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鲁迅作文

2021-10-23 鲁迅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鲁迅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鲁迅作文 篇1

  游鲁迅故里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了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了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了草丛,再也找不到了。 我又去了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

  老先生很瘦,穿了一件长衫,戴了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了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又送给了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了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了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介绍鲁迅作文 篇2

  他嫉恶如仇;他关心青年;他幽默风趣;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就是鲁迅。

  通过学习第五组的课文和课外阅读,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世界。

  鲁迅先生的写作是真实的。

  比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实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他以为身边的人都在“吃人”,他想保护自己,更想保护身边那些活泼天真的孩子。鲁迅先生接狂人之口,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无边的黑暗。而这,并不是别人“敢想、敢说、敢写”的。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

  比如在《药》这一文中,人们封建迷信,有一户人家的儿子的了大病,听了别人的妄言,却信以为真,拿出积攒的钱去买“人血馒头”,以为它包治百病,但儿子吃了后,还是去世了。鲁迅先生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封建,同时,也写出了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残忍。

  鲁迅先生思念故乡。

  《故乡》一文是鲁迅先生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感受。鲁迅先生回到故乡,却发现,这和记忆中的故乡有着天壤之别,少年时期的玩伴闰土,再也不是那个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孩子了,中年的闰土和他的父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更令鲁迅先生失望的是,闰土恭恭敬敬地叫他“老爷”,令鲁迅先生的`心一下子凉了。离开故乡时,他也没有了留恋,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原本清晰,却又模糊了,使鲁迅先生十分悲哀。可见当时的社会多么可怕,导致鲁迅先生再回家乡时也已物是人非了。

  鲁迅先生不会去写那些假惺惺的,只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才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和敬仰。

介绍鲁迅作文 篇3

  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鲁迅,但我是个喜欢甚至崇拜鲁迅的男孩。

  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等必需因素,没有人会将鲁迅的杂文读上四五遍,可我已经记不清读过多少遍了,至今还在读着,而且必将永远地读下去。每次阅读,总有感悟,我不知道我读懂了多少,只知道我一次比一次懂得多,每次,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真的和鲁迅,我眼中最伟大的作者交流。

  我懂得越多,就越知道他的伟大。有人居然说,他是靠骂街出名的,我觉得这是对鲁迅最大的侮辱。有人看林语堂,看余秋雨,看张爱玲,不愿看鲁迅,说是讨厌那种压抑的气氛,那种积血的悲哀。记得丰子恺有幅漫画,名字叫“一肩担尽古今愁”,我总觉得,那就好像鲁迅,也只有鲁迅,才配得上这样的名字。鲁迅是一座凝聚的大山,他托起的是民族,而不是个人的名利,或是写作的乐趣。

  鲁迅的生命,消耗在不停的斗争中,和刽子手斗,和帮凶斗,和伪君子斗,和御用文人斗。鲁迅好像并没有为自己活着,这是种伟大,是一种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伟大。

  从鲁迅的风格来看,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却切中要害,每次都让那些拼命掩饰的面具无情地滑落。鲁迅不讲任何情面,只要是对人们有害的,他决不会放过。哪怕是他以前的好友,这一点,正是他人格的伟大。现在的作者,有几个敢直言不讳而不怕得罪人的?他们就算是不得已批评人,也只会不痛不痒地说几句,然后赔尽小心。

  我佩服鲁迅,崇拜鲁迅。而如今,却有人忘记了鲁迅,我深深地忧虑!

介绍鲁迅作文 篇4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锐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显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由模糊变清晰,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野兽特殊的一个。虽然他没有的累累巨著,没有冰心老人那清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但他以对人民的关爱,对旧社会的憎恨和他那坚强不屈的品质,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以笔为抢,以文字为利剑,挑破漫漫长夜。他敢骂,骂那些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敢论,论国民的劣质根本;他敢呐喊,为在土地上麻木生活着的闰土而呐喊。

  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总是询问侄女周晔一些问题,犯了错却以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去批评;鲁迅憎恨旧社会,即使在开玩笑时也不忘抨击那压迫人民的旧社会;鲁迅同情贫苦人民,肯为一个区区车夫去半跪治伤,送药送纱布。最让我崇敬的是他关心别人胜过自己,他不顾自己病重,反而让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他的这种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不仅得到了当时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得到了现代人的崇敬和钦佩。

  虽然鲁迅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甘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

介绍鲁迅作文 篇5

  他那瘦瘦的身体,如同大病初愈,他的头发一根根的直竖着,没有一根弯下来,他的胡子不仅浓密而且极像隶书的“一”子,他有时笑起来的时候,连烟都拿不住了。他就是鲁迅。

  许多人的眼中都有着不一样的鲁迅先生,在我的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憎恶黑暗的社会,关心底层人民的作家,在我的眼中鲁迅先生小时候和我们一样梦想有自由、快乐的童年。

  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则“医治车夫”的故事。那天夜晚,鲁迅的侄女与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往鲁迅先生的家中时,在路上遇到了受伤的车夫,鲁迅先生得知后,帮那位车夫医治伤口。令鲁迅侄女不解的是这么冷的天,车夫干嘛不穿鞋?鲁迅先生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鲁迅先生原本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医生,可当他知道当时的中国人最大的病便是思想上的疾病,于是决定用文章去唤醒人民的灵魂。当然他弃医从文另一个原因是他十分关心底层劳动人民,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因而,鲁迅先生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劳苦大众。

  鲁迅先生的《风筝》又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鲁迅先生小的时候,曾将弟弟的风筝折断,踏扁,说弟弟玩没出息的玩意儿,当鲁迅长大后,看到一本书上写着“游戏是儿童最平常的表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时他整个人像是灌满了铅,他的心中有了深深的愧疚。他来到弟弟家,想得到他的原谅,可没想到,他的弟弟早已忘却。我一直认为鲁迅先生那么有名气,又那么平易近人,是因为小时候就是个宽容的孩子,完美的孩子,没想到也会犯下让他愧疚那么久的事。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位用笔作战的战士,同样也是被毛主席称为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不管别人怎么去批评指责他,他还是坚持为人民服务。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有时让人无法用语言来比喻的人。

介绍鲁迅作文 篇6

  石板路,旧木窗,石库门,啊!我走进了鲁迅故里!

  鲁迅,这位妇孺皆知的大文豪,曾经就在我脚下这片土地生活过。

  现在,我顺着他的踪影,追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小时侯读书的地方。我隔着栅栏,远远地看见鲁迅的位子。方方正正的课桌椅,上边的油漆已部分剥落了,隐约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早”字。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起小鲁迅用功的样子,他趴在课桌上,品味着词句,整理着笔记,思考着问题——同学们都奔进后花园玩闹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学习。想着他的模样,我又望了眼鲁迅那看似非常普通的座位,仿拂嗅到了一股书香味儿。

  游好了“三味书屋”,我们又七弯八拐,到了百草圆。这里不在像“三味书屋”那样安静、严肃,倒有点活泼、天真的味道。我望着泥墙根一带,发现那儿早已爬满了碧绿的爬山虎。在丛丛绿叶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浅浅的、环形的裂痕——这大概就是小鲁迅拔何首乌的罪过吧!顺着泥墙根走,我们的视野开阔了——菜畦、皂荚树、石井栏……看!这些菜花真漂亮!小花黄灿灿一片,如金光洒在大海上,真迷人。它的菜杆高高的,绿绿的,散发着活力。看这高高的皂荚树,它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投下一片阴影,供人乘凉。走着走着,我看见了盆栽的五针松。用手一抖它的小花苞,花粉就蔓延开来。这么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走进鲁迅故里,我也走近了小时侯的大文豪。

介绍鲁迅作文 篇7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做孺子牛。这种魄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近日,杨济源见义勇为事件传遍大江南北,大多数的天津人都为之自豪。但随之入耳的也不乏不和谐之音。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那是多此一举,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去找死,死了活该!我实在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假若他在天有灵,听到如此这般话语是否也会心冷至极。

  于丹曾经说过,人生有四个老师:父母、老师、自然、社会。但是往往这第四任教师会颠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话语。究竟是这个社会太冷漠,还是人性太凄凉?

  100年前的中国人民在列强压制下思想麻木不仁、社会冷漠不堪,而那个时候的鲁迅果断弃医从文,以拯救人们心灵为己任。救天下苍生、抚黎民百姓。如果说杨济源是多此一举的行为,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黄继光邱少云的文章从小学课本取消,说他们只是一帮傻子,为何要为了天下人而牺牲自己?将思想品德课程取而代之为教会孩子们怎样自私怎样谋取私利。这样,是不是才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

  不!不是这样的!

  无论是在列强压制下的旧中国还是当今这个国际地位至高的大中国,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从小接受着爱国、要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教育长大的么?为何在一点点步入这个复杂社会之后就一点点抹灭了人之初的善良呢?社会无情还是人类自己的无情?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加入当时面对歹徒的是我们,我们是否有勇气去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是否有勇气在歹徒的匕首前依旧面不改色?那为何在别人做了好事之后一些人还要这样去说呢?

  新中国的一些人们也渐渐日趋麻木。社会导致也好,认为做法也罢,总之,这还是一个需要鲁迅的时代,这还是一个需要有人将麻木人民唤醒的时代,这还是一个需要“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时代。别再说鲁迅过时,鲁迅的精神永远贯穿在人类生活中。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如果不能从我们身上看到未来,那中国的未来又要到哪里去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介绍鲁迅作文锦集7篇】相关文章:

1.介绍鲁迅作文锦集8篇

2.介绍鲁迅作文锦集4篇

3.介绍鲁迅作文锦集四篇

4.介绍鲁迅作文锦集6篇

5.介绍鲁迅作文锦集5篇

6.有关介绍鲁迅作文锦集7篇

7.精选介绍鲁迅作文锦集6篇

8.有关介绍鲁迅作文锦集六篇

上一篇:介绍鲁迅作文 下一篇:介绍鲁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