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4-14 民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乡每年都要过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而每一个节日都有它传统的风俗习惯。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风俗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为老年人过的节日。这些节日都非常有意义,但是我最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的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过了农历腊八节后,新年就快到了。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喜气洋洋,门口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人人脸上都满面春风的,到处都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这是个团圆的夜晚,一家人无论是在天南海北,都要赶回到家里,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饭。大家边看春节晚会,边聊天可幸福了。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儿便可以拿着烟花在院子里或街上尽情地玩耍,而大人们也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我们把这叫做守岁。到了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天空中便会响起了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竞相开放,这五彩缤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直到很晚,我们才慢慢地回去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你就会听到“新年快乐,红包拿来!“的欢声笑语。这就是大年初一,这天才是真正的春节。而“新年快乐”这句话是我在春节里说的最多的语言。早晨起来,我就跟着爸爸去各处的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俗称“拜年”。有的亲戚还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这是长辈给小辈的,俗称”压岁钱“。对我来说,在新年里收红包才是最快乐的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临了,家乡的风俗也就在这一代代的传承中延续!它如烟花般绚丽,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民俗作文 篇2

  新年,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新年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新年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新年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母亲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母亲说:“母亲,咱们先期买鞭炮吧!”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母亲说:“母亲,我要这些。”“没问题。”母亲爽快的说母亲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母亲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

  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亲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永康市外几十里的一个小村。早些年,村里的许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顶儿,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要问咱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茅鼓节”了!茅鼓节算得上是村里的特色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收茅草。茅草可是这活动必不可少的原料!刚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么看都像是打了蜡似的。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韧性了!任凭你怎么折,怎么弯,都不会断掉。茅鼓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编成鼓的形状。因为在老人们看来,鼓就代表着团圆、平安。

  用茅草编鼓可是有难度的,村里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会编了,孩子们要想参加活动,就得自己学着编。编鼓要诀就是要环环相扣,扣紧了,鼓才不会散。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约五至十厘米,鼓面为圆形,直径约二十至三十厘米。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状的斑纹。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讲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还有一根得在中间固定、支撑。

  鼓编完了,就可以往鼓里装上大把的糖了!乡下可没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却有孩子们最爱吃的麦芽糖和皮筋糖。皮筋糖实际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糖的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里面却是柔软的“夹心”,是孩子们的最爱。把糖装好,孩子们的工作就完成了。此时,大人们正在搭“舞台”,布置活动场地。

  到了立秋当天,孩子们一早就抱着糖鼓出门了。来到村头的台子上,大家就开始抢夺“领地”了。争到了好位置,接到的糖也会越多。

  日上竿头时分,活动正式开始了。孩子们拿起小木鼓锤在鼓上猛敲一阵。糖果就从鼓缝里往外掉。无数的糖果随着一阵阵鼓声落下,真是令人兴奋的一场“糖果雨”啊!

  你瞧,孩子们嘴里含着两三颗糖,手里捏着两把糖,全身上下的口袋全塞满了。大一些的孩子们利用自己身高优势跳起蹲下,不时还高兴地大声嚷嚷;年龄小的只能跑到台前捡别人掉下的;个别调皮的,直接躺在茅草堆边,张着嘴,等糖自动掉进嘴巴里!

  这真是一场欢乐的糖果盛宴!

  难怪咱家乡的孩子都爱茅鼓节,都爱这个名叫茅鼓隆的小村子!

民俗作文 篇4

  在老家宝鸡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非常热闹的。这一天,人们都要闹元宵,整个小镇一片欢腾,大家兴高采烈,气氛热闹极了。

  元宵节的这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来到各自所在的院坝,开始放烟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烟花,妹妹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我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有趣!你们在这比赛烟花?加我一个!”原来是爸爸来了,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大礼炮。爸爸慢慢地点燃了礼炮,一下子,天空上缀满了美丽的“花朵”,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是那样漂亮,它寄托着我们的快乐在天空中绽开……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习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民俗作文 篇5

  七月,暑假开始了!酷热的阳光照着我们,照进心田,让心也温暖起来。这酷热的阳光引来了牛郎织女,七夕节要来到了!

  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一年只能相会一次,也只有一个七夕节。在七夕节的夜晚,许多人们在织衣服,来庆祝这美好的七夕节。农村的人们也攀上高梯,许下自己的愿望。一切都很美好。在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小鸟排成一队,组成了一座桥:鹊桥。我又看见了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的两岸。他们的眼神充满幸福,他们的脸,充满渴望,期盼。渐渐地,两人走上鹊桥,在桥的中央相会。鸟儿叽叽的叫着,好像在祝福牛郎织女,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迟黎明的到来。牛郎织女仿佛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爱,让人陶醉,让人沉浸在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家园里。

  可惜,谁都阻挡不住清晨的到来。在离开的那一刻,牛郎紧紧地拉住织女的手,想留住这美好的一切,可这是没有办法的。感人的一刻要到来了,鸟儿仿佛很珍惜这一切,知了仿佛在哭,连老天爷也流下了感动,大家多想挽回这一切啊!最让人激动的是,牛郎织女都不肯放手,宁愿牵手一起消失。

  我也从这美好的梦中醒来,只望见繁星在空中闪烁。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织女,期盼七夕节再一次到来,下次,我一定要在梦中留住牛郎和织女,让他们永不分开,幸福的过着生活,我更希望他们能下凡,与我一同生活。虽然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着这样的梦想。

民俗作文 篇6

  “泥塑”我们在平时只是随手玩一玩,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与文化底蕴。今天我们有幸来到了老城石板街文化大院,采访了做了一辈子泥塑的李正卿老爷爷。看到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作品,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泥塑的魅力与感染力。

  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距今已有6~7千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唐朝是泥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像人人皆知的“唐三彩”与泥塑就有关系。

  刚踏进文化大院,我便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民俗气息,寻着这气息,我们来到了李正卿爷爷的身旁。李爷爷已经有80岁的高龄了,可看上去精神还是那样的矍烁。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捏泥人、扎纸等民间传统实用艺术,这么多年从未间断对泥塑艺术的追求和探索,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们刚到时爷爷正在制做《三国演义》里一系列的'英雄好汉。在爷爷手里,一尊刘备的塑像就要诞生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仿佛会讲话,会呼吸。两根上扬的粗眉,略显夸张的鼻子,还有那对显眼的大耳朵,甚至连“人中”与眼睑都一目了然。真像活了一般。

  除了三国英雄,还有些让人过目不忘的泥塑:历史人物“孔子”、“李白”……神话人物“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历史典故“岳母刺字”和一系列的抗日战争 “支前”泥塑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我最喜欢的就是色彩鲜明的“竹林七贤”:忘情弹奏古筝的嵇康、肆意酣畅的“阮籍”、随意拨弄琵琶的“阮咸”……一个个人物形神兼备,出神入化。

  后来,在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帮助下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用模型制成泥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了心愿。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与李爷爷告别,爷爷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学,他以后都可以免费教我们,我们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这次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更让我们学到了多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啊!李爷爷的耐心、毅力以及那种为艺术献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这真是一个好课堂啊!

民俗作文 篇7

  假期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除夕之夜,一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小朋友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

民俗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在徐州,那里有美丽的云龙湖。

  春天,云龙湖边的柳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不时吹来一缕春风,柳枝儿轻轻地飘动着,好像在伴着春风跳舞。当春风吹过湖面,湖面就会泛起一丝丝波纹。湖面倒映着火红火红的太阳、洁白的云朵那景色美丽极了!草地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儿,把成群的花蝴蝶都吸引了过来,它们围着花儿飞啊,飞啊,怎么也不肯离去。

  夏天,知了趴在树干上,不停地叫:“热死啦!热死啦!我快要被烤焦啦!”那一棵棵粗壮的大树上,长着绿油油的、茂密的树叶,总是会有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从里面传来。云龙湖里的荷花也在这个时候盛开了,它们的花瓣粉嘟嘟的,看上去可爱至极!那荷叶铺在湖面上,整个云龙湖都变成了绿色。火辣火辣的太阳挂在高高的天空中,照在湖面上,湖面反射着一闪一闪的金光,好像天上的星星都掉进了云龙湖里似的。

  秋天,云龙湖转眼变成了金黄色,树上的叶子都掉了下来,给一条条小路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踩在上面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这时,湖边的菊花盛开了,像草地里盛开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小太阳。当下秋雨时,小雨点们都争先恐后地落到水里去,这时,一个个水花在湖面上绽放。

  冬天,雪花儿慢慢地飘落下来,有的落到了地上,给大地妈妈盖上了一床雪白的棉被;有的落到了水里,它们一落进去,就融化了。不久,湖面就结冰了,那冰像一面镜子一般,那时,我最喜欢在那儿照镜子。湖边的腊梅花也在这时张开了自己的笑脸,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看见这么美的花朵;也能闻到花的芳香。

【关于民俗作文八篇】相关文章:

1.关于民风民俗作文

2.关于民俗的作文

3.关于民俗作文范文

4.关于民俗作文五篇

5.关于民俗作文四篇

6.关于民俗作文六篇

7.关于民俗作文10篇

8.关于民俗作文三篇

9.关于民俗作文8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600字 下一篇: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