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乡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作文 篇1
“大人望种田,细伢盼过年。”记得儿时,在寒风中听着肥猪嘶叫闻着蒜苗飘香捏着冻胞翘起颈子望过年的时候,常听到大人如是说我们这些小孩儿。那时候过年,才真是三百多天才一遇的大喜事。
老家座落在四川盆地东部的边缘,大巴山的西南方,长江北的支流边上一座无名大山的山腰。坐在家门口就能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山,起伏不断,绵亘不绝。山上稀稀落落有几户人家或几个院子隐在梯田坡地边的树林里,听到鸡鸣狗叫方才觉得山村其实挺热闹,尤其是过年的那段日子。
土地刚从集体下放到个人的时候,没有杂交水稻和转基因食品,粮食产量并不高。几乎家家户户都缺口粮,尤其是二三月间青黄不接的时候。冬天把红薯磨粉之后的渣捏成团晒干储备起来,就是为了度这荒月。此时仍能吃上白米饭甚至喝上稠点的玉米糊的,都算是家庭环境好的殷实户。过年的大鱼大肉理所当然是人所共盼的美味佳肴。
如此隆重的节气,自然要郑重其事地张罗准备。多数人家在农历十月尾就开始忙活,第一件大事就是杀猪。那时候养猪不兴饲料,一是少有,二是没钱买也舍不得买。最常用的就是土豆红薯玉米小麦之类的粗粮,拌上一大锅煮熟的野草菜叶,倒在草棚下石头槽里,看猪儿摇圆尾巴,嗵嗵嗵地连汤带水全部吃光。脸上溢满笑意,眼里仿佛看到过年时墙上挂满的一串串白瓜瓜的腊肉。它就是一年的油水指望。
队里通常有一两个杀猪匠,和谁关系好就在前一晚打着电筒叼着叶子烟去他家恭请,运气好的不用排轮次。次日清早在房屋旁边的坪地上挖个临时的灶坑,架上平日煮猪食的大铁锅,把满满一锅水烧得滚滚开。杀猪匠就扛着家什来早早来到,入门喝口热茶,就吩咐几个早已请来帮忙的亲戚邻居从猪棚里拖出肥猪,按倒在特制的木板上,看着杀猪匠将明晃晃的尖刀从猪的脖子直插入心脏。女主人早已将洗净的木盆装碗清水撒点盐接住流血。肥猪尖叫几声,流尽鲜红的血,待它猛抽之后不再动弹,大家这才松手。最后喷出的猪血则另用碗接好,那叫仓血,炒着吃特香,只是吃了之后排出来是纯黑的,不好看。
杀猪匠在猪后腿蹄子上斜着割一条小口,然后用小指粗四五尺长的铁杖由小口捅到肥猪的各大部位,然后歪着头对着小口吹气,直到肥猪全身鼓胀,才用麻绳绑好口子。然后几个人把肥猪被拖到地灶旁用开水淋烫刮毛,白瓜瓜的肥猪尽现眼前,小狗也忙不叠前来舔腥,偶尔被一脚踹得汪汪叫,看得众人乐呵呵。
肥猪刨净之后被抬到用门板架起的案上,师傅解开猪腿上的麻绳,熟练地将猪头沿脖子切下,从嘴边剖开半边,用早几天准备好的棕叶绾子串好挂起。主人便赶紧找来秤杆抬起猪身称重,再加上猪头重量,算一算今年的收成,计划明年的油水。要是哪家杀了一头大肥猪,那家的女人一定会被称赞一年,公认她是一个能干的女人。
杀猪匠用大铁钩钩住猪屁股,几个人把猪身抬起挂在斜支在墙上的木梯上,让杀猪师傅分解切块。师傅熟练地开膛剖肚,将内脏分开扔到准备好的簸箕里面,女主人则挑选部分安排当天中午丰盛的伙食。小孩从杀猪师傅手里接过长长的“连铁”注①用蕉藕叶包住哀求母亲放在灶里烧熟了吃,糊得一脸的焦黑。男主人则提着大肠到附近的水塘里清洗。猪小肠留一段自己灌香肠注②,其余的则用棕叶绑起挂在墙上或树上,让师傅和那长长的猪鬃毛一并提去,算是工钱。
待师傅将整头猪砍块分解完毕,午饭也差不多准备好了。这一年一次的杀猪饭甚是重要,附近诸如舅爷姑妈姨娘之类的亲戚都请来吃饭,自家的叔伯兄弟更不用说,除非关系闹得很僵,则是另一码事。娘家远的不能来,则吩咐师傅砍一小块留着送给娘家,让他们也尝尝家养的肥猪。到了吃饭时间,菜上完了,开饭前首先得摆上几副碗筷,碗里盛点白饭,将筷子横架在碗上,再倒上一口白酒,配上一副空碗筷,口里念念有词,说的是请本家先人吃饭喝酒之类的话。这些事都是男人去做,不让女人插手,方显神圣。后来有些人怕羞,便使唤小儿去做。到了现在这年代,能郑重其事心存诚意做这仪式的家庭恐怕是越来越少了。
吃完杀猪饭,下午的任务比较繁重,需要一丝不苟地做,这便是腌制腊肉。将砍成块的猪肉全部抹上食盐,肥厚的地方还需要扎上几个洞,让盐水能浸入。整块的猪板油也如法炮制,再卷成卷儿,用棕叶捆好。散边油也码盐腌制。所有这些码了盐的肉和内脏以及猪油都整齐有序地装进一个大木桶或者大瓦缸里,盖上盖子防老鼠偷吃,就这样腌渍一个星期。之后一块块提出来挂在墙上自然风干。有的家里老鼠特别多,那腊肉便挂在房间里脊梁下吊着的横梁上,上面罩上一片胶纸,若那老鼠想偷嘴,必然踏空坠落,摔个头晕眼花。甚至还能看到一排长长短短的腊肉边上,还悬挂着一长串烟熏老鼠干,那也是下酒的好料。
“冬豌豆,腊麦子。”川东山区天气较冷季节来得迟,到了腊月播下的小麦还有收成。整个冬月就忙碌得紧,又是种豌豆,又是下小麦。还得铲田边地角的草皮,晒得半干之后再压在半干的柴禾上烧成火灰,供腊月间播种土豆时作农家肥料。虽是刀耕火种,却少用化学肥料,所以极少有什么难治之症,至于癌症之说简直闻所未闻。
一直到腊月底仍然有人家杀猪,在山间干活听到哪家猪叫,十有八九能估中是哪门哪户。平时除了种些土豆,其余时间便到山林中砍树割柴。能成材的小树自然舍不得砍掉,那年头木材不得流通,没有家具店,也买不起家具,全指望这山上的树儿成材之后打点家具。所以时常能听到哪家砍柴的妇女又在林里大骂偷树的强盗。若是指桑骂槐太过明白,被针对被怀疑的那家女人就站出来对骂,爆隐私翻历史骂祖宗发誓赌咒,骂偷人骂养汉,说些过不得年的毒话。山间干活的人们都听在耳边,笑在嘴上,绝不希望也不相信这年边三十真有过不得年的事,倒是偷人养汉的爆料特别吸引人,男人女人各有想法,天不知地不知自己知。
若是哪天早上开门见到门前草地上有一层白白的明霜,恰好那天又农闲,女人则知道今天一定艳阳高照,进屋拆了棉被套子,烧上一锅热水,有肥皂的用肥皂,没肥皂的用皂荚树上的皂角,在家里把里三层外三层刷洗一遍,然后装在背篓里去到水库边上,找块没人占用的干净石板,用木槌捶打搓洗。山谷里传来高低不同捶打衣服的回声,和着妇女们嘻嘻哈哈的大笑,别样趣致。洗好的被子晾在桑树上,雪白的是被套,粉红的是里子,淡淡的米黄则是烟熏黄的蚊帐。远远看去,象一朵朵盛开的大花。和煦的阳光下,波光粼粼,笑声不歇,年就在这笑声中慢慢地走近,悄然无声。
一旦闲下来,妇女们白天坐在屋檐下阳光里,晚上坐在火炉边赶天赶地给一家大小纳鞋底做布鞋。麻绳是自家麻地里采来刮出来拧成的,碎布角儿是平日里积攒下来的,除了套在指间的铁环顶针是花钱买的,其他全是自给自足。一家人的脚有没有鞋穿就靠妇女的一双巧手,那也是和养肥猪一般的荣耀。
腊月二十边上,家家户户开始泡汤圆米。那时候的糯米金贵,绝没有全用糯米做汤圆面粉的。即便是坐街的富家,反倒更难得到质量上乘的糯米,家里的糯米要么是亲朋好友赠送的,要么就是花钱买的。只因那时糯米的产量非常低,农民为了填饱肚子决舍不得种植低产量的糯米。所以浸泡汤圆米都是多数粘米少数糯米,基本上二十斤粘米配五到十斤糯米,条件富裕的或更多点。如若全用糯米,做成的汤圆则太软,粘口粘喉粘天膛注③。若是全用粘米,则做成的汤圆太硬,象石头不肯下喉。
两种米称好后,分别淘净浑水,先将粘米倒进大半铁锅开水里翻烫,停火并不停搅动。表皮软熟之后再倒入糯米,继续浸泡搅拌。待到米粒小半熟之后,掏起用筲箕滗箅干热水,再用冷水过滤几次,让米冷至常温后,倒入大瓦缸或木桶,加清水淹平浸泡一个星期待磨浆。
转眼到了小年二十四(有的地方是二十三),传说这天是灶神上天报到,反映世情的日子。家家户户在这天打扫灶屋,做上两个小菜请灶神喝酒吃饭,指望他上天多说几句好话,保得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好运连年。常见父亲头戴草帽身披蓑衣,手持长长的新竹,竹尖上绑着一簇细竹枝叶,象一个大大的扫帚,把屋顶和墙角象蜘蛛网结在一起的灰尘扫尽,整个灶屋焕然一新。后来听说这叫扫年。从这天开始,年就来了。而我们老家则称作打“扬尘”。从这天开始磨黄豆打豆腐,准备找裁缝给一家大小缝制一套新衣裳。应该准备过年的必需品就得赶紧准备。
最热闹的应该是逢场天去赶场采年货。“有钱莫买腊月货”,这时候的什么东西都“贵得咬人”。但红糖、芝麻块之类的不能自己准备,必须得买。高山人喜欢吃低山人种的大包菜,低山人用它来换高山人的白米。白糖白酒、麸醋巴油、海带粉条、花椒胡椒、生姜辣椒面、八角五香粉,一应俱全,还有火纸香烛彩色纸,外加几封小鞭炮,该有的必须备齐。爱抽烟的还顺带一小捆叶子烟,还不能忘了女人叮嘱要买的针线什活。
到了腊月二十五六,就得赶紧推石磨打豆腐磨汤圆面了。据说二十七那天不能推石磨,不然的话,家里的猪就会象石磨吱吱嘎嘎那样哼叫不停。所以误工错过日子的人家常在二十八九夜里吱吱嘎嘎地推磨。尤其是打豆腐特别费劲儿。泡黄豆、磨浆、滤浆、煮浆、点卤、压制等无一不是关键,特别辛苦。尤其滤浆,姿势十分优美,却最是费力。吊在房檩上的十字夹架起四方包帕(白色细纱滤布),里面兜着磨好的黄豆浆,两手扶着十字夹的其中两端,上下左摇右晃,滤出精华,剩下的豆渣则是上好的猪饲料。煮好豆浆之后,把在石磨嘴上磨好的石膏水一点点加到里面,边试边看,待豆浆凝成豆花之后,不能再搅动,稍后装帕压制,第二天就有豆腐吃了。不过,据说其中有一关键禁忌,制豆腐过程中不得有癞头或略懂巫术的人经过房屋,否则豆浆不结块,煮得一锅清水。我不曾亲自动手打豆腐,虽不信邪,却也不敢试探其真实可信的程度,所以至今记得的也只是道听途说的传说。
相对来说,磨汤圆粉耗的是气力,没有打豆腐那么复杂。磨浆前要把泡过几天的米淘洗几次,去掉其中的酸潲味道,然后只需要慢慢添磨尽量推细就行。磨完后用白布包好滤掉清水,没有新的白布通常用干净的白被套代替。如果当初开水泡米过了头,则米浆难以滤水,总不易干。有的就将布包住的米浆埋于干净的子母灰(木材燃烧后的粉灰)中,一夜便吸干了水分。次日便将湿粉团掰成三角小块,摊在簸箕中置于房前鸡啄不到狗打不翻不易污损的高处晾晒。据说吹了雪风的汤圆粉,煮熟之后就成了红色,想必是霜打发酵的结果,虽然见过吃过红色的汤圆,却也不曾研究查证。
弟兄多的家族则要早早商计轮家吃团年饭的事。通常是老大家开始,老幺家结束。记得我家常在二十八就开始办团年饭,请爷爷奶奶和几个叔父到我家吃头一顿团年饭。正因为是头一顿,办的菜式和份量自然要多一些,虽然平时差口粮缺油水,也不能在团年饭上克扣小气输了志气。轮在后面的心里也过意不去,就会提出来明年倒轮过来,这样互不吃亏。
办团年饭是一件非常郑重非常隆重的大事。头一晚便取下腊肉烧好洗净,放在大铁锅里细火慢慢地炖上几个小时。特别担心老人没牙咬不动,所以特地留些在锅里炖得用筷子轻轻一挑就烂的程度再才捞起待用。炖肉烧成的木炭则留下用来除夕之夜烤火。准备工作通常要忙到大半夜,次日清早还得起早床,说不定还有计划漏买的东西要赶着买回来。
“三十一清早,团转要打扫。”大年三十一大早,男人就会扛上锄头挑着撮箕把房屋后面檐沟里的积泥掏尽,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摊派给小孩子的事情多数是扯蒜苗洗菜之类的轻松活。原本黑乎乎的桌子板凳早已用热水烫洗现出了原有的木色。厨房里肉香蒜香萝卜香香香拥挤,桌子上炒菜汤菜凉拌菜菜菜竞味。第一家办团年饭的自然是荤多素少。一个猪头,一个大的猪后腿,一个圆尾注④,一块硬肋注⑤,再杀一只大公鸡,宰条草鱼,蒸几条五香腊肠,拣两墩雪白的豆腐。再看桌子,两碟蒜苗回锅肉,两碟青椒精瘦肉丝,两碟盐菜扣碗,两碟喜沙肉注⑥,两碟胡萝卜肉片,两碟酸辣椒爆猪肝,两碟炒得二面金黄的三角豆腐块,一盘凉拌猪舌,一盘凉拌猪耳,一盘凉拌拱嘴儿注⑦,一盘凉拌香肠,一碟蒜梗做的蒜花注⑧,一碟鲜绿的芫荽,一盘清炒白萝卜丝,一盘素炒细菜注⑨,中间一大钵猪脚浓汤,基本全是肉。旁边还有一盘炸鱼块,一盆草鱼汤,一碟红烧鸡肉,两小碟白糖。咸菜则是两碟姜卷儿注⑨,再加两人一碟麻辣调料,喝白酒的人手一小杯,喝饮料的则是几人一瓶桔子汽水。木甄子注⑾里面蒸了够吃几天的白米饭,这冬天的天气放上几天也不会变味儿,图的是年年有余。第一件事仍是摆好碗筷酒盏添酒加饭,毕恭毕敬念到“请某家所有老辈子团年”,招呼列位祖宗吃团年饭。约摸一刻钟后便口念“请老辈子下席”,小心翼翼地撤去筷子,把酒环倒于地,碗中白饭不得与小孩晚辈食用,通常撒在地上被鸡啄完。然后再依辈分按席位高低就坐,之间往往还会谦让一番,推推拉拉,嘻嘻哈哈。席间你钳我奉,添杯助盏,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吃了一阵,女主家又端来滑肉注⑿汤添到猪脚汤钵里,热菜热汤,整个屋里热气腾腾,喜气洋洋。一顿团年饭吃下来,少则个多钟,多则两三个小时,炒菜汤水也不知道热了多少遍。
吃完饭的小孩到院子里嬉戏,大人们继续喝酒说话。女人又泡了一大壶红糖姜开水,里面加上两片桔皮,据说能消食袪风除油腻,吃了肉不上头。若是大年三十那天,吃完饭,女人在家收拾清洗,男人则扛着锄头带上坟票儿注⒀领着小孩去先人的老屋注⒁垒坟。告诉小孩哪个祖先埋在哪里,教他们如何给旧坟添新土。然后挂上彩纸,燃起香烛,趴在地上毕恭毕敬地磕上三个头,心中默默许愿求祖先保佑。再点上一串鞭炮,看着白烟在林中飘散方才归去。“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大年三十的晚上,铁锅里烧了满满的一锅热水。屋角放上一个大的木盆,试好水温,小孩子被赶着脱得精光,蹲在盆里洗澡。最脏不过是膝盖,黑乎乎的一大片,保存了一个冬天的油腻污垢被搓成无数干条子,掉在盆里,大人会说,“三天不洗有嘎嘎(肉)吃”。夜里一家人围着火盆烤火聊天,有总结有期盼,希望来年吃饱饭,粮食收成翻一番,学生成绩更上一层楼,争取墙上多贴几张红红的奖状。没完全干透的树根疙瘩冒出的青烟熏得眼泪流,小孩虽然对大人的说话不怎么感兴趣却还是不肯去睡,因为还没有拿到那崭新的毛票,不管是一毛两毛还是五毛。直到深夜十二点过,大人把新衣服叠在枕头边上,嘱咐明天早起要如何如何图个吉利,小孩子才抱着衣服幸福地睡去。
大年初一清早,父母早起床准备搓汤圆过早。小孩子则穿好新衣服赶紧爬起来,按在大人的吩咐不敢乱说,直接到屋外抱上一小捆前一天准备好的干柴到灶屋,意为“进财”,然后跑去爷爷叔叔家双手抱拳,“恭喜新年发大财”,为的是讨得一张新毛票,同样不论大小,图个开心吉利喜气。
汤圆通常包成两种馅,一种甜的,一种咸的。甜馅多用红糖加少许白糖和芝麻块剁成细末而成,咸的则用豆腐块加瘦肉炒成。做的时候甜的捏得小一些,咸的则大了许多,煮熟浮在上面,一眼可辨,各取所爱。首先依旧在空桌上摆上两副碗筷,装上两个汤圆,敬请老辈子过早。然后端上一大碗送去爷爷奶奶家,让他们尝尝。最后才轮到自己一家人各端一碗到处走,吃一口热腾腾的汤圆,馅流到下巴,甜到心底。
初一天通常不走亲戚,老家人有爬山登高的习惯。怀揣一把五香瓜子炕籽花生,边走边嗑,遇上小孩则掏出一小把分享快乐。玩到下午才回家,热些冷菜冷饭随便吃了。初二则开始背上礼物走亲戚,第一家就是去娘家。背篓里除了糖食烟酒之外,最显眼的是长长的猪后腿,送去表示感谢娘家的养育之恩。接下来的几天,就东奔西走,吃了这家去那家,天天在亲戚中走动。到了初七八,多数回了家。初九是上九,第一个九,含有长久的意思,也算是一个节气。十五元宵,老家有偷青的习俗。晚上月亮光里,年轻人跑去远一点的地方,把人家蒜苗里的蒜苗扯上一把,去附近熟悉的人家拜访,让主人出点肉菜,炒上蒜苗,喝上两盅。这丢了蒜苗的人家知道是被人摸了青,也绝不咒骂,即使心里嘀咕,也不刻意责怪,那是人家瞧得起,而且自家也有去偷别家的蒜苗,彼此彼此,乐乐而已。
这一夜,小孩子们最是快乐。手拿泡过晒干的葵花梗,点燃作成火把,三五结队,在山间小路行走,边走边吼,“虫虫儿蚂蚁噱嗬,噱到对门岩脚。”意思是将房屋周围的虫子蚂蚁之类的害虫全部赶走,越远越好。也有乱编顺口溜的,若是开了某人过分的玩笑,也有对骂的情形出现。不过这年要过完了,也不作多大计较。
如今,故乡依旧在,却物是人非。许多习俗早已被抛到九宵云外,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祖先葬于何处,尊老爱幼也变了味道。化学肥料污染了庄稼,吃的也不及以前的味道浓厚。偶尔想起故乡的年味儿,缅怀起祖先,不知不觉怅然泪下,郁郁缠绵。
附:
注①:“连铁”,即猪的脾脏。
注②:“香肠”,即腊肠,用小肠灌拌了五香粉的五花肉制成。
注③:“天膛”,口腔上颚内的空凹处。
注③:“圆尾”,猪屁股被分成两半之后,带尾的那部分。
注⑤:“硬肋”,胸腔部位带排骨的肉块。
注⑥:“喜沙肉”,将肥肉煮熟两刀深一刀浅切成两片连在一起的肉片,然后在中间塞满炒熟过的红(黄)豆沙和少量糖,象扣碗一样叠好入碗,然后放入蒸笼中蒸透。
注⑦:“拱嘴儿”,猪唇翻出的部分。
注⑧:“蒜花”,将大蒜头去掉,取叶与头之间的白绿色梗,切成寸段,用刀将两头劈花,装盘蘸麻辣调料吃。
注⑨:“细菜”,菠菜。
注⑩:“姜卷儿”,,姜切成面条大小的丝,拌辣椒面和少量五香,用晒至七成干的白萝卜切片包成,置于坛中保存,香浓清脆。
注⑾:“木甄子”,用木头做成的桶状蒸器,下面有竹篾做成的锥形底盖,上面铺上纱布,将煮至半熟的米滗干后倒入,加盖蒸到上汽即熟。
注⑿:“滑肉”,又叫酥肉,分两种,一种是用新鲜瘦肉剁碎后,沾拌红薯粉或土豆粉和调味料制成的浆糊捏成团,下水煮熟即食,叫水滑肉。一种是捏成团下油锅炸熟。
注⒀:“坟票儿”,用彩色纸剪成各种花样挂在坟头表示祭奠的彩纸。
注⒁:“老屋”,特指祖先的坟墓。
故乡作文 篇2
四月发表日志:童年时光,外婆的家于庄的记忆,故园难离
清的见底的河水,外婆炖着鸡飘出很远的香味,夏日水井中经常冰镇着的西瓜,站在老屋门楼下呼唤我回家吃饭的外婆,“晓燕哎!……好家来,吃饭哦!”……
……这些都已远去,却又一幕幕仿佛电影镜头般时常会在脑海闪过,分明都是昨天的事情,历历在目,不曾远去。
那些小时候在外婆身边快乐的时光,顽皮闯祸了总会受到外婆的袒护,自己整天意气满满的在于庄,昂着头,像个骄傲的小公鸡,偌大一个于庄是我的儿童乐园,整个十来岁之前的年纪,真的,我很快乐,无忧无虑,每天的日子都充满阳光。
现在回想起来,童年倒不是因为儿时的玩伴多,一起玩得快乐,周围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太少了,小丽如果也去她外婆家了,我们才能碰到一起,还有美红,虽然比我略小一两岁,就几乎没有一起玩过,周遭那么多都是清一色小子,我又不喜欢他们玩的项目,诸如“摔巴巴”、打弹子、套知了、抓鱼、或者打架。
于是,傻站在于庄能看见河底游鱼的西边小桥上,那时的我无数次地往水里扔树叶,小石头,或者遐想,为什么鱼的脊背是黑黑的,肚皮却是白白的,为什么它们总一群一群的游着。
更喜欢钻在外婆家屋后的竹林里,手脚并用,两只脚齐蹬一根竹竿,双手分别各抓牢一根,当脚蹬高过头,就能玩一个漂亮的后空翻,不断的翻,即使老摔着,仍要不断尝试,一个人玩的不亦乐乎;在竹林摘各式各样的花;看各种小虫忙碌,想弄清楚它们都在忙些什么。
还有外婆家屋后淘米洗菜的河坎,因为就势铺了几块大石头,高低错落,竟也成了我的乐园,可以看小鱼小虾自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或者看到那些在河面爬行的水虫,总试着把它们摁到水里,但每每总让它们逃脱。夏日竹林小河边的清凉胜过现在任何空调,双脚放在冰凉的石头上,会不断有小鱼来啄我的脚。要是被外婆知道我一个人在河边玩,肯定是要挨顿训。如果有幸得到外婆允许,到河边帮她洗些小葱,那屁颠劲儿,呵呵。但记忆中外婆极少会让我独自一人去的,多半是她去河边洗衣服,或者淘米了,我就小尾巴一样跟着,结束后被外婆催促着回家,就像现在我催促贪玩的女儿回家一样。
在于庄,前面的海洋,海霞家,永远欢迎我的光临,奇怪调皮、任性的我在他们家好似另外一个小孩,永远祥和安宁的家庭氛围,没有人高声说话,那么多书可以随便翻看,记忆中自己爱看书应该是在他们家受到的启蒙,他们姐弟玩的游戏我永远都可以参与,无比羡慕海洋,恨不得海霞是我自己的姐姐,海霞奶奶永远都那么慈祥,她摊的饼现在还会让我流口水……他们的家,童年中让人觉得温馨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玩耍,更多是那样的家庭氛围,是我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
周到,忙碌的奶奶,细心照顾全家饮食起居,美丽,温良的姐姐总能给小弟正确的引导,从小不少待人接物的礼貌、规矩都是海霞奶奶,海霞教给我。女孩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宁静,从容氛围,在她们家我得到了弥补。以至于多年以后,已经工作的我偶尔一次回到于庄,碰到早已白发苍苍的海霞奶奶,还是脱口而出直呼“海霞奶奶”,老人家还是习惯性的进到厨房去给我拿好吃的,哈哈!
童年的快乐,童年的美好记忆不仅仅只有这些,隔壁的“大婆婆家”,能和表哥“麻建”呆在一块玩,他讲故事,叠飞机,我们一起做作业。上小学时我无比期待放暑假,翻看那时候的日记,写着,快放暑假了,又可以和麻建一块玩了。其实比我大好多(应该是大我6岁或7岁)的表哥倒是经常受到我的戏弄,我总先跑远开去,然后边跑边喊他的绰号“麻建,麻建……..”呵呵,如果不慎被他抓到,立刻哇哇大叫,假装大哭,他肯定要受到大外婆一顿责骂,得逞的我一边假装擦眼泪,一边咧着嘴偷笑,真所谓“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
那时候的淘气劲儿是今天的自己怎么也想不明白的,还记得有一次似乎是因为在大婆婆家的院子里,追着满院子的鸡乱跑被大舅舅训斥了,我气呼呼的回到外婆家的院子,拿一根长长竹竿乱捅大婆婆家已经吆进鸡舍的鸡(因为两家院子相通,仅用鸡舍的芦苇墙隔着,所以竹竿很容易伸过去),当捅的满窝的鸡乱飞,误以为是黄鼠狼钻进鸡窝的大舅舅看到是晓燕这个淘气鬼干的,真的是哭笑不得。很多少年以后,甚至现在我仍是长辈们的笑谈。
…………
现在自己已为人母,逐渐明白一个孩子对大人的依恋是怎样一种感情,是安全感的需要,是快乐的诉求。知道了自己那些美好过往都是因为外婆的宠爱,如果这一切离开我那永远好脾气,善良的外婆,就不会这么美好。
后来,上初中了,就不能整月整月的呆在外婆家了,不会像刚记事起,就爱说的一句话“上我婆婆家去啰!”。接着表妹的出世,舅母把她放在于庄,让两个老人看着,而这个表妹,她得到了上海退休回老家的外公,专一的宠爱。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虽然外公也会关心我和弟弟,我渐渐地就去少了,更多的假期就在唐庄和弟弟在家。
而时时跑进记忆中的那些美好,那些专属于我的快乐,那些外婆身边海阔天空的日子,只能成为似水年华的无尽追忆,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世事总难料,一纸拆迁通知让我的外婆在晚年痛别家园,从来就耳朵不好,耳聋心不烦,与世无争的老人……政府的拆迁是强制性的,没有选择,让她八十多岁高龄永远离开故园,离开她为之厮守了一辈子的老屋,她的伤心,她的痛,她的青春韶华都永远留在了这片故园。
我那抱养的舅舅,把她独自留在远处推土机轰鸣,暮色狰狞的村庄上,她翘首仍盼,那仿佛一幅画,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上,虽然痛,却让我明白,血脉亲情是永远不能舍弃的爱,我们永远也不会再让这样一个善良、委屈的老人翘首苦盼的。
那个暮色黄昏,外婆不要任何人相陪,多年孤寂的她注定要一个人跟老屋告别,凄凄暮色中老屋和她默默相伴,和她相守了一辈子,老屋才是她的老伴,她跟我说:“儿啊,你先回去,我折点纸给奶奶”,她独自流着泪坐在老屋的门楼里折着纸箔,祭奠那个决定她一生的老太太——她的婆婆,我的外太婆,这个旧社会独断、干练持家的老人多年前的决定:外婆改嫁小叔,抱来叔伯养子,几十年风雨人生是痛,是幸,还是委屈,谁也不知道我的外婆那会儿在想些什么,也无从知道。
爸爸独自一人用三轮车搬了一趟又一趟的琐碎物什,最后在沉沉暮色中把外婆载回唐庄。而我所谓的舅舅匆匆从上海赶回,关心的只是拆迁款,甚至不辞而别。
我扶着年迈的外婆,抱着小颖,气得瑟瑟发抖,都说养儿为防老啊。我咬着牙不让眼泪流出,流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暗暗发誓,不管以后发生任何事情,我都会陪着爸妈一起奉养这个老人,这个一辈子关心,体贴别人,从来不为自己着想,这个受了时代,命运的挫折,坚定,乐观,善良的老人,这个克制自己,“温良恭俭让”的老人,这个呵护我童年成长的老人。
每当回忆聚集起来,就像打开的闸门,喷涌而出的不仅仅只有这些趣事和快乐了。现在每次独自一人在旅途飘零,为了生活在外奔波,对着车窗外飞驰而去的远景遐想时,想及如此,总会眼角潮湿,现在的自己永远也没有那些纯粹的、简单的快乐了。
快乐的故园,记忆中的美丽,童年的美好,现在已无法再现的乐土,那些竹林,树荫,河边,那时人和事,真的永远都成为了记忆中的片段!
拆迁检验着人性,金钱面前,多少家园的悲欢之事,飘进耳朵里这家、那家的琐碎繁杂,更多年迈老者的伤心、痛苦,多年以后终会结束,散场,落幕,归尘。
唯一能做的,我那依然健在的外婆,你会快乐、幸福!
我们只能做到这些了!
故乡作文 篇3
二十年后,我已经成为香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有一次,因为公司工作需要,我回了一趟我阔别已久的故乡------乌鲁木齐。刚出机场,我就看见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闻到空中和树木发出的淡淡清香,让我心旷神怡。我坐上公司派来的车,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公路平坦了,干净了,来来往往的车也多了。不久,车就开进市区。我发现乌鲁木齐的变化真大啊!马路变宽了,路旁种满了鲜花和绿色的植物,车辆川流不息,那干净的人行道上,人来人往;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微笑……车开到陆军学院门楼,看到我居住了那么多年的大院也变了大样:以前的五层楼变成了十几层;路旁的草坪绿油油的,其中点缀着一个又一个的小花坛;还有喷泉,凉亭,一个紧挨一个健身器材。这时妈妈在楼门口接我。
在后来的几天,我办理公司业务时,发现乌鲁木齐的人素质有很大很大的提高,办公已经全部自动化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责任心也更强了;信息也相当的灵通了,已经和世界真正有了地球村的感觉。陪妈妈购物,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乌鲁木齐的进步与变化。在这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各种世界名牌衣服应有尽有,从各国的时鲜水果蔬菜也是琳琅满目。
我感受到唯一没有变的是新疆人的热情,善良,淳朴和浓厚的民族风味。那小花帽,羊肉串,漂亮的姑娘,永远都是新疆最靓丽的风景。时间过得的真快,转眼间我又该回香港工作了。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家乡。看到家乡乌鲁木齐的变化,我真的感到很欣慰。我会好好工作,为家乡的建设出一点力。希望再回来的时候,家乡会变的更美丽!
故乡作文 篇4
我的故乡(实际上是父亲的故乡)是河源里的一条小山村,它的名字颇有趣,叫“深坑村”。在童年的记忆中,故乡很脏,到处是泥,到处是鸡屎,因此从小就不喜欢故乡。
现在长大了,带着一点哀伤,带着一点疑惑,跟着老爸,跟着思绪,回到了故乡。故乡离广州很远,要坐6小时的车才到。旅途的辛苦,都是为了解开心中的谜。
一下车,绿意扑面而来。满眼的绿色,使眼睛居然有点不习惯。远处,山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是海上的波浪;山上有各种各样的绿:黯然的绿、活泼的绿、柔绿……太多的绿了!令我目不暇接。当然,在满山苍翠的地方还有其他颜色:白色的小花,黄色的泥土,紫色的杂草……但是,这一切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衬托绿色而生,或许说,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绿色的世界!
忽然下起了雨,雨中的青山更是令人心生喜爱。隔着雨,看到远处隐隐约约的山,是因为我近视太深,还是因为那儿是仙人住的地方?
故乡的人很亲,我刚下车他们便跑过来帮忙。有的搬行李,有的提袋子,我只好不断地跟他们言谢,说实话,口水都快谢干了。进了屋后,大家都围着我们,问寒问暖。父亲向大家说我的成绩不错,大家就连忙说真是个好女儿。一群小朋友近来了,拉着我就往草地上走,亲昵地叫着:“姐姐,跟我们一块儿玩。”我十分不好意思,心里想:“啊,我已经是‘姐姐’了,再不是当初的‘小妹妹’。”于是便跟他们一块儿玩捉迷藏。
这儿的山是绿的,人的心也是绿的。真是个绿色的故乡!
故乡作文 篇5
我的家乡有条小河,名叫“花桥河”河。在我记事时,七十多岁的外公常给我讲起有关花桥河的故事。
很久以前,花桥河上有座木桥,桥的两栏雕龙刻凤,花草鸟兽形态逼真,桥身古朴美观,匠心独具。附近人们管这座木桥叫“花桥”,花桥河也就由此得名。在没有花桥以前,这条小河叫啥名子,已无从考证。
花桥河的发源地在长阳与秭归交界处一个名叫龙潭湾的巨大山洞中。外公讲,在他记事时,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暴雨连下七天七夜,从龙潭洞中冲出一条巨龙,随着滔天洪水倾斜直下,冲毁良田万余亩,倒塌房屋数百间,从此花桥就在河上消失了。
我的'家就在花桥河边,我的童年也在这里度过。
六岁时,我上学读书了。那所启蒙的学校有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动听的名子—花桥小学。我的家离学校不远,有事只需稍稍用力喊叫一声,对方就能听见,只是被小河拦腰阻隔。
每当夏天下雨跑暴,河水猛涨,浑浊的洪水夹着翻滚不息的浪花,汹涌怒吼,温柔的小河变得狰狞可怕,河水的冲击声十里开外依然可闻,这时要想要过河,插翅难飞,我们这些点点小的学生更倒霉,只得绕道步行十余里,从上游河道交叉的滩坝上过河。
雨过天晴,洪水消退,浑浊的河水慢慢变得清澈透底,小河象飘逸的纱巾,绕着小山村,潺潺流进峡谷,河里鱼虾随手可抓。大人们就在河里掀起大石头搭成跳石,我们就从跳石上一步步跳过,上学可方便多啦。
十六岁那年,我告别了养育我的花桥河,告别了依依难舍,伴我度过十多年的“跳石桥”,告别了那些从小跟我一起光屁股捉鱼摸虾的娃娃朋友,到远方的县城参加了工作。但家乡的小河常常依然在我心底流淌着……
几年后,我回到了家乡花桥河边,小河里的“跳石桥”已不见踪影,只有那当年我所熟悉的那些搭跳石用过的大石头还依稀可见,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很大的木桥横跨在小河的两岸。
岁月悠悠。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花桥河边时,只见一座巨大的石拱桥矗立在小河水面,我站在桥上,放眼已经变得十分生疏的小村—那一蔟蔟低矮拥挤的茅草小屋呢?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毛狗山路呢?不见了,不见了!看到的听到的,家家门楼瓦舍,户户绿柳交映,庭院里飘出甜言笑语,天空中交织着照明线与电视线的网,地上公路像彩带飘绕—过一户人家,又过一户人家,……看着这家乡的美景,听着河水泠泠如琴音的水声,多么令人心旷神怡!
我想,是故乡河水源源不竭的汁液育啜着一代代家乡儿女,给故乡带来春的色彩,秋的馨香,浇灌了山村蓬勃的希望。
于是,我禁不住跑到小河边,捧起一鞠清清河水,咕咕饮着,水甘甜芳冽,沁人心脾,我觉得家乡的血液,已注入我的血管,我觉得悠悠的乡情,已注入我的生命……
故乡作文 篇6
清晨,闹钟突然把我给闹醒。起床时我想起了故乡。一眨眼,我都30年没回故乡了。我急急忙忙的收拾好行李,带上了我的生活员和信息员,因为我现在已经是一名科学家。我乘着我发明的航空极速飞机,几小时后,终于到达我多年未见的故乡(宜宾)。
到了故乡,让我大吃一惊!这是我的故乡吗?这里不再像以前,以前的高楼大厦怎么就变成了挨家挨户的平房呢;人行道已经变成了果园,苍翠玉滴的树木、像是站立在保护山村的哨兵;停车场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草坪和花园,上面有着群芳吐艳的花儿。
原来的故乡是尘土飞扬,汽车尾气不断增大;抽烟的烟气缓缓上升,升到天空变成了一层层的黑团:工厂不断排放污水,让清水的河水变成了漆黑的污水;我经常在梦中听到小河的哭诉:“河里的小于已死去,所以不想再让它可爱的孩子们继续死去,请求上帝赽还我们一面宁静的山庄吧”。
现在的人们过干着农活,丰收着果实,就这样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现在这里到处都是林荫大道,树木如海洋,空气清新,真是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地方。
故乡作文 篇7
今天下午禄丰的天气很闷热,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和去大山深处拉矿泉水。坐在摩托车上风呼呼的吹着,非常凉爽。不时有些车辆从我们身边急驶而过,既害怕又兴奋。
拉水处离我家很远,是在一个高高的山谷中。那儿的环境优美。取水处的周围长着茂密的苍天古树。小的我都抱不过来,大的就更别说了。粗大的古树上长着一层厚厚的青苔。其中有一棵大树上还长着一个大大的灵芝。那个灵芝被采了下来带回了家。
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是从古树旁边的石头缝里流出来的,细细的。找来一片长长的叶子,用它来接水。很快我们带来的瓶子就装满了清澈的山泉水。下山时,才发现对面山上的景色更加迷人。一层层的梯田从山脚一直延续到山顶。
这层层梯田有如一把大梯子,把山和天连在了一起。这层层梯田在嫩秧苗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丽、更加灿烂了。
以前,以为在沅阳才有这样壮观的梯田。没想到在禄丰也能看到如此美丽而壮观的梯田。
啊!禄丰真美丽。
故乡作文 篇8
异国他乡的月亮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微弱灯光;明媚清澈的西湖水,也比不上家乡的多兰湖;美丽的青草绿地,也比不上家乡的那一抹淡淡的绿。
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老舍虽在身居巴黎,但永远不会褪色的,是北京的风土人情,是那一个个市民大声吆喝,是马车夫那枯黄的脸庞。故乡,虽然比不上外国的大城市,但还有一份独特的感情;思乡的情感,让萧乾的好友,远在美国,即使身在他乡,也还想要一颗家乡的枣核。
就因为这份思乡的深情,这份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风景的眷恋,所以每一个远游的游子都想方设法要回到自己的故乡。那走过的熟悉的街道,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溪。都能使远游的人,想起家乡,思乡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也许将来远在异国他乡,也满心骄傲的怀想家乡的风光。
香醇的桂花糕,醇厚的桂花酒,满城的富丽风光。这些还比不上一束家乡的暗淡月光。诗人杜甫在这凄凉的季节里,面对天边的玉盘,独有情怀。一束月光照在地上,湖畔映射出一个洁白的月影。这个激情的夜晚,不由地感叹美丽的家乡。所以回家并不只为了看看那一轮明月把?那是一份偏执的情感,记在了圣人的心上,也深深刻在了所有的华夏人民的心里。
千古风云变化,思乡的名句不在少数,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勾起了多少远游的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诗仙李白,即使身在他乡,夜晚也会抬头看看月亮,想起那远方的家人。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充分表达了他独在异乡的那种离乡之愁,思念亲人的无奈
他乡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选一张留在心中的底片,只因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涟漪。
月是故乡明,因为热爱,这里的风景总是最动人,因为热爱,这份情感总是让人流连……
【有关故乡作文汇编8篇】相关文章:
有关故乡作文02-14
有关故乡作文8篇02-06
有关故乡作文4篇01-16
有关故乡作文3篇11-23
有关回故乡作文4篇01-09
有关故乡的作文(15篇)09-23
有关故乡的作文15篇09-23
有关故乡的谚语10-01
故乡作文汇编7篇03-15
故乡作文汇编八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