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著名特级老师这样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我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备课,是个不断搜集资料,深入钻研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积蓄过程。
积蓄能量,是为了有一天能振翅高飞。
每拿到一节新课,我都不急于动笔,而是先细读文本,用心思考,以空杯的心态看待教材。然后借助网络、杂志、书籍、大量的查阅资料,无限量地吸取相关资料的养份,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并适时融入自己的想法。与自己想法不谋和的,认真揣摩,看立意在哪里,区别在何处。
齐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名师名家的名课,非我们凡人所能模拟的,多次模拟失败的教训告诉我,真正备课的时候,在借鉴了自身认可的观点后,就要学会抛去拐杖,依靠自己的思考解读,上出属于自己的课。我们是要学会广纳百川,收集与吸取,更要学会独立行走。这是一种能力,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胆量。
在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开课的设计,如果一节课的开头搞好了,那么后面的环节就顺理成章了,在引课的过程中,为新课已经埋藏伏笔,直到蓦然回首,才知新课“已过万重山”,我们要力求 “踏雪无痕”的教学效果。
如果看得不远,考虑不周全,仅仅围绕一个知识点讲,是上不出来高度的。
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于漪老师说得好:“经过三篇、五篇、八篇、十篇、几十篇、上百篇教材的独立钻研,我开始尝到了‘庖丁解牛’的滋味,拿到一篇文章,能看出来龙去脉、关键处、重点、作者的意图等。我总觉得别人分析教材写的资料,是别人潜心钻研所得,可以参考,开阔思路,但对于自己来说,总隔了一层,只有经过自己独立钻研所获得的体会才是真切的。拿自己的真切体会来指导学生学习,才可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在自主备课方面,创造了中学数学教学神话的孙维刚老师更是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站在系统的高度上反复钻研琢磨教材,根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中学数学知识体系,提炼出解数学题的规律。孙维刚老师的'做法我们未必都能学得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只有精心自主备课、准确灵活驾驭教材,才能上出高水平的课。否则,仅靠教参或上网查来的现成东西“如法炮制”,就会出现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或是沦为名师、专家的传声筒,照著名师、专家的路子上课却上不出名师、专家上课的效果。慢慢地,我们就会迷失自我,今天学了这个,明天学了那个,别人的东西没学到精髓,自己的优势也没能坚持住。
“百度时代”提供了这么方便的现代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我们怎样更好地用好网络进行自主备课呢?于漪老师提出的“一课三备法”可资借鉴:“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形成三案。”
于老师提出的“一备”就是自主备课,强调的是对教材的自主理解和独立钻研。“二备”就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一些大的教学网站,如人教社网站等都有很多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搜索到有用的素材。借助这些资源和素材,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用扬弃的态度看待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研究,优化重组这些资料,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三备”强调的是经教学实践检验后的再次自主备课,这是对“二备”形成的教学预案的再次理性思考。这种思考有助于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在“百度时代”,让我们在自主备课的前提下用好网上资料,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在吸收别人精华的同时亮出自己的特色。
【在课堂中独立行走四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在消逝中行走07-13
行走中的人生06-04
行走在消失中01-11
行走在消逝中05-06
在苦难中行走作文750字10-13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750字04-02
独立中的感谢05-26
在爱中行走读后感08-16
行走06-14
行走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