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

2021-02-25 国学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作文 篇1

  我在国学大赛答题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知识,与真理, 令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了古代文学,了解了孔子名言的博大精深。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缺乏,于是,我下定决心发奋学习,多多学习古代文学。

  我一次联想到了古人的智慧,也十分敬佩古人。他们写的那一句句深奥的话,看起来非常普通,其十一句句都是古代人们知识的精华,一句句都是一把金钥匙,都可以带我们进入一个知识的宝库,带我们畅游之事的海洋。

  虽然我这次大体成绩不是非常好的,但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也激励了我追求上进的精神。

  还记得那次答题,我遇到了一道关于论语的题,本以为是小菜一碟的,但我一看题,就傻眼了,考的竟然是论语的意思,没想到论语还要被意思?看来我还得再加吧劲,把古文的意思背熟。

  时光的车轮还在一刻不停地滚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古文可能会被世人渐渐的遗忘。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古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

国学作文 篇2

  观数十年高考在中国的发展,重理轻文已成了学子们的普遍思想,俗话有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乎,在中国传统主流教育中的文科与国学偏被遗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没用的学科。

  对于现状,作为一名倾向于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万分,却也倍感无奈啊。当今世界发展之潮流并非学术研究,并非什么大思想,并非是古时百家争鸣的时代,现在国家倡导的是经济,是民族复兴与发展,要大力发展,必重视科技,想科技兴国,必重视理科。但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我们却丢落了一些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思想的发展。因为国家的发展重视科学,所以后面直接面对社会的就是理科专业,国家得任意部门都需要一名理专的人来提高科技含量,并且,社会的企业注重实际效益,能带来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创新,然而现在的科技却被格式化,新中国的重理教育像科举制重文那样失去新意与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学生忍着外界与社会所带来的压力从而艰难的选择了文科,而且不仅数量极少,质量也实在不能恭维。因为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线,与社会脱轨,无论是就业还是一个人的成长,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辅助性的东西,而不能作为人生的方向主流。尽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与未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文科的失衡导致国家文化的残缺,传统文化的断代,直至近几年,中国又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实力。

  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对文科生产生积极影响,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辅助方面。然而国家要发展和复兴,却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的现实利益。但重理也绝不可轻文,特别是国学与古哲学等方面,原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绝不应该在近代被丢弃。虽然我们倡导取之精华,弃其糟粕,但精华的部分一定要继承下来,这便是文科发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务,这便是文科的意义。

  现代文科切不可学文而不知文,文科应有文科的风范,文科有文科的重要与任务。若说理科为历史的缔造者,那么文科便是历史的承载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华文化的传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国学与文科必然会被历史所留下来。

国学作文 篇3

  上了高一之后,年级主任徐老师总是隔三岔五地找到我:“最近国学这么热,咱们要不要搞一个国学知识竞赛?”

  “好呀好呀。”

  然后就冷场了。

  但在11月的某个夜晚,徐主任把我们学生会整个小组都找了过去。

  “咱们在12月初办一个国学知识竞赛吧。”

  众人无言,默许通过。

  “zk,你牵头吧。”

  “哦……好……”

  最开始我的心里还是很排斥的,因为高一上学期到12月时就要进入复习阶段了,我对导数圆锥曲线什么的还都不熟练,历史必修一的几个单元小知识点心里还挺模糊的,感觉自己实在没有精力再“分出一个身”来去操办一个大型活动。

  而且之前学校的竞赛类活动,都是学生会的文艺部或是体育部组织的,我最多就是当当场务干干杂活,作为一个主管学习部和生活部的副主席,我真的是除了组织“表彰大会”什么也不会。

  当然我的这些推脱终究是个人的原因,最难的组织点在于“国学”这个命题上。

  不同于合唱比赛或是长跑接力,“国学知识竞赛”,单单是这个名字,就有一种文科生“自诩”很厉害的感觉。国学,对于大部分理科同学还是模糊的,大多数同学对此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小学时期的启蒙教育和电视剧里的“之乎者也”上。让文科生来操办“国学知识竞赛”,似乎可以和让理科生操办全年级都参与“物理实验比赛”的想法来一比高下。

  周日下午的学生会例会,我问大家:“如果把所有参赛班级的顺序打乱,一组五位同学都来自不同的班级,是不是就能增加一些不同班级的交流,也能让理科班级有更多的兴趣了解国学?”

  “提议是不错的,但是可行性太低了。”

  我有点犹豫了,60个人每人都抽一次签,光找个抽签的地方都得弄个较大的场地。

  最终大家接受了我这个提议,不然到时候理科生“罢场”可就是件更尴尬的事情了。

  接下来就开始了真正忙碌的过程。

  找语文和文综老师要题库,每天用大喇叭向全年级招募选手,找年级干事批活动场地,不断开会去通知各个班级做准备。

  初赛时间定在了月考后,月考的当天晚上,我还在教室的电脑前设计着初赛的PPT。

  月考结束后,我没有心情对答案,反而用很多的时间去协调“国学知识竞赛”各方面的工作。本来可以让部员去做的事情,我总是怕落实不到位,于是自己课间时间在不同的班级间穿梭;本来可以让学习部主管去筛选题目,却担心保密不当,于是就自己上手选题。

  学生会主席看我忙得像一只找不到回家路的蜜蜂,常常在午休的时候递给我一包干脆面,一边互相“分食”一边提醒我:“别太累了,有些事情分给其他同学干就好,你主要负责牵头。”

  其实那时忙碌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事情还需要干,哪些事情已经做好了,也不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分给哪个部门去做才能做到“不用审核的放心”——我好像只知道不断埋头去做。

  有点儿傻、进程有点儿慢,但我尽量确保每一步都不出差错。

  但说“不出差错”,实际这样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月考后不到一周的初赛,12组选手分在两个场地进行比赛。

  地点选择的是学校的心理教室,面积不大,但大概是因为刚考完试,倒有不少的同学来观看。

  先是心理教室的门关不上了,虽然我一直很“强硬地”认为不是我们干的,但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和心理老师处理这件事;因为拷贝题库的时候出了问题,以至于有两组同学的题目并不完全,不得不再另找一天去进行加赛;接着又是计算得分出了一些问题,本来是客观的题目在不同评委的判断中却有了不同的答案,使同一组的同学的分数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折腾了一个中午,还耽误了下午第一节课,才把初赛的事情大致了结了。

  办竞赛类的活动比简单的“颁奖”“讲话”要难得多,这不是做好比赛就能画上句号的工作,还要有后续的很多工作以确保比赛的“相对公平”。

  本来主任跟我约定决赛的时间是周四,结果第二天早上又告诉我:决赛的时间改到了周二。

  哦?!我当时连主持人都没选好,比赛的表格也还没有打印,一切工作都刚刚起步。

  距离正式比赛还有不到30个小时的时间。

  我跑到信息楼复印社把所有的表格都打印了,大课间和几个同学开了好几场会商量决赛事宜,我又把两个好朋友拉来当了主持还不给“福利”……

  几乎每一个课间我都在一楼至五楼之间“上蹿下跳”,常常上课铃打响了还没有赶回班级,以至于总得一脸尴尬地在前门喊着“报告”,有时候蹑手蹑脚地溜进教室以防被同学发现而被要求唱歌,中午和晚上都买了面包胡乱地吃了两口又接着去准备PPT,晚自习结束还得在教室的电脑前做着应急状况的预案……

  那两天我大概把一个月的楼梯都给爬完了,经过30个小时的忙碌,终于走到了决赛的那个下午。

  所幸的是一切都很顺利,虽然最“惊险”的环节挑战题部分因答错题要扣分而没有人参与,沉默且尴尬了几分钟,但整个比赛还是顺利进行了下来。更让我比较诧异的是,最后胜出的一组,有4位是理科生。

  大概我的目的也达到了吧——理科生享受了答题的乐趣,提高了对国学的兴趣。

  在一个雾霾严重的下午,在报告厅里,一人一人地答题。与屋外浓重的雾霾相比,屋内显得很简单、很纯粹:有些题目还真的不仅是考国学性的知识,更考验一个人的思维。场上的对决已不再是知识面的比拼,而是逻辑的较量,更是对一个小组合作默契度的考验。

  大概整场比赛,是以一串笑声结尾吧。获胜小组的5名同学,没有拿到“最优个人奖”,而是荣获了“最佳团结奖”——有点儿好笑的名字,但却有重要意义。

  站在舞台的旁侧,看着同学们陆续离场,我想,为了“国学知识竞赛”奔跑的这几周,其价值也已不单单是局限于“国学”二字了。

国学作文 篇4

  回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回望人文明的发展历程,回想古今中外的伟人和名家,似乎总有一颗璀璨的星在其中永恒不变地闪耀着,那就是——经典。

  从小到大,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知识渊博的青年,从小学课本里的《三字经》《百家姓》到中学课本里《诗经》《论语》在成长道路上一直陪伴我们的,也是经典。经典用它那独特魅力和璀璨的光芒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增添了一抹亮色,一缕馨香。

  清晨,品上一杯香茗,手捧一本经典,任清风灌满整间屋子,此刻,是何等的悠闲与惬意!读得有些乏了,便起身移步至窗边,看着窗外开得正烂漫的野花,不禁想起了《诗经》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傍晚,望着窗外落日的余辉,不禁感叹四季更迭,时光易逝,于是轻轻吟诵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是经典,让我初次感受到了文学那独特的馨香。经典宛如一叶小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收集精华,汲取养料。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经典的创作,酝酿于一时,流芳于百世。一本意味隽永的《论语》,流传至今,其中经历了多少纷纭战争,历史变革,可它依旧挺了过来,经久不衰。而刚入学的孩子也懂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千古名句也在生活中广为传诵。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经典同样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不被尘事所扰,不被嚣俗所惊,进入一个淡泊,宁静的世界。一部《西游记》竟可以让我废寝忘食,书中的妖魔鬼怪,奇闻异事,以及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不禁感叹:在强大的毅力与执着面前,再大的困难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历经风雨的侵蚀,雕栏玉砌会化为断壁残垣,而经典却经久不衰,历经千百年依旧光芒四射,新颖长青!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怎能缺少经典的陪伴?不论昨日,今朝,还是将来,经典必是我成长的伙伴,它也定会陪伴我跨越重重困难与险阻,直奔那美好的明天!

国学作文 篇5

  国学,对于我们来说,在书本上,电视上,报纸上、生活中都能见到、学到。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们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圣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们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在生活中,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中的“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让我明白了要相信自己的见解,绝不轻易地怀疑自己。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又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去学校的路上,我刚到教室门口,就看见同学们正在写作业,如果是原来,我还会感到纳闷,但是,今天我并不感到纳闷,因为,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同学们都在做呢!教室里呀,可真是静得不能再静了,仿佛一根针掉下来,大家都能听见呢!很快,我也进入了角色,沙,沙沙,沙沙沙……大家的写字声很快奏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慧玲,这道题是这样做的吧?”一声清脆的声音响在我耳边,音乐停止了,我转过头去,原来是周文文在叫我,我和她对了对,可答案根本合不上呀,我们又各自在草稿本上算了一遍,可还都是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于是,我们都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可我俩还是坚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都没有一点向对方认输的意思。于是,我们去找了许多同学,大多数都支持她的答案,我有一点儿灰心,正准备把自己的答案改了呢!可我想起“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这一佳句,再想了想自己的解法,于是,我坚定地说:“我相信我的`答案是对的。”过了几天,老师讲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我发现我的答案是对的。我开心极了,我也更坚信“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后来,我对国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我更喜欢学国学了,因为学国学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还可以潜移默化地体会他的思想,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国学作文 篇6

  一、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不是唱歌,不是绘画,也不是建筑形式、服装头饰、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语言和哲学。有自己的语言,方可为民族,有自己的哲学核心概念,方可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汉语独特而富于生命力,中国哲学也独特而富于生命力,我们拥有对全人类都有影响而又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概念,比如“道”,比如“仁”,比如“和”。这是中国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我们自己的年轻人却对自己的文化不甚了了,知道的、追求的,都是西方或日韩的流行。如果真能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真谛,也还则罢了,关键是学到的大都是西方的皮毛,甚或垃圾,甚或西方莫须有的东西。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无厘头。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年轻人,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目前我们的教育,于中国传统哲学几乎谈不上,没有系统的传授,而系统传授的,往往是艺术、技术之类,总而言之,是技能,不是思想精神。对待西方文化也是同样,只教技能,不讲思想精神。于是国人之无信仰、无理想、无幸福、无聊可知矣。只有一个汉语,还在代代相传,是为中国人的凝聚力之根。但是破坏汉语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汉语语感的丧失,也是颇可担心之事。古典诗词文赋,而用西方现代的朗诵法读之,是为一例。古诗有音韵之美,有平仄、长短、高下、清浊、轻重、疾徐等等相间之妙;有平水一百零六韵各韵情绪之别;有唇、齿、舌、喉、鼻各声母风格之异;有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八调神态之分,种种美妙神韵,如今有谁还讲?只把文学当文字看待,只解释语词的内容,分析社会的背景,于形式之意,全然不顾。那还是文学吗?试想为什么现代白话文很少有人背得过?如今信息爆炸,每天的白话文如尘埃满世,但哪个能让人记住?因为我们对汉语的音韵之美、文学的形式之妙已经不讲究了。

  二、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如今六部委联合下文在全国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只是如今的篇目,还不够系统,不能使思想精神完整传承。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吟诵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现在讲解太多,背诵太少,讲的记不住,背的无神韵,自然竹篮打水。

  三、吟诵只论其神态,中正平和,精气内敛,可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在的精神。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精神自然难寻到。吟诵是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国学作文 篇7

  国学,是我国的瑰宝。在我们华夏民族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国学的魅力是强大的。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曾有多少东西被丢弃?而国学,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五年级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不是很深。我对国学的认识大多都来自课本和我从小读过的国学书本,尽管我能说出些许和国学有关的东西,然而很多时候我感到这些东西还是枯燥无味的。但自从观看了《国学小名士》后,从选手那口若悬河的表达能力和主持人和嘉宾评委那妙语连珠的精彩国学点评中,我渐渐从国学中找到了乐趣并深深地爱上了国学。

  《国学小名士》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台上哥哥姐姐们的胜利与台下他们的奋斗和拼搏让我明白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含义,而他们在台上的精彩表现又告诉我,面对自己的人生,我要努力,我更要自信。

  在这众多的古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就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让我明白了朋友情意的重要性,我也学会了珍惜我和好朋友之间的友情。

  国学,好似广阔沙漠中的一朵花;国学,犹如蔚蓝天空中的耀眼的太阳;国学,犹如漆黑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同学们,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将国学,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作文 篇8

  学校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在上一周举办了全校性的国学知识竞赛。我和班上的同学一起组队报名参加了这个竞赛。

  比赛的那天,我们既激动又忐忑。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学校级别的竞赛,内心难免不会激动,但是又想到这个比赛肯定会高手云集,我们很有可能会名落孙山,所以又有些忐忑不安。

  比赛正式开始了,第一个环节是团队介绍。轮到我们上场了,我们一行四人走上讲台,大声说出了我们的组名和口号,然后面带微笑,鞠躬下场。没有一个人怯场或是忘词,是个好的开端。接下来是知识问答环节,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有我们很熟悉的,也有全然不知的,有能很快做出反应的,也有犹豫不敢决断答案的。在这一轮是竞争之后,我们组的比分排在了中间。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是现场评委出题大家辩论。竞争更加激烈了,大家已经进入白炽化阶段,纷纷跳起来和意见相斥的同学辩论。

  比赛结束了,虽然我们组没有拿到名次,但是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国学作文 篇9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珍宝。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构成了诗歌国度中无比壮丽的景象;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清词丽句,恢弘奇伟;遨游诗海,美不胜收。

  古诗是什么?要让儿时的我来说,那就是一些稀奇古怪,难以理解的句子。而这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在考卷上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低年级时,背古诗对我来说是最复杂不过的了,背个诗简直比登天还难呐!可当我今天看了《国学小名士》后,我看到各位哥哥姐姐们那脱口而出的背诗速度,实在让我惊呆了!他们口中那一句句优美的古诗,都是祖先留下的财产,这一份份财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灿烂文化的启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古诗热爱的激情。

  古诗句的境界也很高,不只是字面上的描写风景、人物、心情等,更重要的还是隐藏在诗句里的深层意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句诗句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时间是不会倒回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坚强,顽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告诉我们做凡事都须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是劝告我们小时候要努力,不然长大了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古诗句的意境也很多,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在下真是佩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妙哉!妙哉!

  可是自从有了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后,人们有什么问题就会使用它们查询,可以搜到很多的满意答复。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变得很少去通过书籍查找资料。那就更没有多少人会去在意故事词了。

  我通过看《国学小名士》对古诗词加深了理解。古诗词已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了,古诗词是每个中国人必须了解的文化,古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也包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中国,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也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从古人说的文言文到现在说的白话文,文言文现在也成了学习的一种,它们都被挖掘了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是无价的。

  我对《国学小名士》里的哥哥姐姐们都赞不绝口,我要向他们学习,多积累古诗词,多了解祖国文化,多看些好书,多储存有用的知识。

  同学们,让我们向祖国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让我们向古诗词的方向前进吧!

国学作文 篇10

  从我上一年级到现在一直在学习国学,这门课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在《礼记》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这一则的意思是君子对于学业,心里总是念念不忘,每天都会温习,甚至休息、娱乐的时候也不忘学习。老师说:“这则是教育我们一定要热爱学习,按时温习,不忘学习。”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动物园,我心里特别高兴,我都好长时间没有去过动物园了,穿上漂亮的衣服我正准备跟着爸爸妈妈出门,忽然想起来第二天的课文我还没有预习,所以就没有出去玩改在家里温习功课,爸爸妈妈看我这么自觉学习都非常高兴。

  爸爸妈妈每天上班都非常辛苦,所以我们不能再让爸爸妈妈操心了,一定要自觉学习,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国学作文10篇】相关文章:

1.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优秀作文

2.国学故事作文

3.国学比赛作文

4.小学国学作文

5.国学茶艺作文

6.国学《论语》作文

7.国学小学作文

8.学国学作文

9.国学的作文

上一篇:国学作文 下一篇:国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