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文

2021-03-01 河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河南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南作文 篇1

  我国因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形成了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形式——方言,如闽南话、东北话、山东话、北京话、河南话等。各具特色的方言是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同的方言中的音调和标识性语言成为地域文化的典型符号。“这疙瘩”生长的是东北人,山东人是好“伙计”,河南人常在嘴边徜徉流动滴落的则是一个“中”字。

  我以为,在所有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语言中,河南人的“中”如果不是最具深层文化底蕴的,起码也是最具文化底蕴的标识性语言之一。

  河南人喜欢“中”字,爱讲“中”字,讲的时候甚至还带着几分得意和自豪。有的时候不假思索,讲的率直,率直中隐约着豪情;有的时候锵铿有力,讲的气度非凡,气度中充满着中肯;有的时候和风细雨,讲得随意随缘,随意中显现着包容;有的时候充满疑虑,讲得委婉,一个“这会中?”真切地表达了“我”的人生态度和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中”之内涵是丰富的,丰富的鲜有可比,“中”的形式是简约的,简约得无以复加,“中”是富有的,也是干练的,因丰富而见厚重,因简约而透射凝练之美,形式和内容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真是“中”。

  “中”是一种地理区域的宣示。“中”是“当中”,“中间”、“居中”、“正中”的意思,看看今天的中国版图,河南几乎不偏不倚地雄踞中央,历史上古代九州,豫州居中,八州朝圣,至今“中原”依然故我地仍旧是河南之代称。我们的国家叫中国,其简称就是一个“中”字,如“中文”、“中方”等。河南人说“中”的时候,也就是在向世人宣示了自我——“明白吗?我是中国人,我是河南人,来自中华文明的故里!”,在河南人说“中”的时候,没有一丝的自卑,沁溢着的却是几分快意和自豪。

  当河南人说“中”的时候,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哲学信仰。“中”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适度,矫枉但不过正,恰到好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中”是我们认知客观和人生道德实践的双重标准和目标。认知事物要不偏不倚,从容客观;为人处事,不失偏颇,不走极端。凡事之要务在酌“中”,立“中”,为“中”。河南人之所以把“中”挂在嘴边,对“中”的厚爱和执着追求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厚爱和追求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因为它契合了河南人厚重而有容的品性。

  当河南人说“中”的时候,既表达了自己对客观的人和事所持的立场和看法,在别人征询意见时,一个“中”字,同时也包含着对对方的一种肯定和赞许,那意思是说你对事物的认识不错,干得不错,很有本事,做的事中规中矩,得体适度。这种既善于表达个人意见,又特别注重肯定赞美对方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实践,也当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在河南人这里已经存在了几千年,风行了几千年,恒长持久,生命鲜活,其原因就在于它作为河南人的一种文化伦理信念一直在涌动着、生发着。

  此外,当河南人表达“中”、阐述“中”的时候,又何偿不是一种提醒呢?既提醒自己,又提醒别人,做人做事以“中”为本,认识事物不偏颇,为人处事不偏激,干事创业不偏废,中庸守道,中规中矩,中标中的,中正和谐。这也正河南人的人文文化精神。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河南人与“中”得到了粘合,是河南人选择了“中”,还是“中”选择了河南人,抑或相互倾慕、一见钟情,由相互吸引而自然地走到了一起。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谁选择了谁的,选择本身都透射着智慧的光芒,结合得如此紧密、天衣无缝,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河南作文 篇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这儿就有一个风味小吃——烩面。

  每当我路过烩面店的时候,都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羊肉汤味,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进饭店点一份烩面。

  没过多长时间,烩面就被端上来了。乳白的汤,淡红的枸杞,褐色的羊肉,绿色的海带,晶莹的粉丝,黑色的木耳,黄色的黄花菜,上面漂着几滴金黄的油,真让人垂涎三尺。在吃面之前,服务员会端上一盘小菜,里面有香菜和糖蒜。喜欢香菜的可以把它放到烩面里。

  吃面的时候,我喜欢先喝两口浓汤,再吃面。因为“先喝汤,面更香”哦!我认为吃面也是有讲究的,把筋道的烩面和海带,粉丝用筷子一起夹着送到嘴里,这样才会更有味道,羊肉放到最后吃,因为吸收了调料和羊汤的肉会格外鲜美。一些饭量小的人,可能刚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这时候糖蒜该出场了,吃一些糖蒜可以开胃,顿时让你饭量大增。

  做羊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羊骨头的味道熬出来,但又不能把骨胶熬出来。如果把骨胶熬出来的话,整个羊汤的味道就会变得。

  我爱那美味的烩面。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

河南作文 篇3

  信阳这个城市是河南省的一个好地方,一个迷人的地方。

  信阳的南湾湖远近闻名。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它四周群山环绕,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高山都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湖中还有一些美丽的小岛,有猴岛、有蛇岛,还有鸟岛。这些倒顾名思义,有的是猴子的乐园,有的是蛇的洞穴,还有的是鸟类的天堂。这些亮丽的风景和有趣的动物,使人看了目不暇接,赞不绝口,终生难忘这人间天堂。

  信仰不仅有美不胜收的南湾湖,还有雄伟壮观的鸡公山。鸡公山气候宜人,冬暖夏凉。与庐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属于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这里的山峰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有的好似狮头,有的就像鹰爪,有的如同凤尾,有的又像是兔耳……其中主峰为鸡公头,像一只雄鸡在引颈高啼,鸡公山也因此得名。这里还有神秘的佛光和云海,奇妙的雾凇和雨凇,迷人的霞光,神奇的异国花草和怪石,这里有壮丽的瀑布流泉。鸡公山真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观。

  其实,信阳的田园风光更加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些田园风光有一望无际的麦田、稻田,有万里飘香的高粱地,还有绿色的森林……这田园的风光更加美丽。

  信阳真是一个山明水秀的绿色天堂啊!

河南作文 篇4

  快乐的十一假期开始了,闻名遐迩的河南博物馆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这下可有机会参观了。我和爸爸、叔叔、妹妹一行四人兴致勃勃来到了河南博物馆。博物馆门前张灯结彩,红艳艳的大红灯笼上面书写着“欢度国庆,腾飞中国。”

  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观赏区,一件件珍美的文物映入我的眼帘。从公元前八千年的古笛、盔甲、到唐三彩、青花瓷,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应有尽有,让我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历史时空隧道之中。

  这是什么?快来看,哇!这是1986年在我们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它由20xx片玉片用金丝穿缀而成,长180厘米,宽125厘米。我观赏着金缕玉衣赞叹不已,我仿佛看到了西汉时期的强盛、富有和发达的文化。

  咦!博物馆里为什么放了一棵如此青翠的白菜?我疑惑不解地问,走,看看去,不会是那个朝代的白菜保留的这么完好吧?原来,这么逼真的白菜是明清时用象牙雕刻而成的,白菜根上的须一根根的清晰可见,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一样。那时的技艺都已经这么精湛了,看着真让人啧啧称奇。

  河南博物馆的文物真是多啊,从这一件件文物中我了解了河南的历史,领略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我为我们河南拥有这样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河南人!我要努力学习,汲取我们中华文化之精华,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去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河南作文 篇5

  在中国地图上,绵延的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在太行山深处,有一处秀丽险绝的“世界奇迹”—绝壁长廊郭亮洞。

  八月的中旬,我和妈妈旅游来到了郭亮洞。微凉晨风中,大巴车沿着羊肠公路盘旋迂回驶进太行山间。一路上,群山起伏,弯路极多,窗外岩壁之上,深绿的、浅绿的、橙黄的不知明的山间植物,一团团、一簇簇镶嵌其间,不时给丹霞色的岩壁涂抹着、转换着缤纷的颜色。

  车子放慢了速度,一个转弯,总算颠簸到了景区。站在观景台上,山风习习,莽莽不断,一面面赤红色的万丈崖壁如同鬼斧劈就而成直立地站着,绝壁长廊郭亮洞则蜿蜒盘旋在这崖壁中间,远远望去,像是一幅国画山水画卷展现眼前。

  走下观景台,步行进入绝壁长廊,处处都有锤凿的痕迹,每隔一段就有一个个高低不平、大小不一人工开凿的石头天窗,光线忽明忽暗投射进石洞;石窗外则是万丈沟壑,不觉让人胆寒。清风不时吹进,让在绝壁长廊的人仿佛感到行走在仙境一般。

  据说绝壁长廊是这里的村民一代代用人力一锤一钎凿出来的,这真是了不起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啊!

河南作文 篇6

  小桥流水人家

  潺潺的流水声经年累月地在村边飘起,水边的垂柳挑逗着春风,与春风合谋不时在水面上画上几个圆圆的涟漪。顽皮的孩童摘下几朵油菜花从小桥中央抛下,流水将花瓣带向远方,也带走了孩子们的.目光,却留下了阵阵欢快的笑声……

  没错,这正是我要迫不及待地向你介绍的中国乡村。它们不同于你们有所耳闻的“北上广”等中国的大都市,这里也许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闪烁的霓虹灯。但这里却葆有传统中国的诗情画意和连接中国人情感的乡愁。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依山傍水,田地里的庄稼用它的色彩铭记着时光的流逝。江南在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名词,还是一个文化名词。所谓“杏花春雨江南”,在江南了解中国乡村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我小时候,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向村外蜿蜒而去,少数大胆外出务工的村民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寻梦的脚印。大多数人重复着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今天的小山村,不变的是村名,是村口那棵年年吐绿的柳树。当燕子衔来春天,它依旧杨柳依依。

  变化的是通往村外的道路宽了、直了,路面上多了许多车轮印。以往村民走出家门看到的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今天可能未出家门便听到一阵“呜呜……”呼啸而过,对,这就是神奇的中国高铁。

  它穿青山、跨河流,它过城市、临乡村,在中国大地上演绎着“速度与激情”,将村民带向点燃梦想的远方,也将远方的客人带来桃花盛开的地方,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田野上气势如虹的高铁给了年轻人希望,坐在门前拉家常的大妈们有了新话题。高铁从门前闪过,几个懵懂的小孩也许会对它出神凝望,思考它到底跑向何方。

  如果你来我家乡做客,早上坐上高铁出发,准能赶上这里的午饭。一路上你可以饱览辽阔的平原上的各种风景:金灿灿的油菜花、坐落在花海边缘错落有致的村庄、秀美险峻的山峰、星罗棋布的湖泊。此时,你好比在风景画里面穿行。

  临近村口,柳树早已在那里迎接你。午餐不用担心,一些没有响亮名头或叫不上名字的乡村美食刺激你的味蕾,新鲜蔬果会让你赞不绝口。

  留宿几晚也无妨,不必担心乡村夜晚的无聊。每当夜幕降临,那些响遍大江南北的旋律准时在村广场响起,《小苹果》《最炫民族风》一首比一首热烈。想必你在网上也许听过,在这个乡村的夜晚再次与它相遇,除了会心一笑,很难想象你有别的表情。如果你愿意,可以跟随广场舞大妈跳上一段,她们娴熟的舞姿瞬间激活你身上活跃的运动细胞,在这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她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节奏。

  美丽的乡村不仅保留了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也因高铁氤氲着现代气息;不仅留存着抬头数星星的童年趣味,也因广场舞挥洒着动感。

  在中国,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哪天真的想要来到我的家乡,我希望在春天你坐着高铁来。在乡村,感受小桥上孩子轻盈的脚步、潺潺的流水声、村边的桃红柳绿和广场上欢快的旋律。

河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在信阳,那里有个美丽神圣的地方——灵山。

  罗山灵山寺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涩港以南45公里处。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灵山寺傍依少华山,寺院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是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

  进了灵山的大门,绕过栏杆,就来到有名的莲花池。莲花池的池水非常清澈。这里一共有三个池,分别是“福”、“禄”、“寿”。莲花池里遍布着石莲花,想要从莲花池上过去,必需从石莲花上走过去,这叫“步步生莲”。走石莲花时一定要小心,不能太快。不然这么多的石莲花间缝隙不定,一定会掉进水里。

  走完莲花池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莲花喷泉。上面有一个巨大观音手,拿着一个宝瓶。泉水从宝瓶里面涌出来,流到这个巨莲花里。

  绕过巨莲花,坐上观览车一路参观着沿途的山景上了山。下了车来到灵山的内院,这里有一口井,据说当年朱元璋为摆脱追兵曾躲藏于此井内才逃过一劫。打上来的井水清凉透彻,用来洗眼睛表示“明目”。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四大天王殿。四大天王个个昂首挺胸,样子非常神气!一个手里拿着伞,一个手持琵琶,一个手持宝剑,一个手持赤龙。他们分别是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和广目天王。四大天王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过了四大天王殿,来到千手观音殿。千手观音共有四十二只手臂,除去合掌的双手外,其余的四十只手都持有法器,各有普济众生的用途。走过千手观音殿来到一个莲花小潭。只要投的硬币可以落到中间的莲花芯上,就代表“事事顺“芯””。这里还有一棵美丽的古树,始种于清朝雍正时期,有三百年的历史。这棵紫薇树历尽百年风霜,依然是这么苍劲、挺拔。

  灵山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还有机会细细游赏。

【【精品】河南作文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1.河南作文汇编七篇

2.【精品】河南作文300字七篇

3.【精品】河南作文汇编10篇

4.【精品】河南作文汇编八篇

5.【精品】河南作文汇编9篇

6.【精品】河南作文汇编五篇

7.【精品】河南作文汇编九篇

8.【精品】河南作文汇编6篇

上一篇:河南作文 下一篇:河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