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一部关乎爱与信仰的小说,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思。看完《牛虻》的那些纠结,让我清楚的明白有些感觉的真实存在。
“我希望人们坚定信仰,追求理想,不管你的信仰是红的,白的,棕的,黑的......只要你真诚地信仰它,执着地坚守它,你就会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灿烂生命。你身处的这个社会就会变得纯净、美好,充满勃勃的生机。反之,这个社会就会充满迷茫、私欲、仇恨、争斗。”
看完牛虻.我有些困惑.这篇小说到底是要表达为爱?还是为信仰?牛虻一书主要围绕亚瑟展开,具体讲述了亚瑟和他担任天主教教主的生父蒙太尼里的故事,以及亚瑟与儿时伴侣琼玛的爱恨纠葛。全文线索简明清楚,故事内容详实生动,旨意深邃而悠远。文中牛虻是一个经种种遭遇,重重磨难的欲火淬炼涅磐的凤凰。爱是疯狂的,她可以让人一夜成长,也能教人学会忍让。当亚瑟历经了被欺骗的痛苦,流亡国外的艰难,孤苦无依的窘境后,日益老练,坚硬和成熟。有人会说这是仇恨爆发的能量,而我觉得这是爱的力量,而且是一种不甘屈服,爱与爱竞赛的一种能量。蜕去幼稚的灵魂外壳,获得成熟的心智实体,也许这场竞赛的结果不如人意,而终究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过程。有一句话说:宁愿悲伤得深刻,不愿快乐得肤浅。
文中有一段这样说:“但这美丽平静的湖给亚瑟的印象,无论如何都赶不上那条灰色而浑浊的艾维河。生长在地中海边的他,看厌了那种蔚蓝的涟漪,就渴望看到一种迅流急湍,因为这一条像冰河一般向前急泻的河流,激起了他无比的喜悦。”看似普通的一段话却包含丰富的内容安宁的生活,牛虻种种离奇的遭遇,痛苦却仍收获了快乐。文中写到“他遭受这么许多的羞辱、刺激以及绝望的.痛苦,原来都是为了这些虚伪而卑鄙的人,和这些不会开口,没有灵魂的雕塑,单单为了有这么一个教士是说谎的东西,他竟差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好像所有别的教士都很高尚纯洁一样!好吧,滚蛋吧,以前的一切,现在他聪明起来了,他要再开始新的生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亚瑟的第一次醒悟。爱与信仰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当然文章传达出来的爱的力量,好像一股邪恶的力量,暗地作祟。其实就像俗话说的:“打是情,骂是爱。”在文本中,这种方式有点欲扬先抑的感觉,就像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形象一样。这一段旨在表达亚瑟的决心和勇气,这并不是对父亲的报复,只是为了从上帝那个虚假木雕,那个莫须有的信仰手中,夺回父爱的一场战斗。“一看到河水我就不能控制住我思绪的飘浮”这里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似乎有种异性同构的模式在里面。同时这句又让人产生一些联想。是否这句话也有形无形地告诉了大家,亚瑟注定了一生漂泊,无论是他的经历还是心智,都在向我们演绎律动的人生。文中亚瑟假死的墓碑写到“所有你的波涛和巨浪都已经在我的头上消逝了。”又一句和水有关的描述,过去那个漂浮不定,茫然单纯的灵魂也消逝了。作者似乎很喜欢通过环境,来向我们传达亚瑟的成熟和变化。这也向读者透漏出一个讯息,景物描写的在凸显个性和渲染气氛的重要性,这似乎也是国外名著的一个普遍特征。
这部著作中也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比如文中重复出现一个相同的动作:撕花瓣。“亚瑟若有所思地从一茎低垂的毛地黄枝条上拽下了几朵花,放在手里,不停地神经质地挤按着。”“亚瑟沉思着不由自主地又从毛地黄上捋下一把花铃儿。”“蒙泰尼里从花丛中摘下一朵蔷薇,将花瓣一片一片地扯下来,抛进水里去。”“牛虻从花瓶上掐下一朵菊花,开始把那白色的花瓣慢慢地一片一片扯下来。琼玛的眼光偶然触着了他那只一片接着一片在扯花瓣的瘦棱棱的右手,她的心一震,一种强烈的不安突然从心头掠过,这种姿势她从前仿佛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牛虻下意识地从钮孔里的花朵上摘下一片叶子来,开始把它扯得粉碎。这是她似乎很熟悉的一个动作,怪像一个人,会是谁呢?她隐隐地感到那个人的手指动作也这样的灵巧,手势也是这么急促和带点神经质。”亚瑟的这个动作在文中多次出现,让人不禁想追究原因。人变得再怎么不同,面貌神情,心情性格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有些习惯性的动作竟不能被改掉。这是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我不知道,我想大家会比较聪明。而针对珍爱万物生命的蒙泰尼里主教来说,摧残那朵蔷薇的举动不禁让人生疑,恐怕,教主自己也该忏悔一下啦!特别是当亚瑟作为一个儿子直接向教主表达对父爱的极其渴望时,我除了震撼,别无选择。
“你说你爱我,我已经为了你的爱把苦受尽了!我曾在肮脏的妓院里洗过碗碟,曾给那些比混蛋还恶毒的农场主做过马车夫,曾戴上帽子,挂起铃铛,在那走江湖的杂耍班里做过小丑,在斗牛场中替斗士干过苦役。为了讨他们喜欢,把我的脖子送给别人踢,我把脸送给他们让他们吐唾沫,我把身体奉上让他们踩。我曾向人家乞讨一点发霉的食屑而遭到拒绝,因为人家的狗有优先权。啊,我怎么能把你赐给我的一切恩惠统统说给你听呢?而现在---你爱我!你到底对我有多少爱呢?够不够使你为了我而放弃你的主呢?啊,这个不死的耶稣,到底替你做了些什么---他到底为你吃过什么苦,竟使得你爱我不如爱他?我能把前帐就如此的一笔勾销吗?是他那双钉在十字架上的手使你这样对他亲爱吗?”那无限的埋怨、委屈、坚韧、自嘲,都那么理直气壮的爆发,那么歇斯底里的宣泄出来。亚瑟对父亲的爱也已经成为一种信仰,只是他自己还不清楚。“我不要求什么,谁能够强迫别人爱呢?”亚瑟原本想用他小小的心,真真的行动去挽留自己的父亲,可到头来,最爱的人还是被伤的最深,那样的冷漠和滑稽让他无可奈何。“你有什么权利说我好像是要对你复仇!难道你还不明白我只是想把你从那木雕的骗局下解救出来?难道你永远不明白我是爱你的吗?”信仰和爱的锋芒相对,旗帜鲜明的表达出文章主题。
父爱---人性的自然流露;信仰---灵魂孤寂的寄托。其实信仰没错,蒙泰尼利不认自己的儿子也没错,人生或许会面对太多的无奈,我们迫切的需要爱和被爱,希望寻找心灵的寄托,拥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为了父亲把对自己的爱勇敢而热烈地表达出来,亚瑟一生都在奋斗,直到死亡他也没有机会看到父亲对他勇敢的爱。在经历了肉体和心灵的伤痛之后,亚瑟得到的只是生命最优雅的姿态---坚韧。在文中有一种感觉自然流露出来,就像一个小孩子,别人和他争爸爸,他内心的那种恐惧慌乱,是那么自然,那么理直气壮。在文中亚瑟的表现更是值得揣摩,他要战胜的对象是上帝,这似乎带有一点荒诞意味,和信仰争风吃醋,确实震撼人心。当教主最后明白那份沉甸甸的爱时,一切都已成为过往。在公众膜拜圣体时,他发表了一段决绝的演说“但是,告诉我,你们之中有谁想起另一种苦难---那看着自己的儿子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圣父的苦难呢?当圣父从天堂的神座上向下俯视着加尔弗来的时候,你们可有谁想过他的悲痛呢?”无奈之后的觉醒,似乎也是提升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爱而生的呐喊和宣言!不论我活着,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
一只小小的虫子,带给人的灵魂震撼。
【《牛虻》高中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牛虻》有感作文1200字10-28
高中生的迷茫11-09
高中生的日记01-15
高中生励志名言10-04
高中生周记04-29
高中生周记08-28
高中生环保作文12-22
高中生名言警句大全07-15
高中生学习励志名言07-21
高中生读后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