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作文

2021-02-26 清明节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作文 篇1

  今天清明节,我们一大家人都去祭奠已故的亲人。那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多少给那个伤感的日子增添了一些生机。看到格外好的天气,我们小孩子想到可以在山野上采花,看美丽春色,和几个小表姐玩耍,心里有压抑不住的高兴。

  一大早,大人们都忙着购买祭祀品,我们几个小孩拿着爸妈给的零花钱,悄悄溜进超市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大约走了二十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半山腰一处山水相依的小平地上,坐落着一排排坟墓,想必这就是那些长眠于地下的亲人吧。高大的坟冢上长满了杂草,布满尘埃的石碑上模糊不清的刻字,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年轮。大人们分头除草添土,点蜡上香,我们几个小孩早就想着周围那些花花草草了,全然不顾大人们的活动,迫不及待地呼喊着就要离开,一旁当指挥长的外公说话了:“谁都不允许离开,祭祀活动马上开始了。”随着震耳的鞭炮声,正式祭祀开始了,外公带领大家在坟墓前磕头作揖,逐一介绍地下的亲人,并说出参加祭祀活动的每个人的名字,念了一些祭祀语,整个活动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才结束。

  大家都不说话,一脸的沉重,可能是思念去世的亲人吧!

  我悄悄地拉过妈妈问:“妈妈,这些亲人为什么要葬在半山腰呢?”妈妈解释说:“是为了方便他们每天能够看到自己的家园呀!”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细看了每座坟冢和房屋的位置,都朝向南方,都能看到自家房屋,都离房屋不远,这也可能是后人与先人的之间的一种依恋和不舍吧!

  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生生不息。我似乎明白了刚才外公的严肃语气,他是借祭祀活动教育我们下一代世世代代不相忘,缅怀先人,传承文明。

清明节作文 篇2

  每年的阳历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

  这天早晨,妈妈煎了一盘团子,我问妈妈:“为什么,今天要吃团子?”妈妈对我说:“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团子的风俗习惯,还是最重要的祭祀日子,还有踏青、插柳、放风筝……”“哦,我知道了。”

  我想清明正是一个美丽希望的开始。

清明节作文 篇3

  清明节到了,我不禁想讫了“清明季节雨纷纭,路上言人欲销魂。”可想而知,清明节早在我邦就是一个节日了。曾听妈妈说过,这个节日是谢世的人为悼念未逝的祖辈们而设坐的,每一年的这一地通常会下雨,而昔年的清明节就证明了妈妈的说法是准确的。

  这天一大早,天地面还飘起蒙受细雨,妈妈就把我和爸爸从睡梦中鸣了醒来。待我们促吃完早餐,爸爸就带上了我们前一日为老祖宗筹备的一些坟飘、糕饼、生果、饮料等供品。妈妈告知我,我们这是要去给老祖宗“挂亲”。

  转瞬间,尔们驱车去到了龙里县的巴江城老野---降锅村。爸爸从爷爷家里带了一把镰刀和一把锄头后,咱们就往上坟了。一路上我奇异地答爸爸:“我们上坟你替什么要带这些镰刀跟锄头呢?”爸爸说:“这是给老祖宗建‘房’用的。”我随心问讲:“哦!”可我仍是觉得很迷茫。

  转眼间我们来到了老祖宗的坟前。我望到前来上坟扫墓的己可实多,谦山遍家皆是非常热烈。只睹他们有的在除草,有的在填洋,有的在期求得到老祖宗的保佑……

  而这时爸爸也忙了伏来,先是挂坟飘,然后我见他用镰刀把老祖宗坟头上的野草清算了一下后,就用锄头把坟边土地上的野草也铲了个精光。这时,爸爸破马给我出了个问题:“你知说我是怎么给老祖宗修‘房’了吧,然而你知谈这老祖宗的‘房’指的是什么了吗?”我寻思了片刻后才豁然开朗:“哦,我知路了,指的是老祖宗的坟!”爸爸说:“孩子,你真聪慧,那你当清楚我带镰刀和锄头的息用了吧!”“是的,我知叙了,爸爸,你真有遥见。”“所以说,每一件事都要有先见之明。”我真信服爸爸呀!

  交下来,我和妈妈拿没了随身带来的供品晃在了老祖宗“房”前的石桌上。而后,我们一家人跪在坟前给老祖宗送“钱”,迎供品,爸爸还说:“请老祖宗来品味,请老祖宗来领钱吧!”妈妈也说了些盼望老祖宗在这边活得启口的话,并企求老祖宗保佑我们一家我全体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通功这次清明节的“挂疏”我晓得了清亮节实在是大家以此来表白对先人们的深切怀念和祝愿之情。

  清明节真是一个美妙的节日呀!

清明节作文 篇4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啦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经到啦转暖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可以春耕播种啦。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啦,全回到啦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啦。

清明节作文 篇5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许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灵,寄托哀思。

  每到这个日子,我们全家人就会一起到腾冲的山上扫墓,一起学习在城里了解不到的知识。

  今年,我们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到了腾冲的坟山脚下,我忘记了晕车与疲劳,不管三七二十一,抬起一箱“金元宝”,就往山上冲,巍峨的大山耸立在我面前,海拔有两千多米。我跑了不到一半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休息了一会后,我接着向上爬。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大家全到了坟山山顶。我向山下瞭望了一会,啊!大自然真美呀!坟山下的田野、森林连成一片,群山环绕,就像一片绿色的汪洋,我好奇地问外公那是什么地方,外公说:“那分别是龙陵、芒市与梁河。”呀!我们已经到了三县市交界的地方了。大舅们忙得不亦乐乎,生火烧水,修坟扫墓,不一会,杀羊宰鸡开始了,可惜我还很小,帮不上他们的忙。我在一旁看大舅们杀羊,看见他们把羊的肠子装在一个袋子里,好奇地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吗?”“这叫苦肠,是用来做苦撒的。”“哦,原来苦撒是用羊的苦肠做的呀!”

  过了一会,我捡到了一根石竹,又摘了一片叶子,把叶子插进石竹的洞里当作竹笛,表弟看见了就来追我,要枪我的“竹笛”。我们跑呀跑呀,妈妈叫我们吃饭时我们已经跑得汗流浃背了。

  这一天,我虽然流了很多汗,但是我很快乐、很开心。还看到了大自然的美,看到了城市里看不到的东西。今后每年都有这么一天让我参与,那我该多么的高兴啊!

  

清明节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来临了。学校组织了去烈士陵园扫墓的活动。在百里挑一的情况下,很荣幸,我被选中了,哦耶~~~~~~(鸡冻,鸡冻,鸡冻)

  一大早,我就背着包包,小心翼翼地拿着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跟着童鞋们(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广播室门前,等待着出发。尽管天气寒冷,但这儿并不能阻挡我们着急的心情,恨不得立刻“飞”到陵园。

  哦,出发喽!!!一路上,我们一边唱着动听的校歌(呵呵,有点儿夸张了,其实唱的很难听),一边快速得走着。不一会儿,刻着“武陟烈士陵园”的大石牌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走进陵园,一棵棵高大挺立的松树屹立在旁边。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老师讲过的一句话:松树有伟岸挺拔的特点,用来象征英雄。哦,我明白了:院子里种这些大松树,是因为这里面都是英雄住在这里呀!我想到。

  各位领导讲过话后,童鞋们(同学们)捧着小白花,默哀三分钟。接着,我们从后院开始参观。每当走过一位英雄的墓前,看着墓碑上英雄的姓名、英雄是如何牺牲的,我忍不住泪眼朦胧。接着,童鞋们都把小白花轻轻地献了上去。然后走向大厅。

  在大厅里,墙上挂着一幅幅英雄的照片,童鞋们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们又被解说员阿姨领到了一间房间里。只见墙上挂着各种各样的英雄简历。在那个最大框框里,我知道了刘三阳叔叔是因为为了保护武陟,而被敌军炸死了。敌军炸死刘三阳后,举行了欢快的联欢会。读到这儿,我气得要死。真想把敌军掐死、压死、炸死、淹死······(嘻嘻,有点儿狠了)

  参观完后,童鞋们在英雄纪念碑前拍了几张照片,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清明节作文 篇7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父亲母亲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父亲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父亲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父亲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父亲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父亲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父亲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父亲跟母亲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想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父亲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父亲的脸,父亲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清明节作文 篇8

  清明又至,凭吊故人,遥寄哀思,悲戚戚,意绵绵,泪涟涟,无限情思漫心田。

  ------题记

  清明节前,街头巷尾已经开始摆放起一堆堆庄严肃穆的花篮,与平日不同的是,花盆上多了一个“奠”字,这不由地让我想起清明节快到了。

  清明,一个凄凉冷清的词语;清明,一个闻之断肠的节日;清明,一个无法言语的意象;清明,看着这两个字,我的思绪竟不知不觉的飘忽起来……

  清明自古以来就是祭祀祖先和亡人的节日,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逐渐多出了踏青这一种新的内涵。然而,在我的印象里,清明始终是祭祀的代言词,是对祖先和亡人进行顶礼膜拜的日子,更是生者和死者进行灵魂交流的时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断魂,就是清明给人的感觉!试想,一丛密林,一条小径,一方坟墓,一颗碎心,两行清泪,几株稀草,周围清幽的树木伴着纷纷洒洒的细雨,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野花香,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不得不说,清明真的让人断肠,而且是那种静默中渗透着彻骨凄然的断肠。清明时节,站在杂草丛生的坟前,看着那一方土丘似的坟茔,感受着那一种无言的凄凉,内心无限感伤!从来没有想过,一方坟茔会隔开两个世界-----生与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者已矣,而生者,却在对其的缅怀中一点一点的追忆。死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在现在看来,却已经变成了一道供生者一边追思,一边痛哭的伤痕。而且这道伤痕永远都不会磨灭,它将会在每年的同一天裂开,用淋漓的鲜血来警示生者不要忘怀,这一天就是清明,让人断肠的清明。

  在寂静的夜晚,我回忆着,开始悲伤起来。脑海里开始浮现出父母的样子。屈指一数,和母亲隔世已经十六年了,和父亲隔世已经三年了。十六年来,我虽然不能年年都去给父母上坟,但每每去一次,站在父母的坟前,看着冉冉飘起,萦绕于坟前的青烟,我的心竟感伤不已。恍惚中,我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与父母的灵魂进行了一次飘渺幽远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一份厚重慈祥的关爱和一种难以割舍的血缘……随着青烟渐渐地散去,我才缓缓的魂归现实,看着坟头那随风摆动的魂幡,接受了回归的现实,不觉茫然起来。

  “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清明,注定是一个断肠的节日。那淅淅沥沥的春雨,袅袅渺渺的青烟,若有若无的哭声便是佐证。

  不知是先人们的预测灵验还是上天有意找个潮湿的季节配合潮湿的心情,这几天天空一直被阴霾笼罩,我不觉又一次顺口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春时节,因为思念散发着淡淡的哀愁,在这个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日子里,我独对烛光,思旧怀亲,追忆那段逝去了的情感,想念已故了的父母,几夜心不安,声声诵念“清明”悲句,断魂之感黯然泪下……

  思念是一种痛,在飘渺虚空里聆听着源自血缘深处的心灵召唤,冥冥中又看见了父母的颜容。按民族习惯,在房门前燃起了几柱香火和纸钱,香烟缕缕缭绕,冥品灰烬伴着哀伤旋飞,轻风默默的把它们送往天际,历历显现,此刻阴阳虽隔却相依,父母音容宛在,朦胧而清晰,仿如昨日……

  逝者如斯,怀念泪洒草岗,想父母昔日拳拳之爱今成追忆,父母恩重难酬报啊!

  清风寄哀思,滴滴成行;今日香魂缭绕,且不知西方净土今昔是何年?

清明节作文 篇9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就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开车来到了姥姥家,祭奠我死去的姥爷。

  我姥爷已经死去了18年了,我没有见过他,我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但这其中只有我的堂姐见过他。我只能在以前的黑白照片上看到他:一卷黑头发盖在头上,脸上露出和蔼的笑,给人亲切感。我们给姥爷上坟之前,一家人都在为贡品的时吵吵。有的说,多放点水果;有的说,多放点桃酥,最终,我们出了家门。

  出家门以后向北一直走,走过一片麦子地,来到了一片坟场。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坟场居然就是这样的。虽然就是白天,但我还就是觉得不寒而栗。三轮车只能停在外边,我们把贡品拿下来自己带着,走向老爷的墓。我看只在我身边经过的大大小小的坟,就觉得恐怖。姥爷没有墓碑,他与我老姥爷的墓挨着。五姨先爬上墓顶,用一块砖头压了一打黄纸,然后用锨铲了其他地方的一点土拍到姥爷的坟上,叫“翻新”。然后,我四姨拿着铲子铲在墓上生长出来的荆棘苗。

清明节作文 篇10

  清明节快到了,父亲叫我星期天同他一起去上山,给祖坟添土。

  清明节这天,家里会煮许多鸡蛋,还要在房檐下插柳,最重要的是给祖坟添土。

  星期天,我和几位叔伯一起,我带着母亲准备好的纸钱,父亲和叔伯们拿着铁锨和抬土用的布兜上山了。路上,许多人都和我们一样,他们都相互说:“上山哪?”“回来了?”“该添土了。”

  山上,人们都在忙碌着,相互间说着话,不时还传来笑声。我们上山时,经过一座新坟,大伯说是邻居李外公的,得了脑血病,到医院没让抢救就过去了。大人都叹气,说李外公是个好人啊。

  到了我们的祖陵地,大人开始挖土,给每个坟添上点,还挖几个圆疙瘩,做坟头。我在旁边替他们运坟头。干完后,就把纸钱拿出来,每个坟前烧一些。做完这些就带着工具回家。

  回家时,经过李外公的坟地,李家也来人开始添土了,他们每个人都很悲伤。我记的我外公刚去世的那几年,父亲没次从山上回来,也是很悲伤的,现在就好多了。现在上山,我感觉就好像去了趟亲戚家一样。

  我想,清明节给祖坟添土,就是对故人的怀念,是对亲人的怀念,过几年后,李外公的家人也会不在悲伤难过,也会像父亲一样。

【【精华】清明节作文10篇】相关文章:

1.【精华】清明节作文8篇

2.【精华】清明节作文八篇

3.【精华】清明节作文4篇

4.【精华】清明节作文三篇

5.【精华】清明节作文3篇

6.【精华】清明节作文7篇

7.【精华】清明节作文6篇

8.【精华】清明节作文5篇

上一篇:清明节的作文 下一篇:清明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