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的民俗

2017-11-17 民俗

  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很多人家会“提着灯笼去找饺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至吃饺子的民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过去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至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实际上,全国很多地区冬至节都习惯吃饺子,传说这一天吃了饺子不冻耳朵。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除了吃的以外,现在的冬至节,还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传说三则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过去老北京则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此外,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吃饺子的民俗】相关文章:

1.冬至吃饺子的传说作文

2.关于冬至吃饺子作文

3.冬至吃饺子的作文15篇

4.冬至吃饺子的作文300字

5.冬至吃饺子作文14篇

6.冬至吃饺子作文15篇

7.冬至吃饺子作文12篇

8.冬至吃饺子作文(13篇)

9.冬至吃饺子日记500字

儿童民俗剪纸图案教程 重阳民俗活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