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明文作为传统的三大文体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这一话题被人们重新提起,但是往往仅是“提起”而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本文拟就新课程背景下说明文的教学进行一定的思考,以期能引起人们的一点点关注。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问题;出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语文教学的老话题被人们重新提起,其中就有对于说明文教学的再思考。但是,当我们进行较为系统地归纳分析目前说明文教学的现状时,却发现情形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要么因循守旧,古板呆滞,一成不变;要么花样叠出,五花八门,不知所云。这里笔者拟结合平时的教学思考,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当前说明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什么是说明,什么是说明文,翻开我们的教学参考用书及相关的语文论著,我们可以看到大同小异的表述。所谓说明就是把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成因、关系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从叶圣陶、夏丏尊在《国文百八课》里提出“说明文”(解说文)概念始,整整七十年,我们一直沿袭这样的说法。于是说明文教学“抓特征、理顺序、明方法、讲语言”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就这点东西。说明文教学就成了这样一种状况:把这点文体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把每篇说明文肢解为相同的几个要素,却失去了每篇说明文特有的个性,把说明文只当“说明文”教。又有人因为长期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总体上不重视对自然理性探究的影响及说明文学校知识的陈旧、单一,对之不屑一顾,习惯了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比较难习惯对非文学文本以理性的眼光读解,这样的结果是把说明文上成不伦不类的文学课或常识课。
2.教师不知道怎样教。或许正由于存在上述“教师不知道教什么”的困惑,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面对说明文时,心里一片茫然,真的不知道怎样教。翻看诸多名家的教学实录,聆听专家级教师的公开展示课,能遇到讲授说明文的概率真的是小得可怜。这也许说明那些成“名”成“家”的名师们也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问题。讲起散文来“情景相生”、“形散而神不散”,讲起小说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讲起文言文“字词句式”,而说明文却真的让老师们无从下手,更别提去认真把握了,那么,教师又怎能知道怎样教?
3.学生不知道怎样学。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更简单了:从学习的内容看,比起小说、散文、戏剧等,说明文显得枯燥乏味而又难于把握;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因为不知道怎样教,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东拉西扯,学生把握不住要领,教师自身“昏昏”,怎么可能使学生“昭昭”!
4.学校不知道怎样考。或许有人说:“别去想那么多,实在点,考什么教什么”。我们姑且将对这样的说法是否符合教育原则放在一边,来认真分析一下“考什么”。提到考试,我们当然会想到中高考。虽然有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指导,我们仍然无法真正弄明白这两次大考到底考什么,到底会怎样考。就中考而言,一度在阅读考核中有这样的阅读设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各一篇(段)。自然,考查的也多围绕文体特点去考核,如说明文常见的题型为:本文段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等。这样的考查方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的说明文教学目的性很强。当科技说明文成了高考的必考内容后,中考也紧随其后,文体知识就逐渐淡化,着重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推断信息的能力。而今,现代文考核多为散文,文体的概念大有淡化的趋势,多从人文角度设题了。写作方面当然更成为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指挥棒的中高考的如此“灵活多变”,而作为教学一线的普通学校又如何能掌握好平时的考核尺度?!
如果将上述问题进行综合思考,我们会发现:说明文教学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到考核,都是一本糊涂账。长此以往,或许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且最为实用的文体将走向“濒危”,甚至“灭绝”!
二、说明文教学的再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说明文教学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针对这一“痼疾”,“望闻问切”后他们纷纷开出了各种良方。这里,笔者在这些理论的观照下,结合平时的教学体会,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说明文自身的特点以及每篇说明文的具体内容,细致而周到地选择、确定教学内容,切实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是说明文教学首先必须关注的方面。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他问题便无从说起。初中说明教学应当教会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知道别人是“怎么说明”的;高中说明文教学除了明白别人“怎么说明”,还应当提升教学的难度,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说明”,如果是我,该“怎么说明”。看看我们现阶段的中学说明文教学,初中教的是那些,高中仍然是那些,虽说科技说明文列入高考内容,使人们对高中说明文的教学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在散文当道的形势下,仍然难以见到说明文应有的身影。因而,与其追着走,不如还本溯源,回到说明文自身来,把握其实质所在,能力提升了,自然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
2.适当选择教学内容,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认为说明文教学强调的应当是能力的提升,因而在教学篇目的选择上应该切合时代的特点。翻开我们现有的课本,传统的.课文仍然大当其道:《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蓝的制作》……而我们的考试呢,涉及的内容却是当今许多科技前沿的内容。这样比较后我们就会发现,从学习的内容上看,太传统的内容离现在太遥远,学生理解起来乏味而抽象;并且,传统内容的教学培养的思维很难让学生一下子适应考试内容的巨大转换。长此以往,学生真的觉得学与不学真的差别不大。因而,我们在教学时,不妨从现今一些科普杂志中选择一些通俗易懂而又时新的文章,作为材料与学生一同探讨,如此,上述的两个问题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虽然这样会增加教师的备课量,但是,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应当是我们关注的。再说,“质”的提升远远好于单纯的“量”的重复。
3.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上面我们提到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除了内容的选择,我们现在还应当充分运用现有的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原因有三:
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省却教师大量的板书、展示挂图等时间,大大扩充课堂的容量;
二是现在的一些前沿科技,是无法现场实物展示、甚至很难用语言去准确描述的,而通过动画的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深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直观的声音视频的刺激,会调动学生的思维,吸引其注意力,如果本来就很抽象的内容,教师再枯燥地照本宣科,“一言堂”,学生不昏昏欲睡才怪!
当然,说明文教学改革是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一线的教师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说明文获得应有的地位,才能让我们的说明文教学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丁帆、杨九俊. 语文(必修五)[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
[3]夏尊、叶圣陶. 开明国文讲义[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6.
[4]胡勇. 戴着镣铐跳舞—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说明文教学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什么叫教学设计背景说明文11-22
学会思考议论文10-21
背景06-04
独立思考议论文02-12
换位思考议论文14篇06-27
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考08-20
人类,能用头脑思考一下吗?作文1000字10-28
会思考真的是人类的优势吗议论文07-30
那背景我永远的记忆06-14
青春的思考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