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好嘴杨巴》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好嘴杨巴》有感1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体会到原来嘴也可以帮人!不过读者它让我也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他很喜欢说话,每天说的话,绝对下不了两千字。上课也非常喜欢“咬文嚼字”,就是这张嘴课上惹得老师们对此嫉恶如仇,课下惹得同学们一片声讨。仔细一琢磨,原来他讲得几乎都是废话,该讲时不讲,不该讲时乱讲,导致他的人缘也极差。把他的话和扬巴比一下,就能看出来:他说话没有条理,没有顺序,往往是想起什么说什么;而杨巴呢,说话合情合理,充分地通过嘴“演”出了那种冒犯皇上的样子,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让人看不出任何的猫腻。所以说——其实只要合理用嘴,把话说到天衣无缝,顺序清楚,恰到好处,就可以成事的。岂止是学生,我们身边不也有好多这样的人因为会说成名,因为不会说败事吗?
所以说“合理用嘴,可以出名”。我们要以此为启示,学会合情合理运用嘴巴,让话出口时得体、甜蜜、暖人心,避免祸从口出。
读《好嘴杨巴》有感2
冯骥才先生的文章,我读了许多,但令我感触最深的,要数《俗世奇人》中的那篇《好嘴杨巴》了。话说天津卫能人如林,“杨氏茶汤”就有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把稀松平常的小吃弄得远近闻名。杨七手艺了得,专管闷头制作,总能把炒熟的碎芝麻一层层地洒,喝了茶汤的`人定会满口留香。杨巴凭一张好嘴,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本领更是了得。
话说有一日,李鸿章李中堂来天津卫,官府让杨七杨巴奉上茶汤。不料,李中堂把碎芝麻当成尘土,摔碗大怒。杨巴一眼看穿李中堂的心思,知道若是直说那是芝麻粒,等于说李中堂无知;若是不说,又怕误会,恐怕要砸了饭碗。杨巴急中生智,连忙下跪,道:“小的该死,不知大人不爱吃芝麻粒,真的该死!望大人不计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小人一定痛改前非。”李中堂这才醒悟,心想:这小子够机灵,既叫我明白这东西不脏,又让我能下得了台。顿生好感的李中堂当即下令赏银百两。就这事看来,杨巴凭一张好嘴,关键时刻救了自己。原来善用脑子,善用嘴巴,也可以帮到人!
读着这个故事,突然想到有这样天分的活宝在我身边真有一个——他就是我的同学周品余。圆滑到了极点的他甚至有些油嘴滑舌。就像上次,大伙儿一起出去吃饭。我们小孩一致想着去金太子吃,妈妈们却不同意,总有理由拒绝我们。我马上嘟起嘴表示抗议,周品余挺身而出,先从征服我妈妈开始。他说:“阿姨,你看凯程这么瘦,应该多吃些肉,是吧,再看看我们几个,都是想去的!”他知道我妈妈是最心软的,三言两语便可以征服的。对付炜昊妈妈,品余左一声“神武大妈”,右一声“英明阿姨”,叫得比谁都亲热。炜昊妈妈哪能扛得住这些“糖衣炮弹”呢?最难对付的是他自己的妈妈,“少数服从多数”这样的原则该行得通吧。于是他征询妈妈的意见,“妈妈,阿姨她们都同意去了,您还有什么看法吗?”他妈妈一时语塞。“是凯程和炜昊想去吃牛排,我是帮他们征求你们大人的意见的。吃了牛排后,我向您保证一定会努力减肥的……”就这样,品余妈妈的“防线”全面崩溃。最后三位妈妈眼看抵不住,只好“缴械投降”,带头把我们领进了金太子牛排馆。
有的时候,合理用嘴,把话说到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是可以成事的!懂得变通,善用策略,也是一门学问。
【读《好嘴杨巴》有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