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为一个故事如此揪心,也很少为一个故事如此焦灼,《追风筝的人》,让我久久不愿走出。干脆,就追着故事走一段……
故事是从一个电话开始的。夏季的某天,朋友拉辛汗从巴基斯坦打来电话,要阿米尔回去探望。在旧金山的阿米尔放下电话,来到公园看见天空中的风筝。往事如潮。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他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
两个与风筝有关的主人公相继出场。
小说拉回到阿米尔十二岁的那年,1975年的阿富汗。
阿米尔,一个阿富汗的富家少爷;哈桑,一个阿富汗富家的仆人的孩子。两个年纪相差无几的孩子,喝过同样的乳汁。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还有在同一个屋顶下,说出第一个字。
阿米尔说的是“爸爸”。
哈桑说的是“阿米尔”。他的名字。
仆人阿里,哈桑的父亲提醒两个孩子,“喝过同样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仆人阿里的话意味深长,可是不谙世事的少年怎能明白?
两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一个读书,一个在家做家务。一个读书写故事,一个喜欢听故事。阿米尔脑海里有好多奇异的故事,哈桑弹弹弓和追风筝的技艺无人能及。
故事里,一个放风筝,一个为之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
到此,一切还是风平浪静。虽然阿米尔有时显出一些狭隘的想法,但是似乎无伤大碍。毕竟,他是主人,而哈桑只是一个仆人的孩子,他见不得哈桑分享父亲的'疼爱:父亲出钱为哈桑的兔唇动手术。父亲带阿米尔出去玩,他故意说,哈桑不想去……如此之类。
一次出去爬树,遇见了阿塞夫和他的两个狐朋瓦里和卡莫。面对三个恶伴,两个孩子互相帮助,躲过了一劫。
接下来,阿富汗最能显示荣耀的风筝比赛开始了。
阿米尔凭借技艺斗下了一只蓝风筝。只要追到这只蓝风筝,就能获得冠军。哈桑奋力追赶蓝风筝。就在哈桑快要拿到蓝风筝的时候,阿塞夫和瓦里、卡莫拦住了哈桑。
阿米尔在不远处,怯于阿塞夫的不锈钢拳套,更被即将得来的冠军梦冲昏了头脑,亲眼目睹哈桑被阿塞夫强一暴。阿米尔悄悄离开现场,哈桑伤痕累累,拿着蓝风筝回来。
毫无疑问,阿米尔获得了荣誉,得到了父亲的嘉奖。然而就此以后,哈桑被强一暴的一幕幕,不断地在阿米尔的脑海里盘旋。阿米尔再也无法承受背叛的惩罚。
于是,他行动了——阿米尔把哈桑叫到外面,用石榴打他,希望哈桑还击,可哈桑丝毫不还手。在父亲为他举行的盛大生日会上,阿米尔看到哈桑在伺候阿塞夫几个人喝酒,他一毛一骨悚然。在整夜整夜时光中,阿米尔脑海不断浮现哈桑被强一暴的那一幕,他开始失眠。他甚至向父亲提议,家里换新仆人,被父亲断然拒绝……终于,有一天,阿米尔拿着一块新手表(生日礼物)和一叠钱塞一进哈桑的一毛一毯里。
阿米尔如愿以偿,逼走了哈桑。
1981年,父亲带着阿米尔逃亡。先到巴基斯坦,接着到美国。一路上,看到父亲英雄一般的护卫,看到卡莫的死和卡莫父亲拿一槍一捅一进自己的嘴巴自一杀。来到美国,阿米尔从少年长成了青年。读书,成长,恋爱,结婚。工作,写作,父亲去世。正当阿米尔以为生活就是如此的时候,蓦然接到了朋友拉辛汗的的电话。阿富汗曾经的往事,还有与哈桑有关的的记忆重新回到脑海中。
故事从回忆回到了现实。阿米尔再三思量。他觉得: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于是重新回到阿富汗,开始救赎之路。
回到阿富汗,阿米尔见到了朋友拉辛汗。拉辛汗病入膏肓,临死前,拉辛汗告诉他一个天大的秘密。
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父亲在脑海中的形象轰然倒塌。被欺骗的感觉,让阿米尔陷入了痛苦。可是父亲死了,哈桑也死了。只留下了哈桑的一个孩子索拉博,不知去向。拉辛汗让阿米尔去喀布尔寻找索拉博。拉辛汗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一条终结轮回的路。阿米尔想到自己儿时的罪孽。他决定找到索拉博,并把他带到美国去。
寻找索拉博的路,漫长而艰难。统治着阿富汗,要找到一个孩子谈何容易。阿米尔坐着法里德的车,一路向前。走过故乡,曾经生活过的院子成为一片废墟。走过广场,亲眼看着一群人如何处死一对通奸的男一女。阿富汗,在阿米尔的眼里,面目全非。终于到了喀布尔。却被告知索拉博被卖给了的一个头头。
怎么办?已经行进的路,不可能再倒回去。阿米尔来到面前,说出自己的来意。老爷即是儿时阿塞夫。他让阿米尔见到了索拉博。可是,索拉博再次成为阿塞夫的性玩一偶。
怎么办?怎么带索拉博回到美国?似乎完全没有胜算的筹码!
阿塞夫提出了游戏的条件。阿塞夫再次拿出不锈钢全套。
一次又一次被阿塞夫击中,被摔在地上,被撞在墙上,被击中下巴,被踢中鼻子……肋骨断了,牙齿不齐整了,阿米尔体无完肤,但是,阿米尔心病痊愈了。他躺在地上哈哈大笑。阿塞夫发疯地准备再次击落。
空气里,响起了一个微弱的声音:
“别打了。”
“求求你,别打了。”
“别再打了。”
……
一声声的哀求,换不来阿塞夫的放手。索拉博松开弓杯,弹弓里的铜球击中了阿塞夫的另一只眼睛。
阿米尔带索拉博逃出了恶魔之地。
索拉博自一由了。
好不容易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阿米尔承诺要带着索拉博去美国。索拉博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四处奔忙。没有一个机构能够为索拉博放行。可怜的索拉博,没有一切证明。签证,移民成为遥不可及的事。
阿米尔无奈的告知索拉博,目前遇到的困难。去美国,对索拉博来说,成为一种虚幻。
正在以为一切无望的的时候,阿米尔的妻子打来电话,说索拉博可以去美国了。
阿米尔兴奋地冲进卫生间向索拉博报喜讯。
不料索拉博割腕自一杀。
索拉博终于救活了。可是从此不再言语。
来到美国,索拉博与阿米尔一起生活。
阿米尔一家接纳小索拉博。可是小索拉博一直沉默。
故事的尾声,发生了小小的奇迹。
2002年三月的某个阴冷的雨天,阿米尔带着家人和索拉博参加佛里蒙特伊丽莎白公园的阿富汗聚会。
天空中高高飞翔着几只风筝。妻子索拉雅提议去看看风筝。
阿米尔买了风筝,拿到索拉博的身边,放风筝。
一步步诱导,一步步陷入。
猛升急降。阿米尔用了哈桑的高招,顺利斗下一只绿风筝。
阿米尔俯视索拉博。就在一瞬间,看到了索拉博嘴角一边微微翘一起。
索拉博微笑了,斜斜的。
那个几乎看不见的微笑,让阿米尔释然。他张开双臂迎接它。
因为每逢春天的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我追。
故事不需要再写下去了,因为我追风筝的故事已经看到了希望。任何人都可以相信:索拉博未来的世界,一定美好,一定幸福!
【追风筝的人小说精选】相关文章:
小说《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05-15
小说《追风筝的人》的读书笔记06-14
追一个爱自己的人小说01-27
小说《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500字05-15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1-05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10-28
写小说的人经典美文06-21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03-06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8-10