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的作文 篇1
提到鲁迅,大家都会想到他那渊博的知识和著名的书籍,在著名的书籍中,最为好的一部作品要数《朝花夕拾》了,在《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长妈妈了。
长妈妈长得矮而胖,是照顾鲁迅的保姆,她知道很多礼节,而且把鲁迅也培养成了一位好孩子,鲁迅也对长妈妈十分敬佩,可是之后这种敬佩慢慢的消失了。就有一次,鲁迅养的小隐鼠,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长妈妈告诉他:“小隐鼠是被猫给吃了,这让鲁迅十分的痛恨猫,可是后来他才知道,小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踩死了,这让鲁迅开始对长妈妈起了痛恨心理。
慢慢地,鲁迅对长妈妈改了称号。称为“阿长”,这自然是不礼貌的,可是他一想到他那可爱的小隐鼠,是被长妈妈给踩死的,就觉得这样才能复仇。在给小隐鼠复仇的同时,他也在思念一本《山海经》,书中有许多怪物,让鲁迅十分渴望,长妈妈知道后,就为鲁迅买回了《山海经》,鲁迅对此十分感激。
长妈妈是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她为鲁迅买回了这本书,该是多么困难啊!但是她关心儿童,对儿童总是要保持关心,时要让鲁迅保持着做一个干净、安全、有教养的儿童。她在过年时教给了鲁迅很多礼节,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让鲁迅十分难受。例如她睡觉时摆成一个“大”字睡,挤的鲁迅无地方睡觉。虽然她举止粗俗,但是她在家里总能把鲁迅爱玩的天性给克制住。在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关心儿童,爱唠叨,爱管闲事的淳朴女性,但就是这样的她让鲁迅十分感激。
长妈妈,即使是一位贫穷的底层妇女,也有她一颗关心鲁迅的心,她在鲁迅成长的道路上做了很大的贡献,让鲁迅对她感激不已,就这样,在鲁迅的笔下,许多人物都生动形象,但是只有长妈妈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鲁迅的作文 篇2
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让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的作文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何家雄,欢迎大家来到绍兴。绍兴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是一个小型游乐园。
鲁迅故里是一个江南民居与园林情趣之胜。
进了鲁迅故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关于鲁迅的画。只见画中的鲁迅正在抽烟,相传这便是鲁迅的标志,他正在凝视古房和小河,似乎在考虑如何写作。
从临街石库台门的右侧进去并穿过长廊,再经过桂花名堂,便来到了鲁迅的卧室。在辛亥革命时期,鲁迅便住在这里。
来到了鲁迅家烧菜的地方;我们知道了一个故事:当年,一个叫章福庆的农民,家住上虞杜浦村,他经常到周家来作“忙月”。还给少年鲁迅做过许多玩具,受鲁迅喜爱。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一进大门,便看见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弟,大羹有味是诗书”。而仔细一看,发现书桌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用以自勉和提醒自己。
鲁迅是绍兴人,但他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人类。
鲁迅的作文 篇4
下雪了。就像老鲁笔下曾出现的大雪。雪花出奇得大,纷扬如落花一般,却再没有人像他一样虔诚地拾起那些花瓣,放在薄薄的纸张中,留下永恒的精致。他用刀将自己所能留下的深刻在历史的额头,再多场大雪也无法掩盖,如果冰雪像历史一样坚固,堆砌起的是敬仰,还是空城?如果历史似冰雪一样消融,留下的是雾气,还是明媚?
氤氲的水汽在半空中幻化成他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每一根都倔强地挺立着。一双小眼睛,不动声色地闪烁着“犀利”二字。他总穿立领的衣服,留古板的胡子,再加上一身呛人的烟味,好一个“历史人物”。时下正流行将作者的照片印在书中,他这副样子上了自己的集子,其魅力自然比不上那些“××宝贝”“××小子”,但总是我最捧场的一个。
打开现代中学生的书桌,更多的还是青春网络文学。将是成年人了仍一脸清纯,分不清嘴边是绒毛还是胡须,便在公众的墙上涂鸦着戏谑,仇恨。他们也在建筑着一个新民族——“矫情民族”、“痞子民族”。怎么很少有人谈老鲁的书?有人告诉我,读他,需要勇气。
是需要勇气。从前,我对老鲁总是发怵的,因他简单中的奥义。现在,我为他笔下人物坎坷的命运叹息,我因他幽默的笔调动容,我为他运用自如的反语、讽刺、双关而感叹不已。他成了我的挚交,我对他除了敬佩就是崇拜。
其实面对他需要勇气的是被他在言语上进行精神审判的人。
老鲁真是一位天生的演讲家。他的笔是他的麦克风,他的文字是他的声音。他站在凌晨5点,唤醒昏睡已久的人们,击碎另一类人奢靡荒诞的美梦,让他们在他的声音中噩梦连连。黎明也终将在他的召唤中到来。
他虽很幽默,却有别于无聊的调侃,像一把深入历史的剑,痛击敌人。只需几滴墨水,威力便盖过真枪实弹,令对方气得发抖。也有人不生气,捧着他的话还以为他夸自个儿,倒是明眼人背过身笑呢。
能让他看得上的少,所以他不说话的时候也少。他总是毫不留情地,用笔毙了一个又一个,从不理会什么名家、官家、问题、主义。毕竟谁也不好惹,那些文人墨客们常常群起而攻之。翻开报纸,张张是金属笔尖拼杀的声响,张张都是唾沫星子横飞留下的伤痕。但张张都是老鲁孤军奋战,毫不退却的身影。这情形一直持续到他死。
老鲁死了,他的文章被人一再地研究,挖掘出了革命精神,忧国忧民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人们开始对他进行无休止的评论:说他是那个时代的异类,说他根本是块臭牛皮,说他的文章不合语法、错别字满篇……而我只是捧着他的书,不住地感叹、敬佩。我不能完全读懂老鲁,而那些评论他的人呢,又读懂了几分?
我总想问老鲁:一辈子得罪了那么多人,你就不曾怕过吗?
他定会一昂头,倔强地说:鲁迅连鬼都踢,还怕过什么人吗?
他所留下的,是点燃的精神火焰,再大的雪,也不会熄灭,便再也不会感到寒冷了。
鲁迅的作文 篇5
我一直相信,无论长夜漫漫,无论前路迢迢,总有那么一双眼睛,能穿透历史的阴霾,看尽沧桑流转,看透世态炎凉,一如锋利的长剑,刺破浮云鄂未残。
迅者,从走卂声,疾也。先生的一生,如他的笔名,满是飞越与奔跑,奔向他进取、正直、从容的眼所憧憬的前方。尽管时光如梭,曾经的景象已不可察,我亦能从残存的光影中,得窥其眉目英朗,即使相隔百年,自让人心生敬意。
“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照片中先生的眼总是各向上看的。上眼眶曲成下压的弧线,仿佛满弦之弓,蓄势待发,顶着不断上挑的眼珠,别有一股逼人的英气。这样的人,别人说他不懂人生,把眼光放在脚下,求个安逸,保全己身,便已足够。我想,先生即使“懂”,大约也是不屑的。“不满足”造就了他的不平凡。从路矿学堂到仙台学医,从受尽歧视的华人到以文为戈,一往无前的战士,他一步一步前行,走出世上本无的新路。原来,他的眼是窄小的,容不得太多,容不得自身的学术不精,容不得世道的黑暗阴沉。他不满足,于是试图改变,所以他总目视上方。或许也只有深邃浩瀚的苍穹,才堪与之对话吧。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睫毛上扬,眼神中满怀着期待,先生似乎有许多要倾诉。统治者的屠刃和燃尽思想的烈火,产生了无数的病态麻木、自甘为奴、逆来顺受的眼。然而他们永远不明白,什么都可以被洗尽,只有大脑不能,思想是凤凰,是焚烧不尽的野草,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消灭。怒目圆睁,满怀愤慨和怜悯地看着眼前悲哀的世界,那眼神足以让任何阴险和野心勃勃的人心怯胆寒。是的,无须沉默,伴随着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眼神而来的,是《彷徨》、《呐喊》、《华盖集》……我终于明白先生眼中的期待,就让他在愤怒中嘶吼,去振醒人心吧!
“当我成尘时,你会见我的微笑”
岁月总是无情的。先生眼角拖起长长的皱纹,载着沧桑与疲惫,摧残着他。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无数个黑夜,先生苦撑起他早已困乏不已的眼,坚持着他的坚持。先生的眼,浑浊又澄明,那疲乏背后所掩藏着的是从容与无悔。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价值,在他那里获得了平衡。正因为时日短暂,才需要夜以继日的奋斗。被辛劳击垮的先生,还是从容地离去,没有冠冕堂皇的言辞,只留下几件小的心愿。只是他的眼,依旧如光耀一般,闪在民族的血液深处。我这才发现,他的不平凡中,其实又包含着平凡,而这平凡,却透出别样的卓越。
而今,斯人不复,而先生的眼,依然承载着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激励我辈。所以即使那些“当代的阿Q、孔乙己”试图将他的文章从学生案前的书本中移去,却也只能是显示他们的心虚。那眼神,早穿越时光,满含骄傲与不屑:“你们到底在怕什么?”
是的,他们害怕,害怕有一天这个国家出现千千万万个鲁迅的眼,那进取、正直、从容的眼。
然而此日不远。
我一直相信。
鲁迅的作文 篇6
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应该是在初中学习他的作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时,他因迟到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和我因顽皮在书桌上划下的“早”字,早已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不见,但自那之后,我追随鲁迅先生的脚步从未停止。
他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看到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踏入了中国这块原本古老安静的土地,无数无辜的平民百姓在侵略者的脚步下挣扎着死去。于是,他立志当一名医生。
他心怀救死扶伤的雄心壮志到日本开始他的留学生涯。他幸得一位伟大的老师的指导。 可是,原本立下的壮志却因某些事实而不得不改变。
他逐渐发现,在当时的环境下,国人竟一次次麻木地亲眼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残杀而没有任何反应,他意识到,他学医只能救得了国人的伤病,但怎么医治他们麻木的心?
他气愤、他嘶吼,他企图擦亮的眼睛却一次次被鲜血遮盖。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弃医从文,尽管他的导师再三挽留。他明白,国人的病根不在瘦弱的身体,而在于麻木不仁的精神。
于是他成为那个时代振臂高呼的旗帜!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做到了,甚至超越了。 他不畏军阀的威胁利诱,不畏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凶暴,更不畏真真实实的枪林弹雨。无数个日夜,他奋笔疾书,透过他的文字,我仿佛从他的背影中看到了他那硬朗朗的脊梁。
他是中国的脊梁。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做到了,毫无疑问,他更是超越了。
他的嘴唇是紧闭的,可他如竹般的笔杆却从未停顿。他的每一声呐喊,都是那个时代的平地惊雷;他的每一次高呼,都是那个时代的指路明灯;他的每一次痛心疾首,都是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精神旗帜。
尽管他很严肃,尽管他未必慈祥,但,从不影响我心中对鲁迅的爱与敬。
鲁迅的作文 篇7
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位爱国作家,又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同情劳动人民的文豪。
为什么说他爱国呢?因为最近我读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为何弃医从文的。原来鲁迅生前是抱着医学救国的愿望,进入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就在学期期间他看了一场电影,电影里演的就是日本人宰割自己的同胞,他认为,医学不能拯救中国,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唤起民众,改变国民精神。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要用笔和墨来参加战斗。他要启迪人们的觉悟,增强人民的力量,使祖国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强大起来。
那又为什么说关心青年同情劳动人民呢?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青年更不计其数。鲁迅先生在世时,他和第第救助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而且鲁迅先生对他们家的女佣阿三十分的关心不让好干重活。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
鲁迅的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在绍兴,绍兴的鲁迅里,特别美丽。大门口有一块石壁,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打字旁边有鲁迅故里的雕像,她的下面有许多古时候的人。一进大门口就看见许多古代房子,有鲁迅的书房、鲁迅的休息室。里面还有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酒杯。跨出来有一口井,如果一不小心掉进去,可能就爬不出来了,继续往前走,是一家家的小吃店,还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旁边有玩具,又大大小小的太阳伞、有望眼镜等等。再往前走,有百草园,百草园这块石头就像士兵一样,一动不动的站在那。还有一位一颗很年老的书在旁边,就像一为老爷爷在和我打招呼!突然,传来一阵琴声,那琴声,实在是太优美了。我静静的坐在哪,听着优美的声音,真舒服啊!就在我旁边,开着许多鲜花,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等各色鲜艳的花儿,时间不早了,我往回走,看见一个唱戏的场地,我连忙走过去,为他们鼓掌。实在太精彩了。我又往回走,终于走出了这个大迷宫。
看!这就是鲁迅故里,太美丽了!
鲁迅的作文 篇9
(一)
恶鲁迅的人,惧鲁迅的人,对鲁迅并不总采取骂和攻击的态度,他们还有更巧妙的手法。其实谩骂和攻击,往往都是一些十分单纯的小人物的小把戏,对鲁迅所能造成的伤害仅是表层的。鲁迅真正的敌人,在生前,是封杀,是禁;在死后,是宣布他使命的完成,是对他文字的曲解,是瞎吹滥捧——将其弄到云端,让不明所以的后人对他敬而远之,甚至心生厌恶。
(二)
我总感觉我们生活中有两个鲁迅:一个是僵死的,冰冷的,令人厌恶的,他被人供奉着,立为圣像;另一个鲁迅仍活着,活在那个被欺辱、被践踏的群体,活在无意间走进他留下的那片密林深处的人的心里。供奉他的人尽量削剪他的锋芒,让他和现实保持“一致”、保持“相和”。在心里纪念他的人,大多有过噩梦般的非人经历,仿若从地狱、炼狱走过一般,“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差别:供奉他的人绝不爱他;爱他的人,又坚拒供奉他。这种分裂是自然的。鲁迅的性质决定了他死后的遭遇。
(三)
总有一些人认为鲁迅被宣传的太多了,鲁迅被捧得太高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宣传”是为了歪曲、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他,“捧”是为了抽去他的精神,使他不再是一个战士而变成一个偶像,一个卫道者。我们回头认真想一想,鲁迅被捧得最高的时候,是不是他的精神被曲解得最厉害的时候?鲁迅语录满天飞的时候,是不是他的后继者(这里的“后继者”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而是泛指所有受他的影响受良心的指引追求真理坚持讲真话的人)被讨伐得最猛烈被扫荡得最彻底的时候?因为鲁迅被捧得太高、被“美化”得太离奇而对鲁迅心生厌恶、从而与鲁迅有意“保持一段距离”的人,是不是中了吹捧者的调虎离山计了?
(四)
鲁迅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是应运而生的,因而也必然应运而亡。这“运”就是中华民族的贫病、积弱和颓废,就是中国社会空前的危机、灾难和困厄,就是在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的那些人的虚伪、无耻和堕落。就鲁迅自己而言,他是希望自己“速朽”的。唯其速朽,才能证明中国有真进步;他的不能速朽,恰是他个人最深重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大不幸。但是这与种种“封杀”和“捧杀”是无关的,“封杀”与“捧杀”,只会进一步证明他的价值,证明他曾生活的那块土地上仍有鬼魅在活动。
(五)
鲁迅的声音,是中国被压迫的劳苦大众郁积在心头几千年的声音,鲁迅的反叛,是中国被欺辱的知识分子酝酿了数百年的反叛。有了这声音,中国的劳苦大众才第一次让统治者从内心深处感到了恐惧;有了这声音,一切花言巧语为压迫辩护的“理论”才永远被宣判为谎言;而有了这反叛,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才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地走出了敢挺直腰板说话、敢为民众说话的人。这样的一个“祸患无穷”的家伙,怎么可能是“捧”它的那些人希望人人学习、人人“看齐”的对象呢?
(六)
我也是渐渐才明白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骂他、咒他、恨他、诬陷他,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从内心惊惧他、从本质上与他相异相斥的人,在他死后要一再地捧他、把他偶像化。鲁迅之所以是鲁迅,而不是一个其他含含糊糊的存在,就在于他爱得太深,恨得太深,爱得太直白,恨得也太直白。那些被他指斥的,可能祖祖辈辈也没有遭受过这样的“不敬”;那些被他撕下假面的人,可能世世代代也未曾经历过如此的尴尬。鲁迅不是对某一个人表现了不敬,他是对一个群类、一种生存方式表示了憎恶、进行了最无情的口诛笔伐和最大胆最放肆的揭露,只要这个群类还在,只要这种生存方式仍在延续,我们就不会听不到围着鲁迅的狂吠。然而这种狂吠有一天忽然变成了恭维。好象鲁迅和恭维他的人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这真是世界上最精明的自我保护的方式。有人就此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专制为什么偏偏找着了鲁迅——鲁迅是反专制的,一个反专制的人为什么却被专制所利用?这问题看似复杂,要回答它也十分简单:专制已经深知自己臭名昭著,必须穿一件新时代流行的外衣才能逃脱被审判的厄运,而鲁迅恰恰是呼唤新时代的旗手,站在这面旗下,舞动这面旗帜,谁还敢怀疑舞旗的人不是进步力量的代表呢?
(七)
听说现在有这样一种照相机:一个人穿着衣服照相,照出来的却是裸体。鲁迅恰是在精神的意义上,给中国人拍了裸相。面对这样的裸相,有人疯了似的叫着、骂着、跳着.....。但这叫、这骂、这跳,也被鲁迅拍了下来, 鲁迅之被人憎恶、诅咒,应该是“罪有应得”的。鲁迅的意义就在于,他是第一个系统而完整地给中国人拍摄精神底片的人,有自省精神的中国人,终于可以从这些底片里看到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设法进一步探寻病因,从而找出救治的方法来。
【【精华】鲁迅的作文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