更是阿米尔自己。

  这个故事情节复杂而且厚重,好似一切轮回又回到了起点,最后又重合为一点。风筝也是一样,故事起于它,止于它。风筝让哈桑失去了快乐,却让他的儿子索拉博找回了快乐。我们何尝不是追风筝的人呢?在自我谴责与愧疚中寻找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在读罢此书后,大喊:和平万岁!友情万岁!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

  为了一本好书,我们会读上许多遍,爱不释手。但是这本书,我却不敢再读上第二遍,那字里行间透着的“救赎”二字,已超越了人类所能接受的压抑与悲伤,让我的心仿佛在因啜泣而颤抖。

  我看见一只风筝,飞得那样低,仿佛背负着铅垂一样的沉重。我看见了一个人,在后面努力地追赶,他的双脚也像被链锁束缚着一般沉重,似乎总是差那么一步……

  “风筝”贯穿了全书,也无疑富有深刻的内涵。文中主人公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就是那场风筝比赛,哈桑为了帮助阿米尔赢得他梦寐以求的桂冠而付出了尊严的代价。

  生活的一切都从那里开始朝着相反的轨迹运行。

  阿米尔背负着深深的自责与痛苦,无法正视哈桑,便以卑劣的手段逼走了他。但是愚蠢的他很久才意识到,他对哈桑的欺骗与背叛需用他的一生来救赎。于是二十年后的他,早已被那噩梦般的童年压得喘不过气来,他重返故乡,去追逐那被血红的夕阳浸红了的,断了线的,二十年来一直在天上飘飘荡荡的风筝。

  那风筝上的鲜丽的彩绘,勾勒出他们曾经的友谊,在他得知哈桑是他父亲的私生子时,此刻的友情已上升到了兄弟情。那背叛的雨愧疚的风早已将风筝上的图案变得模糊不清。但是此刻的阿米尔要追上那个风筝,只有追上它,才能赎清儿时的自己犯下的罪过,才能原谅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平静下来,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但是,他追上了吗?

  书中结尾写道:“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结尾的未知性,更赋予了全书悲剧性的色彩,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残忍。或许儿时的阿米尔对那个对他无数次发誓“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所做的一切,是用一生也赎不完的罪。

  往事不论温暖还是不堪回首都已成为既定的事实,再多的救赎也只是心灵上寻求一丝慰藉,你永远也追不上那个断了线的风筝,总是差那么一步。尽管追上的可能性微弱,但是阿米尔仍勇敢地追,因为这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品质。

  曾经伤害过那个最爱你的人,现在是时候为他“千千万万遍”。

  我爱这本书,但是我又怕再拿起它,不仅是因为怕再看到书中描写的阿富汗在塔莉班的高压统治下的血腥,恐怖的生活,更是怕再体味到那救赎的心。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1.追-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2.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5.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6.《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7.《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8.《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9.《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上一篇:读《成长故事》有感 下一篇: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