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2021-03-01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海阳过年扭秧歌,分为大架子秧歌和小架子秧歌两种。“大架子秧歌”代表了海阳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主要流传在海阳东部和南部地区,“小架子秧歌”流传为海阳西北部地区,除打击乐伴奏外,还配有唢呐、笙、笛等乐器。舞蹈动作不多,以跑阵式为主,俗有“跑秧歌”之说。

  二月二日龙抬头。海阳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

  五月初一是海阳五猖庙会的日子会有祭灶神的仪式。

  海洋的渔民风俗:

  海规

  “祭海”:除夕之夜发纸时及正月十三日,渔民到海滨摆供品、鸣鞭炮、焚香纸,虔诚叩拜。

  “记风”:渔民凭经验牢记牢记刮大风、降暴雨的时间,以此预测百日后的风情。

  “祈风”:正月二十五日为龙风日,渔民多以此日的风向,卜测海上收成,并烧纸、焚香、叩头,祈祷“顺风行舟”。

  “送船”:新船下坞后船主择“黄道吉日”,在船头设供品、点蜡烛、焚高香、烧黄表,敲锣鼓、鸣鞭炮、行大礼。船主执朱砂为新船点晴、开光,船头披彩,桅悬红旗,抬船人喊着“百事大吉、波静风顺”号子,送船入海。

  “上网”:每年初出海时先把一冬修整的网具分盘在海岸,在锣鼓鞭炮交响声中。渔民抬着网具,喊着号子,徐徐登舟,将网一节一节地盘入船舱,行礼祝福。

  “出海”:出海之前宰猪一头带皮烫剥,把整猪供奉于船头,在锣鼓、鞭炮中,升起彩旗。祭祀毕,将猪开膛、剔骨,切为大块,炖成“丰盛肉”,渔民饱餐畅饮。外人遇上船员会餐不须谦让,自斟自食。

  “祭龙王”:渔民首次出海验网捕到之鱼熬熟盛于盘中,奠酒浆、焚香纸,祈祷龙王保佑海上平安。

  海忌

  禁说“漏”、“翻”、“扣”,要说“明”、“转”、“划”或“划过来”;出海不说远“远”、“近”,要说“高”、“低”;卸完鱼、虾,不说“卸完”、“没有”,要说“满了”;帆要叫“蓬”;饺子煮碎了要说“挣了”;“打官司(灌死)”要换言“告状”;绳子断了要说“升了”;“初十”(触石)以“俩五”代替;东西碎了禁说“碎”,要说“笑了”;碰到鲨、鲸等老鱼,不能直呼其名,要称“老人家”;行船时,严禁吹口哨说笑话。勺子、饭碗不许扣覆,筷子禁止担在碗上吃完饭要将筷子向前猛趋以示行舟快而无阻;严禁妇女跨船头不准在船头上大小便。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蒂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吴川真有趣!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这是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云南省的省会昆明玩,一到昆明,听说建了一个民族村汇集了云南2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

  来到民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那几颗千年的大树,它们高大挺拔,吸引了很多游客。进入民族村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民族建筑、五颜六色的鲜花、绿油油的草地。犹如走进了仙境,使人心旷神怡“实是欲界之仙都”啊!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白族村,这里有一个寨门,上面写着“白族村”三个大字,进了村,那琳琅满目的纪念品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一个也不肯放过,每个我都细心的观察。

  离开白族村,远远的就望见了傣族村内的风情塔。银色的塔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风送引领的清脆声动听悦耳。我们快步上前,看见碧波上的风情桥,还有一幢幢美丽的小竹楼,瞧!在风情塔下,中外游客,跟着傣族人欢度着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你洒我,我洒你,衣服湿透了也没关系,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观看了很多村寨,已经是下午5点了,我们大饱眼福,可是肚子有些饿了,随着人流,我们来到民族餐厅,品尝了具有傣家风味:竹筒饭。虽然味道不算很合我胃口,却散发着清香,我吃了不少。

  该走了,这时我却回想起那一座座村寨,我真不想走,可还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云南民族村。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灶祭之后,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春节前,家家要彻底清扫,人人都理发洗澡,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民谚道:“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掸尘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发师傅们这时也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忙于为人理发。节前,一般人家在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门上贴有”抬头见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贴剪纸。屋内摆设的八仙桌、太师椅带上桌围椅帔。条案正上方挂上有吉祥图案、语句的中堂、对联。条案前方桌上摆设五供、高足盘,放上蜜供或年糕。屋里挂起大红灯笼。墙上要贴年画、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节的高潮,守岁辞岁、送神仙、接灶、祭祖先、吃团圆饭、过桥、摸门钉、拜年等,活动繁多。举行”接神“、”接灶“仪式时,要将”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于案上。”百份“亦称”天地“,上绘有天地间诸神像。在”百份“前要摆设蜜供、年糕、饺子、苹果等祭品。夜深之后,人们点上红烛,打开大门,燃放鞭炮、烧”元宝“、”接神咒“,贴上准备好的新灶君爷神像。接神完后,一家人在神坛前行叩首礼,并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谱。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这次的作文评讲,余老师让我全程负责,包括作文的批改,整理,以及评讲,针对此次作文评讲的整体效果,有几点我觉得是蛮成功的!

  在作文批改完之后,我咨询了一下余老师的意见,问她这种类型的作文该怎么讲,余老师也没说什么,只是鼓励我说:“你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无论上什么课,都要自己去琢磨,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这些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我是相当的信服的。但我也犯愁了:一是连着两节课用来评讲作文,时间上非常的充裕,如果内容不充实的话会非常的浪费时。二是“民风民俗”类的作文是属于说明文,不太好讲。于是我就在琢磨该怎么去讲,在看完他们的一篇篇的“佳作”之后,我发觉此次作文整体来说写的都不是很好,大部分同学写的都是过年,过节的事情,没有抓住重点来说,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内容很空泛,没有按照说明文的`要求去写,比如:1说明方法运用的少,2没有一定的叙述顺序3是结构方面也是不尽合理。另外,有些同学写的还是同样的题材(貌似有网上抄袭的嫌疑)。当然还是有几篇写的还是可以,比如:易文标同学写的是过年的习俗,严格的说他此次写的文章不是属于说明文,但是他在文章当中娴熟地插入了一些成语(有些还是相当生僻点儿的,可以看得出这位同学平时在这方面还是下了功夫的),使整篇文章读起来就有种流畅的感觉,过年时的那种喜庆也被他描写的有声有色,还有葛正怡同学写的山西稠酒,是比较符合说明文的要求的,从一开始引出对象,然后介绍陕西稠酒的起源,制作的材料,还有在社会上的声誉,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也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字体也写的非常漂亮,另外一篇写的还可以的是杨兆辉同学写的《河南的过年习俗》,这篇文章写的还是挺好的!在文章当中细节描写很细致,说明方法也很到位,连余儿老师都说写的有点老舍的味道!

  这些就是此次作文的整体情况。

  分析完这次作文的整体情况,我突然有个想法,既然他们此次作文整体来说写的都不是很好,那么何不让他们互相的修改,互相评价一下呢!既可以让他们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点和不好的地方,又可以让他们对说明文的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另外,我还发觉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开头和结尾都是写的很随意,让人读起来平淡无奇,于是,我抓住这两点开始评讲前的准备工作,认真的分析每一篇文章出现的问题,把它们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而文章本身我只是给了一些极短的评价和基本的评级,另外,把文章中出现的较好的开头和结尾找出来,再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写作文好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整理做成一个课件。一切都在计划中进行,但是我还是担心效果会不好。。。。

  第二天,作文课。。。

  我说这次作文课我们来做回老师,来修改一下其他同学的作文,听到这,同学们都有点惊奇,还有点兴奋,在发作文的时候还在刻意的挑自己想要修改的作文,在第一个环节当中,我先让他们修改自己手上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好的与不好的地方总结出来,或者是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刚开始同学们还是有点犹豫,不敢下手,后来在“鱼儿”老师的“鼓励”下,个个都认真地修改起来,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以后。我开始了第二个环节:讨论阶段(平时这个班上课都养成了讨论问题的好习惯,所以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困难),他们邻桌之间讨论的非常地热烈,教室有点闹哄哄的(我就喜欢这种感觉),大概再过了十来分钟,我让他们进入“自由发言”阶段,在计划这个环节之前我还有点担心他们会不配合,但我这种想法是多余的,他们都非常的积极,非常的活跃,评价的都很客观,首先说好的,然后再针对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当有同学听到其他同学在评价自己文章的时候,说的好的,他也会不好意思,说到不好的,还会会心的点点头,表示同意,整个环节进行的很顺利。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佳作评析”,我选出了那几篇写的比较好的文章,先让他们自己念出来,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行分析评价,点评,然后再让作者说出自己还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这么一“折腾"第一节作文课还是上的很充实,效果也很好!第二节语文课,为了能让学生们的热情延续下去,我紧接着把昨晚整理好的课件放出来,把那些好的开头和结尾摆出来。一一分析。让他们自己总结这些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开头和结尾,然后再出示“谜底”,让他们对号入座!整个环节也是进行的比较轻松和有趣!

  这就是这次的作文课,有必要记下来!因为我为此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不容易啊!!!

【【精品】民风民俗作文锦集5篇】相关文章:

1.【精品】民风民俗作文锦集6篇

2.【精品】民风民俗作文锦集7篇

3.【精品】民俗民风的作文锦集8篇

4.民风民俗作文锦集5篇

5.民风民俗作文锦集7篇

6.民风民俗作文锦集6篇

7.民风民俗作文锦集五篇

8.民风民俗作文锦集九篇

上一篇: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下一篇:民风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