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遐思散文

2020-11-13 散文

  

  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在这么一个短暂的生命之中得承受那么多坎坷所带来的困苦,我们更不知道它何时何地出现,又何时何地地离去。是安静还是喧闹,甚至于两者都不是。对于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更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无论什么样的坎坷、什么样的苦难我们都得去接受、去发现其潜在的意义而陈箧出真相来。然而往往可恶的事时间于此时又不能闲住而要加以干涉并对一切加以限制。以至于我们常显得力不从心,终而不得不于时间空虚的恐惧之中而选择达成妥协或是放弃。相较之下前者更具幸运。

  任何一次被冥冥之中安排的坎坷都具有其潜在的意义。如果坎坷本身毫不具备价值可言的话,那也即是承认了生命本身之中的诸多都无意义。换言之,即是如果把所谓的坎坷当作一种虚幻而不真实的生活就会忽略了坎坷为我们提供的一切发现潜在意义的机会。我想这自然会使虚幻更虚幻。要相信人生的每一次所经历的坎坷都是为了让我们腾出时间与空间去思考那些于坎坷之中所潜在着的内在。

  这次病了好久,于印象里好像是生病之中时日最长的一次。在生病的这段日子里发生了很多事。有的与我无有关,自然有的又与我无关。无关并不意味着真的与我无关,只是很多事渐渐的不知道而已。也不是不去了解,而是了解了也不具任何意义、有的事也不会为此发生太大的改动。相反的是原本安静的事有时就是我们无意地去干扰了,其后造成不可复原的损伤。因此,有的事就这样无关的随它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下去形成它自己应有的归宿,有关的事也不要随意安置,也需要妥善地作好安排,既然有关,那也就证明了相对于无关的重要性。

  生病之余百无聊赖地思考了很多,介于平时与生病时的差异,因此思考的问题也大有悬绝。且所思考的问题不比常时少,究其最终来说不是生病本身直接引发的思考,而是灵魂深处那诱人的思考力停息不了。也即是生病只是导火线,只具间接性。比如触发了一系列连锁问题——我为何生病了?是因为我需要生病吗?生这场病是偶然还是必然?如果是偶然或者是必然的话为何又偏偏是我呢?不是我那又会是谁呢?如果这场降临于我是不是另一个人可以得以避过这场劫浩?生病间接性地令我思考了,那如果是另一个人又会不会思考呢,思考的问题又是否同一呢?换句话说即是我帮了另一个人还是扼杀了另一个人的思考力呢?如果是另一个人不想承受不幸的话,那我一定帮助了,如果是另一面就不好说了。一想到更多我就不敢再想了,因为我还是实际的生了这场病。

  于是我便开始归因,究竟是灵魂还是身体出了问题,还是两者兼具。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如果身体不佳,即便是再优秀的灵魂也无法安放;如果灵魂不优秀,身体再佳也难以同灵魂融合在一起。总是在二者之间与身体完好时做到相辅相成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因为灵魂并不完全依赖于身体,至于依赖于什么就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一个附属物,可以是本身,亦可以是本身之外的其它。在不朽的问题上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争议,本身就无足褒贬。

  我们对于身体时刻都需要加以修整并随时能够作出最有益的适应,以便在灵魂需要时能够及时作出合理的安放。但往往能够持之以恒地为之而修整是一件多么艰辛之事,因为我们常不会觉察到我们还有一个宝贵的身体,唯有于病魔缠身时才会念及起健康时的快乐,才会勉强对平日的挥霍作出适度的悔改。这或许是人的本性,抑或是病魔对人的一种深刻勉励。于此时人才会从一种漠视自我的存在到关注于自我生命的转化,在此时常常更具有人情味一些。

  逐渐发觉很多事都大抵如此,刚开始我们都满怀期待的去做,并且满怀希冀能够做出最好的绩效。可当所谓的“三分钟”热度散失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不以为然。而且我们往往喜欢事后对曾经做出忏悔,而后又亦复如是地恢复到原先的状态而做令下次忏悔的事。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修整身体一事来说就变得弥足维艰,那我们是靠着何种东西支撑着我们完成该有的生命长度呢?

  一种内心生活养育着我们内在的生命。在常人看来这是望尘莫及之生活,在庸常之人看来不过是一种庸常之生活。这是一种优雅而高贵的生活,一个人内心丰富之后才会推广到外部的丰富。但相反的是一个人外部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转向内心的丰富,而往往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多数人外部的生活常由于自我的贪欲以至难以得到满足。因此,从内在的丰富转向外部的满足是一个可靠的转换方式。

  生命逐渐为一些琐碎之事在不断消耗殆尽,我们不知道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我们不知道为何要出现那么多琐碎之事让我们痛心割舍我们宝贵的生命之时,更多的只是无情的接受与忍受。或许我们更相信生命之中的一切都像是在为生命留言,一旦错过将会是对生命的另一种错失,就像完整的原本有了残缺的瑕疵。这种瑕疵不是一种美,而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元素,从一开始就具备却一直未被觉察与开发。

  我们即便是被生命之中的琐事所驱赶与拖动,甚至于把我们丢置于原地踏步,但我们一定不要忘了我们所要去的方向,所要到达的目的地。目的地是我们的归宿与动力,方向是我们前进的航向。对于生命来说两者缺一不可。

  人生不是要经历过死亡或者是受到死亡的威胁之后才会对生命有所珍惜,不是走在死亡的'路途上才会对生命有所眷恋。生命的每一种浪费都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每一次节俭都是一种眷恋。我们只有一个人生,一条命。在生命的面前我们只能做一个卑微但十足幸运的乞讨者,每一次乞讨就足以证明了我们不再有对生命挥霍的迹象,这是生命最本真的印证。

  我们不要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人,命运的捉弄宠儿。因为我们身后还有多少这么多的人在排着队伍等待不幸的降临,而我们接受的只是人世间的一点点而已,不足以同他人作出对比。只是我们的权衡心太重,凡事都过于计较与深究且都只看到表面。这是一种对生命之中的不幸的不信任与不认同,始终如一地形同陌路。

  每个人都身披一件隐形的外衣,有着人生最华丽的粉饰。每个人都于滚烫的生活之中让内心千锤百炼,为的只是面对别人时有着一颗坚硬与刚强的心。当把这件隐形的外衣脱去之后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堪入目,即便是于生活之中蜷缩得再好的也总不免去那些各自的痕迹。与其说是生活的无奈,还不如说是生活的一种流露。我们抛开各自的粉饰之后也相差无几,甚至是同病相怜。最可悲的是我们明知道都是相同却还欲盖弥彰,实则外衣之后每个人都是那么可怜兮兮。

  我们开始很坚定地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且很多错误都是我们可以原谅的。可渐而发现错误的制造者不会体谅及交换别人的感受,甚至把它作为一种私有的权利来使用,慢慢让我们的信任消耗殆尽,以至于最后完全地放开我们而不再对以前的信任加以干涉。对曾经的他人作出不再留有信任的干涉,因为信任是相互的。只要信任有一方在逐渐消耗就证明我们在乎的不是那些所谓的错误,而是信任。错误是可以更改的,但信任一旦拥有过而后缺失了就难以再建立,因为曾经建立时已经作出过艰难的尝试,如今不敢再尝试昨日的痛楚。

  但相反的是所遇人,无论好坏都可以做我们的镜子。好,学习他积极向上阳光的品格,顺着他的样子学习;坏,借鉴他无比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逆着他的样子学习。无论好坏并存在于我们眼前,都有着存在的价值,多些换位思考,汲长弃短,努力做自己,你就会是最好的。

  

  人这一辈子都在回家,似乎我们曾经出了很远的门。无论距离再远我们都在路上,而且总在走向归途。或许有天会抵达渴望的那光明之地,亦或许半路就终止,但我们总又在这条路上行走与奔跑。

  人永远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一生要走多远的旅途,自然也就不明白一生的归宿何在。是幸运还是不幸都不得而知,我们只了解我们于人世多活一日就意味着我们要行走或者奔跑的距离就短一些,如果这点都没考虑到不免也难令仅有的一生不能有一个稍微意义上的准备与安排。因为我们一直都需要准备与安排,甚至于直到没有呼吸的前一刻都在做着准备。

  我们每天都说“时间就是生命”。可是我们却还是时刻不在挥霍时间,做些与生命本身无关紧要的事而损害生命本身的品质。更有甚者是我们这个社会把本质的意义改变了,时间就是金钱,几乎都投足于金钱的忙碌之中,哪又会有时间顾及所谓的生命本身的品质呢?

  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会为时间的流失而感到惋惜与懊悔,却往往忽略了本质的变化。时间本身并没有改变,真正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时间只是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对各种意识做出限制的要求罢了,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时间。但人就不同,随时随刻地逐渐衰老下去,每一个时刻都无法意料到下一时刻会发生什么,而后又导致什么结果都不得而知。但时间却不然,时刻都是虚无缥缈。没有衰老的那一刻,除非生命带着它离开。这俨然既是不现实的,亦是虚无缥缈得无所意义的。

【病中遐思散文】相关文章:

明月遐思散文11-21

雨夜的遐思散文02-13

春夜遐思散文12-07

星夜遐思06-08

月夜遐思作文01-08

黄昏的遐思06-04

午夜遐思作文04-06

秋的遐思06-14

清明节遐思作文01-10

花之香散文 空山新雨后,安暖在心底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