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别做正常的傻瓜》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本书已经看完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想做个书评,却一直抽不出空来,我想,可能是懒癌又患上了,本想好好的读第二遍后在写个书评,可是天天忙这忙那的,要复习考试,还有买的几本新书还没开始翻,还有忙的计划中的手绘练习也暂时搁置了,一想到还有这么多事要去做,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几份。
好了,闲话少说,读了奚教授写的《别做正常的傻瓜》这本书后,你可能会“噢”的一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这么多决策的误区,而我们习以为常的决策,在这本书里就是一个看似正常的傻瓜所做的决策,当你读懂这本书里深入浅出的道理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生活中处处存在智慧,存在哲学。
上面是我根据书的内容做的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我相信很多人对上面的名词术语部分熟悉,部分生疏,尤其是那些读过一些经济方面的书籍但是了解的不深的同学来说。我们读一些科普读物的时候,非常害怕遇见哪些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读起这类文章来,简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如果你意志力够坚强,我想你会耐着性子慢慢的啃;如果当你上完了一天的班,带着疲惫的精神来读这种书,你肯定会很快去见周公。
而《别做正常的傻瓜》这本书,完全是通俗易懂,尤其每篇还提供了各种测试,先让你从自己的角度来做出选择,然后作者会分析你做出的选择和大部分人做出的选择没有什么区别,正是因为你和别人一样,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决策误区,一个你以及大部分人都会犯的误区,接着,作者就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误区,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的看待生活中大部分的.选择,并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或许,我在这里如何如何的说这本书如何如何的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你们听这也烦,也收获不了什么东西,我也写的无味,要让一篇文章有吸引力是需要拿出点内容,或者说是干货的。下面我根据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来挑三个经济术语来说说。
一、适应性偏见——你会习以为常吗?
先来个测试:
现在,假如你和你妻子住在一个120平米的房子里,你忙于工作也受限于经济条件没多少机会出国旅游。公司为了奖励你今年出色的业绩,决定给你两个选择,一、可以把你现在住的120平米的房子换成150平米;二、带着你的妻子今后十年每年都到国外免费旅游一次,这时,你会怎么选择呢? ? A,换房子 ? ?B,旅游
怎么样,选择好了没?我想,你应该和大部分人一样,会选择第一种吧。毕竟房子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到摸得着,而旅游呢,去了一次少一次。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人的适应性,换大一点的房子,固然可以带来一时的开心,但是这种开心却维持不了多久,我们很快就会习以为常。但是旅游不同,每次去不同的地方,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而且旅游回来翻开当时拍的照片,会感到很开心的。
我活这么久,唯一记忆深刻的就是12年去云南旅游的那一次,现在18年了,相隔6年的时间,那一次的长途旅游恍如昨日,每当翻开那些旅游拍的照片时,那种欢乐的日子犹如电影里的镜头,在脑海闪过。所以说,选择旅游,会长久的延长这种开心的情绪,而换房子,只不过空间大了一点而已,其它都没变。
章节后还说,物质的东西很容易就能适应,而精神方面的东西不太容易感到厌倦,这难道不是说,追求精神层面的快乐才是永久的快乐吗?
二、规避损失——损失100元和得到100元,哪个对你影响更大?
测试:
一、假设你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不疼不痒,没有其他症状,却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让你在五年内死亡,万幸的是医学界研究了一种新药,能把你这种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消除。如果愿意,你会花多少钱买这种药?
二、医学界研制了一种新药,想找一些人测试这种药,这种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但是一旦服了这种药,会使你在五年中有万分之一的几率死亡,那么要服用这种药,医药公司要付多少钱给你?你才愿意试药。
同样两种问题,实际上问的是相同的东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做出决策时却完全不一样,我想,第一种情况下你填的数字会远远小于第二种的,为什么会这样,第一种情况,我们已经得病了,却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在五年内死亡,这种可能性极低,我们不会愿意浪费许多的金钱去消除这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而第二种情况,我们是完好无缺的,可是现在却让我们试一种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让我们死亡的药物,这时,我们会产生一种规避风险的心理,尽管这种可能性极低,但是哪怕一丁点的可能性死亡也是让我们内心不爽的,所以我们会尽量的提高医药公司付出的金钱。
在生活中我们能经常看到规避风险的例子:比如我们经常会害怕失败,相较于成功可能带给我们的满足感,我们会更害怕失败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痛苦感受。有时,我们如果想激励一个人,只会说如果你努力了会怎么怎么样,还不如说如果你没努力,你会怎么怎么样更有效果些。
生活中的许多道理需要我们举一反三的去思考,从一个点带到一个面,从一维的角度带往多维的角度思考,你会发现,许多事情都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把握住了规律,你才是游戏人间的大神。
三、定位调整偏见——谈判中应该让对方先开价吗
测试:
请你估计一下,一张纸折叠100词以后的厚度是多少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给出的答案大于几米,大多数人和你一样,认为最多不过2米左右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纸是很薄的东西,差不多0.1毫米左右,折上100次也厚不到哪里去。其实正确的答案是1.27x10的23次方公里,是地球到太阳之间距离的万亿倍之多!看到这个结果,你肯定会吓呆了吧,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想到会是这个大的结果。
为什么你得出的结果和实际结果偏差如此之大呢?我想,肯定是和前面的那一张纸作怪有关,一张纸的厚度,首先让你在心里做一个定位,一张纸的厚度这么小,无论折叠多少次也不见的会有多厚,我们只关注前面的那一个1,而忽视后面无数的零,因此作出了如此错误的判断。
生活中,受定位调整偏见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最常见的例子,我们见一个陌生人,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我们判断别人的重要依据,如果第一印象表现的好,后面即使表现的差点我们还是觉得这个人好,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后面即使这个人怎样努力也改变不了我们对他的观感。
定位调整偏见既影响我们的判断,又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些特殊的场景耍一些小聪明,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洋洋洒洒,第一次写了这么多字,解释了三个名词,只是作为抛砖引玉的作用,要了解更多的内容,需要自己亲手打开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能获得什么看各自的悟性了。
常常认为,读书,现在用不上,将来也不一定能用的上,可是我们为什么却不知疲倦的,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本本用不上的书呢?我想,明事理,知人情,通慧达,而后晓人生百态,才是我一直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
【《别做正常的傻瓜》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宁做傻瓜置浮华
3.别做自己的囚鸟
6.傻瓜
7.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