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花和密扇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过国的人大略会知道,在国外,是很难找到地道的中国佳肴的。在那些中餐馆的菜单上,大部分是经改良过的咕咾肉,宫保鸡丁,牛肉炒花椰菜诸如此类符合着老外胃口的菜品。那菜品的口味与我们在国内的吃法实在是相去甚远。让你在第一瞬间无法辨识,就像宫保鸡丁在中国境内已经被改造的南北各异一样,遥远的大洋彼岸改良版中餐在西方人眼里还是一道诱惑的中餐,而国人也为中餐能够让老外垂涎而得到莫大的满足感。
雪花和密扇,一个嫁给西方老头的中国精英女子担任制片人,由中国和韩国的演员加盟,中西大杂烩的编辑,华裔的导演,从一开始,这注定就是一座“横跨大洋彼岸的桥梁”。而桥梁,有的是千年不倒的赵州桥,有的是炸药放不对都不倒的.钱塘江大桥,当然也有钱塘三桥。桥都是那个桥,但是,施工者是怎样的施工者却在悄然的变化中。
女书是来传递女同间心有灵犀,心心相映,至死不渝的感情的文字,但是,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始终盘横着“青春期同性恋症候群”这个名词,从理性角度分析,这实际上是我们经常说的,同性依恋心理,就是所谓的假性同性爱。更为严谨的解释是:同性爱指的是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这是一种生理(physical)上和情感(mental)上对同性的需要。现代的年轻人因为孤独,因为外界压力等等原因会出现这种心理反应,那么推导到十九世纪的中国,偏远,落后的中国农村,被缠足,媒妁之命等等封建礼教压抑下的妇女,用女同的方式,舒缓内心的压力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据我推测因为她们更多的是情感上对同性的需要,所以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故事情节拖沓冗长,镜头在两个时代中穿插,粗糙的细节,用光陆离奇的酒会夜总会和高楼大厦和满嘴英文的人群来表现着上海的现代,然后再用阴暗晦涩和对裹脚的刻意描绘去体现过去的压抑和落后,
李冰冰饰演的百合与全智贤饰演的雪花,与现代的妮娜和索菲亚,两代人,在成长中都出现了因为成长和变化带来的友谊损伤,而这些损伤的来源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都有些莫名其妙,百合或者妮娜是一种太强势的存在,她们总是用一种她们以为是对的方法去对别人好。百合对雪花的怜悯,妮娜为索菲亚的牺牲都无法让我读出更多的友谊味道。而雪花拒绝帮助所以就断交然后在临死前去说自己心理从来没有过别人——我觉得还不如永远不说,这种让活着的人一辈子遗憾的事情似乎杀伤力远超于其他。索菲亚为了阻止妮娜的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去伤害对方。
如果这是现实存在,那么这样浅薄的情谊根底连友谊都无法比拟,还要生生加上一个比友谊和恋情更高尚的情操。
《雪花和密扇》,就是一些所谓认知中国人了解国际的中国人,用远方能够接受的方式作出的一盘改良宫保鸡丁,酸甜口,足量的肉,却独独少了国人舌尖上想品的那几点麻,一些辣,一点中国美食的平衡之美。当然,电影本身就是娱乐,不必都要背负什么特别重要的社会道德或是历史使命。当商业和文艺、现代科技以及完美的视觉享受最佳的结合在一起,就预示着一部巨作的诞生,比如泰坦尼克,比如阿凡达,而雪花和密扇,只是一部改良版的宫保鸡丁,可以降低味蕾的标准,作为充饥,总是聊胜于无。比如这部影片,到是给我了一个另外的启发——如果一个人,用自己的视角去想当然的付出,有的时候反而是对别人最大的伤害,而这个人付出后如果再以被伤害的姿态来悲伤,实际上是一个最无奈的悲剧。
【雪花和密扇观后感】相关文章:
梅花和雪花10-06
我和雪花04-06
我和雪花作文05-11
小雨点和小雪花04-06
桃木扇04-23
雪花03-24
雪花07-13
雪花07-13
蜗牛的奥密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