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作文

2021-02-26 腊八节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腊八节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腊八节作文 篇1

  因为在早上出去玩之前,妈妈就买好了做八宝粥的材料了,提前先泡在了水里,妈妈说这样煮的快。所以,中午一到家,就可以煮上喝了。腊八吃的就是丰富!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呢~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吃肉吧!爸爸妈妈可不要说他们哦,因为都在长身体,吃的好是关键呢!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三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节作文 篇2

  在腊八节和腊八粥是每年必须的,说起这腊八粥,我还有一段故事,从我很小的时候,每年奶奶都要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由红枣、糯米、桂圆、花生、葡萄干等很多种干果粮食一起熬成的。腊八粥吃起来非常香,由于放了红糖,也非常甜,真是两全其美。奶奶每年都煮一锅腊八粥,就是我们一大家子每人喝两碗都喝不完,我奶奶说过,腊八粥是由十八种干果、红糖和糯米煮成的,这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天上的十八罗汉,让他们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所以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全家人都要喝腊八粥,喝少了奶奶生气,喝多了奶奶开心。

  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是我最讨厌的一天。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喝腊八粥,可是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每年都得喝这种粥,慢慢地我就讨厌喝腊八粥,可是奶奶有办法让我喝腊八粥,奶奶说:“你要是不喝腊八粥,我今年不给你压岁钱。”天哪,奶奶,没压岁钱怎么行呢?所以这腊八粥啊,不喝也真不行。

  为了压岁钱我一定要坚持住啊!

腊八节作文 篇3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据史料记载,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之所以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是因为:“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现在还有争抢老喜殇供品的习俗。

  我小时候是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记得每到腊八节,母亲就会提前买一点大米,再掺些自种的谷子经脱粒成小米,加上自产的花生、红豇豆、绿豆、豌豆等煮成粥,出锅时搅拌一点白糖,吃起来清香甜软,非常可口。由于兄弟姊妹多,在那个温饱不及的年代,换了口味,人人顿觉味蕾大开,就像抢食吃的一窝小猪,一顿吃了一大碗还不满足,还要吃第二碗,个个吃得直翻肚(过饱)才算罢休。每到这时,母亲总是最后一个端碗,锅里剩余了她吃一点,假如不剩余,她会说,我吃过的多,不浅这一口。因为我是老大,读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课本上就有“孔融让梨 ”的故事教育了我,后来,每当看到腊八粥做少了,我也会向母亲学习,只吃一碗,让弟弟妹妹们吃个饱。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酸酸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明天就是腊八节了,中国民间传统最热闹最隆重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吃了腊八饭,来把年货办”,这是我们豫南老家流传的一句老话。

  按时间推算,腊八和除夕只相距22天,若是农历小月,只有29天,那相距又少了一天,在这20天出头的日子里,我的家乡过去人们都准备哪些年货呢?在我的记忆里,大人们主要在吃、穿、用、祭祀等方面做准备。首先是“吃”。家家户户都要买肉做祭祀的'刀头,年夜饭吃饺子,年后待客:或杀年猪、宰鸡鸭宰牛羊,或捉鱼虾起鱼塘,因为图个吉利“年年有余(鱼)”嘛!还要蒸白馍、包包子、炸油条麻花、出油锅,过年都要大油大肉,美美地饱餐几顿,上上膘。其次是“穿”。大人孩子都要添新衣,戴新帽,过年总得有件像样的衣裳,特别是孩子,要打扮得花枝招展才有新年新气象,还要有多少不等的压岁钱,希冀快快长大。再之是“用”。从锅碗瓢勺炊具餐具到油盐酱醋调味调料,从针头线脑缝衣织布到烟酒糖块瓜子文具家具,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庆贺用的对联门楣门钱窗花,凡平时没有的该添的都要添,不仅是使用方便,也是装门面给节后的亲朋好友看。最后是“祭祀”。先买香蜡纸炮阴币果蔬等祭祀用品,再于“小年”扫灶祭灶神、摆上供品,焚香敬蜡,顶礼膜拜,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除夕”“春节”祭天公地公神祭祖先,要磕头作揖,口中念念有词,每一样事都必须虔虔诚诚,马虎不得,每一日都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日程满满,约定成俗,真可谓是“忙过年”啊!而最高兴的还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不但有肉有白馍吃,还有新衣穿,更有家长和亲戚给的压岁钱!

  现在过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已赋予了新的意义,大部分人不再信神鬼信迷信,只是利用这一习俗来实现天南地北阖家团聚、亲朋好友见面相会、增加亲情友情乡情之目的,但是,尊老爱幼、孝老敬贤、乐善好施、福荫乡里的传统美德还是要弘扬传承、发扬光大的。在庆贺方面加重了砝码,在吃喝方面有所淡化,在祭祀方面弱化了许多,在生活工作快节奏、经济比较富足的今天,过年早已失去了物质享受的意义,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早已不复存在了,更多的是增加了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层面,追求的是高层次的节日生活,腊八节也是一样。

  当然,过年还是从过腊八节开始,人们通过吃腊八粥这一传统习俗,更多的是寄予新春愉快、阖家欢乐、身心健康、来年幸福之厚望,正如一首诗所云:“清香一碗诱人粥,腊八品尝全五谷,祈福来年都健康,风调雨顺全家福”!

腊八节作文 篇4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老百姓有吃腊八粥的传统习俗。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相传中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传自印度。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见到众生受尽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复不满神权(婆罗门)的统治,因而出家修道,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释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和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苦难,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当日吃粥作为纪念,故“腊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各地佛寺的浴佛会、诵经等仪式,也都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称“腊八粥”。

  寺院并将腊八粥赠送门徒及善信分享,此后,腊八节吃腊八粥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腊八节的来历——中国的传统习俗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粟等做粥,谓之‘腊八粥’。”从此,民间也称它为“五味粥”。 触摸传媒

  古时有些地方,偏僻穷困,民间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加,才加入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或百合等,故又称为“七宝粥”。

  至今,中国东北、西北、江南等地区,人们仍保持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精选腊八节作文四篇】相关文章:

1.过腊八节作文精选

2.腊八节诗词精选

3.精选腊八节作文八篇

4.腊八节作文(精选15篇)

5.腊八节作文(精选31篇)

6.腊八节作文(精选30篇)

7.腊八节作文精选15篇

8.腊八节作文精选10篇

9.精选腊八节作文六篇

上一篇:腊八节作文 下一篇:腊八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