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10-17 民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作文 篇1

  每年的正月十六是文昌乡富山村赶庙会的日子。 这天,又到了赶庙会的时间,我与爷爷坐着汽车,早早地来到了富山村。

  富山这个小村子,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千岛湖畔,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今天又赶上庙会的日子,电视台还要来拍摄庙会盛况,所以村里早已是人山人海,由于人多地少,有一部分人,没地方站被人群挤进了田中。爷爷牢牢地拽住我的手,生怕我丢了。我心想:“今天我一定要闯到镜头前去露一露,这样我也可以上电视了!”这时,不是爷爷拉着我,而是我拼命拽着爷爷,千方百计往镜头前挤了过去,心里暗喜:“今天我也上电视了!”

  听说今年的庙会与去年不大一样,这诱发了我的好奇心。我怀着期待而又兴奋的心情等着。到了上午九点半,我期盼已久的节目终于开始了。远处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吹打声,一排化过装的黑脸人、白脸人、花脸人……穿着古装,正慢腾腾地向这边走过来。爷爷跟我说:“这是文武百官,那统领是元帅。”我点点头表示明白,又自顾自地偷着乐去了。后面跟着很长一排姑娘,个个长得亭亭玉立,娇滴滴的,好似刚出水的芙蓉。头上插满花儿,脸上抹成红鸡蛋,身披薄如蝉翼的纱衣,穿一双绣花鞋。大伙儿直看得心花怒放。有一位演员化装成赫赫有名的孙悟空,那古灵精怪的猴子,蹦着跳着跑了出来,在人们身边跳过来跑过去,逗得人们哈哈笑。

  上午的化装游行表演已近尾声,人们纷纷散去,涌进庙堂,因为赶庙会,主要是来祈福的!赶庙会的,人手一个烟花,一撮香来到庙门前燃放,然后在墙角边的青铜锅里点燃香火,最后才能踏进庙门烧香跪拜观音。我在观音身下跪着真诚地许下了心愿——希望新年全家健康、快乐、幸福,自己也有一个好成绩。最后还要求签,看看自己今后的命运会怎么样。虽然我不会相信签上的话,但我还是去抽了一支,于是让解签的人帮我解一下什么意思,那位解签的人说了一大堆,而我却连半个字也没听进去。

  下午还有好节目——唱戏。可惜我对戏剧不感兴趣,也听不懂,因此我讨厌听戏。可这看戏却是我爷爷的最爱。一说起戏,他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还会为我们露两手呢!我只得满足爷爷,无奈地跟着爷爷看戏。戏场上百来多条大长凳,被挤得满满的,有些人还从自家带来了凳子。看戏的人,个个伸长脖子,聚精会神地看着,看得津津有味。

  庙会很快结束了,留给赶庙会的人是有趣、快乐……

民俗作文 篇2

  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到瑶族还要懂当地的禁忌,否则得不了主人的好感还会引起主人家的反感。不能用脚踏火炉撑架;不能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条;不能在瑶族里穿白鞋和戴白帽,这样意味着家里要出丧事;不能坐门槛上;不能坐主妇烧火坐的凳子椅子;遇人伐木时不能说“吃肉”“死”等词象征着不吉利;穿草鞋不能上楼。

  瑶族不生产盐,但同时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是请最公道,至亲的人主持的,这叫做“盐信”,凡是接到“盐信”者无论多么重要的事都会丢下,按时赴约。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民俗作文 篇3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有许多风俗,比如扫尘,贴门神……下面,就来听我讲风俗一,扫尘吧!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的欢乐气氛。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唐代以后,又有画关羽,张飞等人物为门神。

  春节贴“福”字,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也指福气。

  孩子们最喜欢“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把钱装在红包里,据说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过年有许多习俗,真的说也说不完!

民俗作文 篇4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故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民俗作文 篇5

  宝鸡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今天,我与宝鸡日报小记者团的朋友们,一起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西府民俗之旅。

  我们首先去参观宝鸡民俗博物馆中的'第一部分——西府人生,这个展厅从一个西府人降生一直到他去世,其中,许多栩栩如生的展品活灵活现的出现,他们使我看到了许多被尘封的,我所不知道的风俗——当我看到小孩子出生时的炕头狮,满月时的老虎枕,着实感觉到了西府人对孩童的重视。满月时的抓周则表现出对小孩的无限期望。婚嫁娶时的八抬大轿与美丽的洞房,则代表了西府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老年时的旱烟,大寿时的跪拜礼,则表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宗旨。

  第二部分,宝鸡风尚展馆刚一进去,我们就看到了社火表演的场景——前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高跷社火,后面是包公的马社火,精彩的社火让人回味无穷。然后,我们见到了宝鸡的非遗——刺绣、凤翔泥塑、木板年画、马勺脸谱、皮影、剪纸……他们让我领略到了宝鸡文化。最后是宝鸡的市井商贸、当铺、医馆……给我们展示了宝鸡人的旧生活。

  参观完后,我们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学画脸谱环节,是由著名的艺术家张选武老师来教我们的。我们要画的脸谱是宋朝著名的大清官——包公。拿上已经用铅笔打好底的马勺脸谱,我十分期待,想要画出漂亮的脸谱。

  我先按照张老师的指导,用黑色画笔开始仔细描线。当我描完之后,发现我还没有给他画上眼睛,于是,我用铅笔在眼眶里画了两个,可总觉得不好,于是擦了又重新画了上去,自我感觉还不错。这时张老师来到了我的身后,告诉我可以用黑色涂头和胡子了,还教我涂了一些。接下来,我用碣石色开始涂脸,又用红色涂月牙和嘴,终于大功告成,我的马勺脸谱完成了。

  接下来,张老师告诉我们:包公脸谱上的黑色代表正直,红色代表忠诚,月牙表明他与日月同辉,十字棱代表公正,眉毛是泰山眉,表明他责任重。了解了脸谱,我十分高兴:我亲手画出了一位正直、忠诚和公正的伟人!

  今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了解到了西府一些我不知道的民俗,并且亲手画出了马勺脸谱,感受到了快乐,这真是一次不错的探寻之旅!

【【精选】民俗作文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1.【精选】民俗作文锦集7篇

2.【精选】民俗作文锦集8篇

3.【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10篇

4.【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8篇

5.精选民俗作文锦集10篇

6.【精选】民风民俗作文锦集9篇

7.精选节日民俗作文锦集6篇

8.民俗作文锦集6篇

上一篇:春节民俗作文 下一篇:春节的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