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母亲》有感

2021-02-26 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母亲》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母亲》有感1

  “母亲,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她是悲痛里的慰藉,绝望时的希望,软弱时的力量。她是怜恤、慈悲、同情、宽容的源泉。谁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枕靠的胸膛,失去了祝福的手臂,失去了捍卫的眼睛……”这席话出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母亲》。我有幸看到这篇文章,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全文。掩卷长思,也为“母亲”这个词深深感动了。是啊,母爱是无私的,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也让我们更懂得去珍惜这份爱。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母亲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她高兴时会跳起来,伤心时也会偷偷地哭泣,我俩就像一对知心的好朋友,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学习。

  一天晚上,我们两个一起去散步,微弱的路灯把我悲伤的心情升到了极限。妈妈关切地问:“怎么了?”我愁眉苦脸地说:“我最好的玩伴陈晓欢被转走了!”妈妈体谅地说:“她转走了又不是不在了,你还可以跟她联系,约她出来玩呀!”“可是,我们在一个学校可以天天见面,天天讲话呀!”“但你不是只有一个好朋友,你还有喻文芳、叶旋呀,而且会转来新同学,你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啊!人要和睦相处,每个人都要玩得好!”我这才懂得什么叫友谊。

  还有一次,很晚了,天气很冷,我们一起步行去姑姑家送鸭蛋,要15分钟才能到达。风一阵一阵地吹着,吹得我直打哆嗦,妈妈也冷得全身发抖。可她看见我冷成那样,马上停住了颤抖,把自己穿得热乎乎的外衣给我披上说:“暖和些了吧!”“嗯!”霎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至今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作家都写母亲,因为,母亲给我们的爱如浩瀚的宇宙,带给我们那么的幸福,那么的快乐!

读《母亲》有感2

  近日,读了韩国女作家申京淑的一部小说《寻找母亲》,引发了我对母亲的追忆与思考,寻找母亲读后感。

  有人说《寻找母亲》书中的故事是琐碎的,而我想到的是这本书里面的妈妈,和国籍无关,她同世界上许多妈妈一样,为子女为家庭操碎了心,日日夜夜地在忙碌,而家人却习惯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关怀,很少去过问有关妈妈的一切。以至于有一天当家人发现妈妈丢了后想要发个寻人启事时,甚至不确定妈妈的出生年月。太多的时候,我们习惯了接受,而妈妈则把付出当成了终生的使命。想要写母亲的故事,只能是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即便是伟人的母亲,相信也是琐碎的片段。法想像母亲的故事,能有几人会被刻画成具有传奇色彩,读后感《寻找母亲读后感》。因此这种琐碎,应该是正常的本来面目。而作者能从这种琐碎里提取浓重的爱的符号,着实是令人敬佩的。

  “像织毛衣一样在‘编织’小说”(王安忆语) 。“织毛衣”应该与琐碎没有必然的联系。这里之所以“像织毛衣”,应该是从叙述风格和小说的编写结构上来讲的。是否能在脑海里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女子低垂着头,眼睛也不眨巴一下,只因为她的手里捧着编织毛衣的活儿,不用去问这个毛衣织给谁,但一定是每一寸里都融汇了最为细腻温柔的情感,缜密而灵巧,深怕打错了,说不定还会由于过度地投入,而习惯性地努起嘴来。

  另外,这个故事按照几个家庭成员的追忆片段组成,从“自我”出发,来描绘自我心目中的妈妈来,于是就被他们描绘成了不同版本的几个妈妈形象。然而,这些影像的交错和重合,恰好是作者想要刻画的最为真实而平凡、丰满的妈妈的形象。

  当初读完这部小说,心里的感觉道不出来,就像自己的妈妈,知道母爱深厚,而且一直想用文字来写点什么,但是“琐碎平凡”得不知从何写起才好。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的细腻文笔以及娓娓道来似的故事,才会如此地细水长流般地流淌在我内心最温柔的河床里吧?

读《母亲》有感3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母亲的耳朵》。

  这篇文章主要将一位母亲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当母亲将襁褓解开时候,一下子,她惊呆了,自己的孩子竟然没有耳朵。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幸运的是,孩子的听力没有问题,但是耳朵只有两个肉团。一天,孩子在学校被几个大同学欺负了,还说他是个没有耳朵的怪物。他回家之后,扑在了母亲的身上,母亲的心在流血,而儿子却是泪流满面。过了两年之后,终于有个人愿意把耳朵捐给孩子,等孩子成了一个成熟的男子汉时,他总是问爸爸是谁把耳朵捐给了他,每一次父亲想说时都被母亲的眼神制止了。一天,孩子到医院时,正在帮母亲

  梳理那有点花白、几乎从来都未梳理过的那厚厚的头发时,他惊呆了,发现自己的妈妈竟然没有了耳朵。

  英国的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会是一片荒漠。”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母亲,最深沉的爱是母爱:当自己的儿子受到欺侮时,“伤心的泪就流到了儿子的脸上,却流在了母亲的心里。”当听到儿子的痛哭时,母亲的“心在流血”。为了让儿子有个完整的外表,竟毫不疑迟地捐出了自己的耳朵,并且对儿子一瞒再瞒。母亲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儿女的前程,这种无私博大的爱成为人类最美的东西,永远值得每个人回味、感动、敬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这首世界流行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词是多么的温暖人心!妈妈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妈妈是一口泉水,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妈妈是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妈妈是夜晚天空中明亮的月光,指引着我们……

  母亲对我们的一片爱心,包含着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我们要珍惜这可贵的恩情,感恩母爱、感谢伟大的母亲!

读《母亲》有感4

  空闲时静心读完〈母亲的眼泪〉,与其金庸,古龙的刀光剑影,江湖恩怨,琼瑶的爱恨交织,至死不渝的爱情深奥得多。生活中母亲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举动都渗杂着爱,而我们因为习惯了接受,从不曾发现。

  〈母亲的眼泪〉讲的是一位父亲因被人冤枉而进了监狱,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上大学,起早贪黑地拼命赚钱,自己每天省吃俭用,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儿子。儿子看到母亲这么辛苦,也非常懂事,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每当儿子犯错的时候,母亲并没有责骂他,而是默默地在背后流泪。儿子看到母亲的眼泪,就会深深地自责,他下定决心悔过,最后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被保送到国外留学,并在国外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当儿子多次要她母亲一起到国外时,母亲为了不增加儿子的负担,都拒绝了;当母亲生病的时候,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就隐瞒了。直到最后临终的时候,亲人才通知他,当他赶来的时候,却只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

  每个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全心身的,而我们能够报答父母的却是万分之一,正如陆游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许对于他们来说,默默奉献而不求任何回报,只希望儿女成家后生活美满,平时多回家看看,尽点孝心就足够了。爱,其实很简单,母亲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不在于言说,而是在于心与心的传递。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必定是风云变幻的。母亲,是一生中无法取代,至亲至爱的人,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来养育我们,因此没有任何一种爱能和母爱相提并论,能够给予我们心灵上的安慰。母爱就像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就像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就像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它是上苍给予我们最丰厚的礼物,最甜美的甘泉。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它也能放射出最耀眼夺目的绚丽色彩。

  母爱是伟大的,沐浴着母爱的人是幸福的,如果没有无私,自我牺牲的母爱来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而我在母爱的支撑下变得强大,母亲富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这种超常的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化,纯洁的原动力。让我们把这份爱迸发出光辉,迸发出无穷力量,照亮前方,走好未来的路!愿天下所有人好好爱自己的父母!

读《母亲》有感5

  深度好文三界传,慈悲为本越千年。

  心中有佛心中敬,远覓天边近眼前。

  附文章:母亲就是你的活佛 作者佚名

  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放弃了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远走他乡去求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千山万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有一天,小伙子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庙宇,庙里的方丈是个得道的高僧。小伙子虔诚地在大师面前一跪不起,苦苦哀求大师给他指点一条见佛的道路。大师见小伙子如此痴迷,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你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当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门投宿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给你开门时赤着脚,那个人就是你要寻找的佛。”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他告别了大师,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

  小伙子走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间有许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边有亮灯的人家。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敲门,却一次次失望地发现,那些给他开门的人没有一个是赤着脚的。越往家里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着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那个赤脚的佛依然没有踪影。当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后半夜终于走到自己家的门前时,他甚至沮丧得连门都没有劲儿去敲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瓜,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佛啊!他又累又饿,无奈地敲响了家门。“谁呀?”那是母亲苍老的声音。他心头一酸:“妈,是我,我回来了。”只听屋里一阵劈啪乱响,不一会儿,母亲衣衫不整地开了家门,哽咽着说:“儿啊,你可回来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他拉进屋里。灯光下,憔悴的母亲流着泪,用无限爱怜的双手在他的脸上抚摸,泪光中分明是满足的笑容。小伙子一低头,蓦地看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上!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脚下,泪如泉涌:“母亲……”这一刻,儿子顿时大彻大悟——亲情是佛,母爱是佛,父母是应敬的佛。

读《母亲》有感6

  父母对我们的爱总是难以回报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人的父母不伟大?偶读老舍的《我的母亲》深有感触,老舍以其平实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意味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激起了我内心的共鸣。不住写下这篇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

  在老舍我的母亲一文中,这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这更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她的母亲“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要用单薄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孩子”。在老舍眼里“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实生命的教育”,“她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最会吃亏”,遇到困难都是“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里落”!

  在母亲那,他看到对一切人和事都应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他继承了那种“软而硬”的性格。当他的三姐出嫁时,“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凉,脸上没有血丝-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当老舍入学时,母亲“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然当老舍再次想起他地母亲时永远是歉疚地,永远是恐惧。“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是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溉的”。当再次回忆起母亲,老舍只能以“心痛!心痛”结尾,无言以对。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投下的轨道而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们作为子女的,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所付出的,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一切。即便身在远方,也要常回家看看,毕竟那是你永远的根。不要让老人操心,也不要让老人孤独,因为他们付出的够多了,因为你是他们的命。

读《母亲》有感7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首是是唐代孟郊写给自己母亲,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真挚、难割难舍的母子情。然而《我的母亲》中的小女孩不知道她的母亲疼爱她。然后,小女孩在生病时,她的母亲日日夜夜,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后来她知道她的母亲是爱她的,通过这篇文章我知道,母爱是伟大的。

  有一次在医院我看见一位畸形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他的耳朵似乎听不清楚声音。他常常一个人在窗外看与自己的同龄人在上学,他的心里无比的伤心和寂寞,他的母亲常常陪他聊天,给予他关怀。正是这件事使我更确信了一点: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

  记得我在一次放学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就快要下雨了。我急忙向校门口飞快地跑去,到了校门口,一张张陌生的脸。我想纳闷的想:母亲怎么没来接我。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往家走去,只有我一个孤零零地在这里等我的母亲。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母亲到现在还没有来,我的内心像长了草一样烦躁。渐渐地十分钟过去了,她依然还没有来。忽然,天空中刮起了大风,细小的`沙子吃进我的眼睛里,睁也睁不开,难受死了。突然听到自行车的铃声,我急忙地跑过去一看,不是母亲。我现在像跌进了万丈深渊之中,爬也爬不上来,仿佛进入了地狱一般。我只好自己灰心丧气地往家走,天下起了大雨,好像在和我唱反调。正当我不知道该不该避雨时,隐约看见一位妇女向我的方向驶来。她正在吃力地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的。走近一看,竟然是母亲。当时我激动地热泪盈眶,自己仿佛走到了天堂,满心快乐。“走吧,母亲亲切地对我说,走回家吧”。雨哗啦啦地下大了,雨水湿透了我和母亲的衣衫。回到了家,看到母亲全身湿透了的样子,母亲却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心里甭提多感动了。

  母亲对我的好,我将永不忘记;母亲对我的爱,我将铭记于心;母亲对我的养育,我将无以为报;母亲对我的期望,我不敢辜负。

  通过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又依据西方的谚语说得好:上帝不能到每一户人家里,所以上帝发明了母亲。让我了解到人间的大爱——母爱。我将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读《母亲》有感8

  刚读“母亲的帐单”前半段的时候,我便在设想后面的结局:如果按小彼得的计算方法,那母亲得给小彼得开出一张天文数字的帐单。待我看到母亲的0帐单时,我震撼了,这对小彼得来说绝对是一剂绝妙的药方,这不“他怀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发烫的脸藏在母亲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如今的孩子为家里做点所谓的家务活,向父母索取报酬的,或父母主动给予报酬奖励的现象日趋增多。

  父母的本意可能是:

  1、鼓动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让孩子知道有付出就有收获;

  3、培养孩子打理钱财的能力……付出劳动,获得报酬,错吗?不错。但我们可否想过:为家里做事,索取报酬,对吗?显然又是不对的。

  母亲的“0”帐单,暗示着宽容和理解,暗示着母亲深深的关爱,暗示着亲人的关怀是不记报酬的。更重要的是这几个“0”给了彼得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再看看我们的父母,本意是好的,把孩子看作有独立人格的人,给予了承认和尊重。但在我们付完报酬时,反馈到孩子内心的可能只是:“干完家务拿钱是应该的”、“我打算用这钱做什么”……渐渐地孩子只知道索取,而不知付出。显然,我们的父母给予孩子的重于物质,而轻于精神,缺少小彼得母亲那一份教育的智慧。

  当看到抗洪救灾的新闻时,父母提议以家庭募捐的形式献爱心,每人按自己的能力出资,并以孩子的名义捐助;当购买菜肴时,偶尔来个AA制;当奶奶生病了,给孩子讲讲奶奶整晚不睡觉,就是为了伺候生病的他(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我是家庭的一份子,得到的同时也应该付出。这样的教育不需要我们苦口婆心的语言、大张旗鼓的举动,有时只要轻轻一指、默默一点,同样能获得震撼心灵的效果。

  让我们铭记:“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不管角色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学会真正的尊重,学会智慧的引导,学会巧妙的暗示。

读《母亲》有感9

  在读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后,我思潮起伏,不禁被文中季羡林老爷爷对母亲对祖国那份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所感动。

  文中,季羡林爷爷平时生活在城里读书,与母亲是聚少离多,回来的几次都是奔丧,极少有与母亲相聚。而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季羡林爷爷是泪流不止,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心中满是无尽的懊悔,抱着终天之恨,恨自己没能陪在母亲身边,恨自己连母亲临终前都没能见上一面,甚至想随母亲于地下。从季羡林爷爷如此悲伤的心情可以看出,季羡林爷爷的一片赤子之心。

  而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嘴上一大套,整天说孝、孝、孝,但却总不付之于行动。即使是在母亲劳累的时候给她们敲敲背,在她们口渴的时候递上一杯温暖的茶水,也是少有人能做到。有的人,母亲向他们送去关切的话语,他们却埋怨母亲唠叨;有的人,总向母亲要这要那,只要哪稍不顺心,他们就破口大骂;有的人,从来都不关心母亲,只关心着自己,不知道母亲内心的痛苦,即使母亲生病了,他们也漠不关心。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无私的,她们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更应该感谢母亲,关怀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

  文中,季羡林爷爷留学国外,心中却皆是对祖国的无限浓浓思念,每到夜晚,他的心中思念着祖国,思念故乡的亲人思念得实在难受,有时,当思念之情异常强烈时,留在国外的心思立刻都烟消云散,恨不得立刻回到祖国。从中可以感受到,季羡林爷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都表面上很爱国,常有人崇洋媚外,喜好国外的生活。有人旅行国外,心里像磁石一般被国外吸引住,流连忘返,一点都想念祖国,最后,竟对国外恋恋不舍,怎么也不肯离去,有的甚至改国籍,定居国外。这就是人们所谓的“爱国之情”吗?

  祖国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的母亲,我们可以放弃一切,就是不能放弃祖国,国家的尊严就是我们的尊严,我们应当捍卫我们可爱的祖国,而不只是嘴子上说说。

  同学们,我们不能空口谈虚话,应当真正爱我们的母亲,爱我们的祖国,对她们表示真诚的尊敬,这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做到的事!

读《母亲》有感10

  读了《谁扭曲了母亲的形象》一文我深有感触!

  到底是谁扭曲了母亲的形象呢?

  其实“母爱”有两种,一种是严爱,另一中是慈爱。在文章中作者提到母亲是“河东狮吼”,是“变色龙”,是“母老虎”,难道母亲在我们心目中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这全都是社会造成的问题,有些母亲之所以要我们去学这学那,是因为她们想要我们成才,想让我们为她们的脸上绽放光彩!有些母亲说:“孩子被我逼,我被社会逼啊!”其实母亲就像是我们夹住了一样,不知要往哪头走好!我们又怎能可以扭曲母亲的形象呢?

  母爱是伟大的, 我们从瓜瓜落地到现在都是母亲在不断的养育我们, 我们又何曾去报答我们的母亲呢?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在佳程酒店请客吃饭,我也去了。我一个人很悠闲的坐在沙发上看那精彩的电视,看得是津津有味,而爸爸妈妈就在门外招待客人,累得是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从脸夹上滚落下来。不一会儿客人都来得差不多了,爸爸妈妈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了,这时候妈妈很自豪的说:“来,洁洁跳一曲儿你最拿手的拉丁让我们的客人大开眼见!”我很不耐烦的说了一句:“我为什么要跳啊,你不晓得跳啊!真是的!”说完我便又去看我的电视去了。而妈妈只是苦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我这孩子就这样……”当时我根本就没有想过妈妈的感受,那时妈妈的心如刀割,在她的心里会永远留下磨不掉的伤痕……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是第一个来帮助我化难为易的人;在我难过的时候,母亲还是第一个来安慰我的人;在我考试没考好时,母亲仍旧是第一个来鼓励我,激励我的人……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轻轻摘下献给母亲,作他们的围巾。雪梅上雪梅看,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这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母亲!!!

读《母亲》有感11

  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而书店则是我最理想的栖息地。在“书海”,我发现每本书都是那么”迷人”, 顿时我眼前一亮:昆虫记!我饿狼扑食般“咀嚼“起来。

  昆虫记是法兰西杰出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法布尔,历经40多年心血完成的名著。从“神圣的甲虫”——蜣螂到凶残的螳螂、从横着走路的蟹蛛到衣冠齐整的被管虫……一切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美妙!把我带到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达尔文“昆虫学的荷马“——雨果“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罗曼“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矛盾… … … …昆虫记为人们鉴照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昆虫世界,在昆虫世界里,最让我欣赏的,是被管虫。那些被管虫是最称职的“母亲”。虽然她的外表丑陋不堪,但她的精神是最美的!母被管虫放弃了蛾类所有的美丽。她把自己唯一的“大衣”给了她的后代子孙,再用身体做屏障。经过激烈的震动以后,她倒下了,为了下一代,她无怨无悔!这就是爱,多么伟大的母爱。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在这里,我要真挚的说一声:“谢谢!”作者法布尔让我知道了蝉怎样唱歌,松毛虫喜爱的松叶,还有蚂蚁的团结,蟹蛛的坚持……作者小时候有许多伙伴,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法布尔成为了昆虫学家呢?正是他对昆虫的痴迷,执着的追求,以及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小学生所需要的。

  同样是昆虫,我们见的也不少,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到它们的秘密,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昆虫记呢?还是观察的问题啊!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方法只是观察,“观察”是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用心血写成的老公成果——昆虫记!就这样,我一边读着,一边反思着,不知不觉,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

读《母亲》有感12

  以前,我从来不知道平民写家老舍的母亲。但今日,我读到了老舍先生写的《我的母亲》。

  老舍先生的作品似一段美妙动听的音乐,又似一壶沁人心脾的浓茶,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给亲友邻居们帮忙,她总是跑在前面: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他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宁吃亏,不斗气。

  老舍的母亲有点和我的母亲很像,那就是只要让孩子过得好自己做什么都行。

  一天,我们上体育课,运动了很长时间,在回家的路上我肚子就自己唱起了“空城计”。于是一到家我就往沙发上一坐,鞋子一扔,照例向厨房里面喊:“我饿了,快点做饭。”过了一会还是什么动静也没有。我又喊道;“妈,你在哪呢,我饿了,快点出来做饭。”过了一会妈妈扶着墙慢慢的走了出来,脸上没有多少血色,双眼无力。我问她:“妈妈你生病了吗?”妈妈说:“儿子,妈妈今日不舒服,你等你爸回来再给你做。”我立刻任性的说:“不嘛,我现在就要吃。”刚说完我知道我说错了,我不能让妈妈有病在干活了。我又不上了一句:“妈妈,你别做了,我去外面买一点吃的就行了。”谁知妈妈却说:“不用了,妈妈给你做。”说完妈妈就走进了厨房。

  天暗了下来,打开灯妈妈切菜时的影子映在地上,以前妈妈的影子是挺拔的,,而现在的影子却是弯曲的。切菜的声音也有以前的“当当当”变成现在的“当当当”.有一阵酸楚的泪在我的眼中徘徊。

  过了一会,菜炒好了,妈妈端出来了,我上前一看,是一盘鱼香肉丝。妈妈又找来一个苹果说;“儿子,妈给你削苹果吃。”正当这时妈妈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划了个口,血顺着手指滴在那盘菜里,妈妈见状立刻端起盘子并说;“妈妈给你重做。”我立刻把盘子抢过来说;“好好的不用重做。”虽然这盘菜已变了味,但是,变得这种味道叫母爱。

  这就是我的母亲,拥有与老舍母亲的品质的一位母亲。

读《母亲》有感13

  读《母亲 》有感‘’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焉’ 更何况斯人焉。不知不觉 中已经过去十八个年头了,我在一天天长大,而母亲亦 在一天天衰老 。

  在高尔基的文中,‘母亲’作为一名工人阶级妇女,本应在平静中度过一生,可是为了儿子的梦想,她注定要不平凡的度过一生。从小因为调皮,便自然地与母亲‘多有争执,少不更事的我,似乎天生就会与母亲顶撞。忙碌中的母亲似乎成为家里地位最低得人。母亲半生劳碌,岁月早已在她身上雕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微胖的身形,苍白的面庞,无一不表明她为整个家付出了很多。看着如今的母亲,我已经很少和她争执,因为我了解她,我不忍心让她一人承担我的过错。学会感恩就要学会拥有理解的心。在每一个事件的背后加一个辛酸的注解,你会发现你的心胸可以更宽广,你可以前容得下以前不能容忍的事 。我们不仅要对我自己的父母感恩,还要对我们的大自然母亲感恩。对自然感恩就是同情周围的一切事物。

  尼采曾在路上失控地报着一匹马的头痛苦的说:“我苦难的兄弟’,尼采被送进疯人院,而所有无视马的眼神,马的命运的,甚至虐待马的人们,都被作为正常人留下来享受着现实。我万分理解尼采的痛苦。对大自然母亲的感恩,要明白生命的孤独与万物的平等。草会口渴,鱼会疼痛,羊会流泪,狗会想念。我们 人类既然 比他们‘高级’,那么我们将如何表现我们作为人类的高级和文明呢。我们的成熟一定意味着对生态界的麻木与冷漠吗。对于现实世界残酷的认知一定要以我们自身变的残酷为代价吗。倘若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就是不平等地成为人类的腹中餐,那么我们能否怀着对弱者的同情,让他们活的有点尊严,死的觉得幸福呢。

  感谢生命,我们活着实际上就是上帝的恩赐,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我们说能做的就是努力活好每一天,每天都带着感恩的心。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把垃圾当成宝贝,那么生活就是为我们准备的。学会感恩,就是要热爱和平,善待生命,善待一切。人,或者就注定要受苦一生。

  那里一个战争,一个炮弹就能解决问题,而万古平安。让感恩把世间变得美好。

读《母亲》有感14

  在读完了我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凶与狠这篇小说后,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力。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不顾母子深情,发狠逼自己的儿子学做家务,儿子做得不好时,母亲还会抽打他。为此,儿子对母亲充满了无限的怨恨,以至在母亲的葬礼上连眼泪也不滴。然而,当一封母亲生前写的遗书映入儿子的眼帘后,儿子似乎被雷击了,他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他跪在母亲的墓前嚎啕大哭,长跪不起。这封信的内容是十分感人的,以至于可以使全班人痛哭,而后,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了。

  是的,母亲在给予我们爱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对,感恩。感恩不是对于自家母亲的,应该说对所有母亲。因为她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聪明的大脑,灵活的手脚,以及学会做家务的能力,都是母亲教导我们的。由此可见,母亲是我们的导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比大海还深的。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取得了多么令人羡慕的成就,你都不能忘记你的母亲,你一定要学会感恩。

  然而,有的人却不懂得珍惜母爱,感恩母亲,反而做出一些伤害母亲的事:某市有一个初中生,因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他的母亲闻讯后,立即到网吧去找他,但遭儿子的强烈的反抗,母亲无可奈何,一怒之下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儿子发火了,从身上掏出了一把水果刀当着许多人的面刺死了自己的母亲。这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这个学生不仅不知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他,为的就是他能够成才。可是他不仅不懂得感恩,努力学习去回报母亲,反而在母亲教育他的时候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一个人吗?不,这不是一个人,这是禽兽!甚至一个连禽兽也不如的人!

  虽然有时候母亲的做法会过于偏激,但是当我们从另一角度去想,从母亲的角度去思考,其实母亲是十分爱我人头攒动。有时,换一个方法去思考,你会发现美丽的新世界。

  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正因为人有思想,人才学会了感恩,正因为感,人类的文明才在不断进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恩吧,在感恩中成长,你将会收获更美好的东西!

读《母亲》有感15

  “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有人是虚度年华,有人却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自己伟大的理想。而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讲了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五个孩子的生命,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举动啊!

  《母亲的姿势》讲的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一家人住在一套用大木板隔成的两层高的商铺里,母亲半夜起来,发现家里着火了,根本无法从门出去了,全家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及两个雇工都被困在了大火里,幸好阁楼上的开花板只有一层,砸开它,就可以攀上后墙逃生。绝望之余,父亲带着两个雇工砸开了天花板,并第一个抢先翻过墙头。父亲出去后,再也没回来,他只顾呼唤邻居救火。五个孩子和母亲惊慌失措,幸好有一位雇工留了下来,母亲用双手把孩子一个个举起来,雇工在上面把孩子一个个拉上去,等四个孩子都上去了,只剩下大女儿和母亲时,火舌舔到了脚掌,大女儿哭着让妈妈离开,但母亲坚决地将大女儿拉了过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大女儿托上了天花板……,20分钟后大火扑灭了,人们进去寻找这位母亲,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这位母亲的壮举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重要的是这是真实的故事,没有任何的艺术夸张成分,更显现出母爱的伟大。为了把孩子送出火海,母亲拼尽全力,最终自己葬身火海,死的时候还保持着托举孩子逃生的姿势。母亲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遇到灾难的时候,她毅然选择自己牺牲,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这种母爱精神是多么伟大啊!而现在的人却大不相同,随便找几张报纸就能看到有关自杀的新闻,什么职场压力太大,学习不好自卑啦,感情遇到问题啦等等,这些小事却能让人联想到死亡,可见现在社会上的人们对于生命看得是多么地缈小,对比起这位伟大的母亲,他们显得多么地卑微啊!让我们珍惜生命。

  人,一撇,一捺。一撇代表的是生命,是肉体;而一捺则代表着心灵。只有拥有伟大的心灵,才能成为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

【读《母亲》有感】相关文章:

1.读怀念母亲有感

2.读《单眼母亲》有感

3.读母亲的风箱有感

4.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5.作文读怀念母亲有感

6.读《我的母亲》有感

7.读 《纸船-------寄母亲 》有感

8.读《母亲的鞋架》有感

上一篇: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 下一篇:神奇校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