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儿时的记忆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儿时的记忆作文1
人最难忘的就是孩提时代,孩提时代天真浪漫,无忧无虑,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代。
我生长在辽宁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子不大,三百多户人家,主要靠耕种农田为生。村子属于丘陵地带,一面靠山,村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平原,所以村民们还不算太穷,生活能够达到温饱。
我是家里的老闺女,由于生我时父母年岁都比较大,我的身体自然就比别人差,当然父母是非常宠爱我,哥哥姐姐也都护着我,我比别的孩子多些娇气,虽然在那个时候我的家很困难,但我并没受到委屈,父母尽最大努力让我吃好的穿好的,因此我的童年过得是幸福快乐的。
由于父母年纪较大,姐姐出嫁的也早,有些家务活就到我身上了。我记得我6就开始跟舅舅家的二表嫂(她毛线活特别好)学织袜子了,一开始不会起尖也不会拐跟,就织个四方块挑起真往下直,一直织到很长,婶子大娘都笑我,7我就会织真正的袜子了,一个冬天我最少要织8双袜子,到12岁我就织了第一件毛衣,虽然样子有些丑,手工也不太好,但毕竟是我第一件作品,看着毛衣心里很美也很当自豪(因为那在我们村里会织毛衣的不多),穿着也很美,这件毛衣伴随着走过小学、初中、高中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毛衣越来越短,越来越旧,退去原来鲜艳的颜色,但没有我减去对它的热爱呀!
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穿鞋都是自己做的,我记得我13岁就会做鞋了。做一双鞋其实是很麻烦的,工序很多,首先要打哥布,然后照着鞋样绞好,自后还有围底子,底子干了以后还要用麻绳或线绳纳底子,这样一双鞋底子才算完成,之后还要做些帮,还要上鞋,一双鞋才算大功告成。在后来就没有那么麻烦了,用塑料底代替,记得我一个星期天就做一双鞋,星期一就可以美美的穿着自己做的新鞋上学了。
在那个年代,被子没有被套,讲究的人家才有被头,一般人家没有,这样就要每年都要选择夏季,特别是伏天(伏天返潮,油渍好洗)拆了重做,为了更结实耐用,要用浓浓的米汤把被里、被面浆了,晾干后,要叠好放到一块光滑的石块上,用木槌锤打被里、被面,直到光滑平整为止,因为妈妈自从生我后一直体弱多病,这些活自然就是我干了,我记得我十二,三就会全套活了,因此大家都说我聪明能干。
童年虽然很苦,但很快乐。我至今也很难忘春天我和小伙伴到地里挖大脑袋(野生的小蒜),剜苦菜,没有好吃的,就挖地里的叫酸不溜的根嚼着吃,但是也觉得很好吃:夏天雨过天晴后,到前面的小山上采蘑菇,采地皮,挖鸟蛋,摘野果子吃,有时还会弄回一窝小鸟回来,我记得我曾经就弄回一窝小野鸡了。晚上,大人们点着烟火驱蚊,在一起闲聊,小伙伴也不闲着,大家不是玩捉迷藏,就是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秋天到山上、沟边采酸枣,采山钉子,到地里采黑天映吃:冬天玩滑冰,堆雪人,那更不用说了。
我们童年的时候比现在玩的游戏多多了,也有意思多了。我记得童年玩的最多的是玩过家家(因为我是女孩),所谓过家家,就是把砖头、玻璃碴砸碎放到一个大一点碴里,就是菜了,把小伙伴请到家里来,很有意思的,还有下五虎,憋王八,玩嘎啦,踢毽子,跳皮筋,踢口袋,跳房子,大噶,玩倒立……。。,真是丰富多彩呀。
吃的东西也很多有酸杏,桑葚,酸枣,顾宁,野生像小葡萄的东西,酸不溜,高粱上的乌米……。这些都是城里的孩子吃不着的,自然好会有桃子,李子,梨,苹果,大枣等。
最让人难忘还是故乡的那条小河,它是我们童年最快乐的地方,我们在哪里嬉戏、玩耍,打水仗,憋水坑,当然还会在离人群远、水位深的地方洗澡。
我小的时候也是很淘的,我能爬到柳树的尖上,折下一大捆树枝,回家烧火用;我会同小伙伴一起捅马蜂窝,让马蜂蛰的眼睛好几天睁不开,妈妈心疼的整夜不睡:我也捅我鸟窝,害的小鸟无处安身,因此我也被姨妈狠狠的骂过。
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家乡的一小片桑树林。记得那时一放学,我就来到桑树林,在树下观察那片叶子下面有蚕茧,发现后小心翼翼取下来,然后一点一点的找头,缠到纸板上,每天放学的大部时间都泡到这里,自然回家就少不得挨骂。
童年里我最自豪的就是到高粱里达乌米,我不用手捏,用眼一瞧,就知道那个是乌米,不带错的,百分百的准,没有掰过一个高粱包。
童年我也是很爱劳动的,春天要给猪挖野菜,夏天要拔猪草,秋天就更忙了,帮家了秋收,冬天要捡粪。
童年的记忆真的很多,很多,无法用文字记录,也无法表达我对故乡的怀念。
我真的非常想念我的故乡,想我生我养我的那片热土,我多么想回到我阔别将近30年的故乡,看看那个山,看看那条河,看看那条沟……。。,看看我儿时的伙伴,看看我那白发苍苍的叔叔,大伯,婶子,大娘……。。。
故乡呀,我爱你,你的女儿永远热爱你!!!
儿时的记忆作文2
中秋那年,我刚上初一,因为很多当时无法说清的原因,常挨父亲的打骂。为这,在一个细雨濛濛的雨天,班主任打着雨伞把我接进了学校。
那年的中秋,同学们都回家过节去了,整个学生宿舍楼空荡荡的。
那时我特别想家——想妈妈和妹妹,可却不愿或者说不敢回家。
月亮早早地升了起来。
月光静静地洒在窗前。
我不敢开灯,不敢弄出半点响声。我耽心负责保卫的值勤老师会因为灯光或响声发现孤零零的我,然后问我节日里为什么不回家。这会让我伤心的。
我站在窗前望了好久,还是没有找着那片灯海里的哪一盏灯是属于自己家的。我想妈妈她们一定会像往年一样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今年我不在,妈妈和妹妹会像往年一样高高兴兴的吗?她们想我吗?为什么不到学校叫我回去和她们一同度中秋?
眼前的灯光变得一片模糊时,我才发现自己正在流泪。
“嗨!”
我的同桌英子不知何时摸进了寝室,并且大叫了一声。
英子从衣袋里掏出两个月饼递给我。
这夜,英子陪我回了趟家,到了家门口,我却不愿进去。我们爬上了不很高却很厚的院墙。透过茂密的树叶,我看见妈妈和爸爸对坐着,妈妈“哦哦哦”地哄着怀里的妹妹入睡;爸爸若有所思地抽着烟。横在他们中间茶几上的月饼、糖果,似乎没被动过。
爸爸重新点上支烟的时候,微闭着眼说:“明天叫老大回来吃顿饭吧。”
妈妈好像没听见,仍旧“哦哦哦”地哐哄着妹妹。
这时,我旁边的英子在暗暗地抹着泪……
别离转眼间,炎热的夏天又来了。
我拿着《语文》书胡乱地翻,什么也没有看进去。我是在想英子。我旁边的座位已经空了好几天。这几天我觉得心里也是空荡荡的。我想英子一定是病了,不然不会随便缺课的。
放学后,我背著书包直接去了英子家。远远地,我见英子家门前停着一辆汽车,许多人正忙碌着往上搬东西。突然,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走近一看,的确是英子家在搬家。
英子坐在打好的背包上。她见我后,忙远远地迎了过来。
大概英子也帮着她爸爸、妈妈搬些小东西,弄得一身灰扑扑的。
英子拉着我在背包上坐下说:“没想到你会来,我正要去学校找你呢。我爸爸、妈妈都调了。”
其实,英子不说我这下也知道她爸爸、妈妈调了。但她这么说时,我的鼻子却猛地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我咬了咬嘴唇,稳住自己的情绪后说:“英子,数你最关心我了,以后还来和我玩鸣?”
“怕是来不了啦。我爸说那地方离咱们这儿很远。”英子说着,把手放在衣角上擦了擦,大概觉得干净些了,才从衣袋里掏出一支崭新的形同包谷一样的钢笔来,她说:“咱们是好朋友,这支钢笔留给你作个纪念吧!”
这下我才知道同学、朋友要分别了,应该赠送个礼物,作为留念。
我拿着那支崭新的钢笔又高兴又难过,我不知送什么给英子,妈妈每月给我的十元钱早已全部买菜票了。我想了好久,突然站起来,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倒在背包上说:“英子,我只有这些,你挑一样作个纪念吧。”
英子不加思索地把课本、铅笔、橡皮重新放回书包里,最后,拿一本快写完的数学本说:“我就要这个。”
我是班上的数学尖子,每次作业和考试都不会低于90分。英子要了我的数学作业本,真让我高兴。
进了驾驶室,关上车门后,英子递给我一包报纸包着的杨梅,车便摇摇晃晃地朝前开去了。目送着远去的汽车,一直忍在眼里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未能寄出的黄手帕英子走后的.第三天夜里,我在梦中见到了她。
那时,河面上刮着一阵紧过一阵的冷风,刮得水波受惊似地一排一排直往远处涌。
远远地传来一个女孩的哭声。
待我走近后,才发现坐在河边那块大青石板上哭的是英子。
英子似乎已经哭得很久了,眼睛肿得像个大仙桃。我以为谁欺负了她,便问她,并且保证一定教训欺侮她的人。英子听我这么一问一说,哭得更厉害了,我怎么劝也没劝住。后来我说:“不讲拉倒,我走了。”说着,做出真要走的样子,她才吞吞吐吐他说:“爸爸、妈妈又打架了。”
那时,真要有谁敢欺负英子,我会跟他拼命的,可她是因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打架才哭的,我就没法了。
“你爸妈常打架?”我问。
“几乎天天都打。”
“我送你张手帕,以后我不在,你爸妈打架惹你哭了,用它揩揩眼泪。”说着,我把自己的手帕递给了英子……
早上醒来,梦中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决定买一块手帕给英子。
中午,我硬着头皮回了家。妈妈没在,我撒谎说老师让大家再买几个作业本,跟爸要了三毛钱。
当我买到一块漂亮的黄手帕时,我才想起我并不知道英子在什么地方。
就在当天夜里,爸爸找到了我住的那间寝室,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他说他已经调查过了,老师并没叫买作业本,问我钱哪里去了?我却紧闭着嘴,直到爸爸把我打倒在地以后拂袖而去,也未说出用这钱给英子买手帕的事。
以后,这块未能寄出的黄手帕伴我上了大学,又伴我踏上了工作岗位。每每看到它,便会想到英子,想到这世间毕竟有着很多美好的东西。
儿时的记忆作文3
我是在杜桥大汾的外婆家长到四五岁才回到海建村的。那时大汾的邻居们都叫我们“海涂人”,包括现在还是如此。
记忆中海涂家的前身是一座2间的矮石头房,高高的石门槛,外间是土灶头厨房,里间是紧挨着的两张床,头顶悬着一间小阁楼,也叫杂物间。屋里屋外都是泥土地,一遇到阴雨天气,走路都打滑。听说我出生的那年,村里才开始通电,告别使用煤油灯的历史。不过自来水是到90年代末才接的。以前我们的生活用水来源有三部分,饮用水是到邻村黄峙山上去灌取,平时洗洗刷刷的就用天落水,以及离家百米外运河里的水。运河平日里船只繁忙,水经常是混浊的,父母挑回家后就用明矾来净化。由于水的来之不易,我们都很节省着用,一不小心用多了,父母就会责怪。那时父母在附近的轮窑厂上班,家里还种点棉花、薄荷、柑橘等经济作物,所以显得很忙。5-6岁时,家里买了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成了村里的新闻,那时村民家里有电视的只有2户人家,很是稀罕。还记得夏天的夜晚,前后邻居搬板凳的卷铺盖的都聚集到我家门口乘凉,男女老少一边看电视一边唠嗑,孩子们就在席子上嬉笑玩闹,等到9点左右电视没节目了,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睡觉。那时物质虽然贫乏,但是邻居的关系却是非常和谐,亲如一家。
六七岁时,我家造了一栋两间的二层楼,住得更宽敞了。我开始在村里的老知青楼上学,村里的适龄孩子都在那里读书。1个教室有两个班级的学生混龄教,比如第一二排是一年级,三四排是二年级。知青楼旁边挨着的是一大片的桔林,调皮的孩子偶尔会顺手牵羊几个尝尝。橘地的路边长满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我们一下课就去采茅草根、覆盆子吃。
8岁时父亲开始要求我学着点火柴烧大锅饭,帮家里洗洗碗筷,再大点,去地里一起摘棉花、摘橘子、割稻子。家里地不多,所以比起同龄人我的农活干得相对也是少的。
等到9岁那年,我们全部转学到沙基的滨海中心小学,由于父母务工忙,我们只好每天自己来回徒步,从家里到学校,一趟起码要走上四五十分钟,那时的路是烂泥路,晴天一把刀,下雨泥糟糟,而且紧挨着运河,但是不论刮风下雨,父母基本不来接送的。每天的午餐我们都是带着饭盒的米到学校食堂里蒸着吃,菜主要是豆瓣酱、咸菜、咸鸭蛋之类的。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又是转学生,一开始多少跟新的班集体有点不合群,但发奋读书,管好自己,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多少有点让我们村的同学感到自豪。虽然在学校里我很内向含蓄,但是一回到村里,玩得就疯了。赛跑、打羊脚蹄、在门口的泥地里挖坑打弹珠、画金木水火土、抓沙包、在村里堆满柴火的石头房里玩捉迷藏,后来家里买了辆凤凰牌三角档的重型自行车,每天下午放学后就穿过三角档学骑车,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也乐此不疲。割麦的季节,用金灿灿的麦秆编织成网兜、金戒指、金项链等戴在身上,还有玩泥巴、看雨后邻居们拿着网罾捕捉鱼虾、周末的早上跟小伙伴们腰间绑着饭团和鞋子去海里捉海瓜子……那时的童年,没有电子产品的污染,也没有各种塑料玩具,有的是天性的释放,各种新鲜大胆的体验,感到很幸福很充实。
当然不愉快的事情也有,比如跟邻居小伙伴闹矛盾被人家先告状了,老爸会狠狠地揍上一顿,该道歉的道歉,该赔礼的赔礼。现在我才知道这叫做家教。说到家风家教,越是上年纪越能品味到父母当年点滴教诲的智慧。父亲是70年代的高中生,在村里算是个文化人。孩提时,每晚伴着父亲枕边的故事入眠,上了小学,父亲教我唱红歌,帮我培养了一点音乐细胞。父亲闲来喜欢一个人埋头画画,我也或多或少有了点对绘画的兴趣。每逢年三十,父亲会腾出整天帮邻人们写对联,我则负责挨家挨户送对联。父亲懂点电工,邻居谁家灯泡坏了线路需要维修,只要一叫,父亲基本随叫随到。母亲目不识丁,但每逢邻居叔伯到我家找我父亲议事,母亲总交代我问好并搬凳子给他们坐;家里有现摘的瓜果或烧好的美味,她常会让我送给隔壁的邻居们;村里路遇邻居,她就随时提醒我礼貌称呼。记忆中,有一次到我们村海涂赶海的一个妇人因天黑没车回不了家,父母就收留她住了一宿,好菜好饭招待着……那时的家虽然清贫,但是家门和顺亦有余欢。
十四五岁时,父亲开始跟我讲家史,讲到爷爷是村海涂垦荒的带头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中顿时升起一种荣耀感。父亲说我们家近代祖上没有大富大贵,唯有忠厚务农,清白做人。这次家训对我影响深远,也激励着我要念念生民,忠厚传家。
仓廪实而知礼节,祖父是第一代海涂的垦荒者,父亲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二代垦荒者,而我作为垦三代,能做的就是在祖辈物质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传播和垦荒,不愿看到先辈的垦荒精神断代,不愿看到下一代没有精神的资粮滋养,当村里的第一代老垦荒者渐渐离去,二代也至暮年,再不挖掘并发扬祖辈的吃苦精神和优良传统,村子就成了空心村了,没有灵魂和实际内涵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去凝聚并给到人安身立命的幸福感的。是以草草为记,只为留住曾经的美好。
儿时的记忆作文4
窗外的新芽已经吐绿,但枝头仍挂着几份寒意,毕竟还是清明节啊!看得见霏霏细雨中,陌头几垄黄土上,奠品依依, 纸钱衔泥。近处的烈士陵园里,一群群小学生肃立在青松翠桕 之间,虔诚地献出他们精心制作的白花。看到这素洁的花楼、 花海……我珍藏往事的记忆深处不禁涌出澎湃的海浪,海浪过 后,突兀出家乡后山上那座硕大的坟茔,象被海水冲刷过贝壳 那样鲜亮诱人,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那坟里埋的是赵二贵。
山里和城镇总是有一段距离的。如果没有赵二贵每天赶着 马车把山村城镇联成一线带来山里人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 那山里和城镇的距离会更大。
夏季,山里的男伢不到上学的年龄,是不穿衣服的。那正 是我光着腚的洒脱年月。
一天,马车很早就从城里回来了。“光腚”们象往常一样 蛘拥而上,然而赶车的不是二贵,车上拉着一个血肉摸糊的人。“光腚”们害怕至极,哄地作鸟兽散。
晚上,我怀着余悸钻进被窝,半夜睡不着。
震天响的哭声喊酲了我。我爬起床,跑到门外一看,全是 人、裹缠着白布条戴着黑纱。二贵的媳妇荷叶,眼晴象红肿的 桃子: 二贵的妈呼天抢地,二贵的爹老泪纵横,踉跄地走在送殡的人群屮,队长大富扶着他……“光腚”们这时全明白了, 昨天车上拉的是二贵!我们无不显示出惋情的神色,原因是再 也吃不到二贵的糖葫芦了。
山里有的是埋人的地方,且风水宝地不少。二贵的坟落在 风水最好的地方,而且造得既高又大。在“光腚”们的眼中, 那个坟可以埋得下几个人的。
眨眼几年过去了。“光腚”们穿上了开裆裤,也正儿八经 地读起小学来。荷叶的遗腹子也成了 “光腚”,整天跟在我们 后面跑得屁颠颠的。
二贵的坟上长满了草,很长,但不阴森,很象一个髙台。 放学归来的笫一好去处便是这里。
似乎是快读完小学的时候,山里人不知被什么左右,大兴 开荒种地,毁林植棉。众多的坟被削平了,撒满了农家肥, 播上了 “丰收”种,独有二贵的坟没人动一根毫毛,依旧是芳草萋荽。心中很纳闷,问爹:〃为什么二贵的坟没被铲掉? ” “小伢子,懂个啥!二贵是为了救集体的那匹白马被碾死 的! ”
虽然生产队的那匹白马已被"神牛”代替,但白马的雄姿 从未在我眼中消失。我想象到了二贵救马时的情景。人们的讲 述也证实了我想象的正确。当那疯狂的汽车快要撞上白马时, 二贵扯断辕绳,拉开白马,就在这一瞬间,汽车毫不留情地推 倒了二贵……
每年清明时节,二贵坟前的奠祭绒钱总是最多。然而我,却没有看到荷叶哪天上坟。我心里很最纳闷。但在一个漆黑的晚上,我看到了荷叶,就在二贵的坟旁。
当我的“学历”促使我和“光腚”们疏远的时候,我便疏 远了他们,自然我也曾做过光腚。每逢夏夜,我都喜欢一个人独自转悠。一个晚上,我在二贵坟前徘徊,听到了一个女人的 抽泣,一声长一声短的,象是被压抑着。我仔细一看,廒来是 荷叶。她哭了一会,立起身,慢慢地走了。我只觉得她的心很 苦。
笫二天见她的时候,她的眼神是那样呆滞。面容憔悴得叫 人不敢相信她的年龄,才二十多岁的人啊! 渐渐地,我懂了。荷叶在入们心目中的地位己远不如以前了,也难怪她夜晚上坟。荷叶的多年守寡生涯,除了赢得山民 们的几缕同情或几升表示“慰问”的大米之外,便再也没有什么了。有谁能理解她那破碎了的心的孤寂?又有谁能真正理解 她失夫后和儿子相依为命的辛酸…
岁月的流逝,白马被“神牛”代替,二贵的马鞭声为喇叭声所淹没,二贵也正逐渐被人们遗忘。二贵勇救白马的故事已经是很久很远的事了。现在的人们,还有谁能真正体会当马是 山里人命根子的年月,二贵这一行为的意义。二贵的坟作为救 马献身的标志,在雨蚀风化屮并没冇低矮一分一厘。
荷叶的经历验证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的古训。所以她逐 渐为人所不齿。她的“事迹”也成了妇人们热衷探讨的问题。 她也只有在夜晚上坟。当毁林造田时人们播下的“丰收”的种子 长出令人发笑的苗秧时,山里人才发现他们被人耍了,也被大 山嘲笑了,于是重新植树,果树居多。二贵的坟四周也植满 了。二贵的坟也认认真真地成了人们休憩,谈天说地的场所- 不知二贵知道不?
荷叶一面为人不闻不问,她一面却愈焕发了一种青春活 力。我被家里人正告不能和她接近,说是怕她蛊惑我〃在山里 人的正气和二贵硕大无朋的坟前,荷叶不能也不敢“明目张胆”。
山里人会用他们心目中固定不变的尺子衡量身边的一切, 并且同执地相信心目中的尺子。荷叶也无一时刻不在他们的衡量中。在我儿时记忆中,作为血肉之身的荷叶却一天天地走向哀老。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多雨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家乡后山中那硕大的坟茔。荷叶的日子也许好起来了,她那光腚的儿子怕 也正在上中学吧。
【儿时的记忆作文4篇】相关文章:
儿时的记忆作文(15篇)12-09
儿时的记忆作文13篇10-05
当年的味道,儿时的记忆02-03
儿时的记忆作文(汇编15篇)01-08
儿时的记忆作文汇编15篇01-08
儿时的记忆作文集锦15篇12-10
儿时的记忆之火爆老师400字作文10-28
儿时的梦想作文01-05
儿时同桌作文500字10-28
儿时的伙伴老水牛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