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作文训练

2017-09-04 高二作文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作文的2篇训练,内容如下,以供参考:

  篇一:高二语文作文训练

  【习作目标】

  ⒈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⒊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写作指津】

  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

  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小说与摄影的结合便产生摄影小说。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范文揣摩】

  玛蒂尔德的新生

  ——读《项链》有感

  恐怕多数读过小说《项链》的人,都会为主人公为了一串假项链而付出10年青春这个巨大代价而感惋惜,可我却不那么认为。

  10年的青春,这个代价的确十分的巨大和沉重,可主人公的收获又是何其的丰硕!

  如果玛蒂尔德没有丢掉项链,那么可以想像她后来的生活情形——继续向往奢侈浮华的贵妇人的生活,她可以做那些“大人物”的情人;可以拥有那点着高脚青铜灯,装饰着东方帷幕的厅堂;可以拥有各种珍奇古玩;可以穿华美的衣裙,美玉食,每天无所事事,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到街上、公园闲逛,或跟那些讨人喜欢的男子闲谈??

  这的确是一种舒适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可难道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吗?只有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才能算得上幸福吗?当然不是,过上这种生活,人就要变得势利、慵懒,不思进取,会令一个人失去人格,失去灵魂,因为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玛蒂尔德丢掉了项链,同时丢掉了跻身于上流社会过那奢靡生活的机会。为了赔偿项链,她到处借钱;为了还债,她辞退佣人,迁移住所。她丢掉过奢靡生活的梦想,面对现实:她租赁小阁楼住下,穿着简朴,干家里的一切粗笨的活儿,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节省那些艰难的钱??这时她开始转变,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庸俗自私、成天梦想过奢侈生活的她了,她现在是一个靠自己诚实的劳动、节衣缩食、过艰苦生活的市民妇女!

  与此同时,她的丈夫也没有因此抛弃她,而是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职责。为了还债,她的丈夫不仅仅白天工作,晚上还帮人抄写5个铜子一页的书稿,常常是一直到深夜不休息??10年的苦难生活中,她们夫妻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感情已经得到了升华。

  10年的青春挽回了一双粗壮的手,一双能够独立生活的手——我要说这就是新生,在10年的苦难生活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患难与共的真情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这就是新生——一种人格的再生。

  揣摩提示:

  思考一:对《项链》主人公的命运,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不同于常人的观点?

  本文作者敢于用求异思维方法,标新立异,提出了“新生”的观点。

  思考二:本文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确立自己的观点的?

  本文作者依据《项链》主人公爱慕虚荣的思想性格,运用假设推理,推演出她的生活轨迹,然后再分析作品实际,论述赔项链事件使玛蒂尔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少了轻浮和仪表之美,得到的是劳动的锻炼,变得强健和沉稳,夫妻感情也得到升华了。从这个角度讲,她丢掉了虚荣,获得了新生,是劳动改造了人。

  【片段练习】

  ⒈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1)虎

  (2)蚕           ⒉请就下列名言、成语,提出新的观点。

  (1)艺高人胆

  大

  (2)这山望见那山高

  (3)有志者事竟成

  ⒊以牛为对象,类比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1~2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4.给下列文段补充一个结论,使之主题明确而新颖。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嘲笑“杞人”,认为他行为荒诞,简直就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投到现实生活中,放眼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就一得不为遭这世人嘲讽的“忧天”的“杞人”鸣一平了。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臭氧层空洞说”“太阳黑子说”“地球环境资源危机说”等,都证明天地之间、环宇周遭并非永远太平。可以说,“杞人”天崩地坠的想象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颇有超前意识。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执笔人: 喻祥坤

  【习作目标】

  ⒈发掘现有的生活积累,开掘材料的不同意义,学会选择和使用新颖而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 ⒉尽量多接触社会,尽力多阅读课外书,尽可能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储备丰厚的写作资源。

  ⒊养成客观理智的科学态度,注重塑造自己的宽容品质。

  【写作指津】

  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

  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高二语文必修三作文训练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而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在实际写作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其次,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

  【范文揣摩】

  包 容

  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

  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

  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苦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鸟语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沧海明月 。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

  让我们回到那段令人惊悸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伤害史中去,去看一看那些海洋一般天空一样广阔的心胸。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寻找乐趣??这些看似优雅从容的舞步,有谁知道是旋转在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口上的?他们承受了疯癫的历史对每一个清醒者在人格与人性上的践踏,他们包容了苦难的生命质地,包容了绝望的生存境遇。惟有如此,才等到了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能够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着太阳;能够包容的个体,即便死伤都会迸溅出钢花。

  伏尔泰蹲过巴士底监狱,被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政敌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毁这颗“欧洲的良心”,他依然以《哲学通言》召唤同道,以《百科全书》启迪民众。此时他包容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他呼唤所有的人正视生命,从沉沦中崛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伏尔泰,将其不老松式的包容心态镌刻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上。

  生活之中常有苦难,由于奋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断的仰望、攀缘,生命才不至全然黯淡,不仅自己能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甚至还能唤醒他人麻木的心智,背负起全人类的精神引导责任——这一切,皆缘自包容。

  揣摩提示:

  思考一:文章紧紧围绕“包容”这一话题,剖析了包容的好处。“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仔细阅读,看看本文是从哪个方面行文的?

  本文前三段恰当地采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形象地阐释了“包容”在该文的含义应该是“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这一方面的意思。

  思考二:这是一篇很有品位的佳作,是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议论文对论据的要求,第一是典型;第二是新颖;第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仔细看看,这篇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是不是符合要求?

  文章选取了知识分子的“包容”精神,例举了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等事例,论证了“正是因为有了包容精神,才不曾放弃生命的尊严,才等到了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接着更进一层,举了伏尔泰的例子来论证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着太阳”。

  由此可见,本文的论据典型、新颖而有说服力,紧紧围绕着“包容”的所指含义来进行论证,是符合要求的。

  思考三:运用事例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这篇文章使用论据达到这个标准了吗?

  本文主要是使用事例论据进行论证的,引述的事例论据有略有详,所有的论据含盖中外,在行文中将“例”与“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夹叙夹议地进行分析和阐发。真可谓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显然本文的论据使用肯定是达到了标准的。

  思考四:这篇文章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高二语文必修三作文训练

  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从中外的文史资料中引用材料,颇有左右逢源之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阅读功底。这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不是灵机一动能达到的。这就是作文水平提升的正道。

  【片段练习】

  美国著名作家房龙先生将现代的不宽容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于懒惰的不宽容,它最为普遍。这种不宽容导致人们习惯于乃至依恋既定的东西,从而使抱有新思想的人成为敌人。第二类是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它比第一类更为严重。“无知的人们仅仅由于他对事物的一无所知便可以成为极其危险的人物。但是,他如果还为自己的智力不足措辞辩解,那就更为可怕。他在灵魂里建立起了花岗岩的堡垒,自我标榜一贯正确,他站在咄咄逼人的要塞顶端,向所有敌人(也就是不苟同于他的偏见的人)挑战,质问他们有什么理由活在世上。”第三类不宽容是由自私自利引起的,实际上它是嫉妒的一种表现。

  请仔细阅读以上文字,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资源,搜寻出能够分别证明以上三类不宽容的论据各两个(包括事例论据和理论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执笔人:徐国青

  【习作目标】

  ⒈学会采用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对比法等常见方法进行分析论证。

  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

  ⒊认识生命的意义,领悟生命的美好。

  【写作指津】

  如果说,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就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这是议论文写作的一大重点。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四种。

  事实论证,又叫例证法,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指运用典型的事实做论据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在运用事实论证方法时必须注意:作为事实的论据必须与论点相统一;列举事实之后必须加以分析论证;论证中必须防止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理论论证,又叫引证法,是指引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定义、定律、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成语、俗语以及尽人皆知的常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个别性的论点的论证方法,从逻辑上讲,属于演绎推理。理论论证方法可以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引用,二是间接引用,三是意译引用。

  直接引用就是一字不差地引用原文原话,在文章中用引号标注明白。间接引用是指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之下,在字句上稍有变动,引用时不在引文上加引号。意译引用是指在引用文言文、外文或意思深奥、不易被读者理解的原文时,再加以意译解释,用现代汉语概述引文的主要意思,翻译成为读者所理解的话。 在运用理论论证方法时必须注意:引用的理论论据与论点必须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引用的理论论据必须正确;在进行理论论证时必须辅以事实论证、比喻论证等其它的论证方法把论点阐述得更清楚。

  比喻论证,又叫喻证法,是指在说理时,借用人们比较熟悉的通俗易懂的事物或故事作比喻,来论证人们比较生疏的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能使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并使枯燥的议论文显得生动、形象。

  在运用比喻论证时必须注意:借用的比喻物力求浅显、通俗、贴切、巧妙,道理显而易见;比喻必须生动、形象,通过生动的描绘,把内含的道理形象地揭示出来;比喻必须与说理相结合,比喻是论证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让人体验其中的道理。

  对比论证,是将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以阐明论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纵比,

  横比,自比。

  在运用对比论证时,要注意:必须抓住同一个对比点,正反对照才有依傍,对比论证才有坚实的基础;对比要具体,一般都要同时运用到事实论证,举出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进行对照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对比要深入,不能停留于对比事实的举例,还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议论,从中剖析出蕴涵着的深刻的道理来。

  【范文揣摩】

  生命的绝唱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书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灿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衰草疏离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即使华美的叶片逐渐凋零,你依旧可以用飞翔的方式,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绝唱。高二语文必修三作文训练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指云霄,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毫无声响却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了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为之

  泪下。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就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那么,一个豹尾的结束应当伴随着一个凤头的出现,不,应该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绝唱叩人心扉,多少人会跟着发出惊雷般地怒喊,可就在这一片呐喊声中,我看到无数人正在成长,无数的梦想

  不再遥不可望,一条巨龙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飞,它背后的一个民族,正在加速。 揣摩提示: 思考一: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就事论理,揭示所举例子包含的道理;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切

  忌例子加论点,没有具体分析。试就此对这篇文章作一点分析。

  在有限的篇幅内,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铺排而来,而且每一个都贴切而精当:“《死亡日记》”让“我懂得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衰草疏离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美国战士”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等等,所举事例蕴涵的道理揭示得清楚明白,并且紧扣“生命的绝唱”这一中心。 思考二:运用引证法时要注意所引道理与论点吻合,切不可生搬硬套,还要对引用的道理进行评析,挖掘

  它的意义。你能举出这篇文章运用引证法的例子吗?

  不难看出,在这篇文章中,众多名言警句随手拈来,又丝毫不见斧凿的痕迹。“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 “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了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

  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更难得的是,作者决不堆砌材料,也非平面图示,而是点击要害,再引杜威名言,击石为火,让它们共同燃起思想的火焰,唱出“无数人正在成长,无数的梦想不再遥不可望”的最强音。这才是真正的为我所用,

  真正的行文之道。

  【片段练习】

  许多人都记得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与爱情》)这当然是诗的夸张,为了表现追求自由的强烈感情,才这样说。其实,生命是根本,如果生命没有了,还怎么追求爱情和自由呢?请以“善待生命”为话题,写一篇四百字左右的短文。要求:①这里的“生命”既指人,也包括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②短文中必须运用到两种以上常用的论证方法。

  篇二:高二语文作文训练

  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与常见结构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二、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主要区别

  1.两者的结构样式不同。

  记叙文(包括叙事散文、小说、通讯、报告文学、日记、寓言等)多以写人记事为主,多有故事情节,结构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有些记叙文还有序幕、尾声),要求有清晰的线索。

  议论文(包括说理散文、随笔、杂文、生活评论等)以阐述事理为主,多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结构多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

  2.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

  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思维的起点是形象(原生态的生活),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

  议论文以抽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概括性、严密性,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3.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议论文多采用议论、记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中用概括叙述的方式转述论据是为说理服务的,应该尽量简洁,不可用细致的叙述甚至描写冲淡说理。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指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的论点一般要安排在开头,尽管也有些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但一般不提倡,尤其是应试作文更不提倡这样安排。

  中心论点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性句子。命题作文要从题目中提炼出论点,若题目含意宽泛,一定要细化。材料作文要认真分析材料,据材料主旨概括出中心论点。若是话题作文,则需根据话题确定论点,有时所给材料的主旨也可作为论点。

  2.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

  论据通常有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3.论证。

  论证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又叫事例论证。作用是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引用论证(又叫道理论证。作用是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比喻论证(作用是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对比论证(主要是正反对比论证。作用是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议论文基本结构形式

  1.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常见结构。

  (1)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

  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如写《稳中求胜》一文,可以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

  (2)正反对比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如写《公则生明》一文,可以在本论部分先引用材料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如写《正直是做人的根本》一文,可以先摆出一高考状元拒绝广告的现象,接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再评论该生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4)纵贯式结构方式。在论证思路中,先总说后分说,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这就是纵贯式。如写《诚信所至,金石为开》一文,开头可以先引用古语,提出论点,这是引论。本论先说诚信的作用,再说诚信的适用范围。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构成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能显示出较高的谋篇水平。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作文训练2篇】相关文章:

1.高二英语作文专题训练

2.高二语文作文

3.高二语文作文分享

4.语文高二作文15篇

5.期末考试高二语文作文

6.高二语文议论文

7.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训练要点

8.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知识点

9.高考语文阅读训练:乡村的风

高二话题作文 高二语文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