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项目建议书

2017-10-18 建议书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篇一:道外区医养结合经验汇报材料

  道外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

  得到社会关注和老年人认可

  道外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尊老敬老、以孝为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老年保健和老年人养老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道外区始终牢记社区卫生服务宗旨,以国家医改政策为指引,以惠民利民为原则,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加重、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与日剧增这一社会热点,积极探索老年人在社区医疗康复养老的全新途径,并在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广泛认可。同时,在促进国家医改惠民政策落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底,道外区总人口数为985415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37958人,占总人口的14%,按照国家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87%,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老有所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心焦

  点。仅就哈尔滨市道外区而言,全区有近8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在生活起居、医疗保健方面需要关护的老年人数字庞大。据我们调查,目前,哈尔滨市空巢失能老人达到36万人,全市政府办、民办的托老所、敬老院的养老床位仅 3.2万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对“即能享受托老,又能获得医疗保健”的这种复合式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论从职能上还是从能力上,都是承接这一需求的最佳载体。

  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建立慢病档案、健康教育宣传、免费健康体检、入户随访、中医干预慢病等老年人特色管理工作的同时,以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逐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初步形成了社会认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收的双赢局面,展现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托老项目的优势和前景。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7月1日成立了黑龙江省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的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关怀养护中心”,开展“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该中心设置养老床位90张,配有康复训练室、治疗室、用餐间、淋浴间。针对失能老人,还

  独立配备专职护理员工24小时监护。目前已收入慢性病自理老人、半失能及完全失能老人142名。他们根据老人健康情况采取“医疗”和“养老”两种入院路径进行托老养老管理,根据病情需要“医疗”和“养老”相互转换,进行动态管理,对首次入院的老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和自理能力评估,根据护理等级对老年人进行分级护理;通过膳食、用药、运动、心理干预、宣教、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管理。

  我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哈尔滨电视台《医疗档案》栏目以“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为主题,宣传我区托老养老工作;《晨报》持续关注我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并以《幸福晚年从这里开始》为题进行整版篇幅连续报道;《新晚报》以《医疗养老进冰城,瞧瞧啥样?》为题,报导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托老养老模式;省台《新闻联播》记者走基层栏目以“失能老人温暖的家园”为题做了我区托老养老工作的专题报导;中央电视台记者深入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连续工作四十几个小时,吃住在病房,同老人零距离接触,连续记录拍摄老人的在这里的日常生活情况,并将在中央电视台《央视记者下基层》栏目中播出;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等领导先后两次到我区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养结合

  式”托老养老工作展开实地调研,并以我区典型,召开全市托老养老座谈会。

  三、几点建议

  为了将“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使其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重要阵地,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医保部门是否可以将“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民政部门是否可以对开展这一服务的机构以床位为单位进行资金政策的倾斜。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提供医疗养老康复人才培训支持,对开展这一项服务的人员开展康复、托老、护理等项技能的培训,发放合格证书,合法上岗。

  三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具备开展此项服务条件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以房屋改造、医疗设备、人才引进等投入。

  开展“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惠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公益性特点。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实际,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医疗托老服务不仅是很好地实现了自身职能,同时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载民生的重要职责。为此,今后我们将把社区医疗保健式托老养老服务作为一项区域品牌特色事业来抓,将此项事业做大做强。

  篇二:2016年8月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戴主委、常市长,同志们:大家好!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医养结合已成为养老服务 最基本的需求。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市在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了医务室,完善了医疗设施配备,建立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落实全国、自治区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现就民政部门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总人口78.8万人,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63万人,占总人口13.5%。全市现有建成运行的养老机构13所(公办5所、民办8所),设有养老床位3567张,入住老人1666人。全市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7个、日间照料中心28个、农村幸福院106个、农村老饭桌48个(其中幸福院与老饭桌捆绑建设33个),农村互助养老院8个,基本形成了城乡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供给发展格局。

  二、探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成效

  “医养结合”是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既包括传统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应有医疗、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和护理、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近年来, - 1 -

  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对接模式。

  (一)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政策环境得到优化。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出台实施《石嘴山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积极配合市卫计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石嘴山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推进医养有机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健康养老,实现养老机构供养康复、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一体化发展。市财政逐年加大养老服务机构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的场所建设、医疗服务、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为加快发展养老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组织保障。

  (二)积极争项目引资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5年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建成石嘴山市失能失智护理院等养老设施。2015-2016年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自治区支持总投资1.607亿元的养老服务项目97个,新建市县区老年活动中心4所、敬老院3所、农村老饭桌4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个、农村互助养老院8所。目前,全市48个农村老饭桌、8所农村互助养老院已建成,市县区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在建,15个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12个,19个城乡社区服务站在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推进医养结合奠定基础。

  (三)探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经近几年积极探索,我市城乡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统筹发展,公民办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老饭桌、互助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县区均建立了智能化社 - 2 -

  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免费为3000多户老年人家庭安装了固定或移动式呼叫器,累计为万余名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为老服务。并开展高龄独居老人邻里守望等社区助老活动。协调督促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建立医务室,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没有条件设立医务室的,日常基本就医依托社区卫生站、医务室,满足老年人基本诊疗服务,非常规医疗服务由养老机构和当地就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为机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效对接。

  (四)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开办医养结合。探索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我市利用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沟口分院闲置房屋等资源,支持民营资本设立了宁夏第一个“医养结合”老年康复中心,目前运行良好。2015争取支持年民营资本投资3.58亿元建设的宁夏银北“医养结合”养老院主体工程已封顶,设医疗床位128张、养老床位675张,包含100张康复床位。积极争取自治区、市“十三五”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储备项目(石嘴山市精神病康复中心、惠农区老年养护院建设等项目),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医养融合发展机构。

  (五)合理布局有效资源,推进运营模式多元化。不断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合运行,形成了一批“集日间照料、康复保健、老年教育、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生活关爱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搭建了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网络体系。探索农村“以地 - 3 -

  以权养老、奶牛托管养老”模式,为高龄、独居、留守、空巢、残疾、困难老人提供就餐、日间照料、休闲娱乐服务。通过 “12349”服务热线、微信平台、集中配餐等方式,向城市社区高龄、独居、空巢等困难老年人和残疾人集中配餐送餐。

  (六)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落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和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制度,把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率作为养老机构开设许可经营的硬指标,要求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结合从业人员现状,逐年培训护理人员,淘汰非专业人员。通过在市福利院设立培训基地集中培训,每年选派养老机构管理、护理人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人员分批分期参加民政部、民政厅专业资格和业务培训,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已达80%以上。

  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当前,医养结合已成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我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适宜的医疗服务。医养结合需要有效整合利用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顺畅对接,一方面需要养老机构有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医疗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医疗机构进一步获得医保支付资格,降低老人负担。对于有医疗机构和医疗能力的养老机构来说,能否将护理院纳入医保定点关乎入住老人医疗护理质量,也是影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经营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着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服务人员流动性较强,可持续性发展程度低。目前,我市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参差不齐,大多数是来自城乡的4050人员,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缺乏医疗专业护理知识,需要经过医疗护理等专业化培训认证后方可从业上岗、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三是养老机构标准化程度低,与医院衔接程度不高。养老机构主要依靠完善设施来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实现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功能。我市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二者大都相互独立,面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客观现象,现有患病老人只能奔波于医院与养老机构或家庭之间,既耽搁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也因得不到有效康复休息导致小病加重等情况。

  四是养老机构独立运营能力较弱,依靠财政补贴为主。目前,养老产业投资成本高,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认知、行动能力下降等客观因素伤病高发弱势人群多,养老机构盈利可持续运营发展普遍比较困难。

  三、推进医养结合对策建议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还将持续增长,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伴随而来的是健康问题的增多。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石嘴山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试点推进医养有机融合发展模式,以实现养老机构供养康复、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一体化发展,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篇三:大力推进医养结合

  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模式,促进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模式的启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但当前,大多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

  2013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新模式、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

  医养结合新模式就是把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能够有效解决老年群体医疗和养老两大难题。将医疗和养老融合,推进医养结合模式,不仅是健全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举措,也为较好的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一、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模式创办背景 襄阳市早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73.2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1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46.7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49%。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过半数老人都有慢性病,而且人均患有2至3种疾病。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的6.05%,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至5倍。

  2003年,一手创办襄阳华光医院的农工党员张文仲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这些群体面临老无所养、老无所医的遭遇深深的触动了他;同时企业家灵敏的嗅觉也让他意识到,老年群体在养老的同时有着巨大的医疗需求,医养结合的发展前景肯定非常广阔,从而萌发了创办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农工党襄阳市委会领导作了汇报,市委会领导鼓励他大胆去做。

  2006年9月,位于襄阳市春园西路19号的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正式开业,同时开业的还有按国家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创办的襄阳农工医院。二者在建筑格局上遵循医养结合、寓养于医、医寓一体理念设计,两栋六层用房由无障碍通道和医用电梯全部贯通,既有独立分区又有功能重叠。公寓用房分为豪华间、单人间、双人间;为老人提供自理型、介护型、全护型三种服务;医院负责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支持,确保老年人小病不出屋,大病不出寓和突发疾病第一时间抢救;公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开设心理咨询室、情感俱乐部、文化娱乐周等特色项目,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

  由于医养结合模式迎合了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开业后,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入住老人持续上升,几年间,由最初入住的32名老人上升至281人(现有床位长期饱和),而预定老人已经达到二千多人。

  在此背景下,2010年,襄阳博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作为母公司,襄阳博大实业集团成立的意义是汇聚下辖襄阳华光医院、襄阳农工医院、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襄阳农工国际大酒店等六家子公司的力量,共同打造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二、三期项目。

  根据规划,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二、三期项目总投资5.6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3.73万平方米。二期新建二十七层综合大楼,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目前二期大楼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三期六栋公寓用房正在抓紧建设中,建成后可新增5000张床位。二、三期项目被列入襄阳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

  二、襄阳市汉江国际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模式运营特色

  一是医养结合用房全部为企业自己建房,企业持有土

  地证和房产证,一次投资可以终身使用。初期资金压力较大,但越到运营后期企业压力越小。同时,自建部分根据市场实际,实行分期建设,能够部分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效解决了当前众多老年公寓租赁房屋,成本常年居高不下的难题。以新建二十七层综合大楼为例,新大楼配备了中央供氧、中央供暖和红外线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完全投入使用后,医院和公寓全年可实现收入柒仟多万元,医养结合模式可在三年左右收回建设成本,而后期医院营业收入和公寓收入还会大幅度提升,而运行成本除人力成本增加外,其他成本压力逐渐减小,医养结合模式效益将越来越好。

  二是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给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了一

  定的保障。在建设方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发[2000]19号),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在建设用地中争取到了城市中心位臵的划拨用地。用水、用电与居民用水、用电价格一致,建设配套费进行减免,营业税免缴等相关支持;在运营方面,根据湖北省(鄂政发“2000”55号) 《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决定》和《襄阳市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意见》,争取到了新增床位补贴按一张

  床位一次性补贴1200元,运营补贴按入住公寓老人数每人每年补贴600元的财政支持,项目同时被列入十二五重点民生工程,在项目开工后,由时任常务副市长虞国旗同志督办,加快了项目的进程;在医保政策方面,根据(国发[2000]19号)文件,为养老机构提供配套的医疗机构,申请医疗定点,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惠审批的精神,襄阳农工医院顺利成为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离休病人、新农合定点医院。以上优惠、福利政策的实施和到位,大大缓解了企业建设和运营压力。与此同时,依托襄阳农工医院农工民主党特色,争取农工党中央、省委会、市委会支持,在三期工程征地、审批等各个环节进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以两家医院为公寓提供资金做基础,多方筹措建

  设资金。在医养结合模式创办初期,襄阳华光医院提供了建设所需资金,并在后续运转中给予了持续的帮扶,特别是2013年华光医院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为医养结合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襄阳农工医院凭借多个重点专科建设,譬如糖尿病科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和方法,吸引省内外众多患者前来就医;院体检中心承接企事业单位各类体检,医院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汉江国际老年公寓由于近几年来床位长年饱和,也有一定的盈利。在此基础上,通过集团

【医养结合项目建议书】相关文章:

1.养宠物建议书

2.养宠物的建议书

3.养宠物建议书15篇

4.关于养宠物的建议书

5.标准项目建议书

6.环保项目建议书

7.项目建议书四篇

8.环保项目的建议书

9.学校环保项目建议书

土地平整项目建议书 立法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