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

2022-03-03 国学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作文 篇1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中成才。在看完《国学经典小名士》之后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对人类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

  比赛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古典诗词、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恍然之中,我也成了一名优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过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在一辆古代的马车上“吱呀吱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眼映照的微红,叫我怎么不停下来望几眼?“小林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晚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道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上酒兴正浓,萧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心爱的人跳着心爱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做一日多情公子?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的音韵之美,天字之丽,在悠长的时空里摇曳,芬芳妩媚,萦绕在我的心间,回想在天际……

  而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千年的腥风血雨,曾近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我们要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指引我们前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骄傲,发扬国学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国学经典小名士让我们一起在对经典的践行中,不断前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多读书。读国学经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土欲宣启义,必先读其书。让国学经典带领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向梦想前进,超中国梦前进。国学经典,必世代相传。

国学作文 篇2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山东省国学小名士诵读电视大赛》,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古诗大比拼。

  ”请说出带有江或湖的诗句,不能重复。前几轮选手们都对答如流,随着诗句越说越多,有的选手开始重复败下阵来。最终一位大姐姐赢得本关第一名。我挺佩服她的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就把诗句背了出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她要下多少功夫呀!我觉得自己和她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

  接下来,“美德大考验。”通过就餐考验她们谦让的美德。

  餐桌上有六个人,但每次上的食物数量只有五个,看看他们六个人怎样分食。还考验她们和长辈一起进餐时的礼貌用语等,她们表现的都特别棒,我是自叹不如。

  通过观看《山东省国学小名士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

  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同学们我们一起培养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吧!

国学作文 篇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三国演义》上的灰尘被轻轻抹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西游记》的扉页被轻轻打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水浒全传》被轻轻放在橘黄暖光下的书桌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红楼梦》被轻轻放进书包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散发中国古典气息的四大名著。

  记得当初买这些经典的时候,是因为听说长大有用,可小小的我并不怎么喜欢。当时拿着一本厚重的书,打开一看,全是我看不懂的语句,变更没有兴趣了,所以,这四本国学经典便静静的躺在落满灰尘的书架上。

  直到上了初中,便在某年某月某日怀着一个强烈的好奇心搬出这些书,一页一页地翻了起来。当时似乎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在女生中最受欢迎,于是我开始认真地看起了《红楼梦》,其实并不算认真,认真的看了两会之后,便没有兴趣看下去了,只挑了一些较有趣的情节浏览。

  渐渐地,我明白了,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贾史王薛的兴盛衰落;明白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明白了英雄好汉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明白了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路程。

  而经典当然不止这些。《论语》教咱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重视仁德;《弟子规》教导咱们为人处世的规范;《礼记》告诉咱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咱们要格物致知…… 渐渐地,这些经典的经典气息就像盖不住的茶香萦绕在我的周围。夜明珠的光芒在喧杂浮躁的白天被太阳似火的光辉掩盖,而到了夜幕降临,万籁俱静的时候,她就默默地亮着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光芒。而经典不就像夜明珠一样吗。当咱们的心灵吵杂的安静不下来,经典被咱们一眼忽略过去,而就在咱们心灵的灰尘沉淀下来,腾出一片安静时,经典就在角落里静静散发着清新淡雅的光。她就是一把古香古色的掸子,为咱们拂去心灵的灰尘。

  国学是咱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咱们一起进入这经典的世界吧!

国学作文 篇4

  第一个危机,来自于合格的老师百不得一。判断一个塾师是否具有基本的国学素养,只要看两点:一,他会不会写合格的诗词,二,他会不会写合格的文言文。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记载的一则故事:某地有塾师水平很差,不识“郁郁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后来有新塾师念“郁郁乎文哉”,学生骇怪而散。十年来,徐晋如接触书院、私塾机构数以百计,除了北大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先生的龚鹏程国学院、北大中文系博士檀作文先生的雒颂堂私塾、杭州民间学者季惟斋先生所办的私塾是国学正脉,这种情形实在太可怕了。

  第二个危机,来自于功利思想。国学在传统上是精英之学。夏商周三代,教育就已经非常发达。研习国学,绝不能抱功利思想。一旦想着学国学怎么“有用”,其用心就卑下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的教育是所谓六艺之教,一面要诵习国学经典,这要有专门的硕学之儒讲授,一面又通过诗、礼、乐的熏陶,养成学生完善的人格。所以真正的国学教育,就该像龚鹏程教授、檀作文博士、季惟斋先生那样,由诗入手,涵养性情。然而很多家长,只把国学当作让孩子守规矩的训诫,于是《弟子规》这样的糟粕,堂而皇之成了“国学经典”,实在是令通人齿冷。

  第三个危机,来自教育者的乡愿卑贱。国学教育,从来靠的都是教化。教化在从前都是有严格的标准的。但现在很多机构把国学当成商品卖,这个过程中,标准便在一点点地降低。大众读不了正体字,于是就用简体字教材,大众不能接受正音诵读,于是就改成普通话朗读,大众想听他们听得懂的,于是精深的义理、高贵的精神,被要求往通俗甚至庸俗的方向讲,最好能喜闻乐见!但是,作为一个师者,因为我永远不会降低标准,在他们看来,我所讲的东西,也许是个好东西,但卖不上价,等于什么用也没有。

国学作文 篇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每天晚上我都要和妈妈一起诵读30分钟的国学经典,最近一周我正在读《大学》。这些在有些人眼里是乏味得很的东西,可在我看来却是那样的绚丽多彩,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如动听的音乐般美妙。

  我与国学结缘,是从进入钢城小学以后,学校在徐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让国学浸润孩子诗意的童年活动,从一年级的《三字经》,二年级的《笠翁对韵》,三年级的《弟子规》,四年级的《增广贤文》,到现在五年级我们正在读的《论语》,无不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让我越来越喜欢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在润物细无声地促使我一点一滴地改变。

  小时候的我,爸妈的宠爱,姥姥姥爷的溺爱,让我从小就无法无天,任性妄为。记得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当妈妈把切好的'西瓜准备递给姥姥时,我看到那鲜红的西瓜被越分越少,就毫不留情地在每块西瓜上留下我的牙痕,当时还为自己的小聪明喝彩,直到学习了“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时,我才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难当,因为他们有的和我一般大,有的还没我大,却能孝敬父母,这怎能不让我无地自容呢?当我第一次把又大又红的苹果拿给姥姥时,大家都说我长大了。我是长大了,是老师用古人的智慧教会了我成长。

  在国学中,我收获了善良与友谊;在国学中,我收获了中华美德;在国学中,我收获了成长。国学经典像朋友一样伴我成长,默默地指引我一步步走向成功。

国学作文 篇6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学珍宝,在这些少年眼中,就是一幅幅淡逸劲爽、浓墨重彩的水墨画,他们提起厚重的毛笔,潇洒落下,画出属于他们的那片浩瀚的诗词天空!

  记得小时候,背古诗是我最头疼的一件事,曾不止一次的想过:古人为何要做那么多佶屈聱牙的诗词呢?直到今天,当我有幸看了《国学小名士》,看到和我年龄相仿的学生们行云流水般顺利的“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我才真正认识到诗词的重要性,那一刻,我早已跟着他们畅游在诗词的海洋中了。探索着那片藏有无数宝藏的“诗词海洋”,我的心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静和快乐!

  他们口中一句句自由洒脱的诗句,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物质文化,是引领我们前行的启明灯。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修养,无需外在的刻意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恬淡。诗词让我们学会安静,学会欣赏,学会淡泊名利,像陶渊明无拘无束的《归园田居》,像李白豪情万丈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像李清照舒适惬意的《如梦令》。

  诗词需要极高的文学修养,几句短小精悍的诗句,竟将“迁客骚人”们无尽的愁思、豪爽、恬淡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不禁为他们暗暗担心或陪他们一起煮酒论英雄。

  我的作文一直没有什么优美的句子,想来定是因为诗词的积累量不够,看待问题没有诗人们那样开阔的心胸。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复旦附中16岁的美少女武亦姝,前几日在网上看到她初二写的作文,真是妙哉!优美词句为这篇本就是佳作的作文画上了“点睛”的一笔,浓浓的古风扑面而来,难怪她看着那么清秀,像古代穿越来的女子,定是古诗将她修饰的如同一株仙草!

  古诗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多少人脱口而出的句子,可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现在的我们正值花季,正是该奋斗的时候,别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因为你今天偷的懒会成为日后打自己脸的巴掌,年轻就是要拼!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渐渐代替人们的生活,遇到生字,我们不再翻阅字典,而是百度查询;遇到文言,我们不再翻阅相关资料,而是将一切都交给了网络。古诗词难道真的要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吗?老祖宗智慧的结晶难道真的要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吗?不,绝不!

  看完《国学小名士》,我对古诗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正是因为有这些青少年,古诗才得以传承,我们也要做他们中的一员,将古诗词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爱上古诗词!

  同学们,让我们朝着那片诗词的海洋奋力游去吧!

国学作文 篇7

  一、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不是唱歌,不是绘画,也不是建筑形式、服装头饰、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语言和哲学。有自己的语言,方可为民族,有自己的哲学核心概念,方可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汉语独特而富于生命力,中国哲学也独特而富于生命力,我们拥有对全人类都有影响而又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概念,比如“道”,比如“仁”,比如“和”。这是中国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我们自己的年轻人却对自己的文化不甚了了,知道的、追求的,都是西方或日韩的流行。如果真能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真谛,也还则罢了,关键是学到的大都是西方的皮毛,甚或垃圾,甚或西方莫须有的东西。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无厘头。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年轻人,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目前我们的教育,于中国传统哲学几乎谈不上,没有系统的传授,而系统传授的,往往是艺术、技术之类,总而言之,是技能,不是思想精神。对待西方文化也是同样,只教技能,不讲思想精神。于是国人之无信仰、无理想、无幸福、无聊可知矣。只有一个汉语,还在代代相传,是为中国人的凝聚力之根。但是破坏汉语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汉语语感的丧失,也是颇可担心之事。古典诗词文赋,而用西方现代的朗诵法读之,是为一例。古诗有音韵之美,有平仄、长短、高下、清浊、轻重、疾徐等等相间之妙;有平水一百零六韵各韵情绪之别;有唇、齿、舌、喉、鼻各声母风格之异;有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八调神态之分,种种美妙神韵,如今有谁还讲?只把文学当文字看待,只解释语词的内容,分析社会的背景,于形式之意,全然不顾。那还是文学吗?试想为什么现代白话文很少有人背得过?如今信息爆炸,每天的白话文如尘埃满世,但哪个能让人记住?因为我们对汉语的音韵之美、文学的形式之妙已经不讲究了。

  二、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如今六部委联合下文在全国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只是如今的篇目,还不够系统,不能使思想精神完整传承。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吟诵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现在讲解太多,背诵太少,讲的记不住,背的无神韵,自然竹篮打水。

  三、吟诵只论其神态,中正平和,精气内敛,可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在的精神。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精神自然难寻到。吟诵是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精选】国学作文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精选】国学作文合集七篇04-25

精选国学作文400字七篇10-14

【精选】国学作文锦集七篇10-07

精选国学作文600字七篇10-04

【精品】国学作文300字集合七篇02-10

【精选】国学作文集合5篇02-27

【必备】国学作文七篇05-17

【实用】国学作文七篇05-02

精选国学作文300字集锦七篇02-13

【精选】国学作文300字集合5篇02-04

国学作文 我爱国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