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10-13 民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我们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的人都忙碌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我开始帮我妈妈大扫除。我们全家总动员,拿着鸡毛掸子把旧年灰尘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辞旧迎新。把旧年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都赶掉,迎接新的20xx年。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福字倒着贴传说是来年会有福气的,所谓福道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一家把美好寓意的对联贴好。在大门上挂上红红的灯笼,看着特别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九晚上我们一大家人都聚集在饭桌上。年夜饭是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我们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欢聚在一起,“饺子来咯”妈妈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在饭桌上,爸爸开口说;“这饺子不但好吃,而且里面1还有很多祝福。谁如果吃到祝福,谁在下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然后我们还是吃饺子了。于是,我们都开始吃饺子,都希望能得到新年的祝福。‘呀!“我吃的饺子里突然有个硬硬的东西,然后我咬开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欣喜若狂对着家人说;”看我吃到有硬币的饺子了!“爸爸说;”看来你以后一定会开开心心,平安幸福。“

  吃完年夜饭以后,除了很小的孩子是都要守岁的!1是为了老人增寿2是为了辞旧迎新为年轻人添福气,这时一家人边一边看春晚,一边其乐融融的谈着一年的收获!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中绽放出美丽的烟花,有的如陨石直降地上。有的如火箭,直冲云霄,有的如花朵,定格在最美的样子。是那样美丽,每一个烟花在人们的笑语前划过去。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民俗作文 篇2

  玉姐出嫁的日子,是舅妈请算命先生推算后才定下的。吉期选在农历的2月23日。那天,我们全家一起床,就早早地往玉姐家里赶来。快走到她家时,远远地望见她家门前的场子里坐了好几堆人。我们便点燃了贺喜的鞭炮。大家听到了鞭炮声,只见舅妈赶忙从人堆里迎了出来。我发现舅妈的双眼红红的,像两个熟透了的水蜜桃。我们坐下后,还没喝完杯中的茶,我便迫不及待地去找玉姐,因为我平时和她最要好啦! 谁知刚一跨进玉姐卧室的门,我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玉姐趴在床头,肩膀一抽一抽地颤动着,原来她在低声地啜泣。我这时才想到舅妈红肿的.眼睛,肯定也是刚哭过的。哎!母女俩在一起相依为命地过了这么久,突然就要分离了,谁能舍得呢?

  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个庄重而又神圣的日子。但对于舅妈和玉姐来说,那一天似乎来得特别早。玉姐出嫁那天,仿佛连天都亮得比平时早。舅舅和舅妈一大早起来,安排好了家中的事情,就朝着亲家相反的方向走去了。他们不会忘记算命先生的叮嘱:娘家父母必须向女儿出嫁相反的方向走,直到完全听不见迎亲的鞭炮声和唢呐声,这就是我们这儿农村的躲亲 风俗。风俗乎?迷信乎?人们无法知道,但又不得不相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为了玉姐和健哥的幸福,舅舅和舅妈早饭就没吃便远远地躲开了。我仿佛看见两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双眼满含着眼泪,一边留恋地回头张望,一边又惶急地向远方走去

  我想:如此躲亲,与其说是一种风俗,倒不如说是一种迷信!请乡亲们好好地想一想,这种躲亲与新郎新娘的幸福又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算命先生愚弄人们的一套把戏罢了!希望明智的父老乡亲们尽快地革除这种愚昧的习俗,传承那些具有高雅文化底蕴的民风民俗吧!

民俗作文 篇3

  汉族居房建筑的民族形式为斗拱挑檐的木结构,俗称“大屋顶”。这种民族形式的住房建筑,最早萌芽于半坡遗址草泥木柱网结构和河姆渡遗址干栏式榫卯结构的房屋。经过长期的交流和融会,西汉时形成了以“秦砖汉瓦”和木结构的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史称之为“土木之功”。这种斗拱既起支撑的力学作用,又有装饰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汉族住房建筑浓厚的民族风格。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大屋顶的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梁画栋的宫殿形式和青砖黑瓦、朴素简易的民居形式。

  汉族建筑布局的特点一般是平而向纵深发展,分上房下房、正房侧房、内院外院,楼最高不过二层,往往形成左右严格对称,庭院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封闭独立的住宅建筑群。

  汉族建筑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现在,城市虽出现不少高层住房建筑,但重要的建筑物往往采用汉族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如北京的十大建筑就保留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在农村,北方仍流行四合院,南方还兴建五间堂。新的建筑材料虽已出现和普遍使用,但大量的、基本的还是“秦砖汉瓦”的砖木结构或泥木结构的房屋。

民俗作文 篇4

  进入新源民俗艺术博物馆,我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有知识的海洋,有智慧的大山,有历史的皇宫,仿佛一个古代的民俗山洞,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砖雕,它们有唐代的,也有明代的,大的有老虎,小的有食盒,有的是皇宫贵族使用,有的是老百姓所用,都做工精美,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而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展厅的“如瓷之家”。我们跟着讲解员观赏了很多陶瓷。我最喜欢的是青花碗。青花碗分大碗、小碗和中碗。它们全身淡蓝色,身上画着不同的图案,绿叶衬托着花朵,显得格外美丽。它们虽然没有钻石的光芒,也没有水晶的富贵,但它们身上散发着淳朴的味道。它们是古代人用来装食物的,就像现在我们使用的冰箱。

  在博物馆,我们遇到一个大学生在刺绣工艺品。听说就在高陵,有一位民间艺人叫做牟玉娥,1916年出生于高陵张卜乡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她酷爱刺绣,在20xx年临终前三年加班加点完成了十二生肖袖珍绣花鞋和100双虎头鞋,还创作百虫百花绣帐等一大批精美的工艺品,为中国争得了极高的荣誉。

  夕阳西下,谁也不肯走。是啊,谁愿意离开这个仙境般的世界呢?

民俗作文 篇5

  提起枞阳,人们会想起鲜脆可口的大萝卜,巍峨壮阔的浮山,油润细腻。香甜浓郁的麦陇香墨子酥,但我还是比较怀念小时候枞阳陆家湾的老龙灯会。听爷爷奶奶说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的陆家湾及周边地区传统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陆家湾龙灯属于板龙,共12节有13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须点上香烛,自请龙之日起,烛火不能熄灭,由专人看护替换。陆家湾龙灯有诸多表演,大多己失传。现有套路有倒板,螺丝。旋顶、金龙抱柱,龙舞四门。顺进反出、头招尾招和黄龙出洞等。陆家湾龙灯正月初七、十四不出灯,十三正灯,一般在正月十八上灯复,上灯复是在长江边的矶头上,火化龙皮送龙上天。龙架依旧供奉于龙屋,每日初一、十五均有香客慕名前来进香拜谒。

  关于老龙灯会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唐末时长江发洪水,漂来一付龙板。小湾的渔民捞得龙头,大湾的渔民捞得龙板,各自供奉家中后,小湾的龙头被大湾村民抢得,由大湾组织掌管。成立龙灯队。但龙头确实是小湾先得,经协商龙灯以小湾为娘家,每年初二出灯必先去小湾拜年。

  陆家湾老龙灯会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寄托着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

  虽然前几年开始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已经取消了龙灯会,但爷爷奶奶还是经常会提起我也记忆深刻,这就是家乡的龙灯会。

民俗作文 篇6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进五月,大街小巷就已经摆上了卖香包的小摊。五月初三、四的的四中巷就变成“香包街,”放眼望去,整个街道红红的一片,似乎映红了半边天。走近小摊,大大小小的香包以红色为主,又夹杂有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灰色的等等;造型更是各异,有十二生肖、五毒、粽子、中国结、草莓、葡萄……;即便同是蛇,形状也不一样,有的似弯曲前行,有的抬头吐芯,有的盘成一团,活灵活现,看起来都让人害怕!妈妈却告诉我,端午节带上香包,再在香包里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还可以佑护人一年安康。或许真有这样的作用吧,这条小街上挤满了前来挑选香包的男女老幼,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发现喜爱的香包的惊叫声……,使这条街市在这几天热闹非凡。

  奶奶说,端午节是个早节。端午节这天早上,我才起床,便发现爸爸早已在门窗上插满了艾草和柳条,据说从此蚊虫就不敢进屋子了。端午节在吃食上最讲究,饭桌上早已摆好了炸的酥黄的油饼,糖枣糯米糕,能醉人的莜麦酒麸子,然而我的最爱却是粽子。拆开缠在粽子上的红白细线,将粽叶一层层剥开,晶莹的,粘粘的糯米糕就露了出来,有枣的、有豆沙的、有葡萄干的、有五香肉的,蘸上蜂蜜,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热闹的,也是甜蜜的,对于爱吃爱玩的我来说更是难忘的!

民俗作文 篇7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

  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宛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民俗作文 篇8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赏月、立夏拼蛋……我最喜欢的就是立夏拼蛋了。

  立夏那天,我邀请我的小伙伴来我家拼蛋。开始拼蛋了,妈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个蛋,说:“谁的蛋活到最后,谁就是蛋王!”首先,我与姚沛宇拼,我们俩蛋头对蛋头,谁也不让谁,相互拼了起来。我们刚拼了不久,就听见了“咔嚓”的声音,有一个蛋碎了!我一惊,连忙察看自己的蛋,谢天谢地,我的蛋没碎。原来是姚沛宇一不小心把空的那头与我的尖的那头碰撞了!我们见了,一直笑个不停。他咬咬牙说:“再来!”这次,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可他的力气没我大,所以他被我战胜了!剩下肖瑜萱了,别看她是女孩子,可是不好对付的。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天衣无缝的好计划。我先用空的那头与她拼,不一会儿就碎了,我暗自想:这下你完了,你的尖头已经受到了损伤,呆会儿我用完好无损好的尖头与你斗,蛋王非我莫属了!于是,我用力一擦蛋头,又猛地一吹,给我的蛋增加力量。开始拼了,她的蛋受到了损伤,加上她力气没我大,所以被我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妈妈大声地宣布:“比赛结束,孙亦泽是蛋王!现在大家开始吃蛋。”我们吃着蛋,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拼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用智慧才能取胜!

民俗作文 篇9

  说起我国的民风民俗,还真把我难住了,我急忙上网搜索,究竟什么是民俗?经过搜索整理,我发现,我国的民俗有很多,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民族风俗,亦或是服装菜肴,归纳起来一句话众多的民风民俗汇聚了中国的文化。在众多的民风民俗中以春节期间的民俗为最多。有一首歌谣最能突出我国春节民风民俗的特点。“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正如歌谣上说的,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准备年货,收拾屋子,当然我家也不例外。在大年三十当天,我们家可忙了,中午十二点,爸爸和爷爷就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奶奶说:“贴上了对联就等于过年了。”我国的民风民俗特别奇特,贴“福”字就十分讲究,过年时,“福”字不能正贴,而要倒贴,意味着“福到了。”

  晚饭前我们家放了鞭炮,关于放鞭炮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人间有一个怪物叫“年”。人们为了驱赶怪物才放起了鞭炮,而现在,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用爆竹声辞旧迎新。晚上八点半,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这也是在大年三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中国民风民俗的了解与认识,增加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见识,让我收获很多。

【【精品】民俗作文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1.【精品】民俗作文汇总8篇

2.【精品】民俗作文汇总5篇

3.【精品】民俗作文汇总十篇

4.【精品】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六篇

5.【精品】民风民俗作文汇总五篇

6.【精品】民俗作文汇总七篇

7.【精品】春节民俗作文汇总九篇

8.【精品】民风民俗作文汇总七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中秋的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