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2021-03-19 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作文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1

  今天上午我给学生上来开学后第一次作文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上完这节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1、今后我将尝试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今天这节作文课我提前一天命题,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出了两个题目让课代表选,选好后给我反馈,并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构思选材。今天上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间由原先的两节课减为一节课,并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铃一响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我会尽量缩短评作文的周期,增加面批的几率,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校投稿,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尝试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2

  高考语文一结束,一学生跑来说老师帮我看看作文有没有跑题,她说《拒绝平庸》她写得是司马迁在遭受命运困厄之下忍辱负重以生践志,最重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这正是他拒绝平庸的体现。我听完,内心一颤,却不敢太过打击她下面还有四门考试啊!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总结了,苏轼、屈原、司马迁在高考的旗帜下一次次的被学生从坟墓中拉上来,难道我们学生在如此丰富广泛的社会生活中竟没有其他例子可寻了么?更何况司马迁不是因为主观上要拒绝平庸,他是被施以宫刑,死了如蝼蚁一般无人牵挂,活着“一日肠九回转”面对世人亲人他的身心遭遇了巨大创伤,不得已之下只能将所有生命拿来创作《史记》也圆了父亲遗愿。学生的写作状态如此,让我颇痛心,同时深深反思自己高三一年的作文教学存在不足和解决策略:

  1.学生阅读质量和数量都欠缺。读书成为一种生命状态,高效阅读,才能为写作积累素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首先设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并进行阅读指导。阅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消遣型的,一种是获得型的。要多进行获得型阅读,读有所思,读出和自己的思想感情想通的某一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并且即使将这些生命体验记录下来。当全民热衷于写博客跟博客,现今的新浪微博也掀起连明星都追捧的热潮,我们发现的是大量的好文章出现,上学时作文头疼的人也热衷于写作,为什么博客如此火热?因为终于可以没有束缚的为自己写作了。其次,对于经典名著,要读深读透,好书常读常新,一边看著作本身一边看名家评论。

  2.据阅卷老师讲,大多数学生不会写文章,结构思路混乱,文体意识单薄,反思原因我想和作文教学无序没有系统性有关。我们教师要做的是要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写好作文教案。因为多年来作文教学缺少像样的作文教材,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习惯了作文教学写写改改,缺少有效的指导,作文指导课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有无我们已经无法驾驭,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低效那是必然的。根据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分别进行系统指导,每次作文只解决一个问题,突出一个重点,如“点题扣题”“论据和论点相结合”“记叙议论文体之分”“因果论证和假设论证”,但在具体操作时不能想到哪就开始指导哪,开学即从几个系列准备:文体系列、题材系列、技法系列等等。

  3.作文批改效率低,评讲收效小。一般老师教两个班,假设50人的班级,每次作文要批改100篇作文,除去备课上课值班时间,剩下一天两小时用于改作文两个班至少得一个星期,可最后结果如何?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实施单向度的静态评价,学生只负责写,教师只负责改。在学生看来,作文就是“我写你改”,把作文交上,就算完成任务了,至于如何批改,那全是教师的事。老师一个人的意志和学生一篇作文的书面会面,还是简短会面。学生拿到作文后如果看到评语依然是“作文层次清晰,但内容不够丰富,语言未注重锤炼……”“句子通顺”、“结构严谨”或“不简洁”、“不生动”之类,空洞单调,大而无当,学生看了不知所云,得不到应有的启发,根本是写完看完分数点评就弃之一边,真是学生写得辛苦教师也改得辛苦,结果是无用功,吃力不讨好。

  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偶尔可以改变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变学生被动到主动地位,师生双方多做面批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谈对自己作文的构思和评价。在自我评价和老师的指导基础上再做修改,起码做到自己觉得进步了方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4.学生爱上网聊天发帖写博客,对作文却爱不起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写作的做好老师。教师在平时选择作文题目时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种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自己写稿,组织诗词协会定期在校刊手抄报黑板报上写文章,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乐趣,收获成就感,因为写作而被关注当然会付出热情再接再厉了。对写作特别拔尖的学生教师要寻找报刊杂志甚至核心期刊帮他们发表,有奖状和稿费的鼓舞,还有出版社编辑的专业评价指导,这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幅度会更大。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中作文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逐渐的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思维品质是语文各种能力的核心所在,面对现在作文教学少的情况,高中作文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发散思维训练上。而要想摆脱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笔者从几个不同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聚合性与发散性思维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交流也日渐频繁,高中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社会的信息化与开放化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与立体化,思维能力训练目前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从思维的形式上来看,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是思维的扩展与组合,同时也是演绎与归纳二者之间的统一。其中,发散性的思维具有多维性与独特性等特点,作为语文多种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各种能力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聚合与发散性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高中语文的大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中聚合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1]。教师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以及聚合性思维,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追求作文教学的新发展

  笔者从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了解到,为了对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提高,语文教师已经做了种种努力,但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始终会感到厌倦和畏惧,教师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也会感到失望与乏味,因此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况[2]。因此,作文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精力并没有完全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多数教师的教学都属于微效劳动,甚至是一种无效劳动。同时这也正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难以得到较大发展的原因之一。

  都说“文章时思维信息的载体”,在很多命题、半命题的材料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创作思路枯竭,即使写出了文章往往也是非常空洞的,所依据的论据多数也是相同的,这一点与传统作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思想模式有直接关系。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呈现程式化特点,抓住中心论点,围绕论证结构进行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直接造成了作文的乏味与枯燥,甚至有时全班学生都是围绕一种文章模式展开写作。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不能对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进行发展,同时也会对思维品质的塑造产生影响。

  三、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规律与特点,通过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学生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奠基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选材与布局等方面的能力,进入高中以后,在这些基本能力的巩固与加强的同时,也应该对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能力方面进行相应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然会在记叙文、议论文的水平上产生一个巨大的飞跃。例如在议论文训练过程中,笔者曾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杂志上刊登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为:挪威人多捕杀沙丁鱼,如果抵港的时候鱼是活的,那么价格就会高出很多,因此很多渔民试了各种方法让沙丁鱼活着抵港,但是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一艘船总是能够带着活鱼抵港,这是因为这艘船上的渔民在鱼槽中放入一条鲶鱼,这样沙丁鱼就会面对一种陌生的环境,鲶鱼就会四处乱游,从而产生摩擦,沙丁鱼发现这条鲶鱼的存在之后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沙丁鱼就这样坚持到了渔港。

  这则材料在课堂上一出,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便展开了讨论。材料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是一种超自然界的生物现象,通过教师的点拨之后,学生的思路马上开始扩展。一些学生认为是运动延长了生命,同时生命力也得到了增强,比如家兔虽然没有饮食上的烦恼,但是它们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十几年,而野兔经常遭到猎人的捕杀,需要与其它动物之间进行相互追逐,其寿命却可以达到三十年。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1.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2.怀念母亲教学反思高中作文

3.高中自我反思作文范文

4.反思高中作文

5.教学反思范文

6.作文教学反思范文

7.高中自我反思作文

8.秋天教学反思范文

上一篇:反思的作文 下一篇:小学反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