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2021-05-27 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荷马史诗读书笔记(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篇1

  一位教授说:“追溯西方经济思想,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他的代表作是《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但是西方最早的经济思想应该是出自荷马史诗。”所以我怀着追寻人类之和最原始经济思想的目的,拜读了荷马史诗,本以为荷马史诗就是一本诗集呢,可是找到它是才知道,原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叙事诗,据传是由盲人荷马根据人们的口头传说整理,润色而成。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不足,所以关于诗人本身我们所知甚少,但要在世界文学史中提起《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巨著,却几乎是无人不晓。它们不仅生动地对我们描绘了当时氏族社会最繁荣时期的情况,而且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部书都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特洛伊战争,不过不是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而是以战争为背景,各取其中一小部分来叙述。

  《伊利亚特》描述的是战争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腊国王斯巴达的妻子海伦,引起双方酣战10年。天上诸神各助一方,或从旁观看。一直到第十年的时候,因为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的首领阿基里斯为争夺战俘发生争执,于是阿基里斯一怒之下拒绝出战——这就是著名的“阿基里斯的愤怒”——并请求天上的神惩罚阿基门农。护佑阿基里斯的神让希腊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而让特洛伊军*连连获胜。看到这种情况,阿基里斯的密友帕特洛克斯力劝阿基里斯出战,但结果不遂人意。于是他便穿上阿基里斯的盔甲亲自上阵,企图借助阿基里斯的威名吓退特洛伊人。结果却被特洛伊著名战将赫克托尔识破。赫克托尔立即将帕特克罗斯杀死。阿基里斯闻讯悲痛万分,下定决心要重返战场,为好友报仇。英勇的阿基里斯在战场上杀死了赫克托尔,并把他的尸体绑在战车后面绕城而行,惨败的特洛伊城哭声震天。赫克托尔的老父前来哀求,要赎回儿子的尸体,阿基里斯不准。但在神的帮助下,阿基里斯还是终于醒悟,把尸体归还给了老人。

  《伊利亚特》的故事写到这里为止。以后的故事在另一部史诗《奥德赛》中得以描述。按照神意的安排。阿基里斯亦战死,再后来,阿凯亚人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洗劫了这座昔日富裕繁华的城池。阿凯亚的战士们班师回朝,回到自己的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奥德赛》就以这种返乡行成为背景,描写了希腊联军将领,伊达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海上因得罪了神,而经历了种种风险和磨难,后又得到神助,最后终于靠着非凡的才华与英勇,平安返家,与妻儿团聚过上了美满生活。

  《荷马史诗》是最早反应古希腊奴隶主阶级经济思想意识的著作,古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属于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占有制转化时所出现的初期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从《史诗》中可以看出,古希腊人认为财富就是土地、牲畜、谷物等等具体的使用物品,这是从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角度得出的财富概念。从《史记》还可以看出,当时的奴隶主还不鄙视体力劳动,甚至以自己有高超的生产技能而骄傲。这是因为当时还处在家长奴隶制阶段,奴隶的数量还不多,劳动生产率又很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没分离,剩余产品还不足以使奴隶主摆脱体力劳动。但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已经开始,《史记》中就曾提到对奴隶必须勤加督促,还经常使用“高贵的主人”和“卑贱的奴隶”这样的词句。

  古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占有制转化的完成是以梭伦改革为标志的。梭伦改革是公元前594年由雅典执政官梭伦所发动的一次经济和政治的改革。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消除了所有制关系上的氏族残余,在政治方面原则上废除了氏族贵族的特权。这次改革调整了自由民内部各阶层的经济政治关系,确立和巩固了奴隶制国家,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基础。

  此后,雅典出现了一些奴隶主思想家,其中,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经济学说方面的代表。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篇2

  中国的春秋战国与西方的古希腊处于同一时期。有人称那是人类精神史上的黄金时期: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孔子,墨子,老庄等等一系列的天才在一个时代相继出现,成为人类思想的先驱。同样在这个匪夷所思的年代诞生了东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巨著荷马史诗与《诗经》,这两部记录了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与对战争的不同理解。

  在《伊利亚特》中作者是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战争的:“双方的战士们呐喊着如洪水般在殷红色的战场上搏杀,盾牌的肚脐撞在了一起,长矛像一条饿急了的巨蛇一样颤抖在武士的手中。等待着吃上人肉。很多人忙着剥下死者的铠甲,流出的肚肠也被匆匆经过的人群踩踏。一个牧羊人站在高高的山上欣赏着这场战争,就像看他的山羊角逐一样。望着山间的瀑布如同伤口处的鲜血般飞流而下。”不计其数的暴力细节描写使整部书都充斥着这样对肌肉与武力的极端崇拜。以致于伟大的英雄有力量与权利去伤害众神,让阿瑞斯痛苦地吼叫着离开战场,让阿芙洛迪忒哭着奔向母亲的怀抱。

  而在《诗经》中对于战争的描写则都是十分含蓄的。一般来说,作战的细节都会略去不提而浓墨重彩地铺陈王师军容的华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并且有十分强烈的反战情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也直接影响到后来文人在战争题材选取时更多地突出征夫恨,闺妇怨这样的主题。如“嫁女于征夫,不如弃路旁。”“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春花落兮春日晖,秋风起兮秋叶飞。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这种对战争的厌恶使我们对战争英雄的看法与西方截然不同,否则吕布就已经站在阿喀琉斯的高度上了。而假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卫青说的话,霍去病可能就黯淡在历史的星空中了。因为中国对军人的要求是宽和仁厚,而不是西方的唯勇至上。

  另外,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荷马对双方的英雄都给予了同等的肯定,而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则必须首先确定正邪立场才能开始战斗。

  这一切的原因或许都可以归结中西的民族性格上。欧洲是个相对贫瘠拥挤的地方。无法承受大量外来人口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演变为对外侵略的动力。因此,希腊人财富的来源不是土地,而是掠夺。强大的掠夺并奴役弱小的一方。对那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只有奴隶主与奴隶两种人,自由的对立面就是被压迫。一次次异族的入侵,一次次血腥的战争,一次次残酷的压迫,导致了希腊人尚武与追求自由的性格,告诉他们只有武力才能带来财富,自由与尊严。(因此某位西方哲人曾说:“自由,民主,博爱是人类在一次次压迫与反压迫之后衍生出的对自我权利的追求)就这一点而言,希腊与特洛伊同时具备了强大与追求自由这两大英雄标准,于是才有了荷马对交战双方的双重肯定。

  但战争对中国人来说就不是这样的了。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完全有能力自给自足,过上小康生活。战争则只能带来对原有劳动成果的破坏。汉人的财富源于土地而非战争。

  而且,中国的征服者对百姓采取的都是相对平和的抚慰政策,不会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统治者是谁并不重要,只要不破坏劳动成果便是好皇帝。所以,在中国绝大部分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总是反侵略一方。

  民族生活环境的差别决定了民族性格的差别,民族性格的差别造成了文学作品的差别。没有绝对的是与非,两本书都是民族原始性格的一面镜子,反射着两个民族古老智慧的火花。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篇3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欢《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基疏斯面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阿基疏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有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荷马史诗》叙事生动明确,语言流畅。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篇4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

  《奥德赛》叙述伊萨卡(Ithaca)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萨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萨卡的权力。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篇5

  《荷马史诗》是口头文学的代表作品,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定型。《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讲述的是希腊人进攻特洛伊城邦以及奥德修斯回家过程的故事。整个《荷马史诗》经过对于战争过程、英雄们的反应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情景以及当时人们生活、斗争以及思想感情。

  何为英雄?对于英雄的定义有很多,在字典里对于英雄的定义是这样几个定义: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又有“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本事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我做出了重大的事情”的解释。总之,英雄应当是英勇的、突出的、有高尚品格的人。

  在荷马的世界里,经过劫掠其他城市获得战利品是无可厚非的英雄行为,攻陷城池,将城中男人尽皆屠戮,把妇女儿童沦为奴隶也不受道德谴责。英雄们经过各种方式,掠夺抢占财富,在史诗中不受批评,反而得到赞扬。

  ①因为获得财富的手段通常是战争,仅有在战争中取胜的一方,才能够获得战利品;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他们英勇善战,故此财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作战本事的强弱。获得越多战利品的人越会被认为是英雄。《荷马史诗》就这样刻画了无数个各有特色、爱恨情仇交织着的英雄们。《伊利亚特》是英雄的颂歌,歌唱战斗英雄;《奥德修斯》也是对英雄的纪念,只可是奥德修斯是以智慧和审慎来同神明、妖怪、风暴和觊觎者做斗争。

  ②纵观全书,我觉得最富有感染力的英雄有三个,分别是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和奥德修斯。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是一对既相同又相反的存在。说他们相同,是因为他们都是最威武的英雄,他们分别是作战双方战斗力最强的人。除了他们彼此之间的战斗,他们能够说是战无不胜的。他们的勇猛威武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地位。并且他们都无视死亡的威胁,追求荣誉价值的最大体现。可是他们所追求的荣誉又是不一样的。

  赫克托耳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特洛伊的大王子,他追求的是特洛伊的和平与荣誉。在战争中途,特洛伊人退却,赫克托耳回到特洛伊城的时候,他与妻子安德洛玛克相遇,安德洛玛克哀求他留在城内,可是他为了家族与荣誉毅然地回到了战场,最终被阿喀琉斯杀死在特洛伊的城下。赫克托耳明白这场战争的起因源于帕里斯拐走了海伦,这是特洛伊的错误,可是他明明白这个错误,可是这个过错是特洛伊的荣誉,为了维护特洛伊的荣誉,无视了生死,毅然奔赴战场直至献出生命。这种明知不对却仍旧付出,显示了赫克托耳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在中国的文化中,这个是绝对值得称赞的,可是细究而言,显然,赫克托耳缺乏应有的是非观。他把他的有情有义凌驾于是非观念之上,这是他的缺失。

  相较赫克托耳的大公无私,阿喀琉斯有着更多的自主观念。他头脑清晰、有着自我的主观确定,更为独立自主,他追求的是个人的情谊以及荣誉。作为《伊利亚特》的绝对主角,有人是这么说他的:“《伊里亚特》里的每一个登场人物都表现出希腊民族精神的某一个方面;可是,阿喀琉斯是这个民族的实质力量的总和。”

  ③《伊利亚特》全文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引导来叙述这场战争的过程。

  因为阿伽门农抢夺了阿喀琉斯的战利品女俘,阿喀琉斯退出了战斗,向母亲女神忒提斯哭诉,央告母亲去恳求宙斯惩罚阿伽门农。之后,希腊联军节节败退、被特洛伊军队逼退到己方的营寨外,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借阿喀琉斯的铠甲出战,却被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为朋友的身死感到悲伤与愤怒,他决心与阿伽门农和解,杀死赫克托耳为友报仇。最终,他身披赫淮斯托斯铸造的铠甲,在雅典娜的帮忙下杀死了赫克托耳,剥下他的铠甲,将他的尸体拴在马后拖着带回营帐中。赫克托耳的死亡加速了特洛伊战争的进程,在他死去的那一刻,特洛伊失败的结局就确定了。

  从这些事情中能够看出,阿喀琉斯固执、刚愎、狂蛮、刚烈,他自视为英雄,认为别人应当用对待英雄的态度对待他。他最为重视的永远是个人的荣誉。极重个体价值的阿喀琉斯是凌驾于群体之上的西方式英雄,他要求着群体对于他的付出,可是作为这种英雄存在的他享受着或者说要求着英雄的权利的同时也尽着作为英雄的义务,他守约,应约而战且不畏惧战斗,他享受着手刃敌人的快感,同时也重情重义,能够为了朋友而改变自我的立场和决定。荷马对于阿喀琉斯正反面的各种描述完善了他作为“人”、作为“英雄”的存在,使他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虚拟形象,而是一个鲜活的“人”。

  所以说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是相同而又对立的存在,他们一个代表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极端,一个代表着群体英雄的高尚。阿喀琉斯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年轻、勇猛浮躁,具有那喀索斯情结,太过于在乎自我的荣誉,所以在追寻个人荣誉的过程中,客观上的确实损害了整个希腊联盟的利益。而赫克托耳比阿喀琉斯更为年长、成熟稳重,说话做事,颇有领袖风范。更重要的是,他将自我荣誉和城邦的荣誉紧紧捆绑在在一齐,他的生死决定了城邦的'存亡,这对于一个团体主义英雄而言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度悲哀。

  除了这两人之外,作为《奥德修斯》的主角,或许你很难看到奥德修斯在战场的英勇表现,因为他往往是作为“军师”一类的人物出现,他的智谋远远比武艺突出,可是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个英雄。在《奥德修斯》全文中,奥德修斯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在归程中,他是一个想要挽救同伴却无能为力的首领,一个机敏灵活、坚强、隐忍的英雄,一个善于讲述也懂的聆听的吟游诗人,一个经历磨难而雄风依旧的国君,一个忧伤的儿子,一个坚强的父亲,一个懂得与妻子分享的丈夫,一个恩怨分明有仇必报的男人。审慎和聪慧没有磨灭奥德修斯善良的天性和信任别人的本事,漫长的漂泊流浪也没有把他的心磨砺得太过坚硬而失去可贵的敏感与温情。

  ④虽然在特洛伊战争中,奥德修斯表现出了极强的嫉妒心,对识破他的算计而让他来参战的帕拉墨得斯栽赃陷害、打击报复,用公权处决了他而丝毫不觉良心上的谴责。对于他来说计谋远胜于情义、他向往着利益——绝对的利益!对于奥德修斯而言,自我意识凌驾于所有。

  我最为敬佩的就是这些英雄们忽视死亡的行为。他们在应对死亡时的勇气以及为自身的荣誉而放弃生命的行为是神灵也无法到达的。希腊神话中,神灵在受伤时也会哀号诉苦,也会因个人喜恶而降祸人间,比如赫拉因为嫉妒导致战斗的发生,阿波罗因为贪欲而降下瘟疫……神灵们也有着贪婪与私欲,为了躲避神谕做出种种可笑而可悲可叹的举动,却最终仍要应对命运。相反英雄们却能够义无反顾地应对死亡,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都是如此。人正是因为有弱点,他们战胜自我而超越一切的行为才更加可贵。

  荷马笔下的英雄都是非完美、有缺陷的,他们并不是神话时代超凡脱俗的英雄,他们都拥有着欲望、贪婪、私心,期待着自我伟大的荣誉。他们遵从于心的召唤,为了自我所向往的东西而拼搏与奋斗,为此他们能够无视生命、利益、道德,死亡也只是他们有价值的一个归宿。荣誉即一切,损失了荣誉也就是否定了存在的价值!特洛伊人为了荣誉能够与希腊人抗争最终身死国灭,阿喀琉斯在默默无名却能长寿与生命短暂却能在战场上轰轰烈烈死亡、赢得不朽威名中果断地选择了后者,这些都说明了荣誉对于英雄而言是多么重要。这些英雄们自然、主动的行为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极为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崇尚人的智慧与力量构成一种张扬个性、放纵自我欲望的、以个体生命价值为重的精神。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篇6

  《荷马史诗》在西方文学乃至文化起源方面都影响至深,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是从混沌到秩序,从蒙昧到觉醒的历程,不仅是史诗内容本身,即便是史诗的颂歌者们,也经历了神性到人性、从神灵启示到发现自身内在的神圣性的历程。最初要颂唱史诗英雄们的事迹,需要呼告文艺女神缪斯获得神圣启示以及神明附体般效果方能吟诵。但随着《奥德赛》中体现出的人的自我觉醒以及不断逃脱诸神的掌控的尝试,语言与修辞蕴含的创造性作为技艺体现在人类自身,让人因而能够从内在中挖掘自己的潜在神圣性。

  《伊利亚特》重在描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阿基琉斯的隐退不出间接导致了其挚友帕特洛克罗斯代其出战却惨死赫克托耳枪下,为挚友复仇的阿基琉斯怒斗赫克托耳,最终赫克托耳死于阿基琉斯刀下,而这位神勇的战士也没能逃脱阿基琉斯之踵的命运诅咒,被受到爱神指引的帕里斯射穿脚踝死于特洛伊城下。一场大战,英雄死伤殆尽,特洛伊联盟以及阿尔戈斯联盟,希腊人以及小亚细亚最优秀的一代英雄陨落殆尽,才构成了《伊利亚特》的宏大篇章。

  在《伊利亚特》中,战争的重心是以英雄暗含众神指引的举动而转移的,阿尔戈斯联盟与家族城邦式的特洛伊在各领风骚的同时,没有哪位英雄能够独霸秩序引导者的位置。秩序的转变代表着双方阵营的此消彼长,同时无序的特洛伊城邦失去了英雄的领导与众神的庇佑,这一政治隐喻最终导致了特洛伊走向毁灭的结局,这场战争也因此落下帷幕。

  在特洛伊战争背后,实际上每一次秩序的转变都是源于神的操控和现身,以及为了修正战争双方的走向而做出的举动。鉴于此,神的世界实质上已在荷马的描述中成为了与人类世界密切关联的影射,仅有的不同就在于神拥有“神力”以及对所掌管事务的绝对控制权。那么以这样的神的团体的判决来决定人类英雄的生死,虽称之以命运,但实质上是神的意志的独断专行,正如沃格林在《城邦的世界·秩序与历史(卷二)》中所言:鱼是从头部开始腐烂的,而在头部的——逐渐明朗化——是神灵。《伊利亚特》中,奥林匹斯众神之间的相互协定维持着宇宙间特定的平衡与秩序,即使是宙斯自己也身处于这一秩序当中。这同样也体现了人在受众神操控过程中的无奈与屈从,即便是史诗的颂唱者也需要吟咏文艺之神缪斯之名才能够展开颂唱。

  过渡到《荷马史诗》的后半部《奥德赛》则有所不同,这一部分史诗是对人类生命本身的内在价值的一种揭示。有限的、凡人的存在是值得为之而活的。这是世界化、世俗化的启示,然而它也是这样的一种启示:其本身并不仅是表面上看到的世界,因为它最初出现于神明世界的背景下,并通过神明的启发而被激发出艺术与诗歌的想象力。诸神存在并且贯穿于人类世界之中。奥德修斯通过不断的冒险在十年的时间里找寻着真正的自我并最终返回他的国度伊塔卡,期间战巨人,抗塞壬,与女神抗争,最终得返,人类对于自身内在神性的运用体现无疑,通过知识、技艺展现出无以匹敌的勇气和智慧,人类从屈从于众神逐渐转变为发现自身内在的神圣性,并开始学会运用这种技能。

  为了凸显出主题“寻找”,《奥德赛》使用了两条线索,一是归途中奥德修斯对自我身份的寻找,二是在雅典娜指引下,开始寻找自己不为所踪的父亲的另一重身份以及自身作为奥德修斯之子身份认同的特勒马科斯,《奥德赛》没有承袭《伊利亚特》战争叙事,并在第一到第四卷的标题中就有所暗指,以特勒马科斯之名作为标题已经挑明了这个名字的另外一重含义,“Telos”代表终结,“Machy”代表战斗,终结战斗之意已表明不同于《伊利亚特》的城邦与联盟之战,《奥德赛》将主要内容集中在人的内在自我的追寻中。并最终通过奥德修斯的顺利归乡说明了人类已经从屈从于神性引导或强制的命运安排逐渐转为通过抗争以及内在自省的方式主导自我命运的真正人类。

  《荷马史诗》的两大篇章揭示的主旨从表面上看不尽相同,但内在暗含着合理的承接关系,也代表着创作时代的人类存在着对世界认知的迷惘踟蹰,但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渐渐发现真正的自我以及认知世界的强大能力,从而将对于神秘未知的身形归纳转而作为内在自省的神性加以理解。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篇7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著作。它是欧洲叙事诗的经典范例,内容丰富多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后世欧洲的诸多作家提供了丰富了素材。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关于荷马所生的年代,出生地和是否确有其人都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他可能生于公元前9、8世纪之间的小亚细亚〔安那托利亚〕海边的希腊殖民地。有希腊人的圣经之誉,柏拉图曾说过,精通荷马史诗就精通了一切

  伊利亚特述说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大将阿基里斯之间的冲突,以此为焦点,详细叙述了在特洛伊战争中十年发生的故事。

  阿伽门农抢走阿基里斯的女奴,于是阿基里斯当众立誓不再参加作战,希腊联军因此节节败退,阿伽门农只好遣人请求阿基里斯参战,但是阿基里斯不为所动;阿基里斯好友帕特罗克洛斯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里斯为了替好友报仇,改变初衷重返战场,他战无不胜,亲手杀死赫克托尔,因此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只身与阿基里斯交涉,希望能用重金赎回赫克托尔的死体。

  奥德赛描写伊塔卡岛国王奥德修斯攻克特洛伊后返回家乡,却在途中漂泊了十年的故事。

  自从奥德修斯献出木马奇计,使得希腊联军得以攻破特洛伊城,他却因此刺瞎了海神之子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眼睛,故得罪海神波赛冬,返乡途中历经劫难,其妻潘尼乐普(Penelope)一直耐心等待丈夫的归来,但是备受求婚者的困扰,最后奥德修斯得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帮助,返乡击杀众多求婚者,夫妻得以团圆

  两部史诗都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但是风格上仍有所差异。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中的两军的激烈厮杀,奥德赛描写英雄作为普通人的感情。荷马史诗深动刻画众多英雄形象,阿伽门农傲慢无礼,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尔爱国护民,奥德修斯聪颖睿智,潘尼乐普贞洁不二等等。

  虽然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各有千秋,但是它们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没有互相孤立,而是互相衬托。伊利亚特的焦点是阿基里斯的故事经历,但是它的结局直到奥德赛中才有交代。奥德赛的主角是奥德修斯,可是他的英雄形象在伊利亚特中已经有了鲜明的形象,并且暗中埋下了伏笔。此外,奥德赛中交代许多在伊利亚特中已经出现的重要人物的结局,因此奥德赛就是全部荷马史诗的共同结局。

  两部史诗除了本身具有史料价值外,描绘从氏族部落时期到奴隶制萌芽之时古希腊社会的生活场景。在史诗的描述里,众神的干涉尽管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显示了命运的威力,但是人的勇猛坚强、忠厚诚实,以及崇尚自由和光明的美好品德,也会影响自己的命运。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 篇8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精选8篇)】相关文章:

1.荷马史诗读后感

2.《荷马史诗》读后感

3.荷马史诗写读后感

4.《荷马史诗》的疑惑作文1200字

5.荷马史诗读后感三篇

6.《荷马史诗》读后感作文1500字

7.《飘》读书笔记精选

8.《钱学森》读书笔记精选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下一篇:读书笔记:《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