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民风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民俗民风作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篇二:春节的民风民俗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民俗民风作文2
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靠着放牧为生,他们也跟我们汉族人民一样以食为天,十分注重饮食。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内蒙古品尝一下那里的特色饮食吧!
这次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行驶着,过了一会,只见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原来是主人们到几十里外来迎接远客。我们跟着主人们向目的地缓慢地行驶着,不一会就到了几座蒙古包前。
我们下了车与主人们握手,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就进了蒙古包,大家礼貌地盘腿坐了下来,只见热腾腾的奶茶被端了上来,这是蒙古族人民普遍饮用的饮食,是砖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锅内放入几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最后倒茶,加适当鲜奶煮开,加少许的盐。
这时,香喷喷的全羊宴被摆了上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整只羊肉,顿时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可是一想到我们是客人要注意礼貌,只好坐在位子上呆呆地看着这整只羊肉。这时,有一个游客终于按捺不住了,准备伸手去抓羊肉吃,这时作为导游的我立马阻止了他:“现在还不是吃的时候,蒙古民族的人民十分重视饮食的礼节,在酒宴开始之时,一般要唱着赞歌敬酒三巡。在举行‘全羊宴’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蒙古族在分食整羊时,要将肥软的羊尾献给长者,把户胛骨献给尊贵的客人……”当一切礼节都完毕时,早就忍不住的我们便狼吞虎咽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我又对游客们提醒道:“蒙古族的饮食讲究先白后红,白即白食,红即肉食。蒙古人以白为尊,在宴席上要先尝奶食品,再品尝肉食。”游客们听完了话又开始吃了起来,不过他们这次是按蒙古人的吃法来吃的!
吃完了饭,主人们又端上了饭后点心,里面有由油渣,加糖、野果做成的朱乞黑,还有蒙古族人民最爱吃的炒米拌酸奶加“乌如莫”和白糖。
……
蒙古饮食不仅造就了其强悍刚健的体魄,而且是其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体现,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其中的奥妙吧!
民俗民风作文3
大家都知道回族,是我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先民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并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汉族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长经商,尤其以经营饮食业突出。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爱面条、面片,还喜爱吃调和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san)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习惯饮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
你们知道吗?鸽子在甘肃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耶,可以饲养,但不能轻易食用。如果有危重病人,还得征得伊玛目,就是宗教职业者的同意,才可以把鸽子作补品食用呢!回族的饮料比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就不饮用。更加忌讳人在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呢!
还有,回族也很喜欢饮茶和用茶待客,特别是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和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哦!
民俗民风作文4
我们和导游一起坐上大巴车,一路上导游跟我们说了一些关于苗族人的介绍,还告诉我们苗族人的祖先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苗族人的祖先却是赤游,一个头上长牛角的怪物,那时赤游和我们的炎帝发生了战争炎帝荒落而逃,战败之后炎帝和炎黄帝一起商量要打败赤游。最终赤游也被打败了,他逃过了张家界的两条大河,在第三条和的前面停了下来。从此他们只能住在大山里了,在那里繁衍后代,他们的后代就变成了现在的苗族人。后来苗族人又和汉族人发生了冲突,最后汉族人赢了苗族人也逃过了大河。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吉祥物是龙,而苗族人的吉祥物却是牛,因为苗族人过河的时候都是牛载着他们过去的,当然他们也杀牛吃牛。苗族人还喜欢佩戴银子,因为他们认为银子可以辟邪。有一些科学家想查清楚苗族人为什么那么长寿,查出来的结果令人震惊,苗族人喝的水里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他们喝水前都用银杯子过滤一下再喝,如果杯子变黑了,就说明不能喝,如果没有变的话就是能喝的。他们吃果子也一样,他们用的是银叉子,把叉子插进果子里,如果叉子变黑说明有毒不能吃,如果没有变说明没有毒可以吃。苗族的男人们都戴银耳环,因为银耳环是他们的身份证,上面刻着自己的姓名等一些重要消息,在他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耳环交给自己的亲人,如果戴着去打仗的话,你战死了,耳环被别人抢走了就麻烦了。苗族人结婚需要三银,而我们是需要三金。苗族人的辟邪方式也很特别,如果一个孩子出身了但他却一直哭他的家人就会认为他是恶魔付了身,那一个已经煮熟了的蛋,把蛋黄拿出来,把银子放在里面,在小孩的身上滚来滚去,就这样小孩就不哭了。
一路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宾馆,我们各回各的房间睡觉了。
民俗民风作文5
家乡的元宵节是仅次于大年初一的日子,这一天的重头戏非舞龙灯莫属了。
晚上7点,一轮皎洁的明月装点着夜空。突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条威猛的草龙“飞”了出来。到处都是围观的人群,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的心一下子燃烧起来。这是多么奇妙的一幕呀!草龙长10米左右,它那两颗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活灵活现,两条长长的龙须由彩灯组成,五颜六色,美极了!
爷爷与他的队友们举着草龙,青筋凸显的大手充满了力量。龙珠当然是由德高望重的爷爷把握。草龙在爷爷的带领下,飞快地盘旋着,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真龙在腾云驾雾。爷爷和他的队友们才行进不到100米,就来到了一户人家。还没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户人家一早就把厅堂收拾好,准备好鞭炮,恭候草龙的到来,并且极力邀请龙灯队在家里稍做停留。家里自酿的米酒,喜庆的香烟、糖果,让红红火火的年味儿更加浓厚了!
“三分龙,七分舞。”这是爷爷常说的一句话。的确,龙要舞才能显出它的威风。(小学生作文 )只见爷爷转动龙珠,在前方开道,龙头紧跟其后,跃跃欲试,仿佛一口就能吞下那颗又大又亮的龙珠,龙身跟随龙头有节奏地飞舞着,这招“蛟龙漫游”甚是流畅。忽然,爷爷将龙珠滑向了龙尾,龙头紧追不舍,来了个“龙头穿裆”的招式,引得围观的群众一片喝彩。主人赶紧拿出香烟、糖果、茶水来招呼大家,据说草龙经过的人家这年一定行好运。一路上,鞭炮声、锣鼓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鞭炮声中,妈妈大声告诉我:“我们鄞州区的舞草龙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舞草龙的师傅都是百里挑一的,并且早早就开始排练了,有最基本的游走动作,也有回头、摆尾、叩首、盘旋等高难度动作。舞草龙可不单是力气活,还要求技术和配合。”
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后,一群人簇拥着威武的草龙,向着下一户人家,向着美好的生活出发了……
民俗民风作文6
白马藏族是在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藏族乡境,聚居的一支古老的民族。关于白马藏族的民风民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荞麦花开,年复一年青稞飘香。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人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曹盖、园园舞、猫猫舞等民族歌舞。
白马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他们最重要的活动有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此外,每年的农历4月18日和10月15日,也是他们重要的节日。在节日里,白马人都要跳他们的传统舞蹈--跳“曹盖”。他们戴木雕面具,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载歌载舞。白马人通过舞蹈,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也代表了白马藏族希望与自然界的野兽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表演者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姿多模拟各种禽兽的动作。这种舞蹈又被称为“十二相舞”。
以上就是白马藏族的的民风民俗,大家是不是很向往去白马藏族的看一看呢?
民俗民风作文7
二月十五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
几 天后,数万蒙舍诏将士浩浩荡荡开进了三营坝子。面对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一个个眼花缭乱,拍手称奇,继而争先恐后去摘花。被惊动、激怒的蜂 群,猛叮入侵者。一个个被叮得鼻青脸肿,叫天喊地。千千万万只蝴蝶,也在蒙舍诏将士眼面前飞来飞
去,使得他们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 在坝子里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杀敌人。一场有“蜂兵蝶将”助战的伏击战,很快就结束了。浪穹诏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驴汤锅,端来了白面馒 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不
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这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 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挑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 的是
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以此表达对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民俗民风作文8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民俗。
民俗民风作文9
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
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看来奶奶做汤圆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这下子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最后,我们把做完的汤圆放到锅子里煮十分钟。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
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民俗民风作文10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来到街上我们也融入了这个热闹的气氛里,姐姐拉着我走东蹿西,一路逛下来,我们发现了不少灯笼,每一个都独具特色,让我垂涎三尺,有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广场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马灯,这只走马灯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远处的夜空中鞭炮齐鸣,当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吐露出“元宵节快乐”的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个原本就热闹的元宵又增添了几分韵味,那一盏盏美丽的莲花灯,帮人们传递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么吸人眼球,但我却享受做花灯的过程。 做花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挑选好竹子是关键,竹子的好坏直接决定花灯的成败,不过我只会说说而已,这光荣的任务就交给实战经验丰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准备好了,我可不能闲着这刺绣就交给我了,你可别小看我,我可是卧虎藏龙哦,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可难着呢,不是刺错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经过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务了。“嗯,不错不错可以买个好价钱了。呵呵” 在这一天,纵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扫而光了。
民俗民风作文11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民俗民风作文12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民俗民风作文1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俗民风作文14
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新春佳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新春佳节每家每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是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民俗民风作文15
俗话常常说:“三月三,鬼上山”。这就是说鬼节。鬼节在我们中国还有部分地区进行,在我们家乡至今也过这种节日。按我们这农历三月三就过鬼节。有人一听鬼节中的“鬼”字,不禁浑身发抖,冒冷汗了。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很早的时候就信奉鬼神之说,所以鬼就被比喻成一切不好的东西了。虽然有不少人讨厌鬼节,但也有不少知道鬼节来历的人吧,我也知道。
相传一个靠山的村子里有一个人到山上砍柴,因为太累了,在山上睡了一觉,可是做了噩梦:遇见鬼了。村民被吓醒了,一看天色也已经漆黑一片,于是准备下山回村,但不料碰到几团浮在空中的紫蓝色火焰,由于村民从小生活在山里,知识不广泛,一见这火,丢了柴,撒腿就跑。吓得半死的柴夫以为自己梦成真,是被鬼发现才这样,于是告诉村民,并劝告别上山砍柴。一些大胆的人不信,依旧去那儿砍柴,但先后先看见“鬼火”。
事情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知道有鬼,便在柴夫遇见“鬼”这天定为鬼节。每年这天,家家户户晚上都关门大吉,百里空无一人,家家吃大鬼粑驱鬼。先用面粉做成球形,并在里面放肉馅,菜馅,吃起来还是很美味的,为了驱鬼造福,吃打鬼粑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到现在农历三月三这天晚上,街上都没有多少人,有的是为了目睹鬼火才出来,但也是成群结队的,大多会垂头丧气回家,因为大街上十不可能看得到的。后来就有科学证明,鬼火之所以出现在祖先们的坟墓旁,是因为人遗体骨骼存放久了会出现化学反应,产生磷元素,这种元素燃点很低,温度高一点便会燃烧,聚起来成了“鬼火”,它轻与空气因此会漂浮起来,人们看见后定会吓得逃跑,产生风,也带动“鬼火”飘动,所以鬼火就想跟着人走一样,才导致人们以为是鬼神的原因。
虽然人们过鬼节只为图个吉利,但一定要相信科学,不能光信鬼神之说,让外国人看笑话。
【民俗民风作文15篇】相关文章:
1.民俗民风作文
2.民风民俗
3.民俗和民风作文
4.有关民风民俗作文
7.民风民俗小学作文
8.描写民风民俗作文
9.写民俗民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