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2017-10-08 读书笔记

  《论艺术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 ,欢迎大家参阅。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篇一

  这是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名为《红黄蓝》。在文章开头看这样的一幅作品只是想要表达我所阅读本书主人翁的一个思想:“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的相适应。”

  “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冲动来行动。”这句话是我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听话的。周老师的这个观点更使我坚定副了此篇论文的观点,通过查阅、整理了相关此书的资料后我更觉得”一个人应该去做能感动自己的事情,先把自己感动了,再让别人去说吧。”

  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这也是现代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绘画。在画面上,所有对物象的描绘性因素都不见了,大小不同跳跃的点,不同方向和力度的运动的线,粗野、激荡。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从画面中涌现出来。同年,康定斯基完成了他的关于抽象绘画的重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开启了抽象绘画的序幕,明确了他的创作原则:内在需要原则。

  而在20世纪艺术特征在总体上都趋向于音乐——含混、变形、抽象、直觉和梦导。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清醒意识到必须打破传统框架。任何时代都没有像20世纪现代派艺术家们那样,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共同背叛古典艺术——建筑、诗歌、小说、戏剧、舞蹈等。我们可以从那时的许许多多实验中找到他们超越的指向:靠向音乐。

  也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康定斯基发表了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在这本书中,康定斯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绘画理论。他一开始就宣称,时代的变化要求艺术形式进行相应的革新,20世纪的艺术已经不可能复原古希腊艺术,否则作品将毫无生气,因为时代在变化。他在书的卷首第一行就说:“任何时代的艺术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他认为,只有纯粹的艺术家,“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只传导内在的和本质的东西,同时,自然而然地绝弃了外在的偶然”,才能找到与这一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形式。这个“内在需要”原则,在康定斯基的理解中,与音乐在本质上有极大的相似性。音乐和绘画一样都是康定斯基认为可以表达和宣泄感情的最佳工具,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这两种方式是相通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可以相互表示的。康定斯基不但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大量用音乐来作为论证艺术中普遍存在的抽象性,更在他的艺术实践中把音乐与绘画糅合在一起。康定斯基将抽象绘画中的色彩运用类比音乐中的音符,在他看来, 色彩同样具有音响和旋律效果,甚至具有交响乐般的震撼力量。用色彩来展现音乐中的心灵震荡的效果,并直接到达精神深处,是那些只将眼光盯着客观世界的艺术家们所不具备的能力。这是一种直接倾听和再现“内在声音”的能力。

  他在《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中把艺术运动划分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底座两端是古典艺术和自然艺术,它们艺术的宗旨是准确地描摹和再现客观现实;三角顶点则是现代艺术,其艺术宗旨是表达艺术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这一三角形是不断地向上运动的,其顶端犹如宝塔尖顶,它并不在乎底部艺术家们的不理解。“在上部的最顶端,有时只有一个人,他欢快的眼光是内心无比忧伤的不露痕迹的标记。那些离他最近的人也不理解他。”在康定斯基看来,底部反映的是“物质的真实”,而顶端表现的则是“精神的真实”,完全等同于音乐中的真实。而物质只不过是蒙在精神表象上的一层迷雾。康定斯基在书中进一步指出:“艺术家必须对思想感情有所传达,掌握外形并非目的,而要代之以符合内涵精神的形象。”

  在这样一个精神领域中,康定斯基将抽象绘画中的色彩运用类比音乐中的音符,在他看来, 色彩同样具有音响和旋律效果,甚至具有交响乐般的震撼力量。用色彩来展现音乐中的心灵震荡的效果,并直接达到精神深处,是那些只将眼光盯着客观世界的艺术家们所不具备的能力。这是一种直接倾听和再现“内在声音”的能力。抽象绘画是超越于古典艺术之上的只表现“内在声音”的艺术新形式。

  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回过头来重读他的那幅抽象水彩画。在此作品中,康定斯基所能运用并付诸表达的,还只是音乐中的单声部音乐,即没有伴奏。节奏是散文式的自由节奏,没有固定的节拍,是一种配乐朗诵,每一个音节时而与一个音符相合,时而又与一组音符相合。在画面中,黑色、红色、蓝色、绿色、黄色,像高低不同的音符——况且颜色的运用有冷暖浓淡,线条有粗细刚柔,形成一种比七音符更丰富的音——用一种随意的节奏组合而成。红色作为中偏高的音色,在画面中较为活跃,是控制画面的主调,它顺畅连续,时而发出较为沉重的音,时而蜿蜒迂回,颤抖不止。红色包围穿插引导着其他颜色,从而使整个画面结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康定斯基之后又创作了《构图第二号》。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促运动的色块,主题故事被掩埋在抽象的图案之中,作品以丰富的色彩唤起了精神性的感受。此时,康定斯基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即“构图”、“即兴”、“抒情”等等。

  1896年康定斯基从俄国移居德国,放弃了法哲学研究,决定从事艺术创作,在德国广泛接触具有革新精神的青年艺术家,并先后组建了“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和“青骑士”,出版了具有前卫思想的《青骑士年鉴》。1912年撰写《论艺术中的精神》一书,该书立刻获得了现代派艺术家们的赞誉。1917年康定斯基回到了俄国,被任命为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会,最终因与苏维埃文艺主张相背,于1921年接受德国包豪斯学院邀请离开莫斯科。在包豪斯期间,他进一步撰写了《形式问题》、《具体艺术》、《点、线、面》等有关抽象艺术的论文。有趣的是,他在莫斯科期间,曾有一位名叫马列维奇的学生听了他的课,受到康氏抽象绘画理论的影响,创立了“至上主义”。“至上主义”要比“抽象主义”更前卫,几乎抛弃了绘画中的色彩元素,朝纯黑和纯白的方向发展。后来,“至上主义”的思想又流传到欧美,逐渐演变成“极简主义”。而“极简主义”没有在绘画领域留下过多的痕迹,却在戏剧、建筑、音乐、电影、服装设计等领域影响深远。这恐怕是康定斯基始料未及的,。然而, 却也进一步证明了,艺术是无疆域的, 它们是在彼此影响和相互推动中发展的。

  康定斯基强调了绘画和音乐之间的联系。他认为,虽然音乐(声音)必须在时间中产生,绘画(色彩)必须建立在平面之上,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共性(即抽象性)依然存在。例如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受测验者随着乐曲的弹奏,它能够准确地根据声音来选择放在他面前的

  各种与之相对应的颜色。比如当弹奏高音区时,他往往选择明亮而温暖的色阶(如黄和红);当弹奏低音区时,他则选择深暗和寒冷的色阶(如蓝或紫)。这就是心理学的“联感”理论所指的,从一种感觉反映到另一种感觉反映的直接转移。由于人们内心中存在着这种“音乐——绘画”之间的联感,所以,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也应当像音乐一样,不是通过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通过形式的规定,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感情(精神)。“在这里,色彩直接影响了心灵。色彩犹如键盘,眼睛好似音锤,心灵仿佛绷满着弦的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他有意识地按动着各个琴键,以激起心灵的有目的的震动”。康定斯基经历了几个探索的阶段,逐渐从表现的和即兴的,向构成和几何化、具有清晰构图的自由风格发展,但康定斯基的绘画依然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保持抽象形式的继续不断的冲突活动。

  从这些观点上看我坦率而言,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在哲学上,似乎更是靠向贝克莱的“知觉意识”和休谟的“感知印象与联想”。他使绘画更具有符号性质和表意功能,同时,也更注重画面的“隐性形象”和观赏者的心理互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开拓了绘画表现新领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形式革命向前发展。 无疑, 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

  由此看简单来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不仅需要哲学的知识也需要心理学等更丰富的知识内涵的。但是从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上看在技术的支持上应该也是有所关联的,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正如设计师用牢固的钢结构展现水立方,电子业的产生开拓了电子乐及摇滚艺术。

  从康定斯基的艺术风格上分析,他认识到色彩在绘画构成要素中占有首要地位。他发现高更和凡高的画尤其将色彩的表现放在首位;在这两位画家那里,把草地画成红色,要比将房子或人体变形容易得多。他还领悟到,色彩与线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他也许对修拉在此方面的观点有过专门的研究。事实上,修拉的有关绘画不同要素(色彩、线条、调子、构图、节奏等)的理论,几乎预示着某种抽象艺术。因而,康定斯基在他早期的绘画中,特别强调色彩的表现力。他以浓重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自然风光,表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抒发其浪漫、诗意的情怀。

  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因此,他一直努力试验摆脱外形的干扰,尝试用水彩和钢笔素描的效果来揭示对象的精神。这幅画就是他试验的结果。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果,而笔触又是轻盈和快乐的,一切都没有规则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却又无法清晰地辨认出来。

  我最想谈的还是有关康定斯基的音乐气质。在他的绘画中,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如同音符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气质。他认为现有的绘画方式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感受,他需要一种纯绘画,看时应像听音乐一样具流动性。当绘画从具象走向抽象,光靠绘画本身是不能为大家接受的。新的画风应该有新的欣赏标准。这时候理论与创作就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他曾说过: “ 一张纸上盖满按照某种次序排列的色彩与线条,在不懂的人的眼里,等于是一张白纸。 ” 他必须说出这么一幅作品创作的缘由。他开始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来提

  示自己的潜在意图,如 “ 构图 ” 、 “ 即兴 ” 、 “ 抒情 ” 等,即与音乐相类似。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来传达艺术家的感性意识,不再参照自然物。

  康定斯基在 1913 年创作的《构成第七号》可以称为是一支音乐狂想曲。这是他作品中画幅最大的一幅,也是超越他以往其他作品的杰出成就的作品之一,因此用 “ 狂想 ” 来形容也不为过。初看这幅画时,给人的感觉是异常迷乱,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康定斯基构图的技巧,因为画面中有着无数的重叠和变化的布置。并且每一个形体都有着自己的法则,每一个法则又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强大的冲击力,使画面本身充满着律动感,又如同一部伟大的交响乐。在画面中较为突出的是,画面中央出现的黑色的点和线,像旋风一样牵动着整个画面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可以说,音乐是康定斯基绘画的主题,在他的绘画中,我们还可以感觉到一种如同音符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气质。他认为现有的绘画方式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感受,他需要一种纯绘画,看是应想听音乐一样具有流动性。当绘画从具象走向抽象,光靠绘画本身是不能为大家接受的,新的画风应该有新的标准。

  最后,我想用作者的一段话来表明我的观点:“我们正在迅速临近更富有理想性、更有意识的构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画家将自豪地宣布他们的作品是构成的—这是与他们根本解释不了的印象主义者的主张相对而言的,宣布他们的艺术来自于灵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意识的创造时代,绘画中的这种崭新的精神正与思维携手并进,正在迈向一个伟大精神的新纪元。”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画者和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让自己更有读书、绘画等的冲动和行动,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篇二

  艺术是时代的产儿,但是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以被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了的东西,这是一种被了的艺术,它也就立刻在精神上死亡,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艺术在欧

  “有人说,艺术是时代的产儿。但是这种艺术,只能艺术地重复那些以被同时代人清楚地认识了的东西。所以它没有生命力,它仅仅是时代的产儿,无法孕育未来。这是一种被了的艺术。它是短命的,那个养育它的时代一旦改变,它也就立刻在精神上死亡。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艺术完全由一个具有着亚裔血统欧洲人用“精神”的力量释放包围——艺术,在伟大的20世纪显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内在力量,被无数注重人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重新解读与创造。从这本书的总体风格来看,书中弥漫着沃林格尔对艺术表现的本质解释以及20世纪整个思想文化氛围下的尼采、叔本华等所提倡的自我意志的含混氤氲,这是把二元论作为世界观的典型体现,并且也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创作的思想源泉及理论基础。

  自康德起,艺术就不断地寻找它自律的道路,像现代人寻找个人位置一样,艺术在欧洲经历了几百年的注重“写实”的探索之后,逐渐的开启了新的方法道路。“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但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同样在艺术领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20世纪,抽象主义作为主导艺术之一“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纪的面貌”(米歇尔.瑟夫)叔本华在《康的哲学批判》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可见世界幻觉的产物,是一种骗人的巫术,一种把视觉幻想和空间加以比较所产生的无根基、即无自身本质的外观,这个可见世界是一层环绕着人类意识的浑浊的迷雾,它是那种同时是错误和真实的东西,这种东西人们可以在说他不存在的同时说他是存在的。”康定斯基在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文化产生着巨变的背景之下,追求精神自由,强调内在力量的作用,成为了《论艺术的精神》的原动力与理论出发点。

  论艺术的精神

  论艺术的精神,是康定斯基的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之一,这篇文章分为了概论与绘画两个部分。概论中用引言、运动、精神转折点与金字塔四个小部分解释了他对于艺术品、艺术家等的定义与互动把艺术的过程与变化归结到精神的作用并以一种运动的方式把这个过程展现给读者。

  第一部分 概论

  “所以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有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举,这是艺术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件优美的作品是内涵和外表统一和谐的结果:换句话说,一幅画是个精神有机体,他像一切物质有机体一样,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艺术的原动力来自于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在作者对人类自身的认知中,灵魂与肉体紧密相连,它通过各种感觉媒介产生印象。演绎了欣赏艺术品的整个过程:感情(艺术家的)——>感受——>艺术作品——>感受——>感情(观赏者的)。在这里,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概念:艺术家的感情,感受1,艺术作品,感受2,观赏者感情。整个过程似乎揭示了作者的理论主旨:精神至尚。艺术品的形式应该“内在的,所以它孕育着希望和未来。”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家的灵魂,艺术家是“能够描绘一切事物的人。”抽象的论述和高亢的基调铺垫了艺术精神的“运动”,精神生活所代表的“巨大的锐角三角形”,也许也是康定斯基绘画思维的产物,又也许是他抽象成果的宣言符号。这个巨大的三角形需要冲破的,不仅仅是旧的“怎样表现”的向上的物理运动,同时在内部的形式里也有着层出不穷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稳定结构。随着三角形的运动,内部的结构似乎在一个临界状态开始动荡,带着摇摇欲坠和呼之欲出的惊悚,人类的精神终于出现了康定斯基所认知的“转折点”。在“精神的转折点”一节中,蕴含着批判的影子,康定斯基提出了他对于时代思想混乱的出路及自己的艺术理论基础:通神学,并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内心。他标榜了布莱维斯基夫人的理论把梅特林克与瓦格纳作为了例证的典型从象征与重复的文学手法与结构等发掘了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在他所引证的伟大的艺术家之中,有音乐家和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画家,但无一不都指向了他所旨在阐明的艺术的内

  在精神力量即向上的,冲破传统追求自由的状态。在“金字塔”一节中,充满了康定斯基近乎豪迈的对艺术的展望“?自我分析?可以把每门艺术和其他艺术区分开来,它们之间的相互研究使他们的内在努力重新结合。每门艺术均有其独有的力量,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最后,各门艺术的独有力量可以相互配合,而这种配合终将导致我们现在可以展望的一门新的艺术——真正史诗性的(monumental)艺术。”

  第二部分 绘画

  绘画是《论艺术的精神》中的第二个部分。这个部分可以看成是第一部分的理论实践。绘画是康定斯基在三十而立之后才开始追求和耕耘的艺术形式。在这部分里,显然是康定斯基在此之前的,对于艺术的无尽热爱和探索的一个总结性的结晶成果。这个部分分为以下几个小点:五 色彩的效果,六 形式和色彩的语言,七 理论,八 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九 结论。看康定斯基的画,我们不难理解这部分所诠释的内容,像他提倡的“感觉”一样,我们用内心的情感去感受他的画:丰富、跳跃的色彩,绚丽的、仿佛又节奏的音乐 感……在这部分或者描述或者解释的理论中就能更深的了解作者所言的理念。艺术是发自于人类的需要,绘画“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于对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激发;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而内在需要原则成为了超脱于非本质的、普遍存在和唯一纯粹的艺术标准和原则。在第一部分中,康定斯基对于“金字塔”的理论揭示了他所理想的史诗性的艺术。音乐和绘画的紧密联系必会使绘画在抽象性上发展,最终达到绘画构成的境界。在“形式和色彩语言”中,有种种神秘的质感,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又蛊惑着抽象艺术蠢蠢欲动的情愫围绕着心理学和形而上构成了“纯粹结构形式”最终提出了“数是各类艺术最终的抽象表现”理论。“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艺术家要具有的三大责任:1)他必须发挥出自己的天才;

  2)他的行为、情感和思想与常人一样,但他却必须用他们创造出一个精神境界,这精神境界要么情节纯净,要么掺进了杂质;3)他的行为和思想是创作的素材,他们将会对他创造的精神境界发生影响。从这种互动式的纲领下,似乎隐含了康定斯基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在最后的“结论”中,康定斯基表明了他的观点:“我们正在迅速临近一个更富有理性、更有意识的构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画家们将自豪地宣布他们的作品是?构成的?——这是与他们根本解释不了的印象主义者的主张相对而言的,宣布他们的艺术来自于灵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有意识的创造的时代,绘画中的这种崭新的精神正与思维携手并进,正在迈向一个伟大精神的纪元。”不得不说,这是构成主义的宣言,抽象艺术的先锋理论之作。

【《论艺术的精神》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实践论的读书笔记

2.《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3.国富论读书笔记

4.《团队精神》读书笔记

5.高中关于精神的作文-精神

6.门卫的精神

7.小草的精神

8.不朽的精神

9.精神的故乡

《飞鸟集》读书笔记 《子夜》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