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点面结合作文教学技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巧妙地运用好点面结合法,将带来极佳的艺术效果:一方面能更集中、更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因为单个“点”的表现力是远不及“点”与“面”相互配合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更便于塑造立体人物形象,避免人物形象的扁平化。同时,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能让读者信服,因点面结合,可运用多件事、从多个角度印证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揭示的生活理性,表现的角度越多,说服力越强。
技法要略
点面结合,既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组合材料的方法,也是一种立体表现笔下人、物内在本质的方法,还是一种立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材料组合”,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整体和局部的组合——整体为面,局部为点;二是一般和个别的组合——一般为面,个别为点;三是概括和具体的组合——概括为面,具体为点;四是主与次的组合——次为面,主为点。
整体与局部的组合,分为先整体、后局部,先局部、后整体,详略结合式等三种。先整体、后局部,即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过程中,作者可以先对描写的对象进行整体记述,然后再聚焦这个人或事物的一个或几个局部,进行详细刻画——整体为面,局部为点,是典型的“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局部、后整体,是典型的“先点后面”的写法。详略结合式,则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
一般与个别的组合,分为先群体、后个体,先平常、后特定时间两种。先群体、后个体,即先描述一个群体的状态,再描述其中的某个个体的状态。群体为面,个体为点。先平常、后特定时间,即先描绘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平常是怎样一种状态或平常是怎样做的,后描绘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这个人或事物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是怎样做的。平常是面,特定时间点的表现是点。
概括与具体的组合,是指先概括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然后再描绘具体事例,体现或证明这个人或事物的确具有这个本质特点。概括为面,具体事例为点。
主与次的组合,是指采用次先写,主后写的顺序;同时,次要的事或方面,通常要选择几个点,而主要的事件或方面通常只选一个点来写。这样既能保证重点突出,又能达成立体表现的目的。次为面,主为点。写作过程是,并列选择几件事,选出其中的一件详写,其他略写。根据表达的目的,这种组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多角度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多角度呈现人物的一个主要特点或本质。前者所选择的事件中,每一件都表现人物的不同本质,每一件事展示人物的一个本质侧面,多件事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多个侧面,详写事件要表现的,是作者要突出的人物的核心本质。由此而塑造出来的人物,多是立体化的形象。后者选择的多个事件中,因这些事件表现的是人物共同的本质,详写的事件更能表现这个本质。多件事表现同一个单一的主题,虽然主题非常集中,但由此而塑造出来的人物,多是扁平化的。
范文列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X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端午日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在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以文说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场景描写,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其特点:点面结合,笔触细腻。所谓点面结合,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概括扫描,局部详细突出;所谓笔触细腻,就是对某个“点”集中笔墨,写得具体生动。第二段对百草园的环境描写是非常美妙的语言组合,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景物描写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更为美妙的是句式的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像一条彩线,一层进一层地串起了百草园中美丽的景物,给人一种乐而忘返的感觉。“不必说……也不必说……”指的是特别突出的景物;“单是……就……”指的是看来似乎一般的景物。连似乎一般的景物都有“无限趣味”,那特别突出的景物就更不消说了。百草园中景物丰富,如何写得既有层次又具体生动,使人们对百草园有一个全面鲜明的印象,这不容易。作者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得十分传神。“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是详写,是写点——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这样点面结合地写,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横生。作者对“泥墙根一带”重点描绘,笔触十分细腻,突出了百草园里的勃勃生气。整段文字表达生动,形容准确,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真情流露,富有诗情画意。
再者,作者对三味书屋里读书场景的描写也运用到了点面结合的手法。作者写读书,先从整体着笔,写整个读书场面“人声鼎沸”,然后由面及点,把镜头集中在先生身上,重点写先生如何读书。对先生的描写,文中已有一定的铺垫:“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作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勒出了先生的形象,写出了他的年纪、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可谓用语简洁,生动传神。这里写了先生读书时的声音、表情、动作,突出先生读书时的陶醉情态,表现出了先生的性情,是精彩的细节描写。这段群体活动场景描写,活动的场面热热闹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笔下一切如在眼前。
《端午日》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端午日这天,人们赛龙舟和赶鸭子的场面。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作者将写作的重点放在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上,至于赶鸭子的情况,则在此以后一笔带过、点到为止。作者主要写了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船和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在简单交代了当地端午日的习俗后,介绍了划船的地段和终点,为下文写赛龙舟作了铺垫。“莫不穿了新衣”一句,看似随意一笔,实则显示了人们对赛龙舟的看重,突出了过节的喜庆和欢乐。这是“面”。第二个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第三个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这是“点”。综观这一部分,作者在处理详略的时候,也是有所取舍的。显然,对第一、第二个场面作者着笔较多,目的就是为了渲染欢乐的场面和人们过节时喜悦的心情。而对赛后领赏、庆贺的情况则惜墨如金,进行略写处理。而且,同样是详写的一、二两个场面,写法也不尽相同,如第一个场面以记叙为主,达到交代的目的;第二个场面以动作描写为主,这是由赛龙舟这个活动本身性质决定的,这样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的印象。点面结合,有详有略。
【点面结合作文教学技法】相关文章:
有关点面结合的作文600字(精选10篇)03-10
作文语言创新技法分析11-02
动物乐园作文:学习记叙习性的技法10-28
校园风采作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技法06-16
现代文阅读答案表述技法及注意事项11-03
家乡美景作文教学教案12-08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11-03
校外教学08-02
教学若烹小鲜06-14
作文课堂教学片段实录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