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母亲是事儿妈,小时候管你尿床没,大了管你早恋给谁写情书没;父亲则是拎公文包的那个人,除了大事发生对你瞪眼喝斥外,平时基本可以忽略他的存在。这种模式在家庭和睦下,则是“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的幸福回忆。如果父母关系破裂,基本进入“慈母仇父”心态,那个在家庭生活中比较疏离的人成了小孩眼中的罪魁祸首。何况在小孩子心智尚不成熟阶段,生理抚育的单系性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小猫是不认父猫的。虽然父爱也是本能,但不幸的是,父子间的生物链的确不像母子间那样明显,所以父亲的角色是难以去和母亲的角色“争宠”的,连法律在离异家庭孩子跟谁的问题上,也给了母亲更大的空间。哪怕这个母亲“河东狮吼”,经常发出“淫威”,在孩子眼里那也是娘亲。这位失意的爸爸,既然离异了,你就得接受这种疏离。
我这样说,并不是认同王先生讲述中的那个“小华”,“悍妇”、“女汉子”都不是我欣赏的`类型。多年前我针对女性在生活中越来越强势的做派就曾撰文发问:“男人们会用更期待的眼神去寄望,家庭会有一种传统的温柔存在吗?”其实我也经常跟老公发火,但过后我会自省,心平气和的女人是幸福恒定的写照。在本故事中,不客气地说,我看到的是一个心眼儿不算大的男人。“小华”的种种不是你都记得那么清楚,是不是所有琐事你都要争个明白呢?就像打掉第一个孩子,你先是猜疑后是咆哮,女性怀孕期的心理却偏偏被你忽略,你抱怨她的一切却不懂得检讨自己,你大度了吗?你宽容了吗?我不是要男人当圣人,只是让你回到父亲的角色,想想,一个不大度、不宽容的男人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什么?
有一个传说中的父亲很可爱,当他不谙世事的儿子骄横地向母亲大声嚷嚷的时候,父亲给了儿子一巴掌,斥道:你不能这样对我的女人!喜欢这种很爷们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成长中是不能缺失父爱的,父爱可能不需要像溪水一样时时在身边汩汩,却可以远距离传递能量。力度、深度,可以使孩子对父亲产生英雄偶像般的崇拜情结。就像好莱坞电影,往往把父亲角色塑造成最硬派的外表加上最柔情的内心,在孩子成长危机中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予孩子精神上强有力的扶持。诸如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诸如最近很火的《疯狂原始人》等等。这说明一个问题,大众文化是崇尚有力度和有深度的父爱的。所以,王先生,你可以不在意去见孩子的次数,但你一定要在乎给予孩子的影响力是什么。
不计较,不抱怨,敢担当,重情义,真爷们!这尤其是男孩子对父亲引以为傲的元素。从现在起,和儿子若无其事地讨论成长中关心的问题而不是抱怨生活的不是。相信随着儿子心智的成熟,他与你不但不会渐行渐远,相反,血脉亲情会因一个有宽度和有厚度的父亲的吸引力,而发酵成生活隽永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