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根车行”是这几年新起的名字,学根是这家车行的主人,今年六十岁,一米六的个子,大大的嗓门,黝黑的面孔上早就刻上了饱尽风霜的皱纹,本来不大的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每天早上只要他一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着八十年代的老歌,嘴里吱吱啊啊地跟在后面哼唱着。见到街坊邻居、过往行人他都会热情地打着招呼,微笑的脸上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很多人都喜欢跟他亲近。学根的老婆高高的个子,大约有一米六八的样子,站在学根跟前,比他足足高出一头。她是个特别勤快的女人,用我们农村的话来说,是个“丢掉翻耙拿扫帚”的人,性格泼辣做事大大咧咧的。
学根的老家在朱家村,年轻时父亲早逝,守寡的母亲领着他们姐妹几个。艰苦的生活着,可不管生活多艰巨,学根的母亲还是让学根把高中(那时的高中是半工半读,自已挣工分交学费,基本上用不到家里的钱。)读完。学根二十三岁时,跟他一起玩的几个小伙子都结婚了。可学根家为了给哥哥娶老婆,把三间“鸽子窝”瓦屋给了哥哥,学根和妈妈就住在三间“土积墙”的房子里。连张方桌都没有,期间也有媒人看学根这小伙子不错,虽然家境贫寒,但人勤劳肯干,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姑娘,几个女孩看到这家境都嫁给了别人。转眼间,学根己经二十六岁了,还没有找到对象,这个可急煞学根的妈妈。学根说:“妈,别担心,船到桥头自然直,你就等着吧!”其实学根的心里有数,他心中有人了。学根相中的姑娘叫所风,她是本村的一位十九岁的姑娘,高高的个子一米六八,两只大大的眼晴,是个性格刚强心地善良而又通情达理的姑娘。由于在一起干活,学根的忠厚老实和勤劳肯干吸引了她,她主动接近学根,一来二去两个人偷偷相好了。可好景不长,所风的.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坚决反对,最后所风跟着学根私奔到苏州打工去了。第二年,他们抱着儿子带着礼物回去看望了所风的父母,父母看到可爱的外孙,再加上学根的勤快,很快他们就接纳了他。
出去的这一年学根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平常坏了小毛病全是自己修,基本上掌握了修车的技术。为了改变家庭状况,学根看到农村也开始时兴自行车了,他决定到当时的乡政府所在地去摆摊修车。首先他选择了在“唐广”路上,由于是公路旁边,附近又有几个工厂,当时一个麦芽厂就有职工二百人;周边邻村的人去乡里去办事都要从这里经过,客流量比较多,于是他开始安营扎寨。在亲戚家的一块小菜地,面朝公路搭起了两间石棉瓦的房子,里面一间放上一张竹床就是宿舍,外面一间便是学根的修车铺,一张旧的五斗柜里放着进回来的部分零件,门框上挂着十几根旧的自行车胎,一个大纸盒里放着钳子、起子、气筒、剪子和搓子等工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天都准备一个红塑料盆,里面放满水为检查轮胎漏气用。为了方便路人修车,每天早早地开门,到了晚上很晚才关门,要是夜里有人急着要修车,他总是衣服一披就出来帮人修。比如车胎被扎破了,车胎没气了,车子链条断了,车闸把坏了,他都热情招待,一边安抚着人家“小事、小事”,一边迅速地帮人家修起来。一般小修小弄的他从不收费。有一次,一个冯家村的人扛着一辆自行车走了过来,他见人家车子的大杠断了,一时半会修不好,就叫人家等一下,可人家就是因为听说老父亲生病了,着急骑车回家看看,不小心撞到墙上才把大杠也撞断了。学根见状赶紧推出自家的自行车,让他先骑回家看看,并叫他放心,等他回来的时候保证把车子修得好好的。他的口碑好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修车铺也变成了一幢三层的门面房,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也一直跟他生活着,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扬州工作。
前几年人们骑车的工具由自行车变成了电瓶车,自行车的生意就不怎么好了。学根就买回一辆废旧的电动车,把他拆开来研究,一般的电动车都是线路问题,下雨天控制器也会有问题,经过慢慢的摸索,由开始的笨手笨脚,不久他的修车技术就娴熟起来,不管什么毛病都是手到擒来。他又抢先弄了个“绿源”电动车代理,一做就是五、六年。今年,学根九十八岁的老母亲,在他们夫妻俩的精心照料下安然离开人世,妻子也因为孙子要上幼儿园去扬州照看孙子,儿子和媳妇都叫他不要再苦了,把房子和车行一起转让给人家,一起到扬州去一家人在一起。他也考虑过,但最终还是决定把车行开下去。
从搭个棚子修自行车养家糊口,到现在己经是丰衣足食的车行老板,现在虽然做大了,但在车行的门口,仍然每天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水盆、气筒和修自行车的工具。偶尔有个别上了岁数的老人,踏着个自行车来充气气,遇到自行车坏了配个小零件,他是坚决不肯收钱的。现在早上忙完一阵子,到了中午不管菜多菜少,他都会搬出小折桌,坐在小凳子上,斟满一杯酒,听着他喜欢听的那些歌,望着门前公路上疾驶而进的汽车、电动车、还有那半天才能看到一辆的自行车……
【学根车行散文】相关文章:
单车行作文04-02
根07-13
学以养老的散文03-28
《根》诗歌07-13
生命之源-根07-13
根的自述04-13
生命中的根07-13
宽容是根弦04-13
抽丝寻卑根12-30
乡愁是根线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