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

2021-02-26 国学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作文 篇1

  三招让你作文拿高分

  近年来,中国大陆雅思考生的平均成绩一直徘徊在全世界主要国家考生倒数几位,而作文分数在为雅思总体分数拖后腿,作文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

  20xx年的雅思类均分仅为5.37,分数由高到低依次是阅读、听力、口语、写作。作文均分为5.13分,低于平均分,并且比20xx年又下降了0.1分。

  思路狭隘是主因

  环球雅思首席主讲吴建业老师说,许多考生很少关注社会热点,平时很少思考,一直缺乏丰富的内容去丰满思路,甚至不知道从何思考,言之无物。

  另外,中式思维,缺乏谋篇布局能力。不少考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就不太好,思维混乱,逻辑不清,写作处处表现出了中式思维的负迁移。

  在40分钟以内用非母语表达与众不同的思想是有难度的,但雅思作文主要是对考生的语言能力测试,可以依靠漂亮的句式和流畅和无误的词语来吸引考官。吴建业说,词汇量大,作文写起来就比较简单,同一个中文意思,可以用不重复的英文来表达;多用短语,巧妙的句子结构,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巧背单词字字珠玑

  如果用中文来写,我可以文思泉涌,思路开阔,素材丰富,可是很多内容我不知道怎么用英文说,也不知道句子结构要怎么构造。有学生抱怨,因为词汇量小,肚子里有货也倒不出来。背单词采用联想记忆法是最好的,如果能找个Partner,配对进行,相互监督和促进更好。

国学作文 篇2

  在寒假,我读了《国学·诗经》这本书,使我深受感触。再次翻开,“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几个字引入我的眼帘。其中,就数第四单元——家国篇给我的感触最深,不仅歌颂了劳动人民炽热的家国情怀、人间真情,还写出了远在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这句话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飞呀飞,忽上忽下叫声悲。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南边。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悲伤柔肠断。写出了兄长对妹妹的不舍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书中的内容,可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从未对我发脾气,每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爸爸会耐心的给我讲题,不厌其烦的说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听会了为止。妈妈更是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父母亲会为我排忧解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长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即使是再和谐的家庭,也不可能没有争吵,就在寒假的一天,我不想写寒假作业,正在玩电脑,妈妈就开口说:“别玩了,快去写作业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极不情愿地答道:“知道了”嘴上这么说,眼睛和身体从未离开过电脑,10多分钟过去了,妈妈看我还没有停止玩电脑,便生气地喊道:“快去写作业!不许玩电脑!”我只好慢悠悠的转身,妈妈看我动作慢,就一下拔掉了电脑插头。我当时也不情愿,看到这就更生气了,便把头一扭,气冲冲的去了卧室,把门用力的关上,门被弄得叮当响,我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翻开了寒假读物《国学·诗经》看到了家国篇中远在他乡之人的思想情怀,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现在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对我这麽好,我却还不知足,还与他们发脾气,我真不该呀!要是我长时间不见父母的话,还会这么对他们吗?想到这儿,我便跑过去对妈妈说了声:“妈妈,对不起!”妈妈笑着说:“没什么事,我也有不对,不该鲁莽。”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妈妈的笑容是那么美丽,温和,里面包含着对我的赞扬,笑声久久回荡着,回荡着……

  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必伤心,因为家成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知己。家,是属于我的,唯一的避风港!

国学作文 篇3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2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3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3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4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3、夜场论坛,金石为开。(我们正在努力)

  4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4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4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4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4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5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5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5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5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5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

  5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5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58、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59、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元·杨显之)

  60、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6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62、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63、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6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6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66、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6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69、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7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71、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7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曹雪芹·红楼梦)

  73、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7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7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国学作文 篇4

  那天我打开电视,看到节目中好像在举行什么比赛,并且还刚开始呢。我怀着好奇心看了下去,才知道这个比赛是《国学小名士》知识竞赛,看完后还感觉知识长进了不少呢。

  参赛的选手们,年龄并不大,但各个都是人才,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让我震惊不已。选手们十分好学上进,对诗句的'了解和把握都已经滚瓜烂熟了,各种高难度诗句居然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不光是观众,就连评委老师们也很敬佩这些孩子。不论大小年龄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比赛,不在乎输赢,他们的行李素质是多么得让我们欣赏啊!他们的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诗句,那么多的诗句,都那么深奥,是怎么把这些记在脑子里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看来他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表现平淡,一句句诗时刻在脑子里环绕着。看见对手反超了一点点,就要做得比对手还要强。他们说过的话,有水平、有素质、有涵养,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义和道理,听他们说话,就会懂得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当我看完时,就向自己发誓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学知识,学好语文这项学科打好基础,争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以后我希望老师多教我们一些国学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从国学经典中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国学作文 篇5

  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希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

  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使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使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使我学习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

  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国学作文 篇6

  一、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不是唱歌,不是绘画,也不是建筑形式、服装头饰、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语言和哲学。有自己的语言,方可为民族,有自己的哲学核心概念,方可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汉语独特而富于生命力,中国哲学也独特而富于生命力,我们拥有对全人类都有影响而又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概念,比如“道”,比如“仁”,比如“和”。这是中国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我们自己的年轻人却对自己的文化不甚了了,知道的、追求的,都是西方或日韩的流行。如果真能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真谛,也还则罢了,关键是学到的大都是西方的皮毛,甚或垃圾,甚或西方莫须有的东西。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无厘头。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年轻人,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目前我们的教育,于中国传统哲学几乎谈不上,没有系统的传授,而系统传授的,往往是艺术、技术之类,总而言之,是技能,不是思想精神。对待西方文化也是同样,只教技能,不讲思想精神。于是国人之无信仰、无理想、无幸福、无聊可知矣。只有一个汉语,还在代代相传,是为中国人的凝聚力之根。但是破坏汉语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汉语语感的丧失,也是颇可担心之事。古典诗词文赋,而用西方现代的朗诵法读之,是为一例。古诗有音韵之美,有平仄、长短、高下、清浊、轻重、疾徐等等相间之妙;有平水一百零六韵各韵情绪之别;有唇、齿、舌、喉、鼻各声母风格之异;有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八调神态之分,种种美妙神韵,如今有谁还讲?只把文学当文字看待,只解释语词的内容,分析社会的背景,于形式之意,全然不顾。那还是文学吗?试想为什么现代白话文很少有人背得过?如今信息爆炸,每天的白话文如尘埃满世,但哪个能让人记住?因为我们对汉语的音韵之美、文学的形式之妙已经不讲究了。

  二、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如今六部委联合下文在全国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只是如今的篇目,还不够系统,不能使思想精神完整传承。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吟诵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现在讲解太多,背诵太少,讲的记不住,背的无神韵,自然竹篮打水。

  三、吟诵只论其神态,中正平和,精气内敛,可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在的精神。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精神自然难寻到。吟诵是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国学作文 篇7

  似夏日里的一缕轻风,如初春旷野里的一抹新绿——国学经典,你是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融入我的生活中。

  从我咿呀学语开始,做教师的父亲就常在我耳边吟诵:“人之初,性本善……”虽然并不懂得其中意味,但也是津津有味地随着爸爸抑扬顿挫声调而童声童气地念着。不知不觉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

  上小学了,爸爸教我学书法,又接触了许多名诗名句,并在不断地摹写、诵读中逐渐领会了其中的意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告诉我时间宝贵。金缕衣虽然华贵,终有破旧之时,而时间却一去不复返。大好年华,应当珍惜,才不至于后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这铿锵有力的诗句中,我分明看到了作者那坚毅的面孔,感受到了那赤诚的爱国之心。读着这千古名句,我的眼里已是泪花盈盈……

  当我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时,我就会用《劝学》里的名句鼓励自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如果不能坚持做事,即使你面对一块腐烂的木头,也不能弄折;但如果你能坚持不懈,就是金石也能雕刻成自己理想的作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国学作文 篇8

  十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她们已经步入社会,她们是校长亿月和司徒老师心中最好的学生,她们离开学校时,校长和司徒老师还把她们送到校门口。孟爽当了律师,孟凝当了医生,孟情准备当老师赚钱好继续读研。一天,她们三姐妹难得一次全部放假,出去逛街了。路上,细心地孟凝在人山人海中发现了一个很像孟情的女孩,无意中,她碰到了那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与她们失散多年的姐妹紫凝,但紫凝不知道,她现在是法兰的人,她接受使命来到闹市找三公主,正好,让她歪打正着碰着了三位公主,她狠狠地瞪了一眼孟凝,走了。孟凝感到很奇怪,想:怎么会有一个长的那么像孟情的女孩,难不成——她是妈妈曾经说过的紫凝?她急忙把这个发现告诉她的妹妹们,孟爽说:“你说,她狠狠地瞪了你一眼?”孟凝点点头,“糟了,她肯定是被法兰控制了!”孟爽焦急的说道,“你怎么知道?”孟情和孟凝异口同声地说,“你们忘了吗?她是在十岁的时候失踪的,到现在,她应该是十八岁,在八年时间里,她不可能忘了我们的,现在她对你有仇恨,那还有谁对我们有仇恨呢?是法兰,这样一推理,她就是法兰的手下。”那她们该怎么办呢?,看下集——《姐妹开战》

国学作文 篇9

  文化的海洋,烟波浩渺,国学就是那一抹温柔月光下荡漾的波浪,在潮去汐来中明亮。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屡现报端,电话诈骗案致三名大学生走投无路,最终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生活中,乱占车道,夜半扰民,口出脏话等不文明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都使我们深感忧虑,是否国学传承的美德逐渐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书中有关于学习的,例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每一个人内心都需要一种传统精神的坚守。中国航天科技高级技师徐立平自1987年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这是一种姿势的坚守。

  还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救出了紧张的老人。将自己的水下装备分给他人。这是一种分享的精神。更有刚刚带领中国女排披荆斩棘夺得奥运金牌的郎平教练,是对传统精神合作的坚守。他们的涌现正是社会真、善、美的主流。在我们的校园中,随处可见互相讲题的同位,帮忙打水的同学,认真备课的老师,这都是国学的传承与发展,是美德的体现。

  国学,于无声处绕梁,于无色处绚丽,于陋巷中金玉满堂,于荒芜中高朋满座。我们应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

国学作文 篇10

  搁下笔,拿出一本《唐诗三百首》,一头扎进诗中,品味那世世相传的诗。

  我从小就爱国学,依稀记得小时候摇头晃脑地吟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那三字一句的《三字经》,在我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后来,我变本加厉,有空就钻进国学中不能自拔,藏在国学里,陶冶情操,放松心情。

  我爱那气势磅礴的豪放词,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扣人心弦,激荡人心;“浊酒一杯家万里”,把平静的心激起一道道巨浪……

  我也爱杜甫的悲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爱李白的激情“将进酒,杯莫停”;还爱柳永的凄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更爱岳飞的豪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我爱着的国学中,我知道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认识了屈原,认识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藏入国学的时光里,一切尘世的烦恼皆抛掷于外,到处是国学的甘霖。

  有一次,我正在埋头阅读国学,“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字字刻骨。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铿锵有力。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笔下的杭州繁华至极。

  “红酥手,黄藤酒”,《钗头凤》凄凉悲哀。

  抬头,国学经典在脑海中投下一道影。回头,妈妈板着脸,双眼紧盯着我,“我说多少次了,让你去洗漱睡觉”。不好,藏在国学中的时间长了点。

  藏在国学里,不仅消除了烦恼,也熏陶了心灵。

【【精品】国学作文10篇】相关文章:

1.【精品】国学作文8篇

2.【精品】国学作文五篇

3.【精品】国学作文5篇

4.【精品】国学作文四篇

5.【精品】国学作文六篇

6.【精品】国学作文三篇

7.【精品】国学作文6篇

8.【精品】国学作文9篇

9.【精品】国学作文九篇

上一篇:国学作文 下一篇:国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